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院重組的法令通過後,原來兩院合併。同時,張旭,沈毅,蒲開宗,趙庚年,王大美,黃世仁,蘇春桃等人,因爲每年納稅額度都在前十位,自然而然成了新上院的元老。另外還有十三個來自於泉州的商人,因爲納稅額度成爲上院元老。這些元老被稱爲賦稅元老。上院總共一百零一位元老。
接着,全國開始爲三百個下院元老席位而開展大規模選舉。由於老百姓對於大基不同於中原王朝的做法已經比較認同了,這不用考試也能做官法子,讓很多富裕人家躍躍欲試。
當然,因爲是第一次這麼大規模選舉,在選舉過程當中,造謠、欺騙、煽動、賄選、收買衙門警察查對方案底、扒對方陳年舊賬敗壞對方名聲等等手段無所不爲。爲了避免對方的無恥手段,那些參與選舉的候選人,也都重視自查自糾的行爲。在四月到五月份裡,整個大基國很是熱鬧了一回,連帶着報業也迎來了一次大發展的機會。這樣,到了五月初的時候,三百名下元老院元老,終於被選舉出來。然後在五月上旬的時候,召開了第一次會議。
這第一次會議沒達成什麼有價值的內容,也就彼此互相認識,混個臉熟而已。接着,上下兩院舉行聯席會議,進行第一次元首選舉。
經過幾輪篩選之後,最後張旭和徐無雙成爲兩個主要的候選人。在聯席會議上,各自進行了一輪的競選演說。
在這次演說中,張旭承若一旦當選,將致力於提高大基國的教育文化水平,努力提高識字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努力讓每一個人都有更加公平的機會,可以發家致富。總之一句話,他將致力於內政的發展,給百姓更多的好處。
而徐無雙則承若向海外開拓更多的土地,給國家帶來更多的海外利益和榮耀。他如果當選,將致力於外部的戰爭。
結果,由於那些元老們都普遍害怕徐無雙這個一介武夫上臺後,國家會不停的打仗,百姓要承擔更多的賦稅,便把他選了下去。最後,在這一次急就章的選舉當中,張旭以高票當選第一任元首。
拖了十來天后,在五月二十一日,最後兩位執政官,秦大胡和劉克敵,終於正式下臺。張旭正式出任元首一職,張志遠出任副元首一職。流求大基國正式進入了元首時代。
流求大基國爲進行元老院選舉,元首選舉而忙乎時,金國中都金宣宗朝廷也在忙乎,那就是對中都棄守發生激烈的爭論。以左丞相徒單鎰爲首的一派認爲固守中都纔是上策,理由是山陵、宗廟、百司、庶府都在中都,若棄中都,北路盡失。同時,這次蒙古人已經受到嚴重的打擊,雖然還沒有徹底滅絕,但已不足爲後患了。固守中都沒有任何問題。
而元帥左都監完顏弼爲代表的一派則主張放棄中都,遷都南京,理由是蒙古雖然嚴重削弱,但其輕騎兵不用守城,而金國北地防線已經一片糜爛。蒙古騎兵雖然大幅度減少,但仍然隨時可能再次南下,圍困威脅中都,而汴京南有淮水,北有黃河,西面可以依靠潼關防守。還有一個南遷的理由則是,中都黃河以北的地方,遭受蒙古大軍踐踏後,十室九空,殘破嚴重,經濟財賦上已經無法自給予,生活已經極其不便。
原來的歷史上,金宣宗因爲害怕蒙古鐵騎,故而放棄中都,遷都南京(即開封)。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這邊一放棄中都,那邊成吉思汗居然立即以放棄中都,議和不誠爲由,再次發兵南下,進攻中都。並且最終攻破中都,把中都燒成了一塊白地。
現在,眼看着在中都城下,十四五萬蒙古大軍崩滅,金宣宗膽子總算是大了不少,支持元帥左都監完顏弼遷都主張的人,也沒那麼多,所以現在總算沒有遷都。
但在對西夏和南宋的關係上,金朝處置乖張,自食惡果。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圍攻西夏都城中興府,西夏向金朝求援,衛紹王莫名其妙地拒不出兵,夏神宗遂由前朝的附金抗蒙改爲附蒙攻金。西夏本來完全可以成爲金朝牽制蒙古的籌碼,現在反而成爲蒙古侵金的盟軍。
在多國關係中,金、夏統治者不但把加法做成了減法,還不知道脣亡齒寒的政治常識。自大安三年起,與西夏接壤的漫長邊境上,金朝州郡便不斷受到西夏軍隊的攻擊。
兩國關係弄成這副德性,實在很讓人無語,套一句許說,沒有最爛的,只有更爛的。
南宋朝廷這邊,見到金朝受到蒙古的侵逼,中都四周一片糜爛,國力嚴重的削弱。南宋朝廷普遍的情緒是“天亡此仇”。於是,宋朝立即停止向金朝納幣。
連年戰爭的鉅額消耗,黃河北岸的殘破,急需要大筆資金來輸血。南宋歲幣對金朝來說已是刻不容緩的最後一劑強心針。但這時南宋卻停止納幣,頓時惹得金朝上下一片勃然大怒。相比於原來的歷史上,現在金朝暫時沒了蒙古這個最大的威脅,於是立即決定出兵教訓膽大狂妄的南宋朝廷,順便進一步擴地立國。雖然平章政事胥鼎反對南侵宋朝,但遭到術虎高琪的強烈反對。他的意見無人採納。
在高琪的堅持下,原先反對侵宋的金宣宗也同意發兵。自以爲已經整軍經武七八年的宋寧宗也針鋒相對地下詔對金宣戰,嘉定和議以後金宋短暫和平局面宣告終結。這年五月份,張旭在流求大基國就任元首之時,宋軍在兩淮、京湖、川陝三條戰線上發起反擊,雙方互有勝負,戰爭打得黏着拖沓。
打了一年多後,金朝試圖憑藉軍事上小小的上風迫使南宋議和納幣,宋方卻拒絕金朝打探消息的詳問使入境。金宣宗只得任命僕散安貞爲統帥,正式下詔伐宋。僕散安貞率大軍分三路南下,一路攻黃州麻城,一路犯和州,另一路出盱眙,長驅全椒、來安、天長、,前鋒遊騎直抵採石(在今安徽馬鞍山),建康再次震動。宋軍戰力,再次表現出仆街到不能再仆街的程度。
在宋金戰爭的過程中,南宋朝廷苟且無策,關於戰守和的討論沒完沒了;前線也是將無守意,軍無鬥志。除趙方主持的京湖戰場有值得稱道的戰績,江淮戰場因有山東紅襖義軍的牽制,金軍不能爲所欲爲,川陝宋軍棄地丟城的記載消息不絕於耳,連軍事重鎮大散關都多次失守,四川制置司駐守的興元府(今陝西漢中)也一度陷落。
不過,南侵對金朝來說,肯定是一場力不從心的戰爭。宋軍誠然,金軍雖有小勝,但在城池關砦的攻守爭奪上,雙方始終處於拉鋸戰狀態。統帥僕散安貞,與祖僕散忠義、父僕散揆三世俱爲女真名將,他在侵宋戰爭中不殺俘虜,把俘獲的宋朝宗室獻給朝廷。
不料,金朝尚書省竟然因此誣奏其通敵謀叛,金宣宗也信以爲真,說他“前日之俘,隨時誅戮,獨於宋族,曲活全門”,就是別有企圖,將他處死。安貞有將略,他一死,侵宋戰爭就即就難以爲繼。金朝不僅沒有實現一廂情願的擴地立國的美夢,反而因戰爭巨耗而國用睏乏,兵馬折損,十不存一,更加嚴重地削弱了國力。
但這時,比他更爛的南宋,也早已國力透支,氣喘吁吁,打不下去了。雙方都想休戰,但雙方又都死要面子,不願率先向對方提出休戰議和。於是,雙方便只好在前線開始不戰不和地進行靜坐戰爭,噴口水問候對方家族女性的對罵戰爭。
宋金雙方打死打活打了三年,張旭卻優哉優哉地當了三年元首。這時,那金國朝廷終於想起了流求還有這麼一個國家,說起來,還曾算是自己的藩屬,可以爭取來當盟友。於是便派了使者來聯絡。向張旭提出共同進攻宋國,瓜分宋國的建議。還提出把兩浙路,江南路,福建路,兩廣路分給大基國,其他的路歸大金國的建議。
這個建議讓流求許多人大爲心動。但張旭經過一番鄭重考慮後,拒絕了對方的建議。金朝使節只好失望而歸。
不料,張旭拒絕金國使節的誘惑後,在全國掀起軒然大波。許多人指責他道:“有你這麼當元首,治國秉政的麼?爲什麼拒絕金國使節,給一個理由解釋下!”
張旭給的理由是:大基國政治制度與原來的大宋國政治制度截然不同。大基國已經是從下往上的授權體制,但又還不穩固。所以還要一段時間發展鞏固,但在不宜動兵。而原來的宋國,則是從上往下的授權體制。大基國要是貿然吞下幾倍於自己的土地人口,會導致大規模的體制紊亂。使得十幾年心血毀於一旦。
但沒有人能理解張旭的擔憂。所有的人,都向張旭投來憤怒如狂的目光,斥罵他膽怯無能。於是,在第二屆元首選舉時,張旭得票爲零蛋,以一個非常漂亮的結局落選。
新當選爲元首的徐無雙,在上任就職儀式宣佈:“他將立即派人去中都,聯繫金朝官員,就共同進攻宋國,瓜分宋國一事進行商議。一旦條件議妥,他就立即發兵。攻佔明州港後,從明州登陸的陸軍,指日即可滅宋國。到時候,至少可以拿到宋國四五個路,從而把國土擴張將近十倍以上。然後,再設法滅金,一統天下!”
張旭聽了,不由昨吃驚:“天啊,他這樣做?豈不是在戰爭中,威望不斷地升高,然後成了大基國凱撒那樣的人物?或者乾脆武力解散強行元老院,重新建立一個秦漢隋唐那樣的中原傳統王朝?那我這十幾年來做的一切,還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