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有些準備

既然要工業和化工業,那麼就需要大量機械設備和人力的投入,臺灣的機械設備產量遠遠滿足不了這種大規模投入,而臺灣的工業人口數量的缺口卻不是很大,這主要歸功於臺灣農業發展的速度。

從1898年彰化發生了水災以後,劉芾對臺灣的水利就展開了治理,而且十多年來一直沒有鬆懈,大大小小的水庫、灌溉設置基本已經遍佈在臺東、臺中和臺南這些主要農作物產區,不僅可以爲農作物提供合理的澆灌,而且對於每年雨季裡的山洪暴發也起到了遏制的作用,從1905年以後,臺灣基本沒有再發生大規模的水災。

而有機農藥和化肥的研發和生產,則大大提高了臺灣農作物的單位畝產,使臺灣的糧食和經濟作物連年豐收。糧食豐收其實是好事,但是由於連續豐收,糧食的價格卻連年下降,這樣種田的農戶就開始逐漸減少,尤其是那些年輕的農民,他們更富有衝勁,這些人放棄了家中的農田,成羣結隊的跑到了臺北、基隆、臺中和臺南的幾個工業城市裡,加入了鋼鐵製造廠、榨糖廠、樟腦加工廠、造船廠等各種工廠裡,成爲了農業人口像工業人口轉變的先鋒。

工業人口有了,臺灣還需要大量的機械設備,這些劉芾造不出來,但是可以買到。從1907年開始,以美國爲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都開始出現了經濟危機,有的輕一些,有的重一點,而美國算是重災區了。

1907年初,劉芾就接到了大衛和施耐德的先後好幾封電報,電報中都專門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美國一些銀行家們正在密謀一場銀行革命,以促使美國建立自己的國有中央銀行而不是現在的私有中央銀行,他們策劃用一場金融風暴來震撼美國社會,上事實來說明,一個沒有國家中央銀行的社會是多麼的“脆弱”,另外,這些銀行家們也不是無利就早起慈善家,他們打算用這次金融風暴,擠垮和兼併他們的中小競爭對手,尤其是那些他們不能控制的信託投資公司和一些他們垂涎已久卻無法插手的企業。

由於這些銀行家們或多或少的和山德魯電器和施耐德石油公司有着業務上的往來,尤其是施耐德的石油公司,他的合夥人就是克萊斯勒和摩根家族,所以這個消息被大衛和施耐德提前知道,並通知了劉芾。

劉芾接到這個消息,除了想起了後世的投資銀行的各種惡性以外,並沒有聯想出其他東西來,只是叮囑大衛和施耐德要緊跟克萊斯勒和摩根家族的腳步,他們兩個家族做的事情你可以不做,但是他們不做的事情,你一定不能做。

又過了幾個月,到了年底,大衛又發來電報,說是美國的第三大信託公司“尼克伯克”即將破產,爲了應付前來擠兌的儲戶,他們向股票市場借錢,而由於政府監管鬆懈,紐約大概有一半的銀行貸款都被信託公司作爲抵押投在了高風險的股市和債捲上,而股票市場如果籌集不到足夠的寸頭,那麼就只能關閉股票市場了。

劉芾對股票啦、債卷啦、信託啦什麼的都不是很懂,前世也沒有玩過這些東西,所以並不明白大衛和他說這些東西有什麼意義,美國信託公司破產就破產吧,和臺灣有關係嗎?

經過和大衛幾次電報聯繫,劉芾才明白,原來大衛擔心這次金融風暴會影響到山德魯電器公司和施耐德石油公司的發展。因爲,當時全美國的銀行都受到了波及,很多借不到貸款的公司都開始倒閉,據大衛說,西海岸還不算風暴中心,舊金山在1907年就已經倒閉了10多家鐵路公司和3家鋼鐵公司了,還有一些航運公司也在苟延殘喘中。

劉芾當時正在籌劃着讓臺灣向工業化轉型,正發愁沒有足夠的機械設備呢,一聽到破產兩個字,瞳孔立刻就變成了方形,在詢問了這些破產公司的大概情況以後,劉芾立刻委託大衛在美國大量收購這些破產企業的機器和設備,而具體的收購清單和收購數量,將由臺灣政府部門作出一個大概的計劃,過幾天發給大衛。

幾天後,不僅大衛接到了這份由電報傳來的十幾頁厚的清單,施耐德那邊也得到一份,兩邊的清單種類和數量都不太一樣,基本都是臺灣未來幾年中需要的東西。

本來劉芾打算用便宜的價格收購一些機器設備也就挺好了,誰想到大衛和施耐德利用他們公司的關係,不僅在美國展開了破產大清算,還把觸角伸向了歐洲。這次由美國交易所引發的金融風暴,不僅席捲了美國,還蔓延到了歐洲,據後來的統計,在1907年到1908年間,光美國就破產了40多家鐵路公司,1907年下半年的鋼產量下降了60%,生鐵產量下降了40%,建築合同減少了23%,鋼鐵托拉斯下屬的企業一半以上都停工了,失業的工人無數。

而遠隔重樣的歐洲也沒好到哪裡去,英、法、德等主要工業國家的鋼產量平均都下降了15%以上,黑色金屬消費量減少了20%,新建船舶噸位減少了40%,紡織工業出口量減少了30%以上。

在這種情況下,深知臺灣家底的大衛和施耐德不僅高舉着支票本在歐美各國收集各種破產企業的機械設備,還自作主張,幫着臺灣僱傭了一批質高價廉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連帶着這些設備一批一批的運抵了臺灣。

而當時臺灣政府還沒做好工業轉型的準備,面對着一批又一批的機械設備和人員,只能前者做封存,後者安排到各個國有工廠和山德魯、施耐德兩個公司中,暫時保留下來。

經過這一年多的籌劃,這些設備和人員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隨着臺灣政府一批一批的公佈了政府扶持的企業項目,臺灣島上尤其是中南部那些依靠着榨糖和樟腦加工起家的地主階級,紛紛帶着資金跑到當地政府,去認購那些可以由民間運作的工業項目和便宜的二手設備,拉回他們家鄉附近早就準備好了的土地上,用火箭一般的速度建設起廠房,再從臺灣島上的幾個大工業區裡買來原料,就開始試生產了。

那些由臺灣政府僱傭來的歐美各國失業工人和技術人員,再由政府以原價轉僱給這些中小型私人企業,以指導他們在短時間內掌握這些機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和培訓出他們自己的產業工人。

越來越多的工廠在臺灣各地建成投產,而申請建廠和購買項目的人數也不見少,突然間,原來平平靜靜的臺灣開始騷動起來,大有一夜之間從農業經濟變爲工業強國的趨勢。

劉芾深知國人這種隨大流趕潮流的秉性,生怕一件好事由於處理不當引導不及時變成了壞事,早就在發佈項目的同時,做好了另一手準備,那就是由政府給與農業各種扶持政策和優惠,以保證一定數量的農業人口,免得全民都去開工廠而沒有人去種地。

普通民衆就是這樣,當他覺得開工廠賺錢的時候,他就會去開工廠,而當他覺得種地也不錯的時候,他就會留在原來的家中,繼續種地,只要能把工業收入和農業收入大概的調整在一個接近的範圍內,就不會出現一窩蜂式的衝動,大部分人都不會因爲些許的詫異而輕易放棄自己熟悉的領域去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去闖蕩。

由於臺灣政府在劉芾的提醒下,提早做出了這些準備,這次全臺灣的產業轉移並沒有對農業造成太大的傷害,以後隨着競爭越發激烈,還會有一部分頭腦發熱的人會返回農業領域。

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95章 大衛走了第77章 他的理想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17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第74章 國防(二)第7章 爪哇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142章 車禍第41章 海南島(三)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79章 南美ABC第138章 不夜城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138章 不夜城第8章 越亂越好第125章 上海行第8章 越亂越好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13章 登陸琉球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66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二)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19章 全民戰爭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33章 山本的遺言第24章 去歐洲賣套餐第39章 海南島(一)第22章 水下幽靈第25章 夫人外交第14章 西部大開發(三)第88章 增兵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36章 蘇德宣戰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12章 轟炸機第87章 調整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35章 皇家海軍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63章 登陸越南(五)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54章 反擊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79章 P38戰鬥機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24章 目標天皇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125章 上海行第42章 登陸第58章 反貪反黑第34章 挑釁就是戰爭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3章 行蹤泄露第74章 國防(二)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14章 本土防禦第33章 南海聯邦奧運代表隊第58章 反貪反黑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95章 猶太人第56章 入侵美國第36章 蘇德宣戰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59章 麥克阿瑟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149章 大搜捕第16章 打還是不打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66章 重典第48章 民國(四)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13章 登陸琉球第67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49章 美國代表團第90章 集結第23章 世界輿論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