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宋造船業倒退百年

張旭在泉州城裡逼迫劉大亞把那些船匠全部找出來給他時,劉大亞還不在意,接着張旭讓他把瓷器行業的工匠找出來交給他,劉大亞還是不在意。再接着,張旭讓他把繅絲行業熟練工匠找出來交給他,他開始上心了。接着,張旭讓他把冶鐵打鐵行業的鐵匠,找出來給他,他終於覺得不對勁了。看樣子,對方想把整個泉州搬空啊,這可就讓劉大亞急了。這泉州要是這麼被搬空了,那以後他找誰收稅去?要是在他的任內,把整個泉州城內人口全部弄沒了,那他還在這兒做個屁官啊,恐怕會被臨安朝廷抓起來砍頭吧?

但現在自個兒落入入了對方手裡,被他控制着,整個泉州也被控制着,讓他有苦說不出,無計可施。最後,只好趁大基國那邊的人不注意,悄悄地派遣心腹家丁,出城向其他城市和臨安朝廷送信求援。

其他地方的父母官們,倒也看在同僚和可能的軍功的份上,派了幾次兵,豈料都是興高采烈而去,大敗虧輸而回。都是白白損折了好多人馬,卻連泉州城的毛也沒摸到。這一下,其他那些府的地方官們和軍中將領們,也都不肯出兵了。

臨安朝廷的史彌遠和其他的一些大臣們,收到泉州的情況後,便急忙商量對策。經過一翻爭論後,終於取得共識。最後,鑑於福建各地方軍隊,沒怎麼見過血,戰鬥力低下,不堪大用,皇帝和史彌遠兩人,都決定從抗金前線楚州,抽調精銳大軍一萬人,組成一支軍隊,南下攻打流求在泉州的軍隊。

本來南宋方面軍隊這個時候是極其腐朽,已經一片糜爛了。這在開禧北伐中,表現的淋漓盡致。但是開禧北伐後,宋朝廷到對軍事進行了一番大力整頓,以清查韓黨爲由,清洗了大批無能的將官,軍隊的戰鬥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本歷史上,後來南宋與蒙古聯手滅金,南宋軍隊表現出色,曾經殲滅了十萬多人的精銳金軍,使得蒙古人一時頗爲忌憚,不敢在金滅後,立即南下攻宋。

臨安朝廷做出這項決定,樞密院命令傳達到軍中時,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了。本來這支軍隊,要是走海路的話,幾天之內,很快便能到達的。但是由於幾次海上交戰都失敗,宋在東南海面上已經沒有一支像樣的水面部隊,便不敢走海路,只好走陸路。從楚州開始出發,日夜兼程,一路過處,鬧得各個地方雞飛狗跳。當他們好不容易到達了泉州外圍時,整個泉州已經差不多被搬空了,楊妙真和張旭便下令撤出了泉州。那支楚州來的大軍便撲了個空。

張旭和楊妙真本來打算回基隆了,但他們剛剛上船,卻聽說了宋派大軍來的事。楊妙真大怒,對衆人說道:“咱們不如重新上岸,將那支軍隊殲滅瞭如何?”

張旭搖頭道:“沒必要,他們又打不到我們,幹嘛非要上岸與他們交戰?這會導致自身部隊的傷亡,不值得。不過,從此以後,以後宋國官府,肯定會嚴加控制那些工匠外流了。我們不如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繼續南下,把漳州,廣州等地,把那些地方的船匠,全部給弄走算了。”

衆人就在討論了一番,然後就在鯤鵬號官廳上,召開了一次各個艦隊船長的擴大會議,討論南下繼續搜索船匠的事。雖然大家有過一番爭論,但最後都認同了張旭所說的:“我們在海上立國,造船行業是最重要的戰略性基礎行業,只有造船行業發達了,我們才能造出所向無敵的大船來,縱橫四海,獲得良好的生存和發展。所以,搜索船匠是非常必要的。同時,敵國的造船行業,也是對我們一個嚴重的威脅。我們去搜羅了對方的船匠,我們和造船行業實力便增強了一分,對手便削弱了一分,彼消此長,有什麼不好?再說了,現在要是不去的話,宋國下次很可能提高警惕性,把那些船匠都藏了起來,以後要找,那可就很難了。”

最後,衆人終於都同意張旭的意見。於是,船隊便又從泉州南下,漳州,潮州,惠州,廣州,南恩州,高州,化州,雷州,廉州,欽州,外加瓊州。這些沿海州縣,一路走一路佔領下來蒐羅船匠。現在大基國海軍強大無比,宋國這些地方,雖然也有這個時代相對於其他力量,很強的水軍,但對上大基海軍,那就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了。明智一點的,就見面就投降了。張旭等人也不爲難他們,只是上岸蒐羅走了當地的造船匠了事。不明智的,相要對抗的,那下場絕對的悲慘,多半要被轟入海底餵了魚。

那些地方的官府開始很緊張,害怕自己要擔負失土之責。但是,很快發現,那些大基國人,並無意在此久留,蒐羅了一些造船匠之後,就揚長而去。全都鬆了一口氣。就損失了一些造船匠而已,那只是一些下賤的工匠而已,不用在乎。如果一些手下前來報告:“我們這兒的造船匠都被蒐羅一空了,沒人會造船了。”

那些府尹們,多半會大怒:“纔多大一點事啊?這也要向老爺我來說?”所有的地方官府,都抱着這樣的心態,沒把這個當成一回事。不是麼,反正大宋造船業發達,沿海到處都有造船場和造船匠,就算這兒沒有了,別的地方也有能,總不於沒船用的。

地方官府這種態度,但是臨安朝廷的那些袞袞諸公們,卻完全是另一種心情。作爲右丞想兼樞密使,史彌遠已經在臨安朝廷當中,隻手遮天,權勢熏天。但相對應的,他所要擔負的,也是巨大的壓力和繁忙的事務。這半年來,從明州開始,不斷地接到大基國在某某地方登陸,搗毀船場,劫走船匠的消息,卻毫無任何辦法。因爲朝廷手中外海水軍已經沒了。駐紮在江陰的爲主的內河水軍,主要是用來防範金國的,不能動。再說了,這內河水軍,到了外海,也未必就懂外海水戰,去了等於送死。派陸軍去吧,等陸軍山長水遠的趕到時,人家又上船走了,一點轍也沒有。

到了十二月份,史彌遠接到大基****離開瓊州的報告後,略略計算了一下,發現這半年來,除了泉州城損失了近百萬人口之外,便是沿海各州損失的造船匠了。那些造船匠,有的是船場東主逃跑了,船匠沒法逃,便被弄到了流求。有的是東主捨不得船場,抱着僥倖心裡,留過地船場,結果,便是東主和夥計,一齊被弄到了流求。到了那邊後,大基國也不爲難他們,仍然准許他們開造船場,只是不準逃回宋國。

最後,史彌遠讓人統計了一下,發現總共有將近四萬多的船匠,連同他們的家人,讓大基國給弄走了。這對南宋的造船行業,造成了至少倒退百年的嚴重打擊。這個時代,所有的學問和知識,都是父子師徒相傳的。很多人講究傳男不傳女,傳兒不傳媳。損失這麼多船匠,可沒辦法補充起來。幸好,大基隊,只是來蒐羅船匠,對其他的破壞行爲,倒也不是很感興趣,表現得很節制。

造船業受到如此嚴重的打擊,南宋朝廷上下,都知道這一下,可沒辦法消滅大基國了。本來前兩年,還抱着虛與委蛇,一旦訓練好了新式水軍,便找他們算賬,一舉剿滅他們的想法的。現在大家在心裡還是這麼想的,但是沒有人認爲可以實現了。這一下,連像樣的海船都造不出來了,還想着消滅對方什麼的,這不是腦袋進水生鏽了麼?

面對這種情況,臨安朝廷上下,都沉默不語。宋寧宗趙擴只好點名道:“史愛卿,你趕緊想辦法,讓那一夥流求人,不要再來和我大宋搗亂了,不要再來禍害我大宋沿海各州縣了。”

史彌遠雖然一個兒子死在了流求,但這種時候,卻能冷靜下來,對趙擴皇帝說道:“陛下,唯今之計,只有遣使向流求議和了。”

此言論出,宋朝當中,專門跟政事堂中丞相們過不去,唱反調的御史們,立即彈劾史彌遠:“身爲國家右丞相兼樞密使,安得倡議與流求那種無君無父的反賊議和?”

史彌遠反脣相譏道:“那你們說怎麼辦?你們是想在這兒用口水噴死那些流求人呢,還是用筆墨寫死他們?要不然,你們領着一支軍隊,遊過流求海峽,去把那些流求人全部都剿滅了。”

那些御史們,立即閉嘴。他們之所以開口發言,只是在做功課而已,現在功課做完,那就立刻識時務的閉嘴了。現在史彌遠威權越來越重,朝廷所有人的生殺予奪大權,每個人的升降罷黜,都掌握在他手裡,與他過不去,絕對沒什麼好處。

經過一番議論後,臨安宋廷最後決定,派出與流求打過交道的薛極,來與流求再次議和。薛極得了朝廷和史彌遠的授意,先是到臨安府大牢裡,把盧晉身給放出來,然後讓他給流求方面寫信,表示自己代表大宋朝廷,原意與流求議和。要求流求方面,不要再攻擊大宋國沿海州縣。

這時,張旭一行,已經從廣南西路的最後的沿海州欽州返回,得了這個消息,便給外事局一個指示,自己可以不攻擊宋沿海諸州了,但議和的事,讓他過來談判。

第28章 娶親,你必須娶親(下)第198章 萬雷絕殺陣第241章 百家不禁,唯禁儒學第143章 夜襲第160章 土著政策第139章 自我任命的外交大使第184章 國廟與國墓(下)第244章 元老院擴張第4章 不納稅第279章 不干涉別國內政第258章 我不在乎第100章 吸納戰俘第249章 勒索船匠第243章 適逢其會第8章 發明進行始第162章 活字更慢?第43章 陳雅身世第199章 大捷第128章 強化國家認同第216章 我想有個家第101章 建立財政體系第273章 新式執政官換屆儀式第234章 尷尬和親女第16章 二百五行爲的代價第281章 第三方談判地盤第297章 讓他認祖歸宗第100章 吸納戰俘第271章 選舉過程第89章 被鄙視了第194章 豆腐渣棱堡第194章 豆腐渣棱堡第282章 一分爲二第107章 千金難買我願意第45章 香胰廠第180章 戰勝了,但承受不起第115章 南下安南第295章 豈有此理?第108章 自食其力就當自己做主第105章 年輕人,要節制第133章 史上最雷人的造假第208章 誰有問題?第171章 宗親會第150章 開禧政變第224章 辭職第100章 吸納戰俘第220章 賠錢賠地賠女人第37章 宋代鐵匠第231章 與安南開戰第149章 海上救美第52章 吹簫有風險第13章 戰利品拍賣第189章 飛天火龍(下)第197章 夜半襲營第282章 一分爲二第251章 再攻泉州第221章 偷着樂第100章 吸納戰俘第270章 打到拿錢出來爲止第290章 戰場上的冷箭冷槍第5章 嫩牛吃老草?第163章 烏龍戀情第10章 蜂窩煤引發鬥毆第207章 黃金貶值第220章 賠錢賠地賠女人第233章 找上張旭家門的女人第247章 明州海戰(下)第90章 鎩羽而歸第179章 爛仗第65章 傳說中的借種生子第114章 人口貿易第237章 意外的聖旨第49章 第一次捕鯨第19章 滿載而歸第19章 滿載而歸第116章 占城抵抗組織第75章 太陽羅盤第260章 三人住一齊第243章 適逢其會第43章 陳雅身世第130章 十三世紀的外科手術引發糾紛第103章 定裝彈藥第210章 通航許可證第142章 益都攻防第117章 女人請張旭嫖妓?第283章 友好平等相處第100章 吸納戰俘第289章 血肉磨盤第210章 通航許可證第257章 楊妙真娶夫第161章 數典忘祖第132章 傷口感染難題第252章 坐下來談談第74章 蒲壽敏第260章 三人住一齊第104章 讓你當太監去第194章 豆腐渣棱堡第235章 韓竹韻嫁人第175章 嘉定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