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節 北伐結束

汪精衛主持南京政府後,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

政界到還好說,在政府中汪精衛很有背景,甚至可以說政治上的能量他比蔣價石深厚。

可是跟他不一樣的是,蔣價石是黨政軍一把抓,而汪精衛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政界。

尤其是在軍界,汪精衛影響力並不大,而偏偏就是軍隊出現問題了。

汪精衛一上臺,雄心勃勃的想要北伐,可結果呢,軍隊根本就調動不動,軍隊的要求很簡單,發軍餉。

軍餉問題,此前蔣價石在臺上的時候,也不是沒有,當時蔣價石一方面利用自己軍界的影響來壓制,一方面用革命的熱情來號召,另一方面也想盡辦法籌集資金。

但是蔣價石是把所有手段都用過了,而且很多手段都是絕戶計,他用過之後,別人基本山更沒有了繼續操作的可能性。

比如籌錢一項,收稅是一方面,蔣價石收了,汪精衛接手後不可能重新徵收啊。比如革命號召方面,這段時間因爲對日軟弱讓士兵的革命熱情大大消散,尤其是在濟南不少士兵奉命交出武器後,被屠殺,這哪裡是他媽的革命啊。而籌集資金嗎,上海是個好地方。

上海有錢不假,上海的富豪們籌集出幾個月的軍費還真不是難事,後世宋子文時代上海可是能支撐整個國民政府運作的。但是蔣價石在上海籌集資金的方法太毒了,當年在陳其美手下鬧革命的時候。蔣價石就在上海籌集過經費,他當時用的當地幫會慣用的手法。綁票勒索。不過當時蔣價石還是個混混。現在蔣價石已經是北伐軍總司令了,他仍然使用綁票,這是典型的政治人物,什麼方法好用就用什麼,不在乎手段和過程。

可是蔣價石太小看上海的資本家和金融家了,一開始蔣價石確實頻頻得逞,抓了不少公子哥,威脅他們的家人說。這些人爲孫傳芳服務,讓他們家人拿出一大筆錢來贖買。或者是直接告訴某家有錢人,說他們曾經資助過孫傳芳是反革命。

蔣價石確實通過在何種方式得到了多達上千萬的資金,可是上海恐慌了,富豪們可不是易與之輩,他們在上海也是手段通天的人物,於是紛紛轉移資金。錢存入洋人銀行,人躲到租界之中,蔣價石沒轍了。

現在蔣價石下野了,汪精衛上臺後,一時間發現所有能用的手段都沒用了,自己籌集不到一分錢。國民政府還欠下了一屁股債務,沒有軍費軍隊根本就調動不到,而且還要擔心軍隊譁變衝擊政府機關或者去搶劫。

整天面對着個個集團軍軍官的威脅,不是軍隊要潰散了,就是他們要包圍政府了。

汪精衛發現自己根本就玩不轉。自己是被蔣價石坑了,難怪蔣價石下野的那麼痛快。原來是讓自己來給他擦屁股的,這讓汪精衛十分的氣惱。

於是開始向其他軍閥求助,跟自己關係好的唐生智卻一口回絕,表示中央軍沒有軍費動不了,自己的軍隊也沒有軍費呢,蔣價石還曾經答應了很多軍費沒有兌現呢,現在你汪精衛上臺了,可別忘記了哥們曾經力挺過你,怎麼着也給先將欠咱的軍費還清吧。碰了一鼻子灰,汪精衛轉而求助於聯省,聯省不缺錢,比上海更有錢,但是趙澤勇看不上汪精衛的人品,他判斷一個人很簡單,看這人的氣節,汪精衛可是將來要當漢奸的人,跟他扯上關係太丟人了。聯省不幫忙,馮玉祥呢,馮玉祥說自己的西北軍都快揭不開鍋了,就更別提軍費了,俺的部隊已經好幾年沒軍餉了。

沒有軍費,國民政府中央軍始終動不了,而那邊馮玉祥西北軍卻進軍順利,幾乎佔領了整個河北,並且跟李宗仁桂林師一起包圍了京津。

曾經蔣價石在南京的時候,人家是要軍功有軍功,從廣東一路打到了山東去。要政績有政績,將國民政府的統治區擴大了幾十倍,通過外交途徑進入了上海。而到了自己,軍隊根本調動不了,政績嗎,現在是焦頭爛額,到處捱罵啊。

汪精衛捱罵,這是活該啊。

當蔣價石在南京的時候,汪精衛在武漢天天說風涼話,整天譴責蔣價石的各項政策,進軍緩慢了要捱罵,對日本軟弱了更要捱罵,官員貪污了還是要捱罵。現在換了他汪精衛了,蔣價石在下面整天說風涼話,蔣價石那一排下野的官員也整天給汪精衛政府施加壓力。

現在的汪精衛政府,別說進軍緩慢了,根本就沒有進軍。官員還是照樣貪污,而汪精衛卻沒辦法制止,牽扯太多他也不敢大刀闊斧的改革。而對外問題嗎,汪精衛照樣不敢強硬,英國人根本就不把上海的關餘給他們,汪精衛怎麼也收不回來。報紙上已經說了,要是換做聯省督軍趙澤勇做國民政府主席的話,英國人肯定早就把關稅叫出來了,記住是關稅,是直接收回,而汪精衛竟然連一點點可憐的關稅餘額都要不回來。

進軍進軍沒能力,政治政治沒辦法,外交外交很不力,現在就是報紙和民衆對汪精衛政府的印象。

雄心勃勃分發萬丈的汪精衛可沒想過結果會是這樣,他認爲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能力問題,而是困難太多了,換誰來都一樣,而且覺得自己是被蔣價石坑害慘了,索性自己也來個辭職,跑去法國多清閒了。

在國民政府的中央委員們一致促請下,蔣價石才樂呵呵的回到南京,重新就任北伐軍總司令,而他一上臺,中央軍可以再次戰鬥了。但是此時卻已經沒有了中央軍的用武之地,馮玉祥和閻錫山已經將北方的奉軍打敗。張作霖宣佈放棄北京,逃回關外。卻在火車上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密不發喪,秘密繼承了東北軍總司令後才發佈了張作霖的死訊。然後表示奉軍全部撤出關內,不再阻撓國家的統一,並且開始跟蔣價石勾勾搭搭起來。

中央軍沒作爲,但是蔣價石還是有些作爲的。

他命令馮玉祥不要進入北京和天津,理由是日本人明確提出的不希望馮玉祥的部隊進入這兩個地方,從自身來講。蔣價石也擔心在發生一次濟南慘案,而從權謀來講,河北都被馮玉祥佔領了,而孤島一樣的京津地區卻給閻錫山的話,肯定會讓閻馮二人產生矛盾。做的既有大義在,那就是日本人要求,馮玉祥也確實不適合跟洋人打交道。而比較狡猾的閻錫山很適合作這工作。這是光明正大的挑撥離間,馮玉祥和閻錫山兩人看的明白還是要往裡鑽。因爲閻錫山真的很想要京津,而馮玉祥真的不想給可又不能不給。

所以馮玉祥眼睜睜看着奉軍從北京撤軍,自己手下韓復榘已經到了南苑卻不敢入城,心裡憋了一肚子火,但是強行進入吧。日本人明確不希望自己進入,難免日本人不會干涉,而另一方面又違反了蔣價石的命令,裡外不是人,只能眼睜睜看着閻老西佔便宜了。心裡是既恨日本人。又恨蔣價石,更恨閻錫山。

但是就在此時。誰都沒想到,馮玉祥不敢進入北京,不代表也已經到了北京附近的另一隻軍隊不敢進入,這隻軍隊就是李宗仁的桂林師。桂林師大搖大擺的通過馮玉祥部隊的防區,氣勢張揚的進入了北京城。

其實大家都清楚,日本人之所以會表明態度反對馮玉祥部隊進入北京,正是爲了給閻錫山佔領這裡製造機會,之前閻錫山跟日本人頻頻解除,裡面沒有貓膩纔是怪事。

看看天津的情況。

傅作義在涿州被張學良俘虜後,送到了北京軟禁起來,當馮玉祥逼近北京的時候,傅作義趁亂逃到了天津躲起來。然而當張作霖被炸死的消息傳出來,傅作義光桿司令一個,立刻就在天津當了警備司令,宣佈天津脫離奉系。

而天津是有日本人駐軍的,要說沒有日本人的支持,鬼都不信。

天津聯省軍是鞭長莫及了,但是北京就近在咫尺,汪精衛當主席的時候,中央軍無法從山東趕往北京,但是聯省軍卻是一直在北上,現在張作霖跑了,我們自然是要進入北京的,誰反對都沒用。

對於進入北京的問題,蔣價石是反對聯省軍進入這裡的,他已經讓閻錫山接收這裡了。而且也通知過聯省,甚至專門下發了他這份命令,因爲對於蔣價石來說,他更加擔心的是聯省進入北京。因爲聯省進入北京,跟日本人起衝突的紀律,要比馮玉祥都大很多。蔣價石還真的不願意看到,自己好不容易千辛萬苦忍辱負重穩定下來的中日關係,因爲趙澤勇的意氣用事突然又到戰爭的邊緣。作爲總司令,蔣價石有時候覺得太不公平了,自己是操碎了心,可是手下竟是寫惹禍精,而且他們惹了禍事還不知悔改,反倒是不斷的批評自己這個總司令,做人真他媽難,做一個負責人的領導人,更是他媽的難。

但是對於蔣價石的命令,趙澤勇根本就不鳥,蔣價石在濟南問題上的態度,讓趙澤勇十分的鄙夷。覺得指望這貨去強國,根本就沒有希望。

而且趙澤勇的手下大將李宗仁此時是非常想進入北京的,這不是什麼功勞不功勞的問題,而是一種榮譽,這意味着李宗仁帶兵從廣西打到了北方,將中國打了個對穿,這樣的功績說出去,那可是太輝煌,一個軍人一輩子可能就達到巔峰了。而趙澤勇衝着李宗仁在對英作戰中的表現,既不爭功也不諉過,兢兢業業,認爲自己這個手下值得獲得這樣的榮譽。

讓人沒想到的是,昆明大學校長熊慶來竟然也希望聯省軍進入北京。他是搞教育的,他關注的自然是教育。北京有龐大的教育資源,聯省努力了這麼多年,說實話都趕不上北京,因爲北京的影響力,讓留洋的學者們更願意去北京,而且是經過從滿清到民國幾十年的發展的,底子十分雄厚。熊慶來擔心,如果讓其他軍閥部隊進入了北京,會不會對教育造成惡劣的影響,他們會不會洗劫大學。於是得知聯省軍進入北京後,他立刻借了軍隊一架飛機,拿着許多金錢去北京各個大學走動去了,希望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教授們跟他去雲南避一避,順便在雲南的各個大學裡做作客座教授,等和平了在回北京不遲。

趙澤勇本人當然也希望進入北京,能刺激刺激蔣價石是一方面,進入北京對聯省軍的影響力提升是有好處的,北伐路上有幾個大城市,長沙、武漢是聯省打下來的,南京是蔣價石打下來的,洛陽是馮玉祥打下來的,濟南也是蔣價石打下來的,而能跟這些城市媲美的不多了,北京毫無疑問政治地位很高,政治影響力很大,肯定會上國際新聞頭條。

但是趙澤勇進入北京最大的目的,還是日本,他給李宗仁的密令中講的清楚。如果日本人干涉,給予強力的回擊,不怕把事情惹大,甚至只要是日本人露出敵意,聯省軍就可以攻擊,不但不怕惹事,還大有一副主動惹事的架勢。

趙澤勇現在就是要挑起跟日本人的衝突,然後像打英國那樣,胖揍日本人一頓。但是日本人比之英國人可是不一樣的,甚至可以說相對於英國,日本人更難對付一些。儘管日本的經濟不如英國,但是日本人的顧忌可少多了。

英國人打仗,受到掣肘太多,遙遠的距離,民怨都很重要。可是日本呢,就近在咫尺,而且日本的民心是很希望日本佔領中國的,他們生產各種軍國主義份子和禽獸。

奇怪的是,聯省軍進入了北京城,日本人卻很沉默,沒有發出任何相關的言論,而且他們在北京的少數軍隊也很規矩,甚至太規矩了,縮在軍營中不出來,似乎在保持很大的剋制一般。

看到這一幕後,趙澤勇笑了,看來打英國人不是白打的,打出了聯省軍的威風,日本人也不得不顧忌。要讓別人尊重你,首先你得尊重自己,聯省軍不慣列強臭毛病,列強也就在聯省軍面前收起了自己的毛病。

儘管沒有立刻引日本人上鉤,好一下子以優勢兵力打掉日本在北京的駐軍,但是隨着李宗仁佔領北京,實質上宣告了,從南到北的,有聯省軍參加的北伐戰爭結束了。

第37節 雲南省長第224節 偷襲日本(1)第4節 種子公司第109節 汀泗橋戰役第64節 全民習武第9節 藥廠保安隊第46節 囂張的海盜飛機第154節 英國人的反擊第35節 徐聞戰事第68節 立憲大計第195節 戰俘問題第67節 隆中對第149節 一觸即發第53節 中國式的中國兵第29節 欽州軍港第134節 收回特權第77節 要發戰爭財第204節 農會和工會第112節 武漢大戰第54節 烈馬奔騰第61節 再訪女校第108節 錢是個問題第150節 遭遇戰第145節 主動出擊纔是王道第136節 應對措施第49節 省長很忙第22節 影響第52節 魔鬼訓練營第27節 獲獎感言第51節 編練滇軍第71節 交戰第114節 局勢第153節 轟炸第13節 代理縣政第12節 練兵第207節 北伐結束第34節 唐繼堯下野第201節 緬甸的掙扎第45節 老總有請第117節 追殺英國軍艦第119節 獵殺英艦(1)第97節 最新設計模式第52節 福爾貝克第55節 建設欽州港第5節 入川請願第111節 西線突進第93節 前線第36節 聯合艦隊第48節 檢查第85節 改組訓練營第47節 獨掌滇省第33節 首戰第24節 雲南王家第77節 工業發展第165節 意大利救援軍第107節 湘西問題第59節 紡織業先行第137節 整合軍工第25節 赴歐領獎第75節 選舉出官科舉出吏第73節 襲營第195節 戰俘問題第96節 銀行計劃第136節 應對措施第195節 戰俘問題第71節 第一親信第11節 暴發戶造大屋第158節 衝鋒,全面突擊第221節 孫科投降第40節 被發現了第222節 暗鬥第67節 中糖公司第7節 外務司長第138節 達索第51節 編練滇軍第232節 突圍第212節 新的國家形態(2)第62節 移風易俗第66節 農會第78節 航母消息第69節 農會在川第49節 省長很忙第77節 工業發展第65節 中國有我中國強第152節 力圖全殲第5節 入川請願第24節 雲南王家第15節 署理蒙自第168節 瓜分河南第203節 蔣價石是個忍者第210節 軍閥戰爭第67節 中糖公司第218節 總統和總理第69節 農業資本萌芽第16節 聯省大議會第32節 追擊第222節 暗鬥第152節 力圖全殲第219節 激烈的發佈會(1)第50節 凱恩斯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