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

不佔便宜就等於吃虧,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發展速度上來講,就是這麼一個道理,英美蘇等國都在二戰中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結果,而南海聯邦啥也沒得到,那就等於落後了,況且在去除了歐洲的後顧之憂以後,英美等國肯定不會眼看着南海聯邦繼續佔據着馬六甲海峽這樣戰略要地,尤其在中東發現了石油之後,等到那時,一場戰爭還是必不可免的,可是劉芾自己算了算,真活不到那個時候了,而失去了劉芾的南海聯邦,在選擇發展道路和科技發展速度上,還能否壓制住歐美國家,這個就不好說了,所以劉芾必須要在自己有生之年,爲南海聯邦清除掉這些後顧之憂。

首先,在澳洲問題上,劉芾絲毫不能改變,不僅是爲了南海聯邦開拓生存空間的問題,而是澳洲離南海聯邦太近了而且又太大了,一旦英美等國和南海聯邦翻臉,澳洲勢必就會成爲英美等國進攻南海聯邦的一個跳板,還是一個無比龐大的跳板,這會讓加大南海聯邦的防禦難度,而減少了英美等國的進攻難度,這個帳就算是沒什麼軍事素養的劉芾也能算的出來。

既然澳洲必須佔領,那麼南海聯邦同英美等國的關係就不會是朋友,這是一個連鎖問題,既然天然就是英美等國的敵人,那就只能選擇支持德國人了,畢竟拉一個盟友比自己單打獨鬥要強一些,當然了。像意大利那樣的盟友除外。

支持德國人要支持到什麼程度?這個問題太深奧了,不僅是劉芾算不出來,整個聯邦國防部加外交部加內務部的所有高級官員們整整研究了2個月,也沒研究出來個準確答案,最後還是把3種意見又扔回到劉芾這裡,讓他自己選擇。

第一種意見是南海聯邦放棄整個歐洲,直接面對美國,一對一決鬥,打趴下這個最大的威脅,那麼歐洲的那些國家就無法對聯邦造成現實上的威脅。至於德國人在歐洲是輸是贏。那就靠天意了,輸了也好,贏了也好,南海聯邦穩賺不賠。當然前提是打贏美國人。自己還不能半殘。

第二種意見是全面與德國合作。向德國出口各種武器甚至技術,提供充足的原材料,然後讓德國人自己在歐洲折騰。南海聯邦只佔領澳洲,然後控制住亞洲,切斷亞洲與美國之間的聯繫,最終讓參戰的各國打得遍體鱗傷,不管最終是誰勝利了,都無力再對聯邦造成威脅。

第三種意見就更激進了,它主張不光要與德國合作,向德國出口武器技術和原料,還要佔領澳洲,打擊英屬印度、中東等國,然後把海軍分成2個方向,東面面對美國採取攻勢,一定要把戰火引到美國西海岸,讓它不能安安穩穩的成爲大後方,西面扼守住蘇伊士運河,切斷歐洲與亞洲之間的通道,派遣陸軍控制住中東地區,利用意大利與德國之間的路上交通,對德國輸入武器和資源。

其實還有第4種意見,有一部分高級軍官提出了在佔領澳洲之後,不應該去進攻美國,而是應該向北,佔領中國大陸和日本、朝鮮,他們的理由是中國大陸的軍事力量比較薄弱,更好佔領,而在佔領了中國大陸之後,利用充足的自然資源和人口,能爲南海聯邦提供巨大市場和兵源,不管德國人是勝是敗,南海聯邦都不用再害怕英美等國的進攻了和經濟制裁,到那時候,要市場有市場,要人口有人口,要兵源有兵源。

對於第4種說法,劉芾從推理上認同,但是從感情上無法同意,只能選擇放棄。而剩下的3種意見各有各的好處。

第一種意見屬於釜底抽薪,如果美國人被南海聯邦拖在了太平洋戰場,那麼它就沒有力量去支援歐洲了,南海聯邦可不像日本,只能小打小鬧,消滅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之後只能向南洋發展。如果聯邦海軍佔據了太平洋上的優勢,那麼完全由可能在美國西海岸登陸,所以美國人無法像後世中那樣,一邊在歐洲投入很大力量,一邊還抽出一隻胳膊來和日本人搏鬥。在失去了美國的援助之後,英法蘇等國能不能抗住德國人的進攻,都很難說,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德國人都統一了歐洲了,南海聯邦和美國之間的戰爭還沒結束。

第二種意見太保守,光想着佔便宜還不想出力,主動權都控制在別人手裡。

第三種意見屬於貪多嚼不爛,不僅要牽制美國,還要去爭奪中東甚至非洲,南海聯邦需要2線甚至3線作戰,對聯邦的軍力和後勤的要求太高了,弄不好就和小鬍子一樣,一線崩潰,影響全局,風險太大。

劉芾覺得這3種意見都有致命的缺點,至少對目前的聯邦政府來說,都有難度。第一種方式和第三種方式都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登陸作戰,而且兵力投送量還不能少,這正是南海聯邦軍事力量的短板。在聯邦從成立到發展這幾十年時間裡,劉芾爲了不讓國家經濟建設被過多的軍費所拖累,所以選擇了一種畸形的軍事發展方向:重海軍、發展空軍、抑制陸軍,採用的是精兵政策。

這種軍事發展策略,在聯邦初建和發展階段都是很合適的,用了最少的投資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隨着南海聯邦逐漸成長爲一個地區性的大國,這種畸形的軍事發展策略逐漸開始顯出了它的缺點,就是應對小規模衝突的能力足夠,進行大規模戰爭的力量不足。

不過現在時間還來得及,現在纔是1925年底,如果歷史沒有被劉芾改變太大的話,距離二戰的開始還至少有10年時間,如果想在這個時間裡訓練出一支可以進行大規模戰鬥的海軍,可能有點緊,但是要想訓練出來一支能夠進行正常戰鬥的陸軍部隊,足夠了。

南海聯邦國內一直實行的是義務兵和募兵制相結合的兵役制度,18-30歲的聯邦公民都需要在軍隊中服役24個月,其後可向所在部隊提出申請,經過批准後,可繼續帶薪服役,根據不同軍種和崗位,服役期最高可達30年。

這種兵役制度一直堅持推行了幾十年,現在聯邦國內經服過兵役的人數足夠再建立起來幾十個滿員師的,所以劉芾並不發愁陸軍不足的問題,也不打算近期內大規模擴軍,畢竟在和平時期裡,軍隊越多,國家的軍費開支也就越大,對於以近海防禦作戰爲主導思想的南海聯邦來說,還沒有必要常備這麼多的陸軍。

不過劉芾還是說服了國防部和財政部,爲聯邦陸軍增加了2個師的編制,這兩個師不是普通的陸軍師,它們是一種新型的陸軍部隊——空降師。這兩個師的編制比普通的聯邦陸軍師要小一些,滿編18000人左右,除了裝備有數量不多的裝甲車和75毫米加榴炮之外,並沒有其他重型裝備,不過他們的單兵武器比普通的陸軍要更先進,除了聯邦第一款制式自動步槍ear-01之外,還有新式的“閃光雷”型75毫米無後坐力炮、100毫米迫擊炮和各型號地雷。

這些傘兵部隊只是作爲一種突擊敵後、包抄迂迴或者突襲的手段,並不是用來攻堅的,所以他們的作戰方式有別於其他陸軍部隊,在前期,他們需要最先熟悉的還是從飛機上跳傘和着陸後如何快速找到集結地,離能夠正式成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完待續……)

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32章 飛機母艦和艦載機(下)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第6章 也算悲壯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58章 星君級飛機母艦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138章 不夜城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127章 小小的意外第4章 夜襲的游擊隊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25章 新鮮的大黃魚第19章 金蘭灣第25章 去歐洲賣套餐(二)第138章 不夜城第62章 佈網(三)第58章 “潑婦”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67章 核反應堆第23章 和老爹攤牌第78章 撒達母炮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第12章 黑完美國黑法國第113章 檢查南鐵港第12章 轟炸機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38章 水陸並進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20章 歷史真頑固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32章 奧運會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14章 裝病第66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二)第71章 戰略轟炸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68章 潰敗第24章 伯爵莊園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66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二)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76章 海軍條約第22章 進攻澳洲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88章 增兵第62章 佈網(三)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71章 戰略轟炸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22章 進攻澳洲第48章 崩盤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37章 有點緊張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1章 難題第23章 三路並進第75章 國防(三)第63章 取證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58章 中立第78章 有結束就有開始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66章 聯邦缺鐵第115章 市長的忠告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30章 Z字旗第128章 壞人出現了第27章 大阪師團第150章 國家科研基地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36章 賭贏了第11章 海戰第41章 海南島(三)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83章 文化入侵第12章 波蘭這隻風箱中的老鼠第73章 誘餌(二)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