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倭國現狀

臨安來的那一批儒生,一下船,就對基隆碼頭上一個登記旅客的小吏說道:“你們基隆國主呢?叫他來接我們,我是奉臨安朝廷之詔命,前來教化爾等化外之民的,叫你等國主給我安排一個好住所,好去處。

那個小吏翻了翻白眼,說道:“我們這裡沒有什麼國主,或者說國主就是媽祖娘娘。平常小事由執政官做主,大事由元老院做主。哦,你們要來教什麼的,那就去文教署,找那個夢迷離夢署長。”

幾個儒生一看這個傢伙,居然坐在那裡一動不動,不由得憤怒,說道:“喂,有沒有搞錯啊?我們是大宋來的儒生,來教化爾等化外之民的。爾等居然如此沒有禮貌,來接一下她沒有,問你話也不站起來?”

那個小吏仍然坐那裡不動,說道:“什麼迎接不迎接的?我這裡事情多的很,你們要麼去找文教署夢迷離夢署長,要麼讓開,不要妨礙我。”

那些儒生們氣結,柳隨風年紀稍大,比較穩定重些,再加上是這些人的頭,考慮比較周全,這時便連忙說道:“算了算了。不過小事一樁,不必與一小吏置氣,還是趕緊去找那個夢署長吧。”隨着他的話音落下,一行人,便離了碼頭,去找夢迷離不提。

這行人來基隆時,張旭已經又不在基隆了。他前一天剛走。本來,基隆出產的商品有限,一般也就是鹽,日常鐵器,皮革,香胰等有限幾種,產量也很有限,全部都輸出的宋,金等國市場。但是自從去年年底最後三個月,基隆出現了一波大躍進式的發展浪潮。基隆各種手工業產部門開始健全,特別是增加了瓷器,絲綢造紙等產品,那些東西金宋兩國本來都有,而且還有很高的質量和產量,運過去當然是賣不出好價錢,便有一戶商人,把那些東西收購了,裝了一艘船,運到東洋倭國,想到獲得一個較好的價位。這個商人,名叫陳志飛,也是基隆陳氏宗族的人。

然後,沒想到的是,陳志飛的這艘基隆的商船,駛到博多港後,被倭國當政的鎌倉幕府扣押。陳志飛以及一衆水手都被關押虜待,船貨被沒收。理由是:基隆一夥是宋國叛逆。他們替天朝上國懲治叛逆。

歷史走進宋朝時期,正是倭舉國上下,瘋狂崇拜宋,學習宋,國家一切政治,經濟,文化全都全盤宋化時期,這個時期倭國,對於宋的崇拜幾乎到了一個失去理性的地步。同時,對於一切與宋爲敵的勢力,也自然而然地極爲敵視。基隆兩次與宋爲敵交戰,並被宣佈爲叛逆。這些消息傳到倭國之後,也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倭國上下的敵視基隆。

倭國現在已經進入了歷史上第一個幕府,鎌倉幕府時期。建久三年〔1192年〕七月,源賴朝率領源氏家族武士軍隊,在源平會戰中,擊敗了平盛清家族的皇家武士軍隊,奪取了大權。隨後迫使後鳥羽冊封自己爲徵夷大將軍,正式開幕,史稱源氏幕府或鎌倉幕府。鎌倉幕府具有相對獨立的統治機構,以鎌倉爲中心,觸角幾乎延伸到日本社會的每個角落,是真正意義上的武家政權。

源賴朝幕府的建立,標誌着倭國天皇權力開始正式的喪失,僅成爲象徵意義的傀儡。而今,倭國天皇職位,已經從後鳥羽天皇傳承到土御門天皇,已傳承了兩代了,又在開始醞釀天皇退位讓位。而徵夷大將軍一職,也從源賴朝,傳至源賴家,再傳至源實朝,傳了三代了。在這過程當中,仍未徹底失去勢力的天皇集團心有不甘,不斷地伺機反撲,試圖收回權力,雙方明爭暗鬥,血雨腥風不斷。

但這個時期,無論倭國國內政治格局如何變動,政治勢力如何此消彼長,都沒有改變一個事實,就是倭國舉國對宋近乎失去理性的崇拜。在他們得到基隆居然幾次和宋開戰的消息後,立即舉國上下都視基隆爲敵。

對此,基隆根本沒有人想到,倭國會對基隆那麼敵視。這一點,張旭也沒想到,他又不是專門研究歷史的,哪能知道?如果說對中國歷史,張旭還略知一二的話,那麼,對於僂國的歷史,當真可沒有半點印象。因此,他也沒阻止或者提醒去倭國商船注意。因此,當基隆商船駛進了博多港後,立即便被扣押。

當消息傳來時,基隆許多人還一片驚愕,實在不明白倭國爲什麼扣押一艘普通的基隆商船,在討論要不要出兵去救那陳志飛時,元老院一片激烈的爭論,陳宗德,李得旺等跟東起飛關係比較密切的人,自然是希望基隆出兵去救的。但是其他一些人,則都很反對,理由是到倭國,自然是要海軍出動。而出兵是要花錢的,尤其是海軍出動,那花的錢,簡直就像是流水一樣。

最後,張旭說服了元老院各位元老,並親自北上,全面主持全關事宜。說服元老院後,經過三天的準備,調拔了三艘最新式的五千料飛剪快船,再加上一些小型的,用於聯絡的船隻,張旭帶着這些人船便出發向流求東北方向而去了。

張旭這次帶着三艘船隻,都是五千料的飛剪大船。基隆造船場在去年九月份的時候,技術再次獲得突破,造出了五千料的大船。上面裝備了二十門撫遠大將軍炮,除了必要的水手操作人員外,還可以再加載五百名士兵。現在已經造出了三艘,全部讓張旭帶了出來。

流求鋼鐵廠對鐵炮的鑄造也取得了突破,發明出一種子母炮筒。就是鑄造了一些大炮筒爲母炮筒,鑄造了一些炮筒爲子炮筒。平時先把子炮筒裝填好。戰時,便把一根子炮筒塞進母炮筒裡,直接發射開炮。打完了,便把子子炮筒抽出來,放在一邊降溫,再另一根早就裝填好的子炮筒再裝進了母炮筒裡再打。這樣,發炮的速度提高很多。

飛剪船劈波斬浪,在海上飛速的航行。三天後,便抵達了張旭此次去倭國的目地,就是九州島肥前郡博多灣博多港。一座建於平安時代的朝鮮式山城。底下磚石結構。面木樓飛檐斗拱。分明是學的大唐樣式。

張旭到達博多港外圍時,立即派人向倭國鎌倉幕府遞一份外交照會。照會要求鎌倉幕立即釋放陳志飛和船上水手等人,交還船隻商貨,否則以戰爭相見。

這封照會,很快被送到當代現任徵夷大將軍源實朝的手上。這源實朝是源賴朝的次子,鎌倉幕府第三任徵夷大將軍,但他卻十分無能,且手上並沒什麼權力,對此手足無措。

這個時候,整個倭國主要的大權,其實掌握在一個尼姑的手裡。這個尼姑就是鎌倉幕府的開創者源賴朝的妻子,北條政子。

這北條政子是伊豆豪門,北條時政的長女,在源賴朝被流放到伊豆時嫁給其爲妻,源賴朝開創鎌倉幕府之後,立其爲御臺所。

1199年,源賴朝因病而逝。其長子源賴家繼承徵夷大將軍職位。而他老婆北條政子悲痛之極,直欲殉情。所幸在兩個兒子的努力說服下,她才放棄死念。不過,她已無心留戀人世,遂削髮爲尼,號尼御臺,法名安養院。準備青燈禮佛,就此了卻殘生。

但源賴家實在不爭氣。作爲幕府繼承人,能力低下,智力平庸。導致手下家將紛紛作亂,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北條政子看到丈夫親手創下的大業即將毀於一旦,她的內心充滿了痛苦和焦慮。但她不是個軟弱認命的女人,她爲了丈夫岌岌可危的事業而勇敢的站了出來。

她放下尼姑身份,接過混亂的政事,並以雷厲風行的手段在三個月內就平息了叛亂。斬亂黨四千多名,還流放了八千多個。這一仗後,她獲得了“尼姑將軍”的美譽。

她見源賴家太無能,就廢黜了他。扶第二個兒子源實朝爲徵夷大將軍。結果源賴家心有不甘,勾結父親源賴朝生前的死對頭,陰謀推翻鎌倉幕府。

但這小子怎敵得過他那經歷風風雨雨的親孃?北條政子聯合父親北條時政組成十萬討逆大軍在鎌倉和叛軍展開激戰。

兩軍一交手,叛軍大敗。源賴家也成了階下囚。當見到母親前來審問他時,他大哭道:“兒一時糊塗,兒知錯了,請母親寬恕。”說着一個勁的磕頭。他滿以爲只要自己聲淚俱下的表演,就一定能打動母親的心。

北條政子看着這個像搖尾狗一樣乞憐的親生兒子,從心底裡瞧不起他,更恨他勾結丈夫生前的死對頭來謀取丈夫一手創下的事業。她在心中默唸:“賴朝夫君啊,請原諒我殺了這逆子,只有殺了他,才能讓你一世的威名不至受損!”

結果源賴家被勒令服毒自盡。局面一度平穩下來。但好景不長,在討逆戰鬥中立了大功的北條時政也想奪過鎌倉幕府的政權,並改立北條的名號。這外祖父心也恁毒,竟想派人陰謀暗殺親外孫源實朝。

北條政子聞訊大怒,她絕不容許任何人染指丈夫的霸業,包括她自己的父親。她立即聲討親父北條時政。沒多久便剿滅了他的軍隊。並將北條時政驅回伊豆,同時命令他不準重返政界,否則殺無赦。結果北條時政狼狽之極,在女兒的逼迫之下,失去一切,被迫出家,法號明盛。

驅逐北條時政的戰鬥,北條政子打得果斷而漂亮,這使她威望大增,牢牢的掌控住了鎌倉幕府一切大權。成爲倭國幕後實際統冶者。這種情況下,源實朝面對張旭發給他的外交照會手足無措,不敢擅自決定,便急忙送給自己母親,由母親去處理。

第294章 走向南洋第215章 大基版春節聯歡晚會第172章 哪來的孩子?第222章 《請行中原禮法疏》第243章 適逢其會第8章 發明進行始第287章 唯一的機會第194章 豆腐渣棱堡第200章 乘勝追擊第148章 海上比武招親第188章 飛天火龍(上)第190章 突然擺譜的陳雅第59章 孌童癖?第105章 年輕人,要節制第243章 適逢其會第299章 元老院重組第236章 景教婚禮第104章 讓你當太監去第175章 嘉定議和第154章 按月輪流第297章 讓他認祖歸宗第207章 黃金貶值第127章 流放荒島第272章 第一次縣級元老院會議第16章 二百五行爲的代價第108章 自食其力就當自己做主第255章 向宋要租借地第269章 天殺的……第219章 堵住博多灣第130章 十三世紀的外科手術引發糾紛第184章 國廟與國墓(下)第295章 豈有此理?第96章 政府職責第43章 陳雅身世第262章 甩給沈毅第213章 逼沈素貞找男人第161章 數典忘祖第30章 洞房,必須洞房(下)第29章 洞房,必須洞房(上)第107章 千金難買我願意第29章 洞房,必須洞房(上)第10章 蜂窩煤引發鬥毆第61章 教師問題(下)第250章 搬空泉州第137章 叫沒開封的過來第70章 造槍造炮第141章 紅襖巾大起義第258章 我不在乎第138章 李有財回家第219章 堵住博多灣第172章 哪來的孩子?第290章 戰場上的冷箭冷槍第104章 讓你當太監去第251章 再攻泉州第20章 這小子不孝第242章 海軍大罷工第288章 亂戰第4章 不納稅第228章 耽羅島第212章 錢也是一種商品第234章 尷尬和親女第123章 三教改造第12章 討伐山林部族第110章 鯤鵬號第203章 討價還價第286章 炸營第178章 大海戰:爆菊與包圍第4章 不納稅第53章 泉州蒲家第88章 被忽視了第219章 堵住博多灣第298章 歧國公主引發的麻煩第270章 打到拿錢出來爲止第157章 家中溫情第238章 抓誰啊?第95章 最寒磣的政府第39章 中秋夜,房中事(上)第145章 沂山交鋒第36章 鍾四公子第12章 討伐山林部族第42章 海盜來襲第58章 自治約法(下)第251章 再攻泉州第261章 成了雞肋第49章 第一次捕鯨第190章 突然擺譜的陳雅第163章 烏龍戀情第175章 嘉定議和第226章 政府大改革第66章 坦白從寬第250章 搬空泉州第151章 陳雅身孕第29章 洞房,必須洞房(上)第45章 香胰廠第294章 走向南洋第153章 宗教VS宗族第157章 家中溫情第173章 約法三章第71章 槍炮試驗第186章 戰略研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