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愛民太子

老臣郭之奇站在一旁,對發生的一切都感覺到了驚奇。作爲一個老派的文臣,郭之奇還是有一些基本的對於天下百姓的責任感的,更知道農事乃是國之大計。從老百姓們極盡真誠的表情上,郭之奇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喜悅,再去看太子殿下的背影時,不由感覺到一下子拔高了好多。

“究竟是什麼方法,居然讓此地田畝出產翻倍,若是能廣之全國,又何來饑饉?”

他旁邊站的是一位同樣因功和氣節被封了爵位的文臣,黎維祚。當初黎維祚隻身穿越雲南緬甸,聯絡義軍和土司,爲太子殿下跋涉險境,任勞任怨。之後太子殿下封黎維祚爲金冠伯,調入禮部任用。

黎維祚對郭之奇道:“閣部有所不知,殿下重實務而輕空談道德文章,崇科學而推真知,澳洲那邊有農學家研出‘神稻’,產量是普通稻子的一倍不止,更有以工業製成的化肥,施作而養莊稼。如今朝廷中立農部,專司農事水利,推廣優秀糧種和增產的種植方式。再加上朝廷在各地設‘農業生產合作社’,集百姓之力生產。如今可見,太子洞見萬里、英明決斷,這一番新政,是大大有利社稷了。”

郭之奇有好些東西都聽不太懂,不過他勉強知道,太子遇光復明室,實行了徹底的變法。說是變法其實都不準確,因爲太子殿下根本就是以所剩不多的大明遺臣和明澳人爲班底,重組了新的朝廷,稱之爲理政院,並將六部直接擴充成了十來個閣部,專司其職。

像是郭之奇這般從閻王爺那邊轉了一圈又活過來的大明遺老,哪怕是對於祖宗之法有特別固執的,這個時候都對太子的新政沒有太多反對。畢竟新政奏效了,讓太子打下了五省之地,復國有望。大明沒了,什麼都別提。

遺老們對於大明的執着,在於大明這個旗號,在於他們忠於的朱姓的明室,在於漢家的博帶峨冠,他們是不會在意這個時候的韃子是不是一心漢化,或者更符合儒家的教化等等。

畢竟從這個時候看來,中原漢人的頭髮剃了,朝廷上還有一羣韃子在開入部落首領會議一般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從種種宗法上來看,蠻夷稱帝的滿清絕沒有半分更有天朝上邦的氣派。

也只有那些腰桿子軟了,願意做奴才的人,纔會用自己的滿腔文采來粉飾,來製造出滿清正朔的假象。

相比起來,大明太子朱慈煊只不過是搞了一通變法,甚至還成功地讓國家更強了。所以大明遺老在這個問題上絕不會出現認同差異的問題。

簡而言之,所有人的認知裡,華夷之辨纔是核心問題,朝綱政制都是細枝末節。

郭之奇默默地嘆道:“老朽已經不中用了,爲大明光復未出分毫之力,羞慚不已。這天下自當是由太子帶領新賢而治,老朽能見在北京城見到登壇祭天的那一日,便無憾了。”

黎維祚微笑道:“當初下官在雲南,皇上播遷緬甸,其實心中已經覺得復國無望。太子會晉王取緬甸時,下官想也許我大明至少能香火不絕,偏安一方。待到太子破廣州時,那個時候下官微弱地幻想一下,也許十年光陰,真的能夠復國。如今,下官倒是相信,三年之內,殿下將在順天府報大明列祖列宗,江山如舊。下官終究是庸碌之輩,只能望勢而動,但殿下在緬甸時,便正告全軍,三年飲馬長江,五年臨河據天下,這般雄心,當真是不世的豪傑啊!”

最後黎維祚又補充了一句:“而殿下如今才年十六(虛歲)。”

郭之奇道:“真的是天降英主啊!”

此時的白明修非常和氣地與老百姓們話家常,問的都是一些家裡幾口人、孩子上沒上學之類的東西,甚至還有一家人抱出自己家的新生兒,跪在地上求太子賜名,白明修還真地給起了名,聽起來要多土有多土,叫做利民。不過他這個政治宣傳目的倒是達成得非常好。

他倒是不知道,此段佳話不脛而走之後,這一代人叫利民的孩子成千上萬,甚至連相似的愛民、惠民、恩民、建民等名字,也都非常常見了。

白明修所展現出來的氣度和風格,與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決然不同。他全沒架子,就呆在民衆中間,甚至跟老百姓握手,還會開玩笑和拍拍別人的肩膀。這在士人的眼中是極不體面,甚至有失君儀的,但是沒人敢指摘他,畢竟白明修現在高舉“科學”和“民本”兩面大旗,凡事以民爲先,並且要求廣大公務人員,要深入羣衆、爲人民服務。

他有心就逐漸改變歷朝歷代官本位的現象,創立民本位的世道,自然就要從自己開始,以身作則了。更何況,他確實本心裡並不覺得田裡刨食的比自己在人格上有什麼差異,這說明穿越前被組織教育得還是很成功的。

拜別百姓,上了馬車,白明修對馬走日說道:“大軍的行軍路線,是兵部提前通報各地政府,要求做好準備和避免其他麻煩的,老百姓怎麼能知道,還專門跑來獻祥瑞?肯定是縣裡有人給安排的,想要讓我臉上有關,一開心順帶提拔一下這裡的官。這如意算盤打得,嘿!”

馬走日也是沒想到白明修人前對老百姓看上去格外和善,人後倒是直接指摘官員搞事,他是明顯對於官員嚴苛,對於百姓慈愛的類型,從這個角度看,倒是跟明太祖朱元璋是一脈相承了。

“殿下想怎麼處理?”

“能怎麼處理?我們有規章制度哈,都察院是幹啥的,讓御史們動一動唄,查一查是怎麼回事,該懲處就懲處,該記過就記過。還有,以後這事要是得讓我去摺子通知他們怎麼辦,那麼都察院也是失職。”

馬走日笑了笑,說道:“謹遵太子令旨。”

白明修知道他所建立的政權一切都是草創,但越是從初始狀態,越要讓所有的事情以一個良好的方式開端。

009 戰緬甸(上)134 強制支線538 德意志的情報033 獅級戰列艦?不!你想多了021 西陸兵法001 末日太子611 讓西清憂心的情報697 承麟之策671 意大利准將399 東瀛藩軍187 顧炎武和傅青主482 帕維亞戰役757 通話739 文明與人640 疑惑不解737 一生崢嶸241 永曆十七年的財政預算532 身合國覲見784 第三次戰役794 就問你怕不怕114 槍炮與鋼鐵320 事發了666 土豪023 誘餌548 早做準備690 大明人看戰爭330 大祭禪讓(一)562 策士之見469 非洲的新殖民地472 共主邦聯任務370 猶太商人671 意大利准將690 大明人看戰爭371 北海別動隊107 議政王大臣會議408 電車上的女同學466 海軍演習632 這就是正義732 分歐洲而治(上)778 工業化建設520 奪堡685 山地激戰(上)334 新皇帝的第一天699 地中海潛艇739 文明與人380 大軍入朝746 第一次穿越接觸055 晉王誅賊之戰(一)702 一個全球統治秩序正在誕生525 百船來航(下)289 副本結束393 琉球宣撫司796 競賽場位面084 合作社195 謁孝陵724 慕尼黑戰役199 錢牧齋573 戰機和越野車380 大軍入朝548 早做準備415 可怕的大明海軍720 戰略打擊部隊114 槍炮與鋼鐵299 袁懋功039 受降禮676 一種風險185 繼續北上725 災難製造者383 皇帝也要高考(上)125 壯家少女253 明年的這時候039 受降禮084 合作社308 不造大艦的海軍646 真心不差錢760 新軍裝178 舟山海戰(上)469 非洲的新殖民地538 德意志的情報011 戰緬甸(下)738 英雄暮年780 斗轉星移727 核平守衛者036 登陸爪哇607 巴黎峰會(下)232 泉州夜襲376 返京路上650 行刺271 通州之戰(上)717 法東大攔截096 鄭氏徵糧197 士風漸復(下)566 24小時令670 撤退結束595 強迫的被保護505 大學生實習233 以暴制暴545 大清很缺油134 強制支線783 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