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路的小樓

永嘉路的小樓

關於創業的事情,雷迪慶是認真的。除了羅綺,他還另外拉了兩個人入夥班級輔導員於雨澤老師和管機房的董老師。

董老師叫董峰,和於老師是研究生時的同班同學。只是於老師生性比較內向,不擅長表達;而董老師則很冷傲,藐視一切非科班出生的電腦玩家。雷迪慶在大學同學畢業十週年聚會上聽說董峰後來頂不住it創業浪潮的誘huo,與人合開了一家網絡服務公司;幾年後,無疾而終,關門大吉,然後董峰又回到了學校,繼續做微機實驗室的負責人。

雷迪慶約了羅綺,董峰和於雨澤到校門口的那家西苑餐廳吃飯。於雨澤看到傳呼機上的消息後,換了一件沒熨燙過、但看上去還好,不怎麼皺巴的格子襯衫,就趕了過去。

餐廳里人不多,於雨澤走進去時一下子就看到雷迪慶他們三個人坐在裡面靠窗的位置;於是徑直走過去,像他通常那樣,眼睛飄過所有人的臉,客氣地點頭微笑。

於雨澤與人說話時,通常眼睛卻並不直視人家的眼睛,彷彿只是在同人家的襯衫從上往下數的第三顆鈕釦交流。老外在瞭解這種東方式的謙遜和禮貌以前,往往會誤判對面的中國人不可信——因爲目光躲閃說明他們說的不是真話,或者至少是不自信——這是西方幼兒園裡被教導的常識。

兩位老師經常讓雷迪慶幫他們做一些學校外面接的項目,也經常一起吃飯喝酒,關係都不錯。可雷迪慶準備尋址註冊、正式開公司的想法還是讓這兩位研究生畢業留校的老師大吃了一驚——畢竟不是像他們現在這樣藉着學校的機房,找雷迪慶這樣能幹活的學生來做做的無本生意啊!聽雷迪慶的意思,要有公司門面、銷售團隊,要研發產品,還要打廣告,發展全國各地的代理——都是錢啊!

雷迪慶已經想好了後面的一切。除了他在股市上賺進的、在九三年已經相當多了的幾十萬資金外,他還想好了一個可以支持這一切計劃的一個後臺金主——當然,現在還不是告訴兩位老師和羅綺的時候好看的小說。

雷迪慶大包大攬了資金的問題,讓兩位老師和羅綺只需要出人出力就可以啦。

找兩位老師入夥除了想讓這個公司在初建的時候就能有一些現成的客戶羣,和多兩張成熟一點的面孔外,他也希望讓壞纔不遇的董峰和於雨澤在這個時空做得更加成功,更重要的,通過對他們一直的瞭解,他也十分地看中兩位老師的正直和良心——這是中國商場上多麼稀少和罕見的可貴品質啊!

雷迪慶不能明說自己在後面的二十年裡看到了it業在某些領域的發展,於是他告訴董峰和於雨澤,根據他的觀察和感覺,現在應該是做局域網服務的好時機。一個數據庫管理項目,從需求調研,建立模型,到寫程序,做測試,最後安裝上線和提交文檔給客戶,一個週期下來,至少有好幾個月的時間——最多能收個十萬元的辛苦錢。而一個novell局域網,設計加布線加裝機調試,撐死也就是兩週的事,二十萬元的打包價是普遍行情;另外,設備和軟件採購,事後的客戶培訓還能另外產生幾萬的純利潤。所以從項目利潤率上看,局域網服務的含金量要高很多倍。當然,這些後來變成常識的東西,在九十年代初的時候,還是少數it公司的商業機密。

董峰和於雨澤很驚訝雷迪慶看這個問題的深度;而且幸運的是,從他們接項目的客戶那邊,他們也聽到過同樣的諮詢,證明市場需求的確存在。於是三個人一拍即合。

羅綺也比平常話多了一些。雖然她不像雷迪慶一樣整天泡機房,但幾年的大學計算機科班的學習,和那種與生俱來的讀懂人心的天賦,她在三個男人的創業衝動的激昂中,穿插着她充滿靈氣的點子。如果說他們三個男人是雄渾、排山倒海的架子鼓,鑼鈸和管樂隊的話,羅綺就是一段優雅的小提琴獨奏。

幾個月後,他們把這家取名叫菲尼克斯的公司開在了永嘉路的一幢小樓裡。叫這個名字是用了phoenix的諧音,取了“鳳凰涅槃”的意思。永嘉路是上海市中心一條幽靜的小馬路,路兩旁清一色的法國梧桐在夏天把小路遮蓋在綠色的樹蔭裡好看的小說。人們在中午從旁邊繁忙的其他馬路轉過來時,總是會滿心歡喜地感嘆這條梧桐道的蔭涼和樹上閒適的蟬鳴——人們彷彿從十里洋場人人形色匆忙的擁擠中,一下子變幻到在杭州西湖邊的柳岸,撐着傘在雨中獨行。

在茂密的樹影中,一幢幢帶花園和圍牆的小樓時不時地閃現在路人的眼裡,那種古樸而又帶有歐洲風味的青磚紅瓦和維多利亞風格的突窗臺,總是給人驚豔的感覺。九十年代的時候,這些小樓原來的主人慢慢地從這裡搬去了一些新建的高檔公寓樓;於是很多像雷迪慶他們這樣的新興的科技公司進駐到這一幢幢小樓裡——對他們來說,這個鬧中取靜的地理位置,和樓上樓下兩層總共三百平米左右的辦公場所,都是恰到好處。

選在這裡的另一個原因是十多年後,這個店會被高價買下,改造成一家叫bellanapolia意大利餐館(後來又搬到了長樂路上),那是雷迪慶在上個時空最熟悉的上海西餐館之一。店內看得見紅磚的牆面,泛黃的意大利招貼畫,紅白方格的桌布,傳統炭火披薩,意式餛飩裡的聖丹尼火腿,色拉上的帕瑪桑芝士,以及從老闆到廚師的清一色意大利人,和進門時那一句";buongiorno!";,讓那時候的雷迪慶一直有一種恍然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覺——不知是還在十里洋場的大上海,還是已經去了阿瑪菲海岸某個面向大海、依山而建的小鎮。

這裡的菜也不像另外一家後來挺出名的、叫巴貝拉意大利連鎖餐館。巴貝拉用快餐的方法燒製意大利菜,用相對便宜的價格吸引了很多想要小資一下、但有不願意花太多銀子的年輕人,天天爆滿到門口排長隊。雷迪慶曾經帶過一個意大利人去正大廣場裡面的巴貝拉店。意大利人是那種嚐到一片他們認爲的好芝士都會舉手歡呼、欣喜若狂,認爲每一片披薩都應該是充滿了廚師的靈感和代表廚師個人品味的民族。如果你把超市裡便宜的番茄醬,配上不怎麼新鮮的羅勒葉,澆在大鍋煮得過了火的通心粉上,然後端給一個意大利人,說這就是他的pasta,他會怎麼想?那一天,雷迪慶的意大利朋友毫不客氣地聲明這不是意大利菜,就像唐人街的中國快餐館裡的東西算不上中國菜一樣。

當然,這是2010年以後的事情;現在這裡還是普通的許多永嘉路上的小樓中的一個好看的小說。 шшш★ttκд n★c○

推開雷迪慶他們租的小樓那兩扇帶黃銅獅頭門環的黑木大門,彷彿立即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懷舊中,跨入到了計算機的高科技時代。

整個一樓沒有任何分割的房間,只是在幾面承重牆的位置,才裝飾成到頂的書架,分別放着雷迪慶,董峰和於雨澤的計算機的書籍和項目的資料。雷迪慶還特別配了一個圖書館裡那種可以推動的樓梯,方便在幾面牆之間移動。整個一樓沒有一盞吊燈;所有得照明都是嵌在牆裡成爲燈柱,或是藏在屋頂成爲吊頂的一部分。地面保留了原來的木地板,只是全部塗成了黑色;牆面光離陸怪地畫上了些藍白色爲基調的抽象的圖案,然後隨意地掛了些同計算機相關的東西,如鍵盤,8088的芯片的放大照片,大大小小的磁盤,一箇舊得不能用的菊花瓣打字機,還有一個黑漆油亮的算盤。幾臺pc機並沒有像機房一樣整整齊齊地放成排,而是隨意地佈置在樓面的各個角落,模擬成了一個公司的各個部門聯網的樣子。

整個一樓既像是一個充滿了學術氣息的研討室,又像是一個關於電腦高科技時代的主題酒吧。客戶被帶到這裡後,可以向他們介紹各個聯網的電腦如何交換文件,共享打印機,如何把每天的作業文檔存放到服務器上;也可以在中間一張不大的會議桌旁坐下來,商談一些項目的細節。當然,也可以隨意地走到裡面的一個佈置了四個酒吧圓桌和一些高腳椅的角落,一邊喝咖啡或者飲料,一邊聊一些事情。

這樣的辦公室設計在九十年代是前衛的,也是完全讓人無法想像的。董峰和於雨澤第一次走到裝修好的小樓,都不約而同地覺得太震撼、同他們想像中的辦公室太不一樣了。還好,在開業那天,他們那天邀請的最重要的一個客人,上海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的董事長錢鴻濤,對這樣的風格獨特的辦公室設計大爲讚賞,連聲稱道進門就給了人一種引領潮流的衝擊。談的是高新科技,來往的人是時代弄潮兒,正如劉禹錫的《陋室銘》中說的“談笑有鴻儒,來往無白丁”

錢鴻濤接手這家投資公司以前是上海市府的高官,關係遍佈海內外,號稱可以從各地銀行隨時調動過來兩個億全文字小說。他做這個投資公司其實也是得了市府的默許,用他的關係從各地調資金過來拉動上海的高科技產業。

雷迪慶在前一個時空見過錢鴻濤。他大學四年級時實習的那家公司是錢鴻濤的公司投資的,好幾次錢鴻濤過來視察時,雷迪慶作爲實驗室的臨時負責人,給錢鴻濤彙報服務器和網絡交換機的情況。錢鴻濤經常在會議的間歇時同雷迪慶聊天,關切地問了雷迪慶什麼地方人,畢業後有什麼打算。所以雷迪慶同劉董在上個時空還算是有過一面之緣。

雷迪慶在上個時空實習的那家公司的總經理是雷迪慶父親的朋友。這次錢鴻濤來出席他們的開張儀式,也是雷迪慶通過這一層關係請到的。

錢鴻濤個子不高,沒有禿頂但是也開始變得比較稀疏的頭髮打理得一絲不苟,發福的肚子撐圓了那條有紅黑花紋的吊褲帶,總是充滿自信和總是帶着審視的眼光從金絲邊眼鏡裡望出來,讓即使不是他下屬的人都能感覺到他的威嚴和他意見的不容質疑。

雷迪慶在門口迎接錢鴻濤時,他自我介紹後,錢鴻濤頗爲詫異地盯着雷迪慶說“我們是不是在什麼地方見過啊?”

雷迪慶大吃一驚,莫非錢鴻濤也是從那一個時空穿越過來的?可雷迪慶不敢冒然發問,只是嬉笑支吾着,顧左右而言他。還好,錢鴻濤並沒有繼續深究這個話題。

而這個錢鴻濤其實就是雷迪慶計劃中的後臺金主。

關於創業的事情,雷迪慶是認真的。除了羅綺,他還另外拉了兩個人入夥班級輔導員於雨澤老師和管機房的董老師。

董老師叫董峰,和於老師是研究生時的同班同學。只是於老師生性比較內向,不擅長表達;而董老師則很冷傲,藐視一切非科班出生的電腦玩家。雷迪慶在大學同學畢業十週年聚會上聽說董峰後來頂不住it創業浪潮的誘huo,與人合開了一家網絡服務公司;幾年後,無疾而終,關門大吉,然後董峰又回到了學校,繼續做微機實驗室的負責人全文字小說。

雷迪慶約了羅綺,董峰和於雨澤到校門口的那家西苑餐廳吃飯。於雨澤看到傳呼機上的消息後,換了一件沒熨燙過、但看上去還好,不怎麼皺巴的格子襯衫,就趕了過去。

餐廳里人不多,於雨澤走進去時一下子就看到雷迪慶他們三個人坐在裡面靠窗的位置;於是徑直走過去,像他通常那樣,眼睛飄過所有人的臉,客氣地點頭微笑。

於雨澤與人說話時,通常眼睛卻並不直視人家的眼睛,彷彿只是在同人家的襯衫從上往下數的第三顆鈕釦交流。老外在瞭解這種東方式的謙遜和禮貌以前,往往會誤判對面的中國人不可信——因爲目光躲閃說明他們說的不是真話,或者至少是不自信——這是西方幼兒園裡被教導的常識。

兩位老師經常讓雷迪慶幫他們做一些學校外面接的項目,也經常一起吃飯喝酒,關係都不錯。可雷迪慶準備尋址註冊、正式開公司的想法還是讓這兩位研究生畢業留校的老師大吃了一驚——畢竟不是像他們現在這樣藉着學校的機房,找雷迪慶這樣能幹活的學生來做做的無本生意啊!聽雷迪慶的意思,要有公司門面、銷售團隊,要研發產品,還要打廣告,發展全國各地的代理——都是錢啊!

雷迪慶已經想好了後面的一切。除了他在股市上賺進的、在九三年已經相當多了的幾十萬資金外,他還想好了一個可以支持這一切計劃的一個後臺金主——當然,現在還不是告訴兩位老師和羅綺的時候。

雷迪慶大包大攬了資金的問題,讓兩位老師和羅綺只需要出人出力就可以啦。

找兩位老師入夥除了想讓這個公司在初建的時候就能有一些現成的客戶羣,和多兩張成熟一點的面孔外,他也希望讓壞纔不遇的董峰和於雨澤在這個時空做得更加成功,更重要的,通過對他們一直的瞭解,他也十分地看中兩位老師的正直和良心——這是中國商場上多麼稀少和罕見的可貴品質啊好看的小說!

雷迪慶不能明說自己在後面的二十年裡看到了it業在某些領域的發展,於是他告訴董峰和於雨澤,根據他的觀察和感覺,現在應該是做局域網服務的好時機。一個數據庫管理項目,從需求調研,建立模型,到寫程序,做測試,最後安裝上線和提交文檔給客戶,一個週期下來,至少有好幾個月的時間——最多能收個十萬元的辛苦錢。而一個novell局域網,設計加布線加裝機調試,撐死也就是兩週的事,二十萬元的打包價是普遍行情;另外,設備和軟件採購,事後的客戶培訓還能另外產生幾萬的純利潤。所以從項目利潤率上看,局域網服務的含金量要高很多倍。當然,這些後來變成常識的東西,在九十年代初的時候,還是少數it公司的商業機密。

董峰和於雨澤很驚訝雷迪慶看這個問題的深度;而且幸運的是,從他們接項目的客戶那邊,他們也聽到過同樣的諮詢,證明市場需求的確存在。於是三個人一拍即合。

羅綺也比平常話多了一些。雖然她不像雷迪慶一樣整天泡機房,但幾年的大學計算機科班的學習,和那種與生俱來的讀懂人心的天賦,她在三個男人的創業衝動的激昂中,穿插着她充滿靈氣的點子。如果說他們三個男人是雄渾、排山倒海的架子鼓,鑼鈸和管樂隊的話,羅綺就是一段優雅的小提琴獨奏。

幾個月後,他們把這家取名叫菲尼克斯的公司開在了永嘉路的一幢小樓裡。叫這個名字是用了phoenix的諧音,取了“鳳凰涅槃”的意思。永嘉路是上海市中心一條幽靜的小馬路,路兩旁清一色的法國梧桐在夏天把小路遮蓋在綠色的樹蔭裡。人們在中午從旁邊繁忙的其他馬路轉過來時,總是會滿心歡喜地感嘆這條梧桐道的蔭涼和樹上閒適的蟬鳴——人們彷彿從十里洋場人人形色匆忙的擁擠中,一下子變幻到在杭州西湖邊的柳岸,撐着傘在雨中獨行。

在茂密的樹影中,一幢幢帶花園和圍牆的小樓時不時地閃現在路人的眼裡,那種古樸而又帶有歐洲風味的青磚紅瓦和維多利亞風格的突窗臺,總是給人驚豔的感覺。九十年代的時候,這些小樓原來的主人慢慢地從這裡搬去了一些新建的高檔公寓樓;於是很多像雷迪慶他們這樣的新興的科技公司進駐到這一幢幢小樓裡——對他們來說,這個鬧中取靜的地理位置,和樓上樓下兩層總共三百平米左右的辦公場所,都是恰到好處全文字小說。

選在這裡的另一個原因是十多年後,這個店會被高價買下,改造成一家叫bellanapolia意大利餐館(後來又搬到了長樂路上),那是雷迪慶在上個時空最熟悉的上海西餐館之一。店內看得見紅磚的牆面,泛黃的意大利招貼畫,紅白方格的桌布,傳統炭火披薩,意式餛飩裡的聖丹尼火腿,色拉上的帕瑪桑芝士,以及從老闆到廚師的清一色意大利人,和進門時那一句";buongiorno!";,讓那時候的雷迪慶一直有一種恍然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覺——不知是還在十里洋場的大上海,還是已經去了阿瑪菲海岸某個面向大海、依山而建的小鎮。

這裡的菜也不像另外一家後來挺出名的、叫巴貝拉意大利連鎖餐館。巴貝拉用快餐的方法燒製意大利菜,用相對便宜的價格吸引了很多想要小資一下、但有不願意花太多銀子的年輕人,天天爆滿到門口排長隊。雷迪慶曾經帶過一個意大利人去正大廣場裡面的巴貝拉店。意大利人是那種嚐到一片他們認爲的好芝士都會舉手歡呼、欣喜若狂,認爲每一片披薩都應該是充滿了廚師的靈感和代表廚師個人品味的民族。如果你把超市裡便宜的番茄醬,配上不怎麼新鮮的羅勒葉,澆在大鍋煮得過了火的通心粉上,然後端給一個意大利人,說這就是他的pasta,他會怎麼想?那一天,雷迪慶的意大利朋友毫不客氣地聲明這不是意大利菜,就像唐人街的中國快餐館裡的東西算不上中國菜一樣。

當然,這是2010年以後的事情;現在這裡還是普通的許多永嘉路上的小樓中的一個。

推開雷迪慶他們租的小樓那兩扇帶黃銅獅頭門環的黑木大門,彷彿立即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懷舊中,跨入到了計算機的高科技時代。

整個一樓沒有任何分割的房間,只是在幾面承重牆的位置,才裝飾成到頂的書架,分別放着雷迪慶,董峰和於雨澤的計算機的書籍和項目的資料。雷迪慶還特別配了一個圖書館裡那種可以推動的樓梯,方便在幾面牆之間移動全文字小說。整個一樓沒有一盞吊燈;所有得照明都是嵌在牆裡成爲燈柱,或是藏在屋頂成爲吊頂的一部分。地面保留了原來的木地板,只是全部塗成了黑色;牆面光離陸怪地畫上了些藍白色爲基調的抽象的圖案,然後隨意地掛了些同計算機相關的東西,如鍵盤,8088的芯片的放大照片,大大小小的磁盤,一箇舊得不能用的菊花瓣打字機,還有一個黑漆油亮的算盤。幾臺pc機並沒有像機房一樣整整齊齊地放成排,而是隨意地佈置在樓面的各個角落,模擬成了一個公司的各個部門聯網的樣子。

整個一樓既像是一個充滿了學術氣息的研討室,又像是一個關於電腦高科技時代的主題酒吧。客戶被帶到這裡後,可以向他們介紹各個聯網的電腦如何交換文件,共享打印機,如何把每天的作業文檔存放到服務器上;也可以在中間一張不大的會議桌旁坐下來,商談一些項目的細節。當然,也可以隨意地走到裡面的一個佈置了四個酒吧圓桌和一些高腳椅的角落,一邊喝咖啡或者飲料,一邊聊一些事情。

這樣的辦公室設計在九十年代是前衛的,也是完全讓人無法想像的。董峰和於雨澤第一次走到裝修好的小樓,都不約而同地覺得太震撼、同他們想像中的辦公室太不一樣了。還好,在開業那天,他們那天邀請的最重要的一個客人,上海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的董事長錢鴻濤,對這樣的風格獨特的辦公室設計大爲讚賞,連聲稱道進門就給了人一種引領潮流的衝擊。談的是高新科技,來往的人是時代弄潮兒,正如劉禹錫的《陋室銘》中說的“談笑有鴻儒,來往無白丁”

錢鴻濤接手這家投資公司以前是上海市府的高官,關係遍佈海內外,號稱可以從各地銀行隨時調動過來兩個億。他做這個投資公司其實也是得了市府的默許,用他的關係從各地調資金過來拉動上海的高科技產業。

雷迪慶在前一個時空見過錢鴻濤。他大學四年級時實習的那家公司是錢鴻濤的公司投資的,好幾次錢鴻濤過來視察時,雷迪慶作爲實驗室的臨時負責人,給錢鴻濤彙報服務器和網絡交換機的情況。錢鴻濤經常在會議的間歇時同雷迪慶聊天,關切地問了雷迪慶什麼地方人,畢業後有什麼打算。所以雷迪慶同劉董在上個時空還算是有過一面之緣。

雷迪慶在上個時空實習的那家公司的總經理是雷迪慶父親的朋友好看的小說。這次錢鴻濤來出席他們的開張儀式,也是雷迪慶通過這一層關係請到的。

錢鴻濤個子不高,沒有禿頂但是也開始變得比較稀疏的頭髮打理得一絲不苟,發福的肚子撐圓了那條有紅黑花紋的吊褲帶,總是充滿自信和總是帶着審視的眼光從金絲邊眼鏡裡望出來,讓即使不是他下屬的人都能感覺到他的威嚴和他意見的不容質疑。

雷迪慶在門口迎接錢鴻濤時,他自我介紹後,錢鴻濤頗爲詫異地盯着雷迪慶說“我們是不是在什麼地方見過啊?”

雷迪慶大吃一驚,莫非錢鴻濤也是從那一個時空穿越過來的?可雷迪慶不敢冒然發問,只是嬉笑支吾着,顧左右而言他。還好,錢鴻濤並沒有繼續深究這個話題。

而這個錢鴻濤其實就是雷迪慶計劃中的後臺金主。

關於創業的事情,雷迪慶是認真的。除了羅綺,他還另外拉了兩個人入夥班級輔導員於雨澤老師和管機房的董老師。

董老師叫董峰,和於老師是研究生時的同班同學。只是於老師生性比較內向,不擅長表達;而董老師則很冷傲,藐視一切非科班出生的電腦玩家。雷迪慶在大學同學畢業十週年聚會上聽說董峰後來頂不住it創業浪潮的誘huo,與人合開了一家網絡服務公司;幾年後,無疾而終,關門大吉,然後董峰又回到了學校,繼續做微機實驗室的負責人。

雷迪慶約了羅綺,董峰和於雨澤到校門口的那家西苑餐廳吃飯。於雨澤看到傳呼機上的消息後,換了一件沒熨燙過、但看上去還好,不怎麼皺巴的格子襯衫,就趕了過去。

餐廳里人不多,於雨澤走進去時一下子就看到雷迪慶他們三個人坐在裡面靠窗的位置;於是徑直走過去,像他通常那樣,眼睛飄過所有人的臉,客氣地點頭微笑好看的小說。

於雨澤與人說話時,通常眼睛卻並不直視人家的眼睛,彷彿只是在同人家的襯衫從上往下數的第三顆鈕釦交流。老外在瞭解這種東方式的謙遜和禮貌以前,往往會誤判對面的中國人不可信——因爲目光躲閃說明他們說的不是真話,或者至少是不自信——這是西方幼兒園裡被教導的常識。

兩位老師經常讓雷迪慶幫他們做一些學校外面接的項目,也經常一起吃飯喝酒,關係都不錯。可雷迪慶準備尋址註冊、正式開公司的想法還是讓這兩位研究生畢業留校的老師大吃了一驚——畢竟不是像他們現在這樣藉着學校的機房,找雷迪慶這樣能幹活的學生來做做的無本生意啊!聽雷迪慶的意思,要有公司門面、銷售團隊,要研發產品,還要打廣告,發展全國各地的代理——都是錢啊!

雷迪慶已經想好了後面的一切。除了他在股市上賺進的、在九三年已經相當多了的幾十萬資金外,他還想好了一個可以支持這一切計劃的一個後臺金主——當然,現在還不是告訴兩位老師和羅綺的時候。

雷迪慶大包大攬了資金的問題,讓兩位老師和羅綺只需要出人出力就可以啦。

找兩位老師入夥除了想讓這個公司在初建的時候就能有一些現成的客戶羣,和多兩張成熟一點的面孔外,他也希望讓壞纔不遇的董峰和於雨澤在這個時空做得更加成功,更重要的,通過對他們一直的瞭解,他也十分地看中兩位老師的正直和良心——這是中國商場上多麼稀少和罕見的可貴品質啊!

雷迪慶不能明說自己在後面的二十年裡看到了it業在某些領域的發展,於是他告訴董峰和於雨澤,根據他的觀察和感覺,現在應該是做局域網服務的好時機。一個數據庫管理項目,從需求調研,建立模型,到寫程序,做測試,最後安裝上線和提交文檔給客戶,一個週期下來,至少有好幾個月的時間——最多能收個十萬元的辛苦錢。而一個novell局域網,設計加布線加裝機調試,撐死也就是兩週的事,二十萬元的打包價是普遍行情;另外,設備和軟件採購,事後的客戶培訓還能另外產生幾萬的純利潤好看的小說。所以從項目利潤率上看,局域網服務的含金量要高很多倍。當然,這些後來變成常識的東西,在九十年代初的時候,還是少數it公司的商業機密。

董峰和於雨澤很驚訝雷迪慶看這個問題的深度;而且幸運的是,從他們接項目的客戶那邊,他們也聽到過同樣的諮詢,證明市場需求的確存在。於是三個人一拍即合。

羅綺也比平常話多了一些。雖然她不像雷迪慶一樣整天泡機房,但幾年的大學計算機科班的學習,和那種與生俱來的讀懂人心的天賦,她在三個男人的創業衝動的激昂中,穿插着她充滿靈氣的點子。如果說他們三個男人是雄渾、排山倒海的架子鼓,鑼鈸和管樂隊的話,羅綺就是一段優雅的小提琴獨奏。

幾個月後,他們把這家取名叫菲尼克斯的公司開在了永嘉路的一幢小樓裡。叫這個名字是用了phoenix的諧音,取了“鳳凰涅槃”的意思。永嘉路是上海市中心一條幽靜的小馬路,路兩旁清一色的法國梧桐在夏天把小路遮蓋在綠色的樹蔭裡。人們在中午從旁邊繁忙的其他馬路轉過來時,總是會滿心歡喜地感嘆這條梧桐道的蔭涼和樹上閒適的蟬鳴——人們彷彿從十里洋場人人形色匆忙的擁擠中,一下子變幻到在杭州西湖邊的柳岸,撐着傘在雨中獨行。

在茂密的樹影中,一幢幢帶花園和圍牆的小樓時不時地閃現在路人的眼裡,那種古樸而又帶有歐洲風味的青磚紅瓦和維多利亞風格的突窗臺,總是給人驚豔的感覺。九十年代的時候,這些小樓原來的主人慢慢地從這裡搬去了一些新建的高檔公寓樓;於是很多像雷迪慶他們這樣的新興的科技公司進駐到這一幢幢小樓裡——對他們來說,這個鬧中取靜的地理位置,和樓上樓下兩層總共三百平米左右的辦公場所,都是恰到好處。

選在這裡的另一個原因是十多年後,這個店會被高價買下,改造成一家叫bellanapolia意大利餐館(後來又搬到了長樂路上),那是雷迪慶在上個時空最熟悉的上海西餐館之一。店內看得見紅磚的牆面,泛黃的意大利招貼畫,紅白方格的桌布,傳統炭火披薩,意式餛飩裡的聖丹尼火腿,色拉上的帕瑪桑芝士,以及從老闆到廚師的清一色意大利人,和進門時那一句";buongiorno全文字小說!";,讓那時候的雷迪慶一直有一種恍然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覺——不知是還在十里洋場的大上海,還是已經去了阿瑪菲海岸某個面向大海、依山而建的小鎮。

這裡的菜也不像另外一家後來挺出名的、叫巴貝拉意大利連鎖餐館。巴貝拉用快餐的方法燒製意大利菜,用相對便宜的價格吸引了很多想要小資一下、但有不願意花太多銀子的年輕人,天天爆滿到門口排長隊。雷迪慶曾經帶過一個意大利人去正大廣場裡面的巴貝拉店。意大利人是那種嚐到一片他們認爲的好芝士都會舉手歡呼、欣喜若狂,認爲每一片披薩都應該是充滿了廚師的靈感和代表廚師個人品味的民族。如果你把超市裡便宜的番茄醬,配上不怎麼新鮮的羅勒葉,澆在大鍋煮得過了火的通心粉上,然後端給一個意大利人,說這就是他的pasta,他會怎麼想?那一天,雷迪慶的意大利朋友毫不客氣地聲明這不是意大利菜,就像唐人街的中國快餐館裡的東西算不上中國菜一樣。

當然,這是2010年以後的事情;現在這裡還是普通的許多永嘉路上的小樓中的一個。

推開雷迪慶他們租的小樓那兩扇帶黃銅獅頭門環的黑木大門,彷彿立即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懷舊中,跨入到了計算機的高科技時代。

整個一樓沒有任何分割的房間,只是在幾面承重牆的位置,才裝飾成到頂的書架,分別放着雷迪慶,董峰和於雨澤的計算機的書籍和項目的資料。雷迪慶還特別配了一個圖書館裡那種可以推動的樓梯,方便在幾面牆之間移動。整個一樓沒有一盞吊燈;所有得照明都是嵌在牆裡成爲燈柱,或是藏在屋頂成爲吊頂的一部分。地面保留了原來的木地板,只是全部塗成了黑色;牆面光離陸怪地畫上了些藍白色爲基調的抽象的圖案,然後隨意地掛了些同計算機相關的東西,如鍵盤,8088的芯片的放大照片,大大小小的磁盤,一箇舊得不能用的菊花瓣打字機,還有一個黑漆油亮的算盤。幾臺pc機並沒有像機房一樣整整齊齊地放成排,而是隨意地佈置在樓面的各個角落,模擬成了一個公司的各個部門聯網的樣子。

整個一樓既像是一個充滿了學術氣息的研討室,又像是一個關於電腦高科技時代的主題酒吧全文字小說。客戶被帶到這裡後,可以向他們介紹各個聯網的電腦如何交換文件,共享打印機,如何把每天的作業文檔存放到服務器上;也可以在中間一張不大的會議桌旁坐下來,商談一些項目的細節。當然,也可以隨意地走到裡面的一個佈置了四個酒吧圓桌和一些高腳椅的角落,一邊喝咖啡或者飲料,一邊聊一些事情。

這樣的辦公室設計在九十年代是前衛的,也是完全讓人無法想像的。董峰和於雨澤第一次走到裝修好的小樓,都不約而同地覺得太震撼、同他們想像中的辦公室太不一樣了。還好,在開業那天,他們那天邀請的最重要的一個客人,上海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的董事長錢鴻濤,對這樣的風格獨特的辦公室設計大爲讚賞,連聲稱道進門就給了人一種引領潮流的衝擊。談的是高新科技,來往的人是時代弄潮兒,正如劉禹錫的《陋室銘》中說的“談笑有鴻儒,來往無白丁”

錢鴻濤接手這家投資公司以前是上海市府的高官,關係遍佈海內外,號稱可以從各地銀行隨時調動過來兩個億。他做這個投資公司其實也是得了市府的默許,用他的關係從各地調資金過來拉動上海的高科技產業。

雷迪慶在前一個時空見過錢鴻濤。他大學四年級時實習的那家公司是錢鴻濤的公司投資的,好幾次錢鴻濤過來視察時,雷迪慶作爲實驗室的臨時負責人,給錢鴻濤彙報服務器和網絡交換機的情況。錢鴻濤經常在會議的間歇時同雷迪慶聊天,關切地問了雷迪慶什麼地方人,畢業後有什麼打算。所以雷迪慶同劉董在上個時空還算是有過一面之緣。

雷迪慶在上個時空實習的那家公司的總經理是雷迪慶父親的朋友。這次錢鴻濤來出席他們的開張儀式,也是雷迪慶通過這一層關係請到的。

錢鴻濤個子不高,沒有禿頂但是也開始變得比較稀疏的頭髮打理得一絲不苟,發福的肚子撐圓了那條有紅黑花紋的吊褲帶,總是充滿自信和總是帶着審視的眼光從金絲邊眼鏡裡望出來,讓即使不是他下屬的人都能感覺到他的威嚴和他意見的不容質疑。

雷迪慶在門口迎接錢鴻濤時,他自我介紹後,錢鴻濤頗爲詫異地盯着雷迪慶說“我們是不是在什麼地方見過啊?”

雷迪慶大吃一驚,莫非錢鴻濤也是從那一個時空穿越過來的?可雷迪慶不敢冒然發問,只是嬉笑支吾着,顧左右而言他好看的小說。還好,錢鴻濤並沒有繼續深究這個話題。

而這個錢鴻濤其實就是雷迪慶計劃中的後臺金主。

關於創業的事情,雷迪慶是認真的。除了羅綺,他還另外拉了兩個人入夥班級輔導員於雨澤老師和管機房的董老師。

董老師叫董峰,和於老師是研究生時的同班同學。只是於老師生性比較內向,不擅長表達;而董老師則很冷傲,藐視一切非科班出生的電腦玩家。雷迪慶在大學同學畢業十週年聚會上聽說董峰後來頂不住it創業浪潮的誘huo,與人合開了一家網絡服務公司;幾年後,無疾而終,關門大吉,然後董峰又回到了學校,繼續做微機實驗室的負責人。

雷迪慶約了羅綺,董峰和於雨澤到校門口的那家西苑餐廳吃飯。於雨澤看到傳呼機上的消息後,換了一件沒熨燙過、但看上去還好,不怎麼皺巴的格子襯衫,就趕了過去。

餐廳里人不多,於雨澤走進去時一下子就看到雷迪慶他們三個人坐在裡面靠窗的位置;於是徑直走過去,像他通常那樣,眼睛飄過所有人的臉,客氣地點頭微笑。

於雨澤與人說話時,通常眼睛卻並不直視人家的眼睛,彷彿只是在同人家的襯衫從上往下數的第三顆鈕釦交流。老外在瞭解這種東方式的謙遜和禮貌以前,往往會誤判對面的中國人不可信——因爲目光躲閃說明他們說的不是真話,或者至少是不自信——這是西方幼兒園裡被教導的常識。

兩位老師經常讓雷迪慶幫他們做一些學校外面接的項目,也經常一起吃飯喝酒,關係都不錯好看的小說。可雷迪慶準備尋址註冊、正式開公司的想法還是讓這兩位研究生畢業留校的老師大吃了一驚——畢竟不是像他們現在這樣藉着學校的機房,找雷迪慶這樣能幹活的學生來做做的無本生意啊!聽雷迪慶的意思,要有公司門面、銷售團隊,要研發產品,還要打廣告,發展全國各地的代理——都是錢啊!

雷迪慶已經想好了後面的一切。除了他在股市上賺進的、在九三年已經相當多了的幾十萬資金外,他還想好了一個可以支持這一切計劃的一個後臺金主——當然,現在還不是告訴兩位老師和羅綺的時候。

雷迪慶大包大攬了資金的問題,讓兩位老師和羅綺只需要出人出力就可以啦。

找兩位老師入夥除了想讓這個公司在初建的時候就能有一些現成的客戶羣,和多兩張成熟一點的面孔外,他也希望讓壞纔不遇的董峰和於雨澤在這個時空做得更加成功,更重要的,通過對他們一直的瞭解,他也十分地看中兩位老師的正直和良心——這是中國商場上多麼稀少和罕見的可貴品質啊!

雷迪慶不能明說自己在後面的二十年裡看到了it業在某些領域的發展,於是他告訴董峰和於雨澤,根據他的觀察和感覺,現在應該是做局域網服務的好時機。一個數據庫管理項目,從需求調研,建立模型,到寫程序,做測試,最後安裝上線和提交文檔給客戶,一個週期下來,至少有好幾個月的時間——最多能收個十萬元的辛苦錢。而一個novell局域網,設計加布線加裝機調試,撐死也就是兩週的事,二十萬元的打包價是普遍行情;另外,設備和軟件採購,事後的客戶培訓還能另外產生幾萬的純利潤。所以從項目利潤率上看,局域網服務的含金量要高很多倍。當然,這些後來變成常識的東西,在九十年代初的時候,還是少數it公司的商業機密。

董峰和於雨澤很驚訝雷迪慶看這個問題的深度;而且幸運的是,從他們接項目的客戶那邊,他們也聽到過同樣的諮詢,證明市場需求的確存在。於是三個人一拍即合。

羅綺也比平常話多了一些全文字小說。雖然她不像雷迪慶一樣整天泡機房,但幾年的大學計算機科班的學習,和那種與生俱來的讀懂人心的天賦,她在三個男人的創業衝動的激昂中,穿插着她充滿靈氣的點子。如果說他們三個男人是雄渾、排山倒海的架子鼓,鑼鈸和管樂隊的話,羅綺就是一段優雅的小提琴獨奏。

幾個月後,他們把這家取名叫菲尼克斯的公司開在了永嘉路的一幢小樓裡。叫這個名字是用了phoenix的諧音,取了“鳳凰涅槃”的意思。永嘉路是上海市中心一條幽靜的小馬路,路兩旁清一色的法國梧桐在夏天把小路遮蓋在綠色的樹蔭裡。人們在中午從旁邊繁忙的其他馬路轉過來時,總是會滿心歡喜地感嘆這條梧桐道的蔭涼和樹上閒適的蟬鳴——人們彷彿從十里洋場人人形色匆忙的擁擠中,一下子變幻到在杭州西湖邊的柳岸,撐着傘在雨中獨行。

在茂密的樹影中,一幢幢帶花園和圍牆的小樓時不時地閃現在路人的眼裡,那種古樸而又帶有歐洲風味的青磚紅瓦和維多利亞風格的突窗臺,總是給人驚豔的感覺。九十年代的時候,這些小樓原來的主人慢慢地從這裡搬去了一些新建的高檔公寓樓;於是很多像雷迪慶他們這樣的新興的科技公司進駐到這一幢幢小樓裡——對他們來說,這個鬧中取靜的地理位置,和樓上樓下兩層總共三百平米左右的辦公場所,都是恰到好處。

選在這裡的另一個原因是十多年後,這個店會被高價買下,改造成一家叫bellanapolia意大利餐館(後來又搬到了長樂路上),那是雷迪慶在上個時空最熟悉的上海西餐館之一。店內看得見紅磚的牆面,泛黃的意大利招貼畫,紅白方格的桌布,傳統炭火披薩,意式餛飩裡的聖丹尼火腿,色拉上的帕瑪桑芝士,以及從老闆到廚師的清一色意大利人,和進門時那一句";buongiorno!";,讓那時候的雷迪慶一直有一種恍然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覺——不知是還在十里洋場的大上海,還是已經去了阿瑪菲海岸某個面向大海、依山而建的小鎮。

這裡的菜也不像另外一家後來挺出名的、叫巴貝拉意大利連鎖餐館。巴貝拉用快餐的方法燒製意大利菜,用相對便宜的價格吸引了很多想要小資一下、但有不願意花太多銀子的年輕人,天天爆滿到門口排長隊全文字小說。雷迪慶曾經帶過一個意大利人去正大廣場裡面的巴貝拉店。意大利人是那種嚐到一片他們認爲的好芝士都會舉手歡呼、欣喜若狂,認爲每一片披薩都應該是充滿了廚師的靈感和代表廚師個人品味的民族。如果你把超市裡便宜的番茄醬,配上不怎麼新鮮的羅勒葉,澆在大鍋煮得過了火的通心粉上,然後端給一個意大利人,說這就是他的pasta,他會怎麼想?那一天,雷迪慶的意大利朋友毫不客氣地聲明這不是意大利菜,就像唐人街的中國快餐館裡的東西算不上中國菜一樣。

當然,這是2010年以後的事情;現在這裡還是普通的許多永嘉路上的小樓中的一個。

推開雷迪慶他們租的小樓那兩扇帶黃銅獅頭門環的黑木大門,彷彿立即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懷舊中,跨入到了計算機的高科技時代。

整個一樓沒有任何分割的房間,只是在幾面承重牆的位置,才裝飾成到頂的書架,分別放着雷迪慶,董峰和於雨澤的計算機的書籍和項目的資料。雷迪慶還特別配了一個圖書館裡那種可以推動的樓梯,方便在幾面牆之間移動。整個一樓沒有一盞吊燈;所有得照明都是嵌在牆裡成爲燈柱,或是藏在屋頂成爲吊頂的一部分。地面保留了原來的木地板,只是全部塗成了黑色;牆面光離陸怪地畫上了些藍白色爲基調的抽象的圖案,然後隨意地掛了些同計算機相關的東西,如鍵盤,8088的芯片的放大照片,大大小小的磁盤,一箇舊得不能用的菊花瓣打字機,還有一個黑漆油亮的算盤。幾臺pc機並沒有像機房一樣整整齊齊地放成排,而是隨意地佈置在樓面的各個角落,模擬成了一個公司的各個部門聯網的樣子。

整個一樓既像是一個充滿了學術氣息的研討室,又像是一個關於電腦高科技時代的主題酒吧。客戶被帶到這裡後,可以向他們介紹各個聯網的電腦如何交換文件,共享打印機,如何把每天的作業文檔存放到服務器上;也可以在中間一張不大的會議桌旁坐下來,商談一些項目的細節。當然,也可以隨意地走到裡面的一個佈置了四個酒吧圓桌和一些高腳椅的角落,一邊喝咖啡或者飲料,一邊聊一些事情。

這樣的辦公室設計在九十年代是前衛的,也是完全讓人無法想像的好看的小說。董峰和於雨澤第一次走到裝修好的小樓,都不約而同地覺得太震撼、同他們想像中的辦公室太不一樣了。還好,在開業那天,他們那天邀請的最重要的一個客人,上海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的董事長錢鴻濤,對這樣的風格獨特的辦公室設計大爲讚賞,連聲稱道進門就給了人一種引領潮流的衝擊。談的是高新科技,來往的人是時代弄潮兒,正如劉禹錫的《陋室銘》中說的“談笑有鴻儒,來往無白丁”

錢鴻濤接手這家投資公司以前是上海市府的高官,關係遍佈海內外,號稱可以從各地銀行隨時調動過來兩個億。他做這個投資公司其實也是得了市府的默許,用他的關係從各地調資金過來拉動上海的高科技產業。

雷迪慶在前一個時空見過錢鴻濤。他大學四年級時實習的那家公司是錢鴻濤的公司投資的,好幾次錢鴻濤過來視察時,雷迪慶作爲實驗室的臨時負責人,給錢鴻濤彙報服務器和網絡交換機的情況。錢鴻濤經常在會議的間歇時同雷迪慶聊天,關切地問了雷迪慶什麼地方人,畢業後有什麼打算。所以雷迪慶同劉董在上個時空還算是有過一面之緣。

雷迪慶在上個時空實習的那家公司的總經理是雷迪慶父親的朋友。這次錢鴻濤來出席他們的開張儀式,也是雷迪慶通過這一層關係請到的。

錢鴻濤個子不高,沒有禿頂但是也開始變得比較稀疏的頭髮打理得一絲不苟,發福的肚子撐圓了那條有紅黑花紋的吊褲帶,總是充滿自信和總是帶着審視的眼光從金絲邊眼鏡裡望出來,讓即使不是他下屬的人都能感覺到他的威嚴和他意見的不容質疑。

雷迪慶在門口迎接錢鴻濤時,他自我介紹後,錢鴻濤頗爲詫異地盯着雷迪慶說“我們是不是在什麼地方見過啊?”

雷迪慶大吃一驚,莫非錢鴻濤也是從那一個時空穿越過來的?可雷迪慶不敢冒然發問,只是嬉笑支吾着,顧左右而言他。還好,錢鴻濤並沒有繼續深究這個話題。

而這個錢鴻濤其實就是雷迪慶計劃中的後臺金主。

博登湖的陽光youthisdisgusting年輕真噁心讓我們一起慢慢變老那普勒斯的陽光海岸三從四得的上海男生陽光輕灑讓我們一起慢慢變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yesterdayoncemore昨日重來那普勒斯的陽光海岸三從四得的上海男生永嘉路的小樓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拿是拿得起放卻放不下南京路上的德大那普勒斯的陽光海岸人人都是股神博登湖的陽光南京路上的德大博登湖的陽光陽光輕灑拿是拿得起放卻放不下那普勒斯的陽光海岸心動於我攏發時的溫柔要是時間永遠留在這裡就好了杭州後記陽光輕灑南京路上的德大陽光輕灑永嘉路的小樓博登湖的陽光南京路上的德大yesterdayoncemore昨日重來永嘉路的小樓讓我們一起慢慢變老杭州後記心動於我攏發時的溫柔yesterdayoncemore昨日重來今天是一九九一年三月四日星期一杭州後記南京路上的德大陽光輕灑youthisdisgusting年輕真噁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永嘉路的小樓心動於我攏發時的溫柔心動於我攏發時的溫柔三從四得的上海男生人人都是股神陽光輕灑youthisdisgusting年輕真噁心三從四得的上海男生陽光輕灑yesterdayoncemore昨日重來要是時間永遠留在這裡就好了博登湖的陽光要是時間永遠留在這裡就好了要是時間永遠留在這裡就好了博登湖的陽光人人都是股神三從四得的上海男生三從四得的上海男生今天是一九九一年三月四日星期一要是時間永遠留在這裡就好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人人都是股神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杭州後記讓我們一起慢慢變老那普勒斯的陽光海岸人人都是股神杭州後記心動於我攏發時的溫柔博登湖的陽光永嘉路的小樓博登湖的陽光讓我們一起慢慢變老永嘉路的小樓永嘉路的小樓陽光輕灑陽光輕灑要是時間永遠留在這裡就好了youthisdisgusting年輕真噁心陽光輕灑今天是一九九一年三月四日星期一陽光輕灑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那普勒斯的陽光海岸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心動於我攏發時的溫柔面朝大海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