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寶瑛聽了之後,隨即就把桌子上那對碗,上面的那一隻伸手掀了開來。
只見碗底上,靜靜的躺着三個骰子。
這三個骰子,一個鮮紅的一點和紅豔的四點,再加上一個三點。加起來一共八點,居然正是沈墨剛纔所說的點數!
“分毫不差,老大你真是神了!”這個時候,只見師寶瑛一眼看見碗裡邊的骰子,立刻就驚喜得蹦了起來!
“這有什麼難的?”只見這時候的沈墨閉着眼睛,氣定神閒的說道:“我這是趕上好時候了啊……”
……
要說這聽骰子的技巧,聽起來好像是賭神電影裡的勾當,但是這卻毫無疑問的是在歷史上發生過的真實事件。
這還是沈墨在澳門當荷官的時候,學來的一些技巧。並且關於這些技巧的歷史淵源,他也多少聽那些賭場裡面的老人們說過一些。
當時在澳門賭業剛剛開始興起、蓬勃發展的時候。那時候在澳門,與賭神何鴻申並駕齊驅的賭神葉漢,還是賭場裡面的一名荷官。
在1940年前後,在潮汕地區過來了一夥兒人,這夥兒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聽骰幫”。
這些人經過訓練之後,掌握了一項技巧,就是能夠聽到篩盅裡面骰子的點數。
在一段時期之內,這十來個人的聽骰幫弄得整個澳門的賭場損失慘重,每天都大筆的從賭場裡面贏錢。
當時還是一名荷官的賭神葉漢,在反覆研究了這些人賭博的技巧之後,迅速的搞清楚了原因。
因爲這些人只賭一種玩法,就是骰寶。所謂骰寶也就是在一個木製的篩盅裡面放上三顆骰子,加上一個底座。然後由荷官搖動,讓賭客下注的這種玩法。
實際上千年以來,這種賭博方式基本上都沒有過太大的變化。
只不過這種骰子游戲,卻在1940年前後,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在賭神葉漢通過研究之後,他發現骰子在骰盅裡面落下的時候,發出的最後一聲落地聲響的時候。6點和1點這兩個點數,能聽出細微的不同!
這一下子葉漢立刻就明白了,原來這些人是通過耳朵來聽,用極其精微的聽力技巧來判斷賽中之中骰子的點數的。
於是當時的葉漢立刻就改進了骰盅,將木製的篩盅裡面襯上金絲絨。他還把骰盅的底座,也就是和骰子接觸的那一面上,墊上了一層橡膠。
除此以外,他還把荷官在手上搖動篩盅的這種方式徹底變了過來。以後的荷官不在拿起骰盅搖動,而是在骰盅的外面安了一個小小的撥片。
只要荷官一按動這個撥片,裡面的底座就會向上跳起,翻動篩盅裡的骰子。
等到葉漢這一番改進之後,那些聽骰幫苦練了一輩子的聽骰子技巧,立刻就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隨後聽骰幫這個幫派,也當即就是煙消雲散,從此再也沒在賭場裡出現過。
沈墨在賭場的時候,也曾經好奇的用庫房裡面的老式骰盅搖動骰子。嘗試了一下是不是真的能夠聽出點數的大小。
不過當時的沈墨即使經過日夜練習,還是隻把聽骰子的技術練到了初級階段。
也就是說,他只能聽出骰盅裡面的三顆骰子,其中的一兩顆到底是六點還是一點。
這種技術水平看似無用,但是實際上,如果沈墨恰巧穿越到了1940年之前,在葉漢還沒有改裝骰盅之前的時候。那麼他憑藉着這個技巧,就可以迅速的成爲鉅富,就此飛黃騰達!
因爲你哪怕在骰寶的賭檯上,在十次之中,只有一次能準確的聽到三顆骰子裡面有一顆是一點。那麼那三顆骰子加在一起的點數,在十點以下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只要他有一次聽出了其中的一顆骰子是一還是六,然後在賭檯的“大小”上面下一個重注,這就足以讓他贏得盆滿鉢滿了!
但是這次沈墨穿越過來之後,他讓師寶瑛拿來和滿金賭坊裡一模一樣的賭具,在他面前試驗的時候。
他卻驚奇的發現,這個時代的人用的不是木製的骰盅,而是一上一下的兩隻白瓷碗!
那可是瓷器啊!三支骰子在兩隻碗裡面跳動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分外清脆悅耳。跟木製骰盅裡邊的那種稍顯沉悶的聲音,完全不能相比!
這樣一來,沈墨有了前世的基礎,要想用耳朵分辨出碗裡面骰子的點數,簡直是太容易了!
另外,這件事也跟他修煉內功有關係。練武的人都知道,在運氣的時候凝神靜氣,把內力運到耳朵上,就會讓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加。
所以這一來二去之間,沈墨分辨骰子點數的能力,幾乎是已經達到了精準的程度!
真沒想到,這樣的技能也能在這個時候用上!沈墨想到這裡的時候,他覺得似乎是冥冥之中,好像是有一種註定的因果在影響着這一切一樣!
……
接下來,沈墨又練習了幾次,正覺得聽骰子聽得越來越得心應手的時候。這時候卻見外面有一位衙役進來稟報,說是外頭有人等着要求見沈墨,說是臨安來的人。
沈墨一聽見“臨安”這兩個字,立刻就是心中一動,他立刻就讓外面候着的人進來。
沒過一會兒,沈墨就看見幾個人陸續走進了院子裡。
等沈墨一看,只見來的這三個人正是身材魁梧的巨漢姜寶山、她的妹妹謀士姜俞馨,還有那位曾經是西夏密諜、現在卻是他天驕五營老師的錦雲姑娘!
“你們怎麼過來了?”沈墨開口之前,先看了一下這三個人臉上的神情。
當他發現大家一臉輕鬆,並沒有什麼異樣。沈墨就知道臨安城那邊並沒有出事,於是他立刻就向着這三個人問道。只見姜寶山隨即粗成粗氣的答道:“眼看着那邊就要開始朝這裡搬遷,學校都差不多停課了。我們這幾個人反正在那邊也沒事,又擔心先生在這裡勢單力孤,就比大部隊早來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