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章 迫擊炮
想的挺容易,但實際做起來,和設想的距離有點大,大到差點讓迫擊炮難產。出問題的地方並不是洪濤最初擔心的炮管和碰撞引信,恰恰是他認爲最容易解決的彈體和發射藥環節,還有一個看上去更不會成爲問題的問題,支架。
齊祖製造炮管的辦法很原始,他就是用一根打磨圓滑的空心鋼棍當芯模,然後把燒紅的鋼板用手工一點一點的捲上去。再往空心鋼棍裡注入冷水,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把空心鋼棍抽出來,外面的鋼板就變成一個有縫隙的圓筒了。這時候再用鐵絲和硼砂把這條縫填滿,用泥土把整根鋼管包起來繼續加熱,從而把接縫處的鐵絲融化,也就把縫隙焊上了。焊好的鋼管用鏜刀把內壁刮乾淨,經過打磨,一根炮管就出來了。
這麼弄很麻煩,不過對於他們這些玩慣了錘子、炭火的工匠來講,卻很平常。叮叮噹噹幾個人半天就弄出一個來,再用一天多時間打磨好,縫上後堵,完事兒了。齊祖還怕這根管子不夠結實,就又弄了一根稍粗的半截管子套在它的底部,用兩道鋼箍給箍上。這根炮管做完,淨重六十多公斤,一個人勉強能搬動。
“一點都不重,這是炮啊,不是槍,總不能指望一個人擡着滿地跑吧!”洪濤覺得這根六十毫米口徑的炮管有點重了,他計劃的迫擊炮全炮重也就百十斤,現在一根炮管就這麼重顯然不太合適。可是齊祖堅持他自己是對的,在他看來,炮就應該比槍重,如果都差不多,還叫炮幹嘛,叫槍不就得了。
“這樣,您先弄根不帶套管的試試,如果不成,咱再上套管也不晚是吧?”洪濤覺得齊祖說的也有點道理,但他還是嫌炮管過重,堅持讓齊祖又去單獨做了兩根不帶套管的炮筒子,只增加了三道鋼箍加固,等炮彈做出來了,就先去試試膛壓。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慈祥廢了好幾天時間,用灰口鐵鑄造出來的三種不同形狀炮彈,不管如何配置重心,都只能打出去百十米遠,把用於發射藥的霰彈全裝藥,也還是這個水平。
“我就說嘛,光靠這麼個小玩意,能把這麼大的炮彈打遠?不可能啊!早知道就這麼大點膛壓,我給你用銅皮卷個管子就夠用了。”迫擊炮這種看上去異想天開的武器,從一開始就不受齊祖待見。他喜歡大炮,越大越好,這個小玩意入不了他的法眼。
“陛下,要不咱多加點發射藥吧?”慈祥對迫擊炮倒是沒什麼成見,他的想法也很簡單,既然打不遠肯定是因爲發射藥不夠,那就多加點唄,什麼時候夠了什麼時候算。
“沒法加了,彈尾就這麼點兒空間,把放霰彈的孔弄大了,整個尾翼就得變大,那彈體還得加長,否則重心不對啊!”多加發射藥的思路對,洪濤也想到了,可是沒法加,尾翼外面還有翼片,中間的孔不能開得太大。
“……您說咱先往炮筒子裡倒點發射藥如何?炮彈一點火,裡面的發射藥不就跟着也着了嘛。”慈祥覺得事情並沒有洪濤說得那麼複雜,以前的大炮不都是先把發射藥倒進炮管裡去,這次爲啥不成呢?
“我也是老糊塗了,來來來,先放三顆霰彈的藥量。”洪濤一拍腦袋,老說別人慣性思維,自己這次就是純粹的慣性思維。老想着後世迫擊炮彈的摸樣,就忽略了火炮的基本原理,有時候想太多也不是好事兒。
慈祥出的主意非常正確,每多加一顆霰彈藥量,炮彈就能多飛出去一截,一直加到了十五發霰彈藥量,炮彈終於可以打到一千米以外了,而齊祖的那根單層炮管也終於被膛壓把焊縫給擠開了。
“齊叔,您看這樣成不成。炮管還能再薄一些,不過下面半截還是得套個雙層,但不用太厚。”試了大半天,洪濤也差不多搞清楚了炮管承受膛壓的能力。一層炮管確實不太保險,主要是它有個焊縫,尤其是底部受壓比較大,需要雙層。但是爲了減輕重量,可以把炮管的厚度稍稍降低點,畢竟上半部炮管的受壓程度要低一些,太厚了沒意義。
發射藥這塊兒洪濤也想好了主意,沒必要把霰彈拆了往炮筒裡倒發射藥。直接把火棉膠弄成圓片狀,中間留個洞,一邊開個口,發射的時候按照不同射程要求往炮彈尾翼前面最細的地方套吧,需要幾片套幾片。這些發射藥在尾翼前面爆炸和在尾翼後面爆炸效果基本一樣,因爲彈體是靠中前部的軟鉛密封環來和炮管緊密貼合的,只要是在它的後面炸,理論上講都是一樣的推動作用。
其實洪濤添加外部發射藥片的方法和後世的迫擊炮發射程序是一樣的,並不是什麼原創。電影電視裡演的那種拿起一顆光溜溜的迫擊炮彈就往炮管子塞,可以打擊很遠地方敵人的場面,都是不真實的。不加掛發射藥包的迫擊炮彈,通常也就能打出去二百多米,想再遠就要往炮彈尾部加掛麪包圈一樣東西,那個就是外掛的發射藥包。每多加一個就會增加一部分射程,需要打多遠就加多少麪包圈。
增加了外掛藥包,洪濤的迫擊炮終於能打到一公里之外了,齊祖的新炮管也弄了出來,口徑還一樣,就是管壁薄了三分之一,重量也隨之下降了三分之一,只剩不到四十公斤了。這個重量洪濤還嫌太重,但是爲了保險起見,重點就重點吧。齊祖說的也對,這是大炮啊,不是槍,用不着老想讓人抱着滿地跑。
改裝好炮筒、發射藥之後,洪濤進行了第一次實彈射擊。當然了,他肯定躲在掩體裡,往炮筒裡放炮彈的是一位士兵,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原則洪濤一直都非常重視。
“嗵……嗚嗚嗚……”第一發炮彈正常擊發了,天空中也聽到了低速炮彈和空氣摩擦的尖利鳴響,但這發炮彈沒有炸響。
“沒事兒,這個是最緊的,拿在手裡往地上扔都撞不響火帽,再看下一發。”齊祖現在對洪濤弄的這種新式炮也有點興趣了,因爲他發現,只要把炮管做粗點、炮彈做大點,同樣可以變成大炮,而且威力一點不比傳統的大炮小。
“嗵……嗚嗚嗚……”第二發還是臭彈。
“沒事兒,再看看第三發……我一共準備了二十種不同鬆緊度的引信,應該不會全不響吧?”齊祖雖然嘴上說得輕巧,但是心裡也有點含糊。慈祥把炮彈弄出來了,洪濤解決了發射藥的問題,只差自己弄的碰撞引信這門炮就算成功了,千萬不能關鍵時刻掉鏈子,砸了自己的名聲。
“你看、你看,我就說嘛,咱的手藝不可能那麼差,響了響了!”餘下的三發炮彈試射,對齊祖就是個煎熬,老頭的手都開始哆嗦了,急的。好在到了第六發的時候,炮彈終於算是響了,動靜還不小,在五百米外靶場上炸起一團黑煙,做爲破壞試驗埋的幾十根木樁有一根都被炸斷了,飛起來老高。
有一發炸響,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齊祖設計的這種碰撞引信原理很簡單,就是一個熟鐵圓帽,下面壓着彈簧片。這些彈簧片的厚度高有底、彈性有大有小。炮彈落地的瞬間,自身重力足夠把彈簧片壓扁,那撞針就能頂到火帽上,火帽炸了,周圍的黑火藥就會炸。知道了多大的彈簧片適合撞擊力道,把其餘炮彈都換上這種彈簧片,發火率也就高了。
不過這只是第一次試射,目標是普通的土地,齊祖的碰撞引信能不能在泥地、石頭上也照樣成功引爆,這就還得經過多次試驗才知道。好在時間有的是,斯萬目前還用不上迫擊炮,就和新式戰艦一樣,都是着眼未來的武器,可以慢慢試驗、慢慢改進。
這一試就試了三個多月,斯萬都帶着人從特萬特佩克地峽回來了,他的騎兵炮剛勉強定型。可是新炮的很多細節齊祖和慈祥還不太滿意,比如說炮管的支架在發射時震動很厲害,發射一兩次就還得重新定位,按照齊祖的意思,還要把支架上弄個減震緩衝設備。但洪濤等不及了,拍板決定開始小批量生產,後續的研究可以一邊使用一邊改進,沒必要非得一次性把所有問題都解決。
春天聯盟陸軍的第一款火炮,在一二五一年最後一個月誕生了。它只有六十毫米口徑,七十釐米長,算上炮架和底座,總重七十九公斤。這已經是齊祖和慈祥費盡腦筋的減肥成果,一兩都減不下去了。
它的炮彈重一千五百克,彈體爲灰口鑄鐵,內裝四百五十克黑火藥,由彈頭上的碰撞機構撞擊發火。彈尾由黃銅打造,有六片尾翼,採用獵槍霰彈做爲基礎發射藥,按照不同的發射距離,可以在尾部加裝若干環狀發射藥片。最大射程一點五公里,彈片有效殺傷半徑在三米左右。衝擊波不提也罷,黑火藥的爆燃速度有點慢,不太適合做炸藥。
用黑火藥填充炮彈,也是不得已而爲之。火棉膠當發射藥穩定性足夠,但是填充炮彈當炸藥,含氮量一高,就有點不穩定了。
炮彈這個東西,不像普通炸藥,平時可以保管的很好,用的時候纔拿出來。這些炮彈得跟着隊伍東奔西跑,高溫、高顛簸的環境都有,說不定還得受到碰撞。一旦自爆了,那就是很大損失,爲了保障士兵的安全,洪濤不得不改用威力弱很多的黑火藥。
至於說爲啥彈尾要用貴重的黃銅打造,並不是爲了好看,而是爲了加工方便。那六片尾翼用別的材料無法和彈體連接牢固,在沒有電焊工藝的情況下,想直接鑄造出來連着尾翼的鑄鐵件,對工藝要求太高,目前還達不到,只能用更容易加工的黃銅來做。不過慈祥正在試驗用灰口鑄鐵來做彈尾,然後用鋼片來當尾翼的新技術。
大概意思就是把鋼片嵌在鑄鐵彈尾的縫隙裡,然後用硼砂混合鐵粉、銅片填充,再用泥糊上加熱,讓鐵粉和銅片融化,把鋼片焊死在鑄鐵的縫隙裡。如果這個技術能搞成,就能降低一半的炮彈成本。畢竟在目前銅還是很多國家的貨幣,用這個玩意打人,就等於是銅錢把人砸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