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前的活法是培養歌手,賣唱片。如今這條道路越走越窄,我們換個思路,我們賣音樂。”
賣音樂?
音樂部的一干人等有些疑惑,不知道這個活法與以前相比,有什麼不同。
秦天柱解釋道:“我們以前包裝歌手賣唱片,也是賣音樂的一種,但光是這麼一種途徑太狹窄了。音樂不是隻有歌曲這一種類型吧?商業模式也不會是出唱片一條路,對吧?”
秦天柱的講話引起了音樂部所有人的興趣,手頭有事或沒事的人都紛紛圍坐在他身邊。女子十二樂坊的幾個美女也手拿着樂器滿臉好奇的聽着,秦天柱正好拿她們做例證。
“就比如我們音樂公司正在培訓中的女子十二樂坊,就是我們在這方面的一個嘗試。我們既然能賣歌曲,爲什麼就不能試試賣純音樂賣樂器演奏這種音樂模式呢?爲了能賣好歌曲,唱片公司花大力氣包裝歌手,爲了能賣好演奏音樂,我們照樣可以包裝樂隊。公司實力越來越強,包裝能力你們是不用懷疑的。”
秦天柱有時在想,唱片業的式微,除了新技術帶來的衝擊外,是不是也有人們對流行歌曲已經膩味了的關係呢,畢竟,就算是發展最晚的內地,聽衆都已經被流行歌曲轟炸幾十年了,應該也有些審美疲勞吧?
或許,向聽衆推銷新一種音樂模式,會給他們帶來一點新鮮感!
秦天柱繼續闡述他的想法。
“我們可以包裝樂隊。包裝樂手,我們還可以去包裝詞曲作者。包裝音樂製作人。我們通過打造創作者、演奏者個人品牌的方式,推銷我們的音樂。
在我看來,能創作旋律、譜寫曲譜、能編曲能作詞的這些創作人,他們纔是真正懂音樂的人,他們纔是音樂工業的核心人物。公司應該把資源重心放在這些人身上,這些人才是值得音樂迷們去追捧去崇拜的對象。我們去宣傳去包裝這些人,也才能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讓普通人把對音樂的追求放到音樂的創作上。”
在座的人當中。除了雨泉楊昆汪風幾人外,其他都是些創作、幕後或是演奏方面的人才,聞聽秦天柱的想法後,都感到非常振奮,這意味着公司以後的資源會向他們這些人傾斜。雨泉等歌手也沒什麼不滿,他們本身也都是創作型歌手,對此並無牴觸情緒。
胡亥泉站在公司經理的角度。提醒道:“公司資源向創作人才傾斜,從一個音樂人的角度來說,我樂見其成。不過從市場角度出發,包裝歌手的這條路走了幾十年,商業化非常成了,港臺這邊也都是一直這麼做的。我們貿貿然去改動,風險不小吧?”
“我的意思不是說全盤否定包裝歌手這條路,歌手方面,公司還是要去培養去包裝的,畢竟這是成熟的商業道路。我只是覺得這條道路越走越窄。我們有必要去探探新路。或許這條路很艱難,市場回報不理想。但我們一定要試着去做,決不能坐以待斃。”
秦天柱自己也清楚,這樣乾的結果,從商業角度來說,很可能是事倍功半。就比如公司眼下重金打造的女子十二樂坊,在國內也只是不溫不火的局面,倒是在國外挺受歡迎的。但這有什麼關係呢?這樣做,起碼對國內音樂創作的提高有正面引導作用。即使短期內回報低,但如果原創的優秀作品多了,從長期來說,終歸不會吃虧。以目前梅花傳媒的實力,是有能力堅持這筆長期投資的。
見胡亥泉疑慮未消,秦天柱說道:“亥泉,我們其實沒必要去學習港臺模式。選個會唱歌的人,然後去包裝一下推向市場,這種事情做起來其實難度不大。內地在流行樂壇上之所以落後一大截,主要是我們發展太晚,等我們開始發展時,唱片市場又不行了,只能說是沒趕上好時候吧?”
“我們真正要學習的是日本,是歐美,因爲他們的樂壇是有着強大的原創能力做支撐的。而港臺的流行樂壇看起來似乎挺熱鬧,但原創能力實在太差。
我前段時間查資料發現,光是日本的中島美雪一個人創作的歌曲,就有70多首被港臺歌手翻唱,好多都是聽衆們耳熟能詳的歌曲。70多首?嚯嚯,快頂上華語流行樂壇的半壁江山了。”
秦天柱當初發現這一事實時,當真是震驚莫名,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華語樂壇在原創能力上的極度落後。港臺到底是人少地小,情有可原,但內地那麼大一個地方那麼多的人口,樂壇的崛起豈能靠大量翻唱別人的作品來支撐?
這方面,臺灣或許還好些,香港稍弱,當然,內地更是不濟。
國內不僅流行音樂的原創能力差,影視配樂人才更是稀缺。他記得幾年後,內地電影市場起來,國內電影人想拍幾部大片,卻愣是找不到幾個合格的電影配樂人才,只能去高價請日本音樂人,中國的觀衆常常會在電影最後的字幕中看到久石讓、神思者、川井憲次等音樂配樂大師的名字。就是如《赤壁》、《關雲長》這種中國歷史題材的電影,配樂也是由日本作曲家完成的。
秦天柱深感恥辱,也就是從那一刻起,他心中堅定了信念,一定要大力支持原創,走出一條不同與港臺流行音樂的道路。哪怕是投資期長,市場回報低,也在所不惜。
何家明就對秦天柱說的話非常贊同:“學日本,學歐美,我們是有基礎的。國內那麼多的音樂院校,每年培養的音樂方面的學生數以萬計,只要有市場需求,我們的原創能力一定會起來。”
聽何家明說起音樂院校。秦天柱有些懷疑的問道:“家明哥,我問句你不愛聽的。你們音樂院校平時都教些什麼?國內現在流行音樂不行,做影視配樂也找不到人才,古典音樂上也沒聽說出過什麼大師人物。”
他有時暗恨,國內那麼多的音樂藝術院校都是幹什麼吃的,除了出過幾個彈鋼琴或是玩搖滾的,幾乎是樣樣都不行,這種投入產出比差了點吧?
他這話打擊一大片,在座的大多數人都是國內音樂院校畢業的。自然要爲自己辯駁幾句。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的汪風,就急着分辨道:“主要是國內市場不好,秦導你自己也不是常說需求推動技術嗎?沒市場需求,我們這些音樂院校的畢業生又有多少能全心全意投身這行的?當然,也不能否認國內的音樂藝術院校的教學是有些問題,太注重理論和演奏,在音樂創作上的訓練較少。”
秦天柱說這些也只是發發牢騷。於事無補。想培養音樂人才,還是得指望公司自己的力量。
“好了,既然你們都說是國內市場小的問題,那我就給你們另外再創造一個市場出來。你們或許也知道,我的《笑傲江湖》正在籌拍中,這部劇是要製作電視原聲碟的。這是給你們音樂公司創造市場機會了。”
他對胡亥泉說道:“這也是我之前說的,換一種活法的一部分。除了我們的包裝對象要多元化,音樂類型要多元話外,商業模式也要多元化。目前,你們梅花音樂也是獨立運營的子公司了。總公司有個決定,以後梅花娛樂投資製作的所有電視劇。都會給音樂部分留下10%以上的預算,梅花娛樂也會積極的引導國內其他電視劇製作商在電視原聲上加大投資。
既然國內電視劇市場環境比較理想,我們就用電視劇市場來捆綁銷售音樂。就我現在將要執導的這部《笑傲江湖》來說,梅花娛樂給你們音樂公司下了1500萬的採購訂單。影視原聲的銷售,以後會成爲你們音樂公司的一條重要營收途徑!”
音樂公司的人聽到這個消息後,俱是振奮,如果影視劇配樂的這條路能夠走得通走得遠,那他們這些音樂人的職業前景也會美好很多。
“當然嘍,梅花娛樂給你們下了這麼大的訂單,也是要看到效果的。你們音樂公司必須向別人證明,投資方這筆在影視原聲上的投資是物超所值!”
“沒問題!”
這些人當中,一個20多歲的戴眼鏡的年輕人答應的最快,顯然是被秦天柱帶來的好消息鼓動的興奮了。秦天柱倒是認識他,原供職西*山居的遊戲音樂人,名叫羅曉英,這還是秦天柱吩咐音樂公司挖來的一批人才,這批人當中,還有來自臺灣大宇的駱集意等人,都是比較擅長中國風類型的。
羅曉英應的倉促,引得周圍所有人都看着他,生性靦腆的他有些發窘,但還是解釋道:“我覺得我們都應該有信心的嘛!我來公司幾個月,認識了不少朋友,發現這裡好多同仁都是比較擅長中國古典音樂風格的,這與《笑傲江湖》在音樂風格上很合拍,我們沒必要妄自菲薄。”
秦天柱對他的自信非常讚賞,轉而對胡亥泉說道:“呵呵,他可比你有信心多了!音樂公司現在招入的擅長中國風流派的創作人才,現在起碼有十多個了吧?確實沒什麼好擔憂的。”
“我就是謹慎點。”胡亥泉雖然自己也是個年輕人,但幾年音樂部門負責人做下來,考慮問題也是日漸偏向成熟穩重,“《東方不敗》的原聲大碟,質量非常高,我們公司的這些人都只是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要做到《東方不敗》這張碟的水平,難度不小!”
秦天柱還是以鼓勵爲主,他對羅曉英說道:“你們這批搞中國風的音樂人,有十幾個吧?”
“加上我,總共十八人,除了駱集意大哥外,都是些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亥泉對我們經驗不足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的。”
羅曉英此時倒是回答的頗爲謙虛,秦天柱笑道:“這不是十八羅漢嗎?哈哈哈!我答應你們,如果《笑傲江湖》的電視原聲做的讓我滿意,我支持你們十八羅漢專門成立一個音樂創作的工作室。呵呵,我現在連工作室的名字都給你們想好了,就叫墨明棋妙!”
他說完就離開了音樂公司,只留下一干音樂人呆立當場,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同感莫名其妙。
同時,在梅花傳媒有意識的操作下,一條新聞馬上爬上了各家報紙傳媒的娛樂頭條,成爲國內的熱議話題。
“《笑傲江湖》爲電視原聲下1500萬採購訂單!”。
“《笑傲江湖》總投資8000萬,其中電視原聲預算1500萬,電腦特效1200萬”。
“每集200萬!梅花傳媒電視劇投資強度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