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經濟合作社

對於裹胸布的事情,在信件裡戴茜茜果然迴應了,不過都是警告和威脅。

信件裡,戴茜茜讓羅成穩重點,有些事情婚後怎麼樣都可以。但處對象期間,別探討那些沒用的澀澀東西,可以探討對未來的生活,夢想,抱負等等,哪怕是文學方面的東西都行。

看着信件,羅成是有些失望,不是羅成沒生活上的夢想,但曾經的夢想,在這時代根本實現不了呀。這時代掙錢你也沒什麼地方花,想玩連網絡都沒有。他的夢想本來就比較世俗,爲社會做奉獻之類的,那不是他的作風。

婚後就婚後,最多早點結婚,結婚後在牀上羅成就不相信整不服戴茜茜。信件整齊的摺疊好放進了信封,看着收好的信件其實想想也是。這些信件可是象徵着這年代的愛情,以後有子女了,子孫了,還可以拿出來給他們看看這年代人淳樸的愛情。

可要是真跟羅成那樣,交往寫信,內容都是裹胸布呀,三角內褲啥的,後面在露骨點,妥妥小黃文呀。被誰看見了,都得社死。

父親羅文在兩點左右又拉着四百斤粗糧走了,這下一場雨,天氣又變冷,雞蛋產量又少了。現在還能送三百斤,那是因爲有庫存,再送幾次就得沒了,那可能就是送雞鴨過來了。

龍津鎮合鎮,也這樣多天了,對於村民來說沒有啥影響,日子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鎮裡的財務,倒是因爲有木托盤的利潤分成,拿出來通過其他渠道買一點糧,一直在給另外一個大隊補助。

新的鎮長已經到任,對於這種補助的事情,也沒說什麼。村民都沒錢沒糧供養近一百老弱的乞討者,除了一開始一戶捐了半斤糧,再多都不幹了。鎮裡救濟逃荒乞討者,難道爲了他們還要逼的自己鎮裡的人去乞討嘛。

現在第一大隊和二大隊裡收留的乞食者,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樣。在第一大隊裡收容的都是年輕人,一開始剛來先是搭建木房子,統一收容管理,來了就是去開荒。給的吃食也就是弄碎了的米糠和豆粕,混合在一起煮一煮就那樣吃了。

大家都知道,這東西在往常糧食豐收的情況下,除了家裡人口多還有老弱的,糧食不夠吃纔會吃這個。否則這就是用來當飼料的,不過現在有這個吃就不錯了。

而最近這幾天,第一大隊也沒虧待他們,起碼有正經的粗糧吃了,吃了不會脹氣。而且也有大白菜和蘿蔔當菜,在這邊,雖然被收容的是難民,但這日子起碼過的有滋味,大家的心活過來了。

可在第二大隊,被收容的人都是老弱,他們的收容方針是不需要這些人幹活。就天天躺着就好,少動就吃的少,餓不死就行。每天都是喝稀的,吊着命而已,一但有誰來個頭疼腦熱的,身體虛弱的根本扛不住,這纔多少天,已經有被收容的兩個老人沒了。

而二個大隊被收容的人,有不少其實的一起逃荒過來的家人或者親戚,在一大隊的收容者知道二大隊的情況後,不少人在懇請一大隊這邊,把小孩接過來,這老的沒了沒辦法,小孩可是傳承是未來呀。

什麼是家,有了家人才算家,特別是有小孩的家庭。很多逃荒的,在外地要是能安置下來,可能就不願意再回老家去了。但安置不下了,人要是撐下來了。到明年春天,基本會由地方組織把這些人送回老家農村繼續去種地啥的。

當然組織回家,地方財政掏腰包,這些人回老家了,還要發種糧發安置糧。如果是在外地能安家落戶的,不願意回老家的,也會遵從這些人的意見的。

所以出現這樣的震盪,饑荒也好,或者其他災難,背井離鄉。然後就會出現一種情況,有些人外省也有親戚了,碰到發展好的,老家人去外省投奔親戚的也有。

收容小孩,羅保田是和羅文商量過這事情,現在不是農忙,很多人都往羅文這邊湊。因爲羅文是副大隊長,管理的是副業。養豬,伐木,弄木材,做托盤都需要人。可明年開春怎麼弄,種田纔是農民的本職工作,保障糧食生產是農民的第一任務。

與汽車廠簽訂的短期生產協議,誰都明白,只要不出意外這就是長期的。一個月能給鎮裡帶來上千財政收入,一年可是上萬呢。就算只要30%上交,鎮裡也不會捨棄這收入,大隊裡的人也同樣捨不得。

所以現在就是有想在龍津鎮安家落戶的,承諾開荒到一定數量,就可以到二大隊接一個親人過來,如果不是二大隊那邊有親人的,其他地方有也可以收容。

羅成聽了第一大隊的打算,其實也有一些想法的。想明年年初跟第一大隊進行更進一步的合作,給一些簡易物品加工給他們去幹。而第一大隊成爲汽車廠的蔬菜和肉食保障基地,簡單點說就是成立一個經濟合作社,進行互惠互利,其實也就是公社後期發展的必然過程。

這事情,羅成在父親羅文回去的時候,讓他去跟鎮裡說說。當然了,這經濟合作社肯定是建立在不影響農村種糧的情況下成立的。新開荒的地,其實第一年並不適合種糧的,起碼大米和麥子之類的不適合,有產量也極其低。

特別是山坡上開荒出來的田地類,種水稻還得弄水溝之類的,地勢高還不好弄水。但如果種菜就不一樣了,農村人現在不怎麼種菜,那是種多了也不好賣,不允許個人買賣。家上農村人吃菜也細,吃飯的時候一點點菜就夠了,所以別看農村到處都是地,但菜地其實少。

這要是農村合作社能成立,在運輸方面,汽車製造廠也是能出力的。每次去拉菜和其他的東西,可以由汽車廠這邊負責,並且,工廠的廁所大糞之類的,只要大隊裡提供木桶,這邊也可以去鎮裡的時候,把菜拉過去。

而且如果田地裡的糧食以後要是再欠收,通過經濟合作社,羅成還可以適當弄點糧食賣給村民。當然前提是汽車製造廠的產品真的出口以後,能弄到額外的糧食。

搞經濟合作社,可不能把糧食規劃進來,那就動了糧站的底線了,農民可是要交公糧的。

羅成下午是在汽車製造廠,帶着一些組裝工,開始組裝叉車了。這機動叉車幾乎很多部件都是重型的,好在廠裡自己生產了手動叉車,在搬運東西方面省時省力。

而在龍津鎮那邊,父親羅文回去就跟羅保田說了這個事情,大隊長羅保田聽到這消息後,自然是認爲這是一件好事情的。但這事情得找鎮裡的公社領導,他們可沒權力答應這事,這等於直接在鎮裡成立了一個部門了,還要專門上班的人員。

而經濟合作社的負責人,由羅成的父親擔任再合適不過了。所以把城裡帶來的糧食給要分的人分了一下,羅保田和羅文就去公社找新來的鎮長說這個事情了。

新來的鎮長,最多也就是不偏袒哪一邊,這也是爲什麼上面上次選擇空降一個人來擔任的原因。但鎮裡的書記還是有點偏袒的,畢竟在擔任書記之前是長津鎮的一把收,對於二大隊的隊長和一些成員,天然熟悉一些。

當然了,現在合鎮後,都屬於同一管轄範圍,偏袒太過也不可能。

但聽到一大隊要跟城裡的汽車廠搞經濟合作社,也算是集體性質的。在保證不影響明年的糧食種植情況下,又要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了。

至於說種菜養雞鴨豬供應汽車廠,對於鎮裡來說那是小事。書記聽到又有新的項目合作,那纔是眼前一亮。

做木托盤,生產一個就可以賣一塊四,而且通過大隊裡的會計彙報的情況,鎮裡也是知道的。汽車廠是掙了一毛錢的運費,這是一開始協商的。但其實現在是由大隊裡直接送到軋鋼廠了,等於汽車廠什麼都沒出,最多就是墊付了托盤的資金。

因爲軋鋼廠那邊是跟汽車廠月結貨款的,而大隊裡跟汽車廠是屬於短期合作,送一次貨結算一次。並且大隊裡等錢等糧用,月結可拖不起。

鎮裡給汽車廠供應蔬菜,那能有幾個錢。很多菜在城裡的農貿市場才一分錢一斤,大白菜實際上還沒有一分錢,要是少才按照一分錢算,要的多,可能是五斤菜才四分錢。所以鎮裡要是給汽車廠明年供應蔬菜,這價格也不可能高於市場。

一百斤蔬菜才賣一塊錢左右,還不算成本。那有幹加工的活掙錢,搞一個木托盤就能掙一塊來錢。

這合作沒有關係,但不能一大隊吃獨食。而且大家都知道,一大隊現在因爲有營生有糧,還在主動收容一些能幹活的乞食者呢。誰都知道這是在爲明年開春做籌備的。

要是之前只有一個木托盤的項目,那也就不多說了。因爲跟汽車廠那邊定的協議也是有數量說明的,一個月供應一千五百個。所以一大隊要是有能力收容一些外人,甚至把二大隊的一些小孩要過去了,上面其實也是願意看見的。

但是現在又可能有新的營生了,總不可能一直寧願收容外地人,也不照顧同一個鎮裡的二大隊吧。

而且這經濟合作社一搞,讓羅文當一個有編制的社長,他完全可以按照整個鎮來操作。二大隊的副隊長也是分管大隊裡副業的,最多到時候也聽從羅文管理就是了,只要能給二大隊帶來額外的收入,這算的了什麼。

當初上面還提議讓羅文當副鎮長呢,還是因爲當時供應不上全鎮的養殖,羅文主動放棄的。羅文要是當時敢立軍令狀,一個副鎮長的公職早就到手了。

現在書記這邊也不敢逼的羅文太狠,只要他能照應一下二大隊,成立的合作社就讓羅文當負責人。業務方面,羅文可以偏袒一下一大隊,但二大隊總得分點業務呀。書記認爲,這經濟合作社是屬於整個鎮的,而不是一個大隊的。

得到回覆後,羅保田和羅文就回去商量了。這的確合鎮是現實,在以前沒合鎮的時候,龍陽鎮還有幾個大隊呢,如果不是後來鬧了矛盾,其實幾個大隊之間還是互相幫助的。要知道一個鎮裡的娶嫁都是互通的,這寧願一直收留外地人,也不讓二大隊佔點便宜,也的確說不過去。

其實之前兩鎮之間的邊界處幾個村莊也有互相嫁娶的人,都算是親家了。現在鎮書記跟羅文的談話,也算是很給面子了,讓這邊可以適當偏袒一大隊的人。而且爲了讓羅文送貨方便,本來龍陽鎮就兩臺拖拉機的,另外兩臺拖拉機是以前長津鎮的,現在都在給一大隊使用。

想來想去,兩人都覺得還是答應了書記的好,而鎮里人看不上的那一分二分的蔬菜錢。對於一大隊來說,他們能看的上。

賬目是算的沒錯,一百斤蔬菜可能就一塊錢左右,但季節性的蔬菜長的快呀。一個冬瓜大的就十幾二十斤呢,有些個別的,長的很大的都有可能。現在工廠人少,五百來人,但不斷有工人被招進工廠。軍工廠那邊的人再到位,預計招的工人也到位,能有八百來人。

而且這說的是明年的事情呢,現在工廠還要發展還在擴張,明年最少上千人了。一個人一餐就算吃二三兩的菜,一天都二三百斤,一個月得上萬斤呢。

反正現在兩天就去一趟城裡,到時候去城裡再商量一下看就是。

現在這經常去城裡的隊伍在鎮裡可吃香了,老有人要帶個什麼東西的,都託着幫忙帶點。鎮裡的供銷社東西不齊全,有些東西城裡有的這邊沒有。而且不少小隊長也跟着去城裡,小隊長住的可是村裡。村裡到鎮裡也不少路程呢,一些村裡的人要個針線油鹽啥的,這不也省的跑一趟嘛。

義安城汽車廠,一個下午,也沒組裝出半架叉車出來。他代領人組裝的目的還是教會組裝工組裝,很多底架和固定點都要一步步的記錄。等走了一次流程,距離和尺寸大家都用筆記好後,以後就快了。

而且羅成設計的安置部位是沒有錯,但各種管子和線路怎麼接怎麼排,也是要具體看實際情況的。並且安裝好後,如何固定都是要後續來操作的。只不過這些步驟不影響整體設計而已。

並且這些線路的排放,其實可以找軍工廠的工程師來優化設計的。所以很多設備和機械,第一次組裝,沒有具體標準的情況下,都快不了。

這次沒怎麼提前下班,羅成又是去農貿市場溜達簽到了一下才回的家。等叉車搞出來後,羅成就打算搞變速器,這系統的簽到功能到時候又要耗在裡面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 年後第一個會議第二十六章 小石頭,小木棍,稻草第一百二十章 不算成功的邊三輪第一百三十三章 起飛,超級‘敞篷’車第一百三十九章 美滋滋第333章 都辭職吧第三百零七章 署長劉起榮第一百七十九章 場地批下來了第三十三章 還要定級考覈第六十七章 三十六條腿第一百三十七章 齊聚,抓鬮買車第333章 都辭職吧第一百四十一章 讓人壓抑的感覺第一百八十六章 吃了個‘憋’第二百八十四章 項目快速通過第313章 羅兵現在的狀況第八十一章 不想在供銷社簽到了第二百三十章 叉車測試第一百章 薑還是老的辣(加更)第二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一百二十六章 以訛傳訛第一百五十三章 進入盲區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羅廠長第三十一章 司機與汽車修理工第二百三十三章 別讓汽車廠有錢第一百七十四 帶人回龍陽第一百章 薑還是老的辣(加更)第七十一章 我有一個女兒更新情況要調整,真沒辦法了。(請認真看)第一百章 薑還是老的辣(加更)第314章 海外建設生產線第一百五十三章 進入盲區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水落石出第九十三章 結婚不辦席第一百五十七章 自己生產的東西也要花錢買第一百五一章 在車間簽到一次第七十一章 我有一個女兒第二十章 分糧和去詢問工作第一百五十四章 55式軍官米黃大衣第一百六十六章 招技術工的方式第一百五十四章 55式軍官米黃大衣第一百九十八章 開始下手叉車第二百八十九章 銷路一下就炒火了第四十四 借點肉票買肉回家第一百零一章 湊節目第一百零四章 出來拿東西第二百九十九章 第一次合作第321章 妹妹出嫁第四十五章 手上有泥不算髒第二百三十八章 地方叉車廠第三十五章 單位是省企第319章 小雨詩詩該處對象了第八十七章 姜組長悟了第八十六章 二哥勸你帶鐮刀第四十三 招待餐的規格第一百一十四章 你好像不行呀第一百七十四 帶人回龍陽第338章 探望第三十二章 義安汽車修理廠第一百二十二章 包餃子吃第一百五十六章 羅廠長第三章 我竟然不是獨生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叉車廠的人有問題第一百四十八章 整一個只有車頭的第315章 在香江搞自己的營生第六章 救濟與一袋花生第四十六章 媽能求你個事不第315章 在香江搞自己的營生第八章 一鍋方便麪湯第二十五章 吃飯不能喊第七十三章 天涼了第二百零一章 招待加班工人說一下目前此書的情況。第八十九章 經費申報第二百三十二章 叉車到達四九城第四十七章 幫就幫到底第314章 海外建設生產線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排副廠長第一百五十六章 羅廠長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舅爺的對待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要擋風玻璃了第四十六章 媽能求你個事不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要擋風玻璃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領證了第336章 給弟弟妹妹的安排問一個問題,沒查到資料第二百九十九章 第一次合作第七十五章 壯志未酬身先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起飛,超級‘敞篷’車第一百五十六章 羅廠長第332章 難唸的經第二百二十章 搶先提出建學校保育室第一百七十九章 場地批下來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叉車到達四九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開始下手叉車第五十章 這年頭取名的方式問一個問題,沒查到資料第318章 辭去區長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