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只欠東風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如果魏國願意退回開戰之初,魏明雙方實際控制區域,雙方東面以淮河爲界,西面以武昌、長沙爲界,雙方達成和議,朱慈烺將很願意接受現狀,承認高義歡爲北朝皇帝。

或者雙方以現在控制區域爲界,魏軍控制淮南,而明軍控制湘北大半,南明多少有點顏面也可以,但是這樣的條件,高義歡顯然不能接受,而朱慈烺也不可能向高義歡割地稱臣,所以談判註定無法成功。

朱慈烺想用談判來拖延時間,讓他能夠調集一些兵力,回防江南,而高義歡則是想利用談判,讓朱慈烺覺得,他沒有渡江的把握,減緩明軍回防的時間和回防的兵力,等魏軍水師趕來。

雙方都在談條件,可是都清楚不可能達成滿意的條件,和議不會成功,唯有何騰蛟在長江兩岸穿梭,吐得膽水都出來,還希望着能夠達成議和。

長江北岸,十五萬魏軍,加上徵調來的民夫和水手,足有二十餘萬衆,駐紮於西起江浦,東到揚州的長江邊上。

魏軍並未集中於一處,因爲那樣有利於明軍集中力量防守,長江雖說是天塹,難以橫渡,可是他也有他的缺點,就是千里江防,需要足夠的兵力防守。

十五萬魏軍,分成數個營壘,在長江北岸各個適合渡江的渡口下寨,不過每寨都有上萬人,一旦渡江,便足以威脅南京,讓明軍不得不將本就不多的兵力分散設防。

此事,在瓜州渡,就擁擠着一支魏軍,整個渡口,但凡視線所及之處,都是密集的軍隊。

朱慈烺站在南岸,用千里鏡眺望北岸,只見渡口外的大地都被魏軍的營帳所掩蓋,營地裡旌旗招展,數萬魏軍,呼氣成風,哈氣成雲,左右陰晴,兵威壯盛。

朱慈烺觀察魏軍陣容,不得不承認,魏軍兵威強盛,來勢洶洶。

“沿江各個渡口,都派兵防守呢?”朱慈烺皺着眉頭。

“陛下放心,都有兵力防守,只要水師及時發現魏賊渡江,戰船突襲魏賊運兵船,江防應該沒有大礙。”鄭森行禮道。

長江被稱爲天塹,就是因爲難以逾越,沒有足夠的船隻,想要渡過長江十分困難。

如魏軍有一百條大船,每艘船運兵200人,一次只能渡兩萬,而長江上明軍水師戰船攔截,火炮轟擊,戰船撞擊,可能要損失大半,最後渡江的大概也就幾千人。

他們再經受攤頭守軍阻擊,即便守住一塊灘頭,也等不到第二批人渡江,就會被殲滅。

長江寬闊,江面窄處也有四五里,船隻從北岸往南衝,至少半個時辰,而這段時間,足夠明軍調集兵力,解決灘頭的魏軍。

鄭森知道魏軍沒有多少大船,絕對不夠連續運兩波,而等船隻返回北岸,再運兵過來,黃花菜都涼了。

長江天塹,歷來是南朝防備北兵的重要倚仗,鄭森的話,讓朱慈烺心中稍微安定,他再用千里鏡,觀看對面魏軍營寨時,心裡已經不再慌張了。

朱慈烺鬆了口氣,“那便好,等湖廣兩萬兵馬回援,長江就無憂了。”

當年前秦八十萬大軍南下攻擊晉國,最後卻被幾萬晉兵殺得大敗。

如今敵強我弱,與此時情況差不多,高義歡好比那苻堅,而他則將在自己代入東晉一方。

朱慈烺放下千里鏡,只要能將魏軍擋在長江之北,他就有機會在湖廣搬回一句。

高義歡只與何騰蛟見了一面,剩下的事情,就交給了陳名夏與之糾纏,他則將精力重新投入到渡江上來。

高義歡的大帳裡,魏軍主要將校、參軍齊聚一堂。

“長江廣闊,要渡過江去,除了船隻外,就是選擇渡口,以及如何突破明軍水師的阻攔。”高義歡端坐着問道:“現在,我們一件件的進行商議。”

高義歡頓了頓,“首先我們說船隻。”

趙大憲抱拳道:“陛下,快馬傳來消息,水師戰船已經快到淮安,兩日後可抵達揚州。”

高義歡問道:“有多少船,都是改造過的嗎?”

“回稟陛下,有一百二十艘,都經過改造,其中大船二十艘,每船能運兵二百餘人,剩下大多是隻能運六七十人左右的船隻。”陳名夏道:“也就是說這些船隻一次能運送萬人左右。”

高義歡微微皺眉,“如果這萬人能夠全部上岸,那渡江必然成功,如果只有一小部分,那投送能力就太差了。”

“陛下,除了海州的水師戰船外,我們在高郵,還俘獲了三十多艘明朝物資船,另外再加上大軍蒐集的小船,扎的木筏,一次投送的能力,應該在兩萬左右。”

高義歡沉吟道:“這還不夠,至少要三萬人,筏子要繼續扎。”

陳名夏抱拳領命,“臣明白了。”

高義歡遂即道:“再說渡江地點的事情。”

這回是趙大憲稟報,“陛下,臣等研究了長江水紋,請教了沿江漁民,找到了三處比較適合渡江的地方。一是瓜州,二是儀真,三是西江口。”

高義歡站起身,走到沙盤前,“說說你的理由。”

衆人紛紛起身圍住沙盤,趙大憲解釋道,“陛下,瓜州和儀真是同一個原因,這裡的江道往南轉了個小彎,造成向東奔流的河水,撞上河堤之後,水流向南衝,船隻可藉助暗流,直接衝過江心,節省士卒體力。西江口則是因爲這裡有河流匯入長江,船隻同樣可以藉助水勢,衝向南岸。”

高義歡看了看,捋着鬍子道:“長江上明軍戰船遍佈,水師船隻一旦出了大運河,進入長江,就會引起明軍的注意。因此渡河之地,只能選擇揚州,儀真和西江口不再考慮之內,可做疑兵之用。”

趙大憲抱拳領命,“臣明白了。”

高義歡掃視衆人,問道最後一個問題,“大軍渡江,明軍水師必然阻截,屆時大軍定會損失慘重。諸位有什麼辦法來剋制明軍水師,減少將士們的傷亡?”

衆人議論紛紛,半響沒有說出個名堂出來,最後黃秉忠道:“陛下,臣以爲在江面上,我軍很難勝過明軍水師,只能在岸上想辦法?”

高義歡看向他,“你有什麼主意?”

黃秉忠走到沙盤前,拿起木杆指着瓜州:“瓜州有炮臺,明軍水師要攔截,主要是在江心之南的區域進行攔截。過了江心,瓜州炮臺就很難擊中明軍戰船,可如果我們在南岸也建一座炮臺,兩座炮臺南北夾擊,相互呼應,便能起到壓制作用,控制這段江面,明軍水師受到炮臺影響,便能減少他們對運兵船的威脅。”

高義歡盯着沙盤,沉思着頷首:“水上沒有辦法的話,也只有此策了。不過要在對面建造臨時炮陣,便需要登岸的士卒,佔據大塊江灘,同時要把大炮運過去才行。這將是一場苦戰啊!”

大帳內的將士們,神情都肅然起來,明白渡江之戰並不輕鬆。

高義歡掃視衆人一眼,遂即一揮手,朗聲道:“天下板蕩數十載,江山一統,乃大勢所驅。此戰必將載入史冊,諸卿當與朕共勉,兩日後,船隻一到,立刻進攻!”

~~~~~~

(感謝大家的支持)

第1001章衝向南岸第32章要升一級第17章面見李巖第150章兩腳的畜生第486章錢謙益的算盤第594章先生對大清有誤解第1087章陳名夏的危機第668章敢進陣麼?第675章兵將分離第769章站在風口的姜襄第501章一手戰刀,一手錢糧第612章應對危機1080章攻破山城第943章通州遭遇第962章一場意外第940章先斬後奏第7章城下收屍第794章大同反正第801章兵臨太原第699章接舷戰上第517章保底糧價第1025章四年計劃第176章關中變化第894章詐降突圍第510章塵埃落定第718章接見降將第440章不要把希望放在高精忠身上第606章終於想起劉黑子了第904章進擊的孫可望第992章穿插突進第332章夜襲關城第873章魏軍的弱點第1087章陳名夏的危機第12章皇太極的遠略第925章一定要搞到海船第936章滿清困局第720章收編車臣部第212章踏平峴首山,活捉易道三第492章兵臨嶽州第427章全線開戰第843章死和死不一樣第423章誰動誰孫子第863章刺探南明第1065章突破口第622章豫南決戰(十)第911章蒙沂山區第836章大清快涼了第292章新的貴族立起來第925章一定要搞到海船第776章明軍北伐第452章兵臨汝寧第400章商洛山伏擊第1094章伏擊東籲第877章分化瓦剌第1086章決心追查第543章淮江防線第738章一觸即發第941章狼煙第789章多爾袞南下第71章百里澤國第230章馬總督覺得高義歡還不錯第465章戰後總結第764章高大王的真香定律第307章太他孃的嚇人了。第327章糧庫被點了第633章調整國策第402章城外相會第133章搶先出兵第542章劉黑子還沒死第546章坤興委屈你了第974章安南八旗第1065章突破口第541章汝妻子,吾養之第1019章擊敗豪格第588章準備決戰第1043章先南後北第830章燧發槍陣的對決第46章丟個西瓜撿兩芝麻第1015章決戰前夜第825章收拳蓄力第674章強秦之勢第601章空心陣第264章造反好玩呢?第906章攻取洛陽中第863章刺探南明第1051章初次交手第292章新的貴族立起來第766章南京新氣象第610章滿清使者第466章高義歡是個惹禍精第978章迅猛擴張的羅剎第594章先生對大清有誤解第805章無顏見江東父老第724章關城失陷第933章攻取徐州第124章豫南兵備道第317章居然不上當第1097章南北黨案結案第728章突襲蒲津關中第655章鑿空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