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中旬,多鐸與高義歡對持七八日後,清軍終於做好了攻擊營寨的準備。
這天清晨,魏軍士卒用過早飯後,正忙碌的加深壕溝,忽然營地外響起一陣綿延的號角聲,還有“咚咚咚”的鼓點。
五里外的清軍大營內,號角綿延,戰鼓敲響,一隊隊的士卒,簇擁這各種器械,慢慢涌出營壘。
高義歡聽見動靜之後,遂即穿戴整齊,走出大帳,然後在親衛的簇擁下,登上望樓。
金聲桓已經站在上面,他見高義歡上來,先施一禮,隨後指着城外道:“大帥,多鐸的準備很足啊!”
高義歡走到望樓邊,雙手放在木欄上下望,只見成羣結隊的清軍,從各個營盤內涌出,慢慢彙集成了一片大海,而在人海中,還聳立着各種器械。
高義歡只看了一眼,就看見盾車、拋石機、壕橋都不在少數。
多鐸爲了攻打他,確實下足了功夫,看來是準備一錘子砸死他了。
“大帥,那些盾車怕是難以對付啊!”看見清軍的架勢,金聲桓提醒道。
高義歡微微皺眉,真滿州在關外同明軍作戰時,因爲己方人少,無法承受太大的傷亡,所以每次作戰,都特別注重對自身的保護,盾車便是真滿洲步戰的重要利器之一。
這個東西雖然不傷人,但是防禦能力卻很強,弓箭射不穿,火銃也很難見效,清軍便能借助盾車的掩護,推進到陣前極近的距離,然後再發起衝鋒。
在這種情況下,明軍見箭銃都難傷到韃子,心中本就會慌,再加上韃子確實悍勇,而明軍又普遍有畏韃的情緒,見韃子近距離衝鋒,多半未戰先怯,自己就垮了。
“這一戰後,本帥定要多造火炮和威力更大的擡銃,來剋制盾車!”高義歡的手抓緊木欄,意識到了魏軍的器械還是有很大的不足。
之前,火器工坊主要攻克鳥銃和紅衣大炮的製造,對於輕便的野戰炮,卻有些忽視,造成了大軍的火力不足。
“大帥那些砲車,對營壘也是一個威脅!”一旁的白文選指着清軍陣中,高聳的拋石機說道。
營盤的寨牆比不了城牆,一枚巨石砸來,木柵欄就會被砸出一個大洞,不過高義歡卻並不擔心,因爲他有剋制清軍砲車的手段。
高義歡看了看清軍陣線,最前是一排盾車,連成一條線,如一堵牆一般,後面是擁着壕橋的士卒,再後面則是高聳的拋石機,忽然揮臂道:“傳令下去,讓拋石機壓制清軍砲車,寨牆上的火炮,則專打清軍盾車。”
說道這裡,高義歡覺得自己的炮太少,怕是無法壓制盾車向前,於是又補充道,“另外再令金獻剛,讓他勻出一批震天雷給左右兩營,還有守牆的各部,讓他們關鍵時候使用。”
望車上的旗牌官,紛紛抱拳領命,去給各部傳令。
這時清軍在距離魏軍營壘兩裡處,已經擺好了陣型。
多鐸騎在馬上,用他的千里鏡掃視魏軍營壘,見寨牆上伸出的火炮還有火銃,臉上發出一聲冷笑。
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大軍硬攻營壘,士卒必然要倒在高蠻子的銃口下,但現在就不一定了。
這時唐通趕來行禮,“奴才拜見王爺!”
多鐸收了千里鏡,先高聲說道,“今日攻營,先入蠻子大營,賞百金,斬殺高蠻子封候,生擒高蠻子除封侯外,再賞百金。”
周圍的清將聽了,不禁都有些震驚,沒想到多鐸會許下這麼豐厚的獎賞。
看多鐸許下的好處就知道,多鐸確實恨透了高義歡,他更希望抓到活的,這樣就可以好好的折磨一下這個高蠻子,不想讓高義歡死的太舒服。
高蠻子你那麼會玩,把沈志祥炸得稀碎,多鐸自然也想玩一把,把高蠻子當做炮仗點了,否則難解他心頭之恨。
說完多鐸看了唐通一眼,“你擔任主攻,務必拼盡全力,一戰破賊!”
唐通聽了多鐸的話,早兩眼放光,急忙行禮保證,“王爺心疼奴才們,給奴才準備這麼多器械,奴才真是受寵若驚,怎敢不拼死報效大清,報效王爺?”
“好聽的話,你先別說。你現在就去準備,本王會派人佯攻左右兩營,牽制他們增援主營!”多鐸揮手道。
唐通一臉感動,“奴才這就去準備。”
多鐸微微頷首,“今日打不下來,前罪並罰,本王繞不了你!”
唐通笑容凝固,脖子嚇得一縮,行了一禮,便連忙奔回本陣。
攻堅戰傷亡必然巨大,因而攻擊的主力,便是唐通的綠營。
大明版圖全盛時有一千餘縣,如果這些縣都由韃子去攻,一個縣死五六十個真韃,韃子的男子,基本就死光了。
歷史上江西一省,基本是金聲桓幫清廷打下,福建和廣東則是李成棟一路殺穿。
清廷能得天下,主要還是靠着綠營兵,還有蒙古人效命。
唐通拔馬奔回本陣之後,不多時一萬綠營打起了認旗,多鐸見此,立時一揮手,中軍便令旗揮下,戰鼓急擂。
在賊兵中,高義歡部無疑比較特殊,可以說是順軍中使用火器比例最高的一部,甚至比明軍都要高。
這時隨着戰鼓擂響,近萬清軍擁着器械,開始往魏軍大營平推。
清軍知道高義歡的火器厲害,士卒根本不暴露於外,大批的清軍士卒,推着盾車,緩慢向前。
望樓上,高義歡看見曠野上,清軍的盾車幾乎連成一線,每輛盾車後面,都跟着五十多名擁着壕橋的士卒,在後面則是一架架拋石機,被清軍拖拽着前行。
看見清軍盾車排成一堵牆,緩慢的向營地前推進,盾車後的清軍排列整整齊齊,車後是持刀拿盾的刀牌手,後面則是手握弓箭,要懸箭袋的步弓手,以及雙手持銃的火銃手,軍威十分壯盛。
“大帥,讓拋石機放幾枚震天雷,殺一殺龜孫的銳氣吧!”黃三說道。
高義歡卻搖了搖頭,沉聲道:“不急,等敵兵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