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開禧元年計劃

這年過年的時候,雞籠比往年熱鬧了好幾倍。以往過年的時候,大多數人家家裡都很窮,雖然人們也是竭力弄得熱鬧一些,喜慶一些,但總體來說,那年是過得很寒磣的。但今年藉助鹽場的分紅以及各個作坊的運作,雞籠家家戶戶手上都有了餘財,歡歡喜喜地過上了大年。讓張旭驚訝的是,過年前後,雞籠這地方居然賭博興盛至極,整個雞籠好像都進入了一個賭博狂歡王國。當然參賭的大多數都是男人。偶爾也有女人陪着自家男人夫妻齊上陣的。

過完年之後,又悠閒地過完元宵節之後,從臨安傳來消息,南宋朝庭改元爲開禧,今年是爲開禧元年。雞籠有許多人都慶賀一番,對此張旭非常不以爲然。古代這些皇帝們,經常把年號換來換去幹嘛,不累麼?把年號換成開禧有神馬用處?等等,張旭突然想起來了。在南宋的開禧年間好像發生過一次開禧北伐,大概是要開門誌喜的意思吧。隨着這次北伐華麗麗的杯具,開禧年號也就被廢了。

張旭沒興趣去過多的關注開禧北伐的事。事實上他就是有興趣多關注也沒有辦法去關注,因爲手頭上根本就沒有資料,也沒有情報來源,當然更不可能有擺渡神馬地。

時間慢悠悠地到了清明節。這一天是中國人重要的祭祀祖先的日子,當然也是大宋人非常重要的祭祀祖先的日子。同時這一天也是中國古代一年一度更換“新火”的重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需要熄滅自家的火,過一個寒食節。也就吃前一天準備的冷食物。然後在當日午夜,宗族族長會給各房各家分配新火種,同時宣佈全年的耕作計劃。

清明節和寒食節是兩個內容不同的節日,但是在同一天過。這是確中國古代一個有趣的節日文化現象。只可惜,後來寒食節消亡,現在清明節也漸漸地有消亡的趨勢。

雞籠的各姓各族原先都是從大宋境內移民過去的,在這裡又是老虎不在山,猴子當大王。理所當然繼承了原先大宋人所有一切的風俗習慣。在這一天自然也是先祭祀了祖先,完成清明節儀式,接着熄滅自家竈火,開始過寒食節。

這一天,張旭過得很搞笑。清明節首先要祭祀祖先,這在這個時代是一件很認真很嚴肅的事情。誰要是在這一天連祖先都不祭祀了,會被認爲嚴重的不孝,嚴重到超過不瞻養年老父母地地步,這是嚴重失德的事。雖然張旭在後世是參加過清明祭祖的。當和這個時代地清明節祭祖完全不是一回事,不知道該怎麼着手。張旭只好向沈素貞和陳雅求教。兩人瞪大了眼晴,一臉不可思議地表情看着張旭說道:“難道你以前都沒有過過清明,祭過祖?”

張旭很尷尬地說道:“以前清明當然是過過的。但由於在海外,時移勢易,許多儀式內容都已經大大不同了。在這兒怎麼祭祖我真的不知道。”

沈素貞說道:“那好吧。你先立好自已父母的靈位。我說,你照着做。你這一姓才你一個人,也沒有祠堂,那就在家裡祭祖吧。”

當天晨曦裡,雞籠十八個宗族祠堂的鐘聲先後敲響,雞籠的各家各戶開始熄滅自家的竈火,走向各自的宗族祠堂,開始祭祀祖先,然後過寒食節,開始商量全年的“工作計劃”,直到午夜時分開始分發“新火種”,帶着新火種回家。總之,這一天,那些宗族祠堂熱鬧非常,像過年一樣。像張旭這樣單獨一戶的,還有原來那些鹽幫的鹽丁,被打敗後留在這裡的,沒有同宗族人,只好留在自己家裡。

張旭正準備睡覺,李有財卻找上門來了。一到院子裡便大喊大叫:“張旭,張旭。各位族長請你過去,有大事相商。”

張旭有點不高興地說:“李有財,你叫這麼大聲幹什麼啊。你們李家宗族的事,我無權過問,更無興趣過問。”

李有財說道:“不只是我們一族,是十八個宗族。十八個宗族族長一齊請你過去有事相商。”

陳雅說道:“既然那麼多族長請你去,肯定有大事吧,那就快去吧。別讓那些族長們等久了,不禮貌。”

……

張旭跟着李有財來到李姓宗族祠堂的時候,另外十七個宗族族長都已經在那兒了,互相間已經商量過一些事情了。等張旭過來坐定,李得旺清清嗓子,開口道:“小後生,你沒來之前,我們商量了一下今年該做什麼物事……嗯,去年,你來我們這兒之後,茶葉社,磚頭水泥石灰窯場,鹽場,鐵作坊,香胰廠先後開辦,還有黃毛的木器坊,蘇春桃的成衣坊,秦大鬍子的鹹魚坊,也開辦了。男女地裡勤扒苦做一年,不如在這些窯場坊裡幹一個月。所以家裡有人在這些窯場坊裡的,今年都不願意下地裡幹活了,都願意去這些場坊裡搭把手。各個宗族都有這種情況……小後生,你說說看,這如何是好?我們這些當族長的,卻無法可想,心裡發急啊!”說完,目光炯炯地看着張旭,其他的那些族長們也都眼光發亮地看着張旭。

但張旭有些蠻不在乎地說道:“這有什麼可想的?那些人不願下地的,就不下地唄。你們這些族長操這心幹嘛?各家各戶願意幹嘛就幹嘛唄,由他們去好了嘛。”

李有財和衆族長們一聽,頓時急了,個個站起來瞪着他。陳宗德氣呼呼地說道:“你小子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這地不種了以後那裡有糧食啊,沒有糧食吃什麼?”

張旭說道:“手裡有錢了可以去買啊。”

陳宗德問道:“去那裡買?”

張旭說道:“泉州啊。”

陳宗德哼了一聲道:“我們這邊都屬於大宋外逃之民。悄悄地運一點貨去賣,或者是悄悄地買一點糧食,都沒有什麼事。但是這麼多人,吃得糧食都到泉州去買,想讓官府不發覺都難。到時候朝庭大軍來抓捕我們,或者乾脆地把我們當作賊匪剿滅了,怎麼辦?”

張旭“啊”了一聲:“還有這事?南宋朝庭會把這些流落異鄉的人當作賊匪給剿了?”

陳宗德說道:“當然了。我們這些人本來是要向朝庭納稅的。現在我們逃到這兒,不再納稅了。在朝庭眼裡自然是等同叛逆了。叛逆自然是要剿滅的了。”

噝,張旭倒吸了一口涼氣,他一直以爲自己在做兒是安全的,又天高皇帝遠的,不用負擔各種各樣的苛捐雜稅,真是愜意不過,沒想到這種生活隨時會有滅頂之災的。

張旭想了想說道:“願意種地的人減少那是自然而然的事,誰都無可奈何。但我們可以提高糧食的價格,讓種地的人可以提高收入。那樣總是還有人願意種地的。另外,我們是否可以派人到福建路那邊鄉下,去招募一些佃戶來。告訴他們,我們這兒地租非常低,只要來了足夠多的佃戶,以後不怕沒人種地,不怕沒有糧食。”

那些族長們想了想,也只得如此了。

第246章 明州海戰(上)第95章 最寒磣的政府第272章 第一次縣級元老院會議第124章 哥哥罵妹妹賤人第263章 陸曉蘭第189章 飛天火龍(下)第255章 向宋要租借地第300章 元首第184章 國廟與國墓(下)第55章 造船起步(下)第125章 白蓮教動盪第174章 張旭又捱揍了第147章 重回海州城第216章 我想有個家第85章 開國大典第63章 傳說中的侍妾?第9章 醉仙體書法第288章 亂戰第88章 被忽視了第1章 淫賊第286章 炸營第212章 錢也是一種商品第219章 堵住博多灣第35章 俘虜問題第91章 海上遇劫第248章 摧毀宋造船行業第47章 慶功宴上產生的謠第113章 遠交近攻第294章 走向南洋第260章 三人住一齊第264章 刁懷德要告御狀第4章 不納稅第91章 海上遇劫第29章 洞房,必須洞房(上)第14章 刀槍下的聯姻第274章 救援中都第170章 報業開端第41章 剪不斷,理更亂第96章 政府職責第6章 你長得太騙人了吧第288章 亂戰第39章 中秋夜,房中事(上)第224章 辭職第294章 走向南洋第46章 釦子的應用第219章 堵住博多灣第65章 傳說中的借種生子第253章 回去再找你算賬第170章 報業開端第41章 剪不斷,理更亂第123章 三教改造第40章 中秋夜,房中事(下)第127章 流放荒島第15章 我們是最合適的一對第297章 讓他認祖歸宗第113章 遠交近攻第236章 景教婚禮第125章 白蓮教動盪第126章 兄妹恩怨第123章 三教改造第72章 你是我的親人吶第209章 消夜第288章 亂戰第268章 縣級選舉第272章 第一次縣級元老院會議第117章 女人請張旭嫖妓?第182章 火船破敵第251章 再攻泉州第213章 逼沈素貞找男人第213章 逼沈素貞找男人第136章 再次北上第188章 飛天火龍(上)第168章 清算第189章 飛天火龍(下)第251章 再攻泉州第107章 千金難買我願意第46章 釦子的應用第30章 洞房,必須洞房(下)第263章 陸曉蘭第118章 回航第292章 你抓了我,就得負責第7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90章 鎩羽而歸第113章 遠交近攻第132章 傷口感染難題第146章 醬油黨變身救美英雄第11章 並不是內褲外穿的牛人第166章 租借一塊地第185章 李全掛帥第297章 讓他認祖歸宗第223章 字比你寫得好第33章 分錢第36章 鍾四公子第87章 代寫國書第91章 海上遇劫第121章 複式記賬和法院改革第80章 大炮生鏽第178章 大海戰:爆菊與包圍第192章 正經事第100章 吸納戰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