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投資人想聽的故事
泰勒帶着感興趣的眼神看着秦少言,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秦少言將豎起三根手指中的食指彎曲,“第一,新賽道類型造成的先發優勢。”
“臉書是全美首個以在校學生爲目標用戶的熟人社交網站,通過行業生態覆盤,全面覆盤舊有案例,吃透市場環境,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紅海開闢新賽道,挖掘細分領域藍海,提前行業佈局。”
“深度串聯校園內部用戶,以結果導向爲根本邏輯,進行勢能積累。”
“市場定位明確,掌握目標用戶精準畫像,專人專向客服及時挖掘用戶痛點,深度下沉渠道,掌握客戶顆粒度,沉浸式拉通對齊。”
秦少言將無名指彎曲,舉着一根手指說道。
“第二,先發優勢形成頭部集羣效應。”
“我們哈佛的社會學團隊做過專業調查,如果在一個星期之內我們能吸引某個學校10%的互聯網用戶,那麼這個學校在一個月之內就會有超過60%的學生跟進註冊。”
“這是一種裂變式擴散,尤其是超過30%這個線,後續用戶增長速度只有之前的三分之一。”
“這種方式我們叫做病毒式的傳播。”
“我們的用戶定位在大學校園,但是市場推廣深度的渠道下沉,對高中進行了優勢賦能。”
“高中校園的擴張速度遠遠超過大學校園,等到高中生升入大學,他們就是我們的忠實用戶和深入大學校園的完美抓手。”
“時間在我們這邊,每過一年,我們的優勢就擴大一分。”
泰勒不由得點了點頭,開闢新賽道確實非常有優勢。
別人還在觀望的時候,先佈局者只要不犯錯誤就可以搶佔很大一塊市場。
更不用說臉書的擴散速度超出想象,可能還沒等競品出現就完成了跑馬圈地。
秦少言將最後的中指彎了下去,形成了一個拳頭。
“第三,我們有一個優秀富有野心的團隊。”
“通過集羣效應完美佔據了流量紅利,實現了對市場全面品類的歸因分析,佔據制高點進行市場迭代,準備實現生態位上的降維打擊。”
“一旦出現競品,我們可以快速反應,通過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同時對同行的優勢產品進行深度致敬和微創新等組合拳,形成社交產品矩陣,構建平臺的護城河。”
“每次上線新產品,我們都會在某個校園內進行隔離實驗,通過大數據分析該產品優劣,迭代優化之後再大範圍推廣。”
“這樣可以有效避免了失敗產品對全平臺造成損失,通過小規模試錯,不斷完善平臺的邏輯閉環。”
秦少言這麼一大段貫口說的無比流利,在場的人全都驚了。
雖然聽不太懂他說的什麼,但是那個feel,就特別……
特別的不明覺厲。
泰勒眼睛一下亮了起來,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非常棒,約翰·秦先生,你真是我見過最特別的創業者。”
“多謝稱讚,弗蘭克先生。”秦少言露出矜持的笑容。
品牌定位清晰,商業邏輯自洽,發展路徑與目標明確,確實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投資項目。
“你剛纔說到野心。”泰勒微笑的說道,“能否爲我們分享一下你們團隊的野心。”
秦少言微微一笑,非常自信的說道:“臉書的團隊目標不是全美的大學,而是整個北美,進而覆蓋全世界,成爲全世界的臉書。” “當然,這只是一個遠景目標。”秦少言又補充了一句,“我們的眼下目標是攻佔美國的所有大學校園,然後開放註冊,將大學校園之外的用戶吸引過來。”
聽到這裡泰勒看向秦少言的目光愈發欣賞,野心勃勃又懂得剋制,
他見過太多的創業者,面對風投的時候滿嘴跑火車,漫無邊際的胡扯,什麼話都敢說,狂妄自大又盲目自信。
這些人甚至連自己的項目的定位和邏輯都說不清楚,未來發展目標又太過離譜,甚至還有人說要帶着大家上月球。
對比之下,秦少言就顯得格外優秀了。
“打造全美SNS平臺,這個故事不錯。”泰勒點了點頭,“那麼伱打算要多少錢呢?”
秦少言豎起兩根手指,“兩億美元,釋放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兩億美元,百分之二十的股份,那麼臉書的估值就要上十億了。
喬治和弗雷德滿臉震驚,心跳猛的加快。
創建公司的時候估值就上億了,短短几周後,估值就翻了十倍。
“兩億美元?!”泰勒皺起眉頭。
這個數字和他心中的預期差距很大,他給出的估值不過是三到五億美元而已。
“約翰,你這個開價有點太過自信了。”泰勒搖頭笑道,“我們只能給出三億美元估值,百分之三十股份。”
秦少言笑了笑,“投資投的是未來價值,如果弗蘭克先生覺得一個全美SNS平臺只值這個價格的話,那麼請允許我說一聲很遺憾,我對你們的投資眼光很懷疑。”
泰勒向後靠在沙發上,拿起一根雪茄放在手上,語氣輕鬆的說道:“投資投的確實是未來價值,但是我們現在談的是現在的價值。”
“我的分析團隊認爲臉書現在的價值和你的預期差距很大,我最後能給到的不過也就是四億美元的估值。”
秦少言自信一笑,淡淡的說道,“那你可以開除你的分析團隊了,他們遠遠低估了臉書的潛力和它背後的價值。”
“我還是很相信我的團隊分析報告的。”泰勒點燃了手上的雪茄,“你也可以嘗試說服我,臉書如何有十億估值。”
秦少言不緊不慢的說道:“因爲我們已經有了臉書的商業模式方案。”
商業模式?!
泰勒聽見這個詞立刻坐直了身體,眼神中有驚訝和難以置信,還有些期待,“你們打算怎麼盈利?”
在早期互聯網行業內,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如何盈利一直是個非常棘手的難題。
後世的那些盈利商業模式都是一個個摸索出來的,不知道付出多大的代價,走出了多少彎路才找到正式的路徑。
流量如何變現始終是互聯網公司面臨的第一個生死難題。
2000年互聯網泡沫災難席捲互聯網行業,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那些互聯網公司找不到盈利模式,只有一味燒錢。
有商業模式就意味着有造血功能,網站就不是單純燒錢。
這個故事纔是投資人想要的。
“Business To Team!”秦少言微笑的說道,“我稱之爲團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