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投資門檻

德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令以其科學成就而聞名於世,然而在上世紀30年代,德國的科學卻逐漸失去了優勢,窮兵黷武的侵略政策摧毀了科學發展的基礎,瘋狂殘暴的民族迫害嚴重破壞了科學家隊伍。

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高等院校和科研設施60%遭到了破壞,圖書館和藏書資料幾乎喪失殆盡,爲了擺脫**統治,許多科學家逃到了國外,大部分移居到了美國或英國,而這種人才的轉移,使英美的科學比德國大大超前發展了,戰爭結束後的十幾年中,由於主權喪失,極大的阻礙了德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復甦,很多優秀學者被美蘇兩國瓜分,直到1959年聯邦德國成爲主權國家之後,才重新制定統一的科學技術發展政策。

從60年代開始,像西德這樣一個缺乏原料和依賴產品出口的國家,爲了保持經濟發展的勢頭和後勁,就只能依賴其科學技術,只有科學才能培養用於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知識技能和寶貴原料,也正是對科學的這種認知,決定了國家科學政策的性質。

在整個冷戰期間,聯邦政府中專門設立了科學教育部,並且由他來制定政府的科學政策和管理科研經費,正是在這樣一個部門的主導下,德國不僅恢復和擴大了原有的大學,而且還新建了一批大學,從而使德國的教育系統空前膨脹起來,進而大大推動了科學基礎設施的建設,爲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條件和社會環境。

60年代末期,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簽訂了一項關於促進學術研究的協議,根據這一協議,如一些大學,研究促進機構以及提供合同研究的機構的,也都制定了自己的研究政策和規劃,他們可以利用國家的科研經費,並能完全自主地加以支配,而不受政府的干預,課題不受國家管制。

與此同時,引進先進技術也成爲了聯邦德國發展經濟的主要動力,出於對美國多國公司的技術,將在西德佔主導地位的擔心日益增長,因此聯邦政府通過大量爭奪科研經費來刺激本國的科技研究與發展,在整個60~70年代,德國政府劃撥的科研經費佔國民生產總值的2%,這遠遠高於其他國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而且聯邦政府還採取各種措施激勵支持關鍵技術的發展,鼓勵開展自主研究開發工作,這一系列的政策,使得在冷戰期間,德國的科技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並使西德的科技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進入80年代後,西德政府又進行了一系列的科技改革,並調整了科研的重點,緊跟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

而這是其中最關鍵的研發領域包括:信息技術,微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物工程,材料研究,環境和氣候研究,非核能研究和航天航空技術等等。

另外這些年來德國也非常注重技術轉讓,爲了促進科技成果的技術轉讓和應用,聯邦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包括鼓勵研究機構,高等學校和企業進行由雙方或多方投資並派遣科研人員參加的聯合研究,建立工業園技術園等。

所以現如今的德國對於“產學研”模式的開發是非常成熟的,而且放眼全世界,除了美國和英國之外,很少能找到比德國產學研模式發展的如此成熟的國家。

還有一點讓段雲非常感興趣的是德國的光學儀器非常先進,之前阿斯麥公司光刻機採用的鏡頭就是德國蔡司公司生產的,這原本是一家做顯微鏡的企業,後來被飛利浦公司收購,成爲了阿斯麥光刻機的光學鏡頭供應商。

除此之外,德國在微電子技術領域在世界也是非常領先的,雖然比不上美國和日本,但仍然有着非常強的實力。

“據我所知,你要是想在德國開辦研發中心,德國政府這邊是有嚴格要求的……”胡正明說道。

“有什麼要求?”

“主要是投資規模和就業人員的數量,投資金額不能少於一年200萬美元,在當地的僱員不能少於30人,這是最低限度的要求。”胡正明頓了頓,接着說道:“十幾年前的時候,美國的很多跨國巨頭也都在德國設立了研發中心,聯邦德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任何在德國設立研發機構的企業必須通過審覈,美國企業一般不會受到限制,但是其他國家就不一定了……”

“那您的意思是咱們花錢在德國設立研發中心,人家還不一定批准?”段雲有些意外的問道。

“確實是這麼個情況,第三世界國家來德國投資很少能夠獲得批准,中國也是嚴格審批的對象之一……”胡正明沉吟了一下,接着說道:“不過如果公司實力夠強,而且確實能夠給當地解決大量就業問題的話,也是可以通過批准的。”

“那咱們可以多僱幾個技術人員啊,我可以加強對德國這邊的投資。”段雲說道。

“我的建議是你最好不要僱傭太多的德國技術人員,因爲德國和中國美國都不一樣,他們和日本很類似,因爲幾乎所有的德國企業都是採取的終身僱傭制,就算他們消極怠工,你也不能輕易開除他們,否則將會面臨鉅額的罰款,這會成爲咱們企業的負擔。”胡正明頓了頓,接着說道:“所以我的想法是咱們可以和德國當地大學合作,直接向大學注資,在大學裡成立專門的實驗室,這樣就能快速獲得相關領域的人才,並且可以避免勞務糾紛,等時機成熟之後,咱們在設立相關的研發中心,將發掘到的優秀人才納入麾下,這纔是最完美的解決方式。”

“你說的對!”段雲聞言點了點頭。

正所謂入鄉隨俗,國外的環境和國內有着非常大的差異,如果沒有摸清情況就貿然進行投資,很可能會踏入一些陷阱,所以胡正明的保守做法得到了段雲的認可。

第九百三十八章 願者上鉤第二千零二十一章 誇下海口第一百零二章 意外第八百六十章 重振士氣第二百一十七章 遲來的通知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頂級待遇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慷慨第七百四十八章 求情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背叛第八十三章 超高獎金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特殊客人第八百零六章 委以重任第四百五十五章 精神面貌第九百九十二章 投產在即第六百一十五章 對外形象第七百二十六章 設備失靈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籌備第四百五十六章 重症下猛藥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夫唱婦隨第八百六十章 重振士氣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寶安新區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六百六十三章 誠意第九百七十章 廣告續約第九百八十七章 無塵車間第二千一百二十三章 望子成龍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迫切需求第二百二十二章 重點考察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令狀第七百零二章 如魚得水第六百三十九章 房奴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互動環節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衆怒第二百九十八章 特供第八百八十四章 餘熱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瀋陽電子業第五百三十八章 螞蟻搬家第七百二十章 獎金改革第六百四十章 鉅額補助第九百六十章 三角債第七百九十三章 評選市級勞模第二千一百五十二章 高薪誘惑第六百五十八章 打印機第八百五十五章 告誡第九百一十一章 深圳商會第七百五十章 質詢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股份激勵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時代廣場第四百零九章 加班加點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約定第七百二十二章 數控加工中心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名師高徒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重返海南第九百九十六章 當紅女星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挖牆腳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嘎斯24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香港精英第七十二章 當事人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斯貝發動機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擔憂第三百九十三章 零食第二千一百一十六章 心靈雞湯第七百一十七章 上步工業區第三百零四章 規勸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參觀第二千一百二十五章 諮詢團隊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驗貨第七百四十五章 暫停生產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名師高徒第五百一十七章 外貿公司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自掘墳墓第二千零三章 農村包圍城市第六百九十一章 春運第八百九十二章 畢業生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各立山頭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跨界合作第三百八十八章 技術攻關小組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成果彙報第九百零五章 專家報到第六百七十八章 建立售後體系第七十八章 看電影第七百八十六章 改變思想觀念第六百零八章 怒氣沖天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 誠意報價第六百四十九章 提成第一千零二章 法律顧問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國產文泰來聯盟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天音486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分拆上市第四百零六章 兩手準備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迫不及待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青黃不接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本土化設計第八百零四章 吃肉喝湯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深圳錄音機質量評比大賽第二千一百二十一章 預售第五百零四章 國家優質獎第一千零四十章 涇渭分明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銷售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