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第2代軍用汽車

可以說,段雲作爲一家民營企業,在國家的相關機構面前,是沒有任何秘密可言的。

其實一般的小企業國家並不會去關注,只是提供相關的政策和市場環境,讓他們自生自滅,但當一家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定體量的時候,開始對當地民生經濟有重大影響力,並且在相關行業內名聲顯赫,就已經足夠引起國家一級部門的重視了。

天音集團作爲國內最大的民營電子企業,早在幾年前的時候,就經常出現在國內的一些政府部門內刊上,所以段雲引進蘇聯專家計劃被關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不過現如今蘇聯還沒有正式解體,雖然內部已經有兩個加盟共和國宣佈獨立,但國內還沒有發生特別大的變故,所以中國這邊還不能做出相關的人才技術引進計劃,只能是先靜觀其變,提前做好準備。

蘇聯是地球上兩個超級大國之一,雖然在民用技術方面不如美國先進,但是在重工以及軍工領域,卻有個非常多的頂尖人才,這肯定會引起其他國家的關注,而中國也是其中之一。

只是讓國家部門領導沒有想到的是,在國家還沒有正是出手之前,天音集團就已經捷足先登,很巧妙的利用國際交流會這個名頭,吸引到了大量蘇聯專家來華訪問,並且已經有很多專家和天音集團簽訂了勞務合同,這無疑是等於截了國家的“胡”

“你放心,你們這是正常的跨國人才引進,這是一件好事,國家對你們的做法是表示支持的。”看到段雲神色似乎有些緊張,許少強連忙微笑的說道。

“許處長,您這次來,不會是想從我們公司挖幾個蘇聯專家吧?”段雲問道。

“怎麼可能?”聽到這裡,許少強笑了起來,只聽他接着說道:“你們是一家愛國的企業,再說了,國家怎麼可能會挖你們私營企業的牆角,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國家是不可能這麼做的。”

“那我就放心了。”段雲聽到這裡,臉上露出了笑容。

“不過你們天音集團這次引進的蘇聯專家,有幾個確實是頂尖的人才,他們從事的技術領域,也正是國家需要的……”許少強又說道。

“那您的意思是?”

“我就是希望你能夠把這些高級蘇聯專家長久的留在自己公司,最好不要再離開中國,他們的到來,能夠爲咱們的重工和軍工技術帶來一定的提升。”許少強頓了頓,接着說道:“上級領導的意思是,這些蘇聯專家來華後,如果可能的話,先讓他們從事一些軍用汽車的研究,咱們國家現在正準備開發第2代軍用汽車,這些人才將會給咱們國家的軍車計劃提供強大的助力……”

“第2代軍用汽車!?”聽到這裡,段雲頓時眼前一亮。

“沒錯,咱們國家部隊裡現在使用的還是第1代軍用汽車,很多都是六七十年代的技術,相關的技術參數已經達不到現在的國防需要的戰術指標,開發新一代的軍用汽車已經是迫在眉睫。”許少強沉吟了一下,接着說道:“其實咱們國產的軍用汽車最早的時候都是源於蘇聯的技術,他們現在的軍車技術也是國際上領先的,雖然顯得粗笨了一點,但性能還是很不錯的,而且能夠適應遠東和西伯利亞極寒的天氣情況,這一點是咱們國內軍車無法比及的,如果那些蘇聯專家能夠幫助咱們研發第2代軍用汽車,對咱們國家的國防建設是有很大幫助的……”

“這樣啊。”聽到這裡,段雲頓時明白了。

說白了,許少強是想讓段雲引進的這些蘇聯汽車專家,協助中國的第2代軍車研發,因爲從技術方面,中國目前使用的軍車就是蘇聯的技術,讓蘇聯專家研發第2代軍車,在技術上也算是一脈相承。

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一共繳獲了國民黨各種汽車22,000輛,在建國後的第2年,也就是1950年的時候,中國決定向蘇聯訂購15,000輛汽車。

緊接着抗美援朝發生,在三年抗美援朝戰爭中,國家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共爲志願軍進口各種汽車21,000餘輛。

自1951年起,國家每年都爲軍隊進口1萬多輛汽車,到了1957年底,全軍的汽車裝備總數已達到了92,000餘輛,其中70%來自於蘇聯。

一直到1956年的時候,中國一汽建成投產,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汽車的歷史,也開始扭轉了,軍用汽車完全依靠進口的局面。

1958年一汽是生產出了2.5T級6 X 6型CA30越野汽車,並投入小批量生產,開始裝備部隊。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我國進入自主研發軍車的階段。

當年我國第1種火箭佈雷軍車,使利用bm-13改進而來的,該車在1975年設計定型,採用解放ca-30型66越野車底盤。

進入80年代,軍隊車輛開始更新換代,陸續替換蘇式車輛和60年代初裝備的舊式國產汽車,湖北漢陽特種汽車製造廠,70年代初開始研製重型特種軍用汽車,1971年開發成功36D軍用越野車。

80年代初,國內開始研製爲武器系統配套的重型特種車,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漢陽 Hy 4260 S型半掛牽引車,這種車就是專門用於牽引東風 Df-21型中程地地導彈的流動發射車。

而進入90年代之後,隨着軍事技術的發展,國家也開始第2代軍用汽車的研發。

當時國產的軍用汽車和國外的軍用汽車,在關鍵指標上差距巨大,有些軍車根本無法裝載新研發出來的重型武器,這也就使得中國第2代國產軍用車的研發變得迫在眉睫。

當時國家確定第2代軍用汽車採用0.5T1.5T,3.5,T5T和7T,以及12T的6個噸級的基礎型車。

動力和耐用性一直是國產軍用汽車研發的技術瓶頸性問題,對於中國這樣一個重工業和汽車產業比較落後的國家而言,想研發出合格的第2代軍用汽車難度是很大的。

原本國家爲此制定了投資幾十億,時間跨度爲5年左右的跨度計劃,爭取在90年代中期的時候,完成國產汽車研發,但在實際操作中,要解決的困難是相當巨大的。

而就在這個時候,天音集團大批量引進蘇聯汽車專家的事情被上級領導得知,因爲天音集團本身也是保利公司入股的企業,所以這一次中國第2代軍用汽車的研發,就有了另外一個選項……

第三百二十五章 挖角第一百二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六百五十一章 考察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刻板印象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五一表彰會第三百零五章 風向變化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應用軟件第六百四十四章 轉移產能第八百三十六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第六百五十七章 知識改變命運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校委會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保守態度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惺惺相惜第五百八十六章 註冊成功第二千一百二十五章 諮詢團隊第二千一百四十二章 音樂版權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 雄心壯志第二百一十一章 合影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 各取所需第九百六十二章 獅子大開口第七百四十章 半年經理第三百九十八章 高級定製第九百二十二章 談判成功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談判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憂慮第四百二十七章 通風第八百一十五章 訂婚領證第三百七十章 普法教育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樹大招風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老友相見第二百六十二章 話語權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一呼百應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尊師重道第二百零四章 新房鑰匙第六百七十五章 死於安樂第六百五十一章 考察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建議第九百一十四章 日本車間第二千零九十七章 親和力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股權分配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敘舊第二百二十八章 夜大第一課第二千一百零五章 深刻印象第二百七十二章 關鍵階段第一百三十八章 挖掘能人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般配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來去自由第二千零八十八章 李德磊第一百一十四章 對象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價格戰第八百九十六章 離職手續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藤尾增岡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峰迴路轉第二千零二十章 敲門磚第三百五十八章 自己人第二千零六十三章 經驗之談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歷史時刻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盜版天下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實習工作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危機解除第二千零九十八章 高昂成本第五百四十二章 參展計劃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水深水淺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 重大危機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吃飯砸鍋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吉人自有天相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規避風險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 液晶之父第七百六十六章 翻臉第二百八十四章 心服口服第九百四十五章 羊羣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零二章 法律顧問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中蘇交流論壇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管理權第一百六十章 勝負已分第一千零一十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八百七十四章 領導視察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擊鼓傳花第三百五十六章 牴觸第二千零七十六章 火花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階梯銷售第八百五十六章 吃西餐第八十二章 購置電視第五十五章 摸底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免稅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一元轉讓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國際名片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天音汽車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攤牌第二千一百零四章 郭士納第八百二十六章 鍋裡的鴨子第六百五十七章 知識改變命運第七百二十九章 心力憔悴第六十八章 程清妍第七百一十七章 上步工業區第五百九十八章 根基第九百零二章 重返廣州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巨大風險第一百四十九章 無線電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