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進二章 兵家不爭之地

“無極和淮東軍現在到哪裡了?”李存真問道。

“仙霞關已經拿下,現在正在向福州挺近。”常琨回答。

此時,李存真再一次召開軍事會議,議題是討論當前局勢,特別是淮東軍入閩作戰問題。不過李存真對此其實已經有了打算。

參會的無非還是那幾個明李大佬,包括李茂之、常琨、陳顯祖、關盛年等人,此外還要加上新晉的洋官保羅、皮埃爾,以及清朝降將夏景梅、趙國祚、馬得功等人。如此重要的會議自然少不了魯王系的張煌言。

李存真聽了常琨的回答,點了點頭,然後朝着外面又招了招手。只見四個侍衛擡着一張大桌子來到廳中。

李存真招呼衆人圍在大方桌前,這方桌上面的正是沙盤。描繪的是浙江、福建、臺灣的地形地貌,還有各處明清駐軍以及作戰形勢。

李存真拿起一根小棍指向方桌的右下角說道:“大家來看,這裡就是福建。目前仙霞關是這裡……我軍已經攻克。仙霞關是入閩鎖鑰,一旦拿下福建門戶大開。”

突然,李存真又問:“李率泰那老小子哪裡去了?”

常琨回答:“李率泰這老小子跑的快,應該是取道江西然後投靠尚可喜去了。我估計他是不看好福建的形勢所以沒去福州。福建巡撫劉漢祚現在都已經身在俘虜營了,福建撫標營和其他四千清軍馳援仙霞關中了趙將軍的埋伏,全軍覆沒。仙霞關守軍聽說援軍被打敗,頓時軍心大亂,李率泰趁關未被打破前溜了。李率泰跑了三天,仙霞關守軍才發現,炸了營,仙霞關不攻自破。浙江巡撫史紀功,南京之戰溜走的浙江水師總兵常進功也被逮住了!目前他們兩個都在銅山挖礦。”

李存真不屑地輕哼了一聲說道:“不愧是李永芳的兒子,還真有他間諜老子的手段,提前跑了三天才被發現。哼!算他識趣,沒去福州,去了肯定抓住他!去投靠尚可喜了?哼!這老狗非要抓住不可。”

興許是形勢大好,李存真多少有一點點膨脹。

突然,李存真眼珠一轉心道:常進功還算是個人物,雖然是個小拇指,但是畢竟能數得着,特別是他熟悉水軍。這個人如果沒記錯的話本是遼東寧遠衛人,明朝時任副將,乾隆時修《貳臣傳》,常進功赫然在列。常進功大概在順治二年時投降多鐸,仍任副將。作爲帶路黨,引着貝勒博洛徵浙江。憑藉戰功一點點晉升,在順治十四年的時候擢升爲浙江水師總兵,順治賜他甲胃、弓矢、裘帽以資鼓勵。

不過,李存真的出現打亂了原本歷史發展的軌跡,常進功在李率泰南京大戰的時候,被擊敗,憑藉耳聰目明僥倖逃脫。不然他應該在順治十六年調任福建水師總兵,並在兩個月後於定關擊敗鄭成功。

李存真兀自點了點頭,擡眼看了看馬得功。馬得功被看的不知所措,一陣心慌。

李存真突然笑了,說道:“讓常進功去挑糞,得功,辛苦你親自跑一趟。把他從礦山給我弄出去,送去玄武湖挑糞。”

“是……是……奴才……不……微臣……屬下,屬下不敢說辛苦。”馬得功聽得李存真這麼說,知道自己被看中了,當下連連點頭。

李存真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爲他把能夠正面擊敗鄭成功的都看成人才,即便是小勝也算是小才。馬得功正面擊敗過鄭成功當然是人才,常進功雖然沒有真的擊敗鄭成功,但是顯然他具備這個實力,因此也算人才。

在南京講武堂學生還沒有畢業,大量進入軍隊之前,李存真還是打算吸收清朝投降或反正的軍官,作爲暫時對抗滿清的助理。畢竟,培訓軍官不是個輕而易舉的活計。

“把史紀功那老小子也一起帶上。”

馬得功回答:“是!屬下遵命!”

關盛年滿意地輕輕拍了拍馬得功的肩膀。這竟然讓馬得功心中有說不出的溫暖。

此時,陳顯祖說道:“從這沙盤來看,福建還真是一個多山的地方。”

李存真點頭稱是,“沒錯,東南的福建可以說相對比較封閉,而且福建卻有一個有意思的名字,叫做兵家不爭之地。”

李茂之微笑着說道:“還請教師爺指點迷津。”

如果說明李北面的徐州、壽縣是兵家必爭之地,那麼位於明李政權南方的福建反而是兵家不爭之地。

從地形上看,位於東南部的福建相對比較封閉。福建,簡稱爲閩,北與浙江省交界地區是綿延的羣山,西與江西省交界地區是長達五百多公里的武夷山脈,西南與廣東交界地區也是山巒起伏。大家都知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其實在福建當地從明朝開始還流傳着一句話,叫做“閩道難,更甚於蜀道難。”

先不說閩浙交界處和閩粵交界處,就是閩贛交界處的武夷山脈,在交通不發達的明清交際,出入武夷山脈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件。福建不僅邊界多山,就是境內也是山巒峰起,地勢高險。比如東北有太姥山,中北部有鷲峰山,西北部有杉嶺,中部有戴雲山,中南部有博平山,西南部有玳瑁山。

福建不缺山,到處都是。而這些山的谷地,流淌着很多河流,比如有著名的閩江。福建的河流很有特點,綜合來就是短而湍,很多都稱爲溪。受這種地理條件的限制,福建耕地面積並不多,和貴州差不多,都是“八山一水一分田”。

可以說福建是一個山川割裂的省份。真正可以開發的土地,集中在沿海的一些河流入海口。這些平原都很狹小。福建最大的漳州平原不過五百六十六平方公里,和後世北京朝陽區差不多大。所以,福建相比於浙江、江西、廣東,福建的耕地面積要小得多。這在十七世紀是一個大問題,因爲此時還是一個農業社會,一切產出全都要靠土地。雖然此時已經開始了大航海時代,但是財富出處主要還是土地而不是工廠。

第一百六十章 炮威(求票)第八十九章 形勢堪憂2第一百零五章 挑釁第六十章 錢謙益第五十九章 癡情皇帝第枠一章 海盜生死1第一百進四章 騎陣雄風第三十五章 中計第二十二章 軍隊編制第四十章 金榜題名第二十二章 意外驚喜第十四章 勒索朝鮮3第一百枠二章 夕陽斜照1第十二章 勒索朝鮮1第五十三章 糞桶將軍4第七十二章 說服太后第卌七章 劉玄初(不建議讀)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 滿清廷議第一百枯九章 兵諫第廿三章 準備整人第枯二章 預防內卷化第三十六章 佈陣第一百零一章 清晨第十章 夜襲清營第三十二章 順治猜疑2第三十四章 計謀第八十三章 束手待縛第五十六章 商議2第二十一章 軍銜制度第六十五章 歐陸大方陣第五十一章 銅製臼炮第一百卅五章 三英戰呂布3第五章 甘輝歸來第一百枠二章 夕陽斜照1第卌九章 贖罪券和燒紙第十四章 南戲四腔第八十三章 於七高徒第三十八章 左翼第圓九章 管效忠的結局第四十五章 煽動民團2第圩六章 統一思想(求票)第十七章 爭取馬逢知第九十章 流水無情2第一百圩九章 長炮(求票)第十七章 鐵人鋼鋒第十七章 明李掌舵人第十九章 輕取天津第六章 聲南擊北1第八十二章 鑄炮進展第二十五章 暗藏危機第一百章 構築工事第一百零七章 對射第六十章 蒼水先生2第四十九章 手雷失控1第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求票、收藏)第五十七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七十章 引蛇第六十二章 暢想騎兵牆第二十七章 元首海國公第十九章 輕取天津第七十六章 凌遲處死第八十章 利誘2第十七章 達素授首1第七十章 輔臣世權第二十四章 黃白之爭第七十二章 不興大明誓不還第八十章 數學女神2第卌八章 文官和太監第廿六章 科學之辯2第十六章 開戰第圩八章 重建諜網1第一百廿八章 痛斥第八十六章 勝負已分2第四十章 技術人才3第五十三章 滿清反擊第百二章 貨幣戰爭圖謀4第圩五章 刺客的誕生2第四十四章 煽動民團1第四十七章 村官1第三十章 攻打崇明1第一百枯六章 擒活呂布第六十三章 火槍與烈馬第七章 師兄說3(不建議看)第圓六章 暫緩進兵第廿九章 大數定律第二十二章 軍隊編制第十五章 北路爭雄5第七十二章 說服太后第九十二章 命運的豪賭第一章 歲月第一百卅七章 亂鬥第二十六章 以海制陸2第七章 師兄說3(不建議看)第六十章 蒼水先生2第十二章 勒索朝鮮1第一百二十六章 活呂布2第十一章 誰家讀書郎第二十五章 暗藏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