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劉芾迎來了他穿越以來的第31年,如今,作爲一個統治着幾千萬人口和上百萬領土面積的國家的總統,他已經47歲了。在這30年中,他以臺灣這個小島爲基地,苦心經營,終於建立了一個還算強大的國家。雖然這個國家現在還處於大開發階段,而且大部分人民的生活還只能用貧困來形容,但是如果能平穩過渡幾年,按照現在的發展勢頭,讓所有國民都生活得有希望、有尊嚴的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
雖然這個國家是由近百個民族所組成的,而且聯邦的政策也是所有民族平等,不過實質上還是一個以華人爲主的國家,因爲所有的官方語言都是漢語,從小學開始,學生們就只能學習漢語,使用華人的文字,熟悉華人的歷史,甚至過華人的節日,估計過十幾年或者幾十年之後,除了能從相貌上有些區別之外,大家也就沒啥區別了。
就在劉芾處心積慮的想搞個民族大融合的時候,一個很不和諧的聲音從南海聯邦的鄰國傳了過來。剛開始還只是少數的海商們在茶餘飯後互相議論,涉及面並不是很廣,南海聯邦政府也沒有留意到。但是隨着內務部的介入,一個很驚人的消息被擺上了劉芾的辦公桌,荷屬東印度地區,發生了排華運動,而且牽涉的地區很多,幾乎遍佈了整個爪哇島地區。
在內務部的這份報告中提到,在爪哇島上,由一個叫“伊斯蘭聯盟”的組織挑頭,鼓動當地人參與對華人的商店和住宅進行焚燒、對當地的華人居民進行驅逐甚至殺害等活動,而且這種活動並不是現在纔開始的,而是從1912年起,就開始了。
劉芾看完了內務部的報告,又走到牆邊,看了看地圖,突然笑了。這到不是劉芾冷血,看到海外華人被欺負還高興,而是劉芾終於找到了一個進攻荷屬東印度的藉口。
從地圖上看,現在的南海聯邦的領土非常分散,除了安南三省是一整塊土地之外,臺灣島和菲律賓羣島都相距的比較遠一點,而且島嶼衆多。就在安南三省和菲律賓羣島之間,就夾着一個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也叫加裡曼丹島。
這個島的面積非常大,有近8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差不多是南海聯邦的80%的面積。加裡曼丹島的地形和臺灣島差不多,中部爲高山,四周是平原,雖然沒有什麼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加裡曼丹島到位於整個東南亞的中心部分,西邊是蘇門答臘島和馬六甲海峽的東側出口;北邊隔着南中國海和安南省相鄰;東北邊是菲律賓羣島;東邊隔着望加錫海峽和蘇拉威西島面對面;而南邊穿過爪哇海,就是爪哇島了。
在佔領了法屬印度支那,吞併了菲律賓羣島之後,按照劉芾的計劃,下一步就是加裡曼丹島到了,不過由於英屬的馬來西亞有一部分領土在加裡曼丹島上,所以劉芾不能像進攻法屬印度支那一樣,毫無藉口的就對加裡曼丹島用兵,那樣會激怒英國人,還將得罪美國人,搞不好英國人和德國人弄個啥停戰協議的,先過來和自己拼命。
不過現在,有了爪哇島上的排華運動當藉口,劉芾可以非常理直氣壯的衝上加裡曼丹島,打擊荷蘭這個殖民地,並且再以加裡曼丹島爲基地,繼續向南,直接殺上爪哇島。而爪哇島的南側,就是另一塊非常讓劉芾垂涎的大陸,澳洲!
在這個時期的東南亞格局中,除了法國人的印度支那地區和英國人的印度和馬來西亞地區外,最大的一個西方殖民地就是荷屬東印度地區了,它包括了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全部國土,貫穿了整個東南亞的南部地區。
從歷史上看,荷蘭人在16世紀就已經登上了這塊土地,而他們上岸的地方,正是爪哇島,並且在上面建立了商站,收購當地的香料。後來,荷蘭人攻佔了爪哇全島,並把當時的雅加達命名爲巴達維亞,作爲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總部。
後來,荷蘭人又趕跑了比他們來的還早的葡萄牙人,佔領了蘇門答臘島和加裡曼丹島的大部分,並在東印度公司解散之後,正式由荷蘭政府接管,並把這些大大小小的島嶼都統稱爲荷屬東印度。
在東印度公司建設巴達維亞的時候,他們用各種優惠條件,吸引華人去巴城經商和工作,作爲當時東南亞著名的香料貿易港口,在1658年,巴城之中就有大約5000多華人,而在全爪哇島上的華人,荷蘭人也沒有準確的統計過。
經過幾百年的繁衍和補充,到了這個時代,居住在荷屬東印度的華人已經接近百萬。其中土生華人約佔了一半,然後是福建華僑最多,剩下的是客家人和廣東肇慶籍。
華人在荷屬東印度大概分爲3種職業,一是在蘇門答臘島上,哪裡的華人大多數是被荷蘭人從大陸販賣過去的勞工;而是在婆羅洲,這裡的華人大多數是客家人,他們在這裡從事採礦和淘金等職業;而在爪哇島上,華人主要從事的是放貸業務,也就是高利貸。
從業務範疇和最終的結果來看,這些爪哇島上的華人與很多地方的猶太人非常相似,他們都是在當地以少數民族的身份去從事一些金融業務,最後由於侵犯了當地人過多的利益而被以各種名義迫害。
當時在爪哇島上大概有30萬華人,只佔人口比例的1%左右,而正是這百分之一的華人,控制了整個爪哇島上的經濟和貿易方式。
爪哇島土地肥沃,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種地,這裡生產菸葉、香料、染料、木棉、木薯和糖等農作物,而華人在這裡,對當地人放貸,提供給他們種子、貸款等,然後由當地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植菸草或其它作物,然後按照契約把收穫的作物交給華人放貸者。
然而,由於這種契約是用當地農民的土地作爲抵押物的,所以,慢慢的,很多因爲各種原因還不上貸款的當地人就失去了土地,而華人放貸者手中的土地反而越來越多,到了19世紀初的時候,華人利用手中的土地,建立了很多大型種植園、木棉廠、釀酒廠、印染廠、碾米廠和榨油廠,並僱傭當地失去土地的人到這些華人開辦的企業中工作勞動。
由於華人資金雄厚,而且通過對農民的信貸掌握了原料的來源,就等於控制了整條產業的上游,慢慢的,當地人開辦的種植園、工廠由於原料和銷路問題,競爭不過華人,從而被收購或倒閉,當地整個的產業鏈從頭到尾都被華人操控,引起了荷蘭人和當地人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