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校少保,即候補(副)太子少保,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太子三公三孤自古就是官員的最高等級,漢晉時已經成爲虛銜,主要用來嘉獎、提升官員的品級。
紹興七年,岳飛三十五歲官拜太尉,爲宋代武職官階之首,兩年皆以太尉、任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職。
武官官階上已經到頂,相當於大元帥,身兼兩鎮節度使(虛的兩個省軍區司令員)、兩路宣撫使(實的兩個省軍區司令員),等同大軍區司令員。
紹興九年,授開封府儀同三司(其餘與上年同),乃宋代文職官階之首,從一品。開府意爲建公府,自選僚屬。儀同即視同,儀同三司意爲非三公而得享受三公的待遇。
再往上,就只有三公可以升了,那就是正一品了。
紹興十年,岳飛加少保,任武勝、定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撫使、河南河北諸路招討使兼營田大使。
封太子少保,再往後升就只能是太子太保或者太保、太師了,不過要當太師、太傅、太保的話,須得是前朝老臣,或者得下一任皇帝封。
實職方面,岳飛不僅是大軍區司令,而且南北諸路的戰區司令都受其節制,可算是方面軍司令員,類似於東北軍區司令員兼第四野戰軍司令員。
韓世忠也任河南北諸路招討使,不過他這個方面軍(野戰軍)的實力不如岳家軍,岳家軍的兵力佔南宋總兵力的十之六七,且戰力最強,南宋唯一的一個騎兵集團軍就在岳家軍。
岳飛能有今日之成就,跟自身的實力自然是分不開的,但是趙構給的偏愛也足夠多,不然以岳飛的性格,在軍中樹敵頗多,要是沒有趙構罩着忍着,恐怕也難成大事。
趙構給李寺講了岳飛的成長經歷,李寺纔算是對岳飛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他有一種“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覺。
少了岳飛,南宋領土岌岌可危,少了趙構,岳飛的成長沒有這麼迅速,總之,兩人可以說是相愛相殺。
但要論到誰更重要,百姓的偏愛是岳飛,但是李寺知道,沒有岳飛,還有宋飛、李飛,但是沒了趙構,要是換趙桓、趙二,只怕南宋已經滅亡了。
“老趙,你對岳飛的態度還是相當開明的,一定要堅持下去。”要是李寺沒有穿越而來,岳飛的壽命不久矣,這是趙構不得已的選擇。
但是既然李寺來了,他決定給岳飛和趙構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我對岳飛的態度一向是重用有加,這你也看的出來,可他有時候實在是恃才傲物,不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裡啊。”
趙構說的屬實,在從岳飛參軍第一日起,就有這樣的傾向,只要是反對他北伐的阻礙,哪怕是天王老子來了,他也不留情面。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即使是在軍中歷練多年,岳飛的這個脾氣還是生在骨子裡。
“你剛說給我個宣撫判官,是幾品的官啊?”李寺對於官位還是有興趣的,雖說俸祿不如他做生意多,但是宋朝是崇尚做官的,商人再掙錢也不如有個官階加身。
“最少是三品,你想要幾品?”趙構心想,你想當幾品官,那還不是我一句話的事?但既然你對官階有興趣,那我得好好的敲詐一下你。
“哎呀,品級當然是越高越好,不過我這空降的官員,你給我再大的官,恐怕也不服衆啊。”
“你的意思,你不要官階,你義務幫助你的結拜大哥打仗嗎?”
“那肯定不行,我畢竟出了力,朝廷多多少少還是該意思一下吧?光說我捐的那些錢糧,給我一個轉運使也不爲過吧?”
轉運使相當於一省的長官,李寺也開得了口,不過轉運使不管軍隊,只管經濟,地位遠不如宣撫使,只由五品官以上擔任。
“宣撫判官你先幹着吧,有了成績到時再給你封賞。轉運使這種低階官,對你來說不是大材小用嗎?”
趙構也不是捧李寺,作爲管經濟的官員,還沒有哪個轉運使做出個比李寺更好的經濟成就,李寺的經商辦法,不應該侷限於哪一路(省),而應該在全國進行試點和發展。
至於封賞,只要李寺肯幹,有趙構在,升的比岳飛快也是有可能的。
“行,判官就判官吧,聊勝於無。”
趙構簡直都要吐血了,整個南宋朝廷,正二品官就那麼幾個,李寺竟然還好像看不起一樣。
要知道,岳飛也是從一個小兵升上來的,那可是經歷了戰火和鮮血的洗禮,打了那麼多次仗都沒掛掉,可以說是天選之子了。
“老李,你預測金軍最早三月後就會發動戰爭,那你覺得,這段時間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趙構覺得既然李寺已經答應去岳飛軍中幫忙了,那麼就該擔起責任來,從現在起,就要尋找破敵之策。
“做好充分的準備,繼續囤積物資,同時加緊研發新型武器。”
李寺有一個大膽的構想,趁這次宋金開戰,提前帶領宋軍進入熱火兵器時代。
李寺的前世是焰火燃放師,玩火藥玩的很溜,火藥最早是道士用來煉丹的,後來用於煙花爆竹,可是中國人很久一段時間都沒有用作武器彈藥。
作爲火藥的誕生地,本來中國應該最早進入熱火兵器時代,但是卻是歐洲人最早發明了槍支彈藥,這讓李寺覺得不公平。
“新型武器?莫非你有了什麼好的發明?”
趙構對發明創造有着濃厚的興趣,而且在整個宋朝,軍隊和民間的發明家絕不在少數,四大發明有三大發明是在宋朝,南宋時期,軍隊已經是冷兵器和火器並用了。
趙匡胤建立宋王朝後,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唐中葉以來長期封建割據的局面。環境較爲穩定,促進了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隨着採礦、冶煉工業的發展和迎擊遼、金、西夏的戰爭的需要,使宋王朝在武器的改進上倍下功夫。軍事工業不僅規模大,而且多,分工細。中央直轄的有京師的南北作坊和弓弩院,地方各州也設置有軍器作坊。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火藥火器的國家,北宋時已發明了火箭、火炮,並運用於作戰。早在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軍用火箭、火炮與南唐作戰。
宋真宗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神衛水師隊長唐福獻火箭、火球、火火蒺藜。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知寧化軍劉水錫向朝廷獻所制火炮。
後來,趙恆令“沿邊造之以充用”。到仁宗時,僅《武經總要》中就介紹了當時的火箭十餘種,其成份也有較詳細的記載。
後來,火箭、火炮曾廣泛地使用於戰場,在許多重要戰役中起過很大的作用。如宋神宗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宋軍抗擊西夏蘭州戰役。
在燃燒性火器中,北宋已經有了爆炸性火器的萌芽。宋欽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圍攻汴京。據說李綱在守城時,曾下令發霹靂炮。
南宋對金戰爭中,曾多次使用霹靂炮。如公元1161年宋虞允文在採石磯之戰中,用霹靂炮大敗金兵。金人發明“震天雷”後,宋人仿製成”鐵火炮”。
宋理宗寶佑五年(公元1257年),僅荊淮就有鐵火炮十數萬只。其中荊州(今江陵)每月就能造鐵火炮一二千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