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誘敵出城

亳州城的主將是千戶官黃壽,他原來是劉良佐弟弟劉良臣的家丁,後來劉良臣在大淩河降清,派他回來給劉良佐報信,希望劉良佐幫忙照顧劉良臣的家人。

歷史上四鎮之中,劉良佐最先降清,使得江北局勢糜爛,便與他這個投清的弟弟有很大的關係。

四鎮中高傑先死,黃得功兵敗自殺,劉澤清投清之後,又參與反清被殺,就只有劉良佐一直活到康熙年間,還做了滿清的江南提督,這與其弟投清早,滿人將他視爲自己人有很大關係。

黃壽送完信後,便一直留在了關內。

劉良佐見他身材魁梧,使得一手好刀法,便把他留在身邊,並視爲心腹。

這次闖軍奪了歸德後,劉良佐決定暫避賊兵鋒芒,自己逃到了潁川,便把黃壽留在了亳州。

此時河南闖軍實力太強,擁兵已過百萬,劉良佐退回南直之後,心有餘悸,不敢再去河南,便準備去打人馬比較少的張獻忠,趕緊撈點功勞,好將功補過。

官軍丟了歸德府,闖軍直接威脅鳳陽府和南直隸,這是崇禎皇帝和東南官紳,都無法容忍的事情。

鳳陽是大明中都,朱氏的老家,當初被流寇打下一次,皇帝便爲之大怒,殺了不少人。

現在流寇再次逼近朱家祖墳,崇禎皇帝自然要問責,而掌握朝中話語權的東南官紳,自然也不想流賊靠近南直,威脅東南官紳的老巢。

這麼一來,誰丟了歸德,自然要嚴懲不貸,不過懲罰誰,朝中卻沒有統一的意見。

此時總督侯恂還在北直,並未上任,自然不好定他的罪,況且豫州局勢糜爛,已經殺了好幾個大員,再拿辦的話,便沒人敢去了。

這個時候敢去河南做總督,不是一心爲國的大豪傑,就是被逼無奈,不得不上。當初孫傳庭引病告休,被人說是不願意爲朝廷效力,就被崇禎貶爲平民後,又將其禁囚,一關就是兩年。

侯恂迫於無奈,不得不接下這個亂攤子,所以路上便走的有點慢,而他還未到任,歸德就丟了,自然不怨他。

況且罷免了他,又得重新找人總督援汴,崇禎朝人才消耗太快,內閣、督撫頻繁更換,已經沒什麼人才,也沒有人願意去接下這麼大的盤子了。

不能追究總督,就只能追究領兵的劉良佐和地方官樑以樟,而這兩人中,劉良佐有兵,東南還要仰仗他,所以不可能擔任主要責任,那失地陷城的重責,便只有讓樑以樟背了。

樑以樟告別高二哥,從鹿邑方到淮安不久,便被刑部鎖拿,押往京師接受審訊,而劉良佐雖然沒有重罰,也受到了訓斥,令他戴罪領軍。

劉良佐爲了趕快掙點功勞,擺脫戴罪之身,便準備同黃得功一起,去欺負人馬相對較少的張獻忠,亳州便交給了心腹黃壽,並讓他將錢糧轉移到潁川和壽州一帶。

起初黃壽在亳州,還是比較緊張,後來探知打下歸德府的李過,留下一羣蝦兵蟹將之後,又回去圍困開封,他便也就安心在亳州待下來,過上土皇帝的生活。

此時黃壽正在屋裡吃肉喝酒,一名百戶卻帶着一名漢子,來到屋外,“啓稟千戶,城東來了一夥毛賊,包圍了馬家堡,馬員外派人過來,請千戶發兵救援。”

“進來!”黃壽被擾了酒性,臉上有些不快,等兩人進來後不禁冷冷問道:“怎麼回事?”

來人連忙上前跪下,“回稟千戶,一夥賊人把莊子圍了,我家主人派小的向千戶求援,等趕走了賊人,我家主人必有重謝。”

聽到有重謝,黃壽神情緩和了一些,“有多少賊兵過來,拿什麼武器,又有多少甲兵?”

雖說李過的主力已經離開歸德,但是畢竟還留下了數千兵馬,他得問清楚些。

如果賊兵太多,又比較精銳,那他還是窩在城中比較安全,他纔不管什麼馬家堡的死活,但如果只是些毛賊,他到可以考慮賺點外快。

“回稟千戶,有一千賊人,就爲首的一人穿了件棉甲,其他人都是羣苦哈哈,不要說衣甲,有的人連鞋都沒有。”來人回憶道:“他們用的兵器各種都有,不過沒有什麼弓箭,也沒有火銃,他們就是仗着人多,欺負我們馬家堡人少。”

聽來人的形容,黃壽已經確定,估計是北面來的一羣毛賊。

娘個劈的,這羣毛賊也真是膽大,不把他放在眼裡,那馬家堡離亳州城也就十來裡,這麼近的距離,他們也敢來打。

還有亳州上游的一夥毛賊,也是缺德的很,盡幹些生兒子沒**的事兒,居然在上游築壩,把渦水給截斷了。

雖說南直乾旱的情況不似河南那麼重,但水源也緊缺的很。

上游的孫子太缺德,把水全攔住,河裡的魚都被渴死,下游兩岸自然沒多少水源灌溉,只能老遠去馬尚河取水,但那邊的鄉民又不幹,已經發生多起械鬥。

最近亳州的一羣鄉紳,便時常來找他,願意出錢出糧,讓他去打上游的龜孫,把水壩給扒開,但是黃壽擔心他主動攻擊,會引來歸德的賊兵來打他,所以收了錢糧,卻遲遲沒有出手。

現在他沒去惹賊兵,賊兵卻越境來亳州,實在是不懂規矩,也打破了他們之間的默契。

“娘個劈的,老子正想弄點功績,這羣蠢賊就送上門來了。”黃壽一下站起,睢水戰敗後,劉良佐受到上面訓斥,他如果能斬了這一千蠢賊,那無疑是給總兵官長臉,讓劉良佐向上面有個交代。

“你回去告訴馬員外,我這就發兵,你讓他備好錢糧,準備犒勞弟兄們就行了。”

馬家堡位於亳州東面十多裡,就如高家堡一般大小,不過堡裡的馬員外,卻比高祖榮富裕一些。

馬員外據說是鳳陽總督馬士英的遠親,堡牆修得有兩丈高,幾乎已經快趕上一般的縣城。

這時在堡牆上站滿了青壯,下面則有近千賊兵,雷聲大雨點小的進行攻打。

“衝!給老子衝,聲音都給老子喊大些!”劉黑子站在將旗下,將大刀插在地上,大聲指揮着數百賊兵,扛着梯子攻擊堡牆。

忽然他的一名屬下回過頭來,急聲道:“都尉,官軍來了!”

第712章呸,你要配叫哲別第846章城中內訌第616章決戰豫南(四)第1101章決戰怒海第595章金聲桓開溜第898章兩條策略第700章接舷戰下第538章遊說張獻忠下第487章何騰蛟兩頭不是人第915章迎頭痛擊第253章太子到了第51章找幫手,打亳州第446章高義歡要溜第859章高大王甩鍋第1033章開戰第1075章南漢山城第977章剽竊大王第710章援兵殺至第971章泰山封禪第112章暴富了第576章吳三桂的選擇下第964章新的開始第680章西軍轉進雲南第260章藩鎮規劃第50章何以解憂唯有暴富第200章坑人的高義歡第873章魏軍的弱點第470章王師上岸第38章登城首功第296章捲土重來第198章出兵迎戰第693章出使漠北第1063章陝北移民第572章關中危機第161章散功童子高義歡第223章兵臨城下第676章牛金星獻降第265章探花郎陳名夏第1042章馬尾軍港第587章放了孟喬芳第123章鹿邑歸屬第880章天山會盟下第89章決戰中州五第854章西域風起第726章安置難民第390章關中來人第667章短兵相接第537章遊說張獻忠中第978章迅猛擴張的羅剎第701章魏國新政上第247章太子南下第483章寫深刻點第1010章鄭芝龍降魏第650章忍辱負重吳三桂第1075章南漢山城第451章主動撤退第857章拆臺三兄弟第600章正面突擊第448章先打垮高義歡第374章攻略關中第318章開戰第810章清軍繞道第369章延安失守第933章攻取徐州第508章公主也不小了。第564章詐取西安第288章人頭送給老李第771章塹壕戰第840章間接的影響第584章同滿清對話第263章包圓叛軍第815章劉宗敏的騷操作第682章開拓西南第328章大明還有沒有王法第500章自罰三杯第412章羣狼環伺第47章鹿邑種田記上第269章百姓苦第248章危機重重第1053章生死激戰第529章黑雲壓城第453章送多鐸一個驚喜第65章擴充編制第778章夜間投降第680章西軍轉進雲南第576章吳三桂的選擇下第233章到達西安第286章清軍暫退第520章伐蜀還是攻明第946章對射第133章搶先出兵第420章伏擊滿達海第273章燒麥田第739章國舅爺來了第99章郾城大捷第141章孫傳庭的遺產第850章阿濟格之死第1050章背水而戰第267章野望第339章韃子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