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

餘額不足

大衛在歐洲混的風生水起,劉芾在臺灣也是名聲日漸。老爹沒事,便宜老媽不太安生,每次回家都恨不得找來所有七大姑八大姨各種官太太來觀看劉芾,主題就是一件事,劉芾該找媳婦了。劉芾自己也知道在這個年代,15、6歲正式結婚的黃金年齡,老媽熱心給自己操辦這件事也是人之常情。不過劉芾可沒打算入鄉隨俗,仗着自己是腦白癡了,行爲舉止都可以不走常規路,對於老媽的各種明示暗示基本無視,不答應,也不拒絕,全當不知道。

對於腦白癡這個事情,劉芾是從心裡感激編這個謠言的人,自從自己海難生還以後在巡撫衙門裡就背上了一個受傷致腦殘的名聲,慢慢的從府裡傳到了外面,現在估計全臺灣的消息靈通人士都知道巡撫的三兒子在海難中傷了腦袋。連書都讀不成了,整天剃着一個和尚頭,穿着洋人的衣服,住在洋人的大鐵船上,買了好多帶小孩的寡婦養在莊院裡。這在當時就是一個精神病患者,別說找媳婦了,交朋友都沒人愛搭理。本來劉芾還怕時間長了,自己的生活習慣會讓自己露餡,現在這樣一弄,反倒成全了自己,再幹啥出格的事情,別人都會說:看啊,巡撫老爺的傻兒子又出來敗家啦。

至於開藥廠和藥店瘋狂賺錢這個事情,劉芾和劉銘傳都採取了封鎖消息的態度,除了幾個當事人,別人只知道是巡撫的親戚在藥店中有份子,具體多少,你自己猜去吧。反正是正常人,絕對不會猜到巡撫的傻兒子和這種西洋藥有啥關係。劉芾聽到自己的傳言,表面上無喜無悲,心裡卻樂開了花,在這個年代,當一個誰也不留意的傻子,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手裡有了錢,下一步計劃就要實施了。劉芾打算先開一個學堂試試,規模不大,100人足矣。學生都是孤兒或者寡婦帶的孩子,年齡5歲到10歲之間,臺灣沒這麼多,那就去大陸買。學校的老師只有一個,就是劉芾自己,主要功課就是認文字、認數字外加講一些洗腦的故事;劉大貴當教導主任兼體育老師,負責紀律和訓練,還有每天2次的朗誦“恩情頌”;生活起居由2個藥廠的寡婦帶領幾個新來的寡婦負責,以前藥廠的10個小孩也加入學校,正式上課。

除了每天上午誤導一下幾十個小孩,劉芾剩下的時間就是畫地圖。遠洋漁船上有幾本旅遊地圖冊,上面都有臺灣簡單的歷史和景點介紹,其中就有鐵路和礦山。鐵路就是劉芾的老爹劉銘傳修建的,這個劉芾先不管了。礦山有鐵礦、銅礦、錳礦、金礦和煤礦,鐵、銅、錳開採出來需要煉,短期內劉芾不會玩,暫時放一邊。金礦和煤礦都是顯成的,旅遊冊上標註了基隆附近的金瓜石、九份地區,是金銀銅富礦;基隆東北的海邊還一個地名叫八斗子,地圖冊上說那裡產煤,正好兩個地方離的不太遠,那就一起弄吧。

這些礦產的大概位置地圖上都有標出,但是這些地圖不能拿給當代人看,劉芾只能用比較透明的紙蒙在地圖上,再用筆慢慢描繪,該是個時代有的地名可以有,不該有和搞不清楚的地名那就取消。雖然照着地圖描不是什麼高難技術活,不過沒有絲毫繪圖基礎的劉芾還是費了好幾天功夫,浪費了不少紙張,才獲得了幾張勉強算是比例合適、線條清楚的簡易地圖。

看旅遊地圖冊上的鐵路標識,八斗子煤礦和金瓜石、九份都在鐵路的南邊,距離都不太遠,如果要開礦的話,就需要修一條公路連通,這樣以後運輸到基隆就方便了。現在劉芾手中有銀子,修路和探礦就一起上吧。

劉銘傳聽說兒子要修路探礦,舉雙手支持,立刻給劉芾派來10名綠營兵和5名衙役當手下,銀子就別想了,不充公賣藥錢就很仁義了。

想修路、開礦,最方便、最實惠、最結實的就是用水泥。這個時代水泥已經量產了,不過好像大清沒這玩意,找洋人買吧,太貴了,劉芾找洋人問過,從歐洲運過來,差不多趕上大米價格了,雖然手裡有錢,可也不能用大米鋪路吧。

洋人賣的貴,就不能自己燒嗎?劉芾的回答是:真不能。水泥這個玩意聽着挺簡單,但是各種物質的比例、研磨的精細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別說沒有機器設備,就是有,劉芾也燒不出來,總不能找地方挖點土扔進去就成吧,水泥的配方劉芾也沒有,誰沒事帶着水泥配方四處轉啊,不是專業搞這個的能有幾個沒事背水泥配方啊。

既然水泥指望不上了,那就先弄石頭路吧,反正基隆這邊山多石頭多,用1米長,30公分粗的四方石頭樁子緊密結合埋進土裡,也是很高級很結實的。劉芾曾經在清西陵裡聽導遊解說過,陵墓裡的甬道都是這麼鋪設的,百年不變形,載重量也沒得說。不過這個設計也被劉福否決了,先不說造價極高和工期極慢的問題,這個建造方式只能皇家使用,別人用就是砍頭抄家的大罪。

既然這個方法朝廷不讓用,那就改大石條交錯平鋪,北京的長安街80年代就是大石條鋪成的,當然了,咱不要求石頭都弄的那麼平整,石紋都一樣,差不多平就成了,主要是石頭的厚度要夠,別載重量一多,就碎了,畢竟這條路以後是用來運煤運礦石的。劉福除了造價高和工期慢也找不別的理由在阻止三少爺這麼燒錢了,只能照辦,人工都不是徵召,是僱用的,石匠都是按月結算,小工都是附近的勞動力,工錢按天結,從石匠到小工,工資都是平時的2倍,這更加坐實了三少爺是傻子加敗家子的名聲,弄得臺北附近的老百姓都暗自爲劉銘傳擔憂。

劉福這邊去修路暫且不提,劉芾又把15名新手下給撒出去了,每人發2000兩銀子,按照劉芾手繪地圖上的標記的後世的大小金瓜地區去買地,標記附近的無主山地都要買下來,山溝河流也要買,平地不要,有人居住的山地也要買下來,銀子不夠回來取,完成任務回來每人獎勵100兩,如果買地價格過高,回來自己想想怎麼死能痛快點。

各位看官問了,你怎麼不自己跟着去啊,好多小說裡都是主角帶頭各處探險。我要回答的是,劉芾就是個城裡小買賣人出身,一沒練過絕世武功,二沒當過特種兵僱傭兵,三不是考古地質專業選手,就這種沒有專業知識的小體格,別說去山區探索了,就是前世去張家口附近打野雞,爬那種不算山的小土包都爬不了2座。所以,還是讓別人去幹吧,自己在家負責花錢掙錢就成了,反正自己去了也是累贅,有百害而無一利。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不出10日,15位清朝軍人和衙役就都回來了,手裡都拿着幾張地契,地圖上標記的地方方圓幾十裡除了平地已經全部買光,至於價格,基本就是幾十兩銀子就包個山頭,花的最多的一位也就花了不到1000兩,還是因爲他碰上了2個小山村,有幾十戶人家,所以搬遷多花費了一些。甲午戰爭前臺灣的人口數不足300萬,絕大多數山區都沒有開發,到處都是荒山。

地買到了,剩下的就該探礦了,這個專業技術劉芾也不會,所以還是老辦法,讓手下拿着銀子去找人探,誰先探到誰拿獎金,金銀銅礦都成,只要有開發價值就算。探礦這個活很耗時間,不是幾天就能有成果的。

開礦的事情暫時停滯了,正好可以抽出手來處理煤礦的事情。從旅遊手冊上看,這個叫八斗子的煤礦還是上一任福建巡撫沈葆楨弄的,不過中法戰爭的時候正好讓劉銘傳給炸了,後來到日本人佔領時期才又恢復大規模開採。

既然有現成的煤礦,那就連探礦都省了,回家找老爹商量了一下,這個礦就算官商合作開採了,官家不出資金只出政策扶持,每年纔出來的煤要平價供給水師5000噸,剩下的是燒是賣劉芾自己隨意。

劉福在修路,整天忙的很,算是指望不上了,那15個清朝軍人和衙役,帶着專業人士在山溝裡探礦呢,也指望不上了。挖煤這個玩意劉芾還是不會,老爹手裡也沒有現成的人才可用,只能先讓廣州的藥店四處打探,高價聘請專業人士來臺助陣了。

第22章 東海岸第34章 暗度陳倉第86章 險勝第35章 皇家海軍第36章 摩拳擦掌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15章 她家鄉的葬禮第3章 救了個國際友人第51章 戰備(一)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24章 冰箱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60章 佈網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14章 本土防禦第31章 南北日本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58章 中立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48章 民國(四)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4章 闖關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68章 制度第91章 對壘第88章 增兵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2章 醞釀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77章 拉燈彈第132章 他的奮鬥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29章 高歌猛進第68章 制度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74章 小鬍子的邀請第40章 決死空襲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23章 親王喬治第73章 國防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32章 奧運會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76章 他是個愛國者第13章 羅莎莉亞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68章 絕密單位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37章 故人來訪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78章 電視轉播第40章 不好的預感第72章 誘餌(一)第22章 坦克第8章 備戰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49章 飛機第8章 哭泣的爪哇島(一)第58章 反貪反黑第74章 國防(二)第69章 建國(一)第145章 33號舞伴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13章 基礎建設第56章 雷達第83章 文化入侵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33章 南海聯邦奧運代表隊第35章 皇家海軍第49章 飛機第64章 R本和爪哇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125章 上海行第58章 反貪反黑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24章 三路並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