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

電場合成的出現,以及謝清團隊接連不斷的成果,讓燧人系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價值。

黃修遠在三月初,就批准了一筆80億華元的投資,在秦皇島、汕美、澳洲帕斯,建立三個電場實驗室。

顯然黃修遠也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價值。

單單是電場合成替換化學合成,就有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生產的潛力,還可以暴力合成一些新化合物,這對於新材料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促進。

財大氣粗的燧人系,自然沒有吝嗇,直接就砸了80億華元,希望可以加速電場合成技術的發展。

現在大中華的發展,表面上變得非常穩,在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好像在補基礎。

但實際上,暗地裡上馬了非常多的科研項目,很多甚至連內部文件,都沒有相關記錄。

14年在航天領域的各個項目加起來,經費已經達到了3772億華元;而今年這個數字將進一步上升,預計全年經費會突破4000億。

以航天科工的發射成本技術,每公斤有效載荷的發射成本,現在是237華元,雄鷹航天也差不多是這個範圍。

憑藉國內的低成本高效率,如此龐大的投資,至少可以媲美1.2萬億米元。

這裡的米元,是指沒有崩盤之前的米元。

在龐大的資金支撐下,大中華區的航天產業發展迅速,目前擁有兩個空間站,一個月面基地。

另外還向火星、金星、水星、木星,以及小行星帶,發射了27臺相關探測器。

面對大中華如此龐大的航天投資,全球各大勢力也被拉入了航天競賽之中。

今年二月初,露西亞和西洲聯盟終於初步達成一致,計劃在未來5年內,在航天領域投入430億西元(約1275億華元)。

而諾亞會也是傾盡全力,計劃在2020年之前,在航天領域投入8000億米元(約2.3萬億華元)。

其他幾個小勢力中,天竺則開始跟不上了,只能勉勉強強拿出8億米元,至於其他小蝦米,就更加沒有錢了。

只是黃修遠對於諾亞會和西洲聯盟的龐大投資,雖然高度關注,卻沒有太過於擔憂。

西洲聯盟和諾亞會的內部問題非常多,特別是現在急匆匆上馬很多項目,導致航天系統一下子吃下這麼多熱錢,普遍出現了項目混亂、重疊、相互扯皮的現象。

而米元、西元的通貨膨脹,又進一步削弱他們的實際投入。

黃修遠和戰略智庫估算過這些勢力的航天投資情況。

就算是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已經將發射成本壓低到每公斤6500米元(通貨膨脹影響,相當於沒有崩盤之前的2400米元左右),但他們仍然難以和雄鷹航天、航天科工競爭。

雙方發射成本的差距,目前已經擴大到1:26左右。

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差距。

相當於航天科工發射一顆衛星,成本只有NASA的1/26,這種情況下,NASA卻不得不咬牙跟進。

NASA會不會崩潰,黃修遠不知道,但是西洲航天局卻快了,就算是和露西亞合作,勉強壓低了成本,又提高一些效率,西洲聯盟仍然面臨着巨大的經濟壓力。

5年拿出430億西元,還是西洲聯盟的聯席會議,在高盧、不列顛、德意志三巨頭的通力合作下,才咬牙拿出的老本。

如果未來幾年的經濟還不好轉,後果可能是西洲聯盟直接經濟崩潰。

黃修遠通過安全部的渠道,已經瞭解到西洲聯盟嚴重的經濟問題。

國內可沒有養虎爲患的想法,很多合作項目,都是保持對方不會太快死亡,而不是拉他們起來。

而且扶持的地區,也是故意埋釘子,專門扶持幾個關係比較好的地區,其他地區則區別對待,甚至暗中打壓。

現在西洲聯盟的內部矛盾非常尖銳,西歐和東南歐的分歧,也是日益嚴重起來。

航天領域上,如果其他勢力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技術的跨越式發展,那他們以當前的航天技術,加大投資不僅僅不能跟上來,甚至可能把自己拖垮。

只是面對這種陽謀,其他勢力還真沒有多少辦法。

黃修遠在漠北航天城考察後,又急匆匆返回總部,和蔣海霖、陸學東、林百傑等人開了一個小會。

剛剛從澳洲回來的陸學東,笑着說道:“漠北的情況如何?”

“還可以,過幾天天氣好一點,選一個窗口期發射上去。”黃修遠喝了一口茶,接着說道:

“這一次小會,我主要是爲了航天項目的事情。”

蔣海霖似乎猜到了什麼:“修遠你是打算推進航天產業的經濟化?”

“是的,我們的投入太龐大了,必須做出一些調整,而不是盲目的砸錢。”

林百傑思考了一會:“如果要讓航天產業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可能會很困難。”

對於林百傑的話,衆人並沒有反駁,就算是現在的發射成本很低,航天產業仍然是一種脫離現實生活的產業。

比如所謂的太空旅遊,又有多少人可以負擔得起,85萬華元可以來回天宮空間站,但去年也僅僅賣出去5張票。

而其他的衣服、玩具、太空食品之類,也只是小產業。

黃修遠定了一個基調:“現在只能從技術反哺上入手。”

打開投影儀,將目前航天領域的各項前沿技術,投影在大屏幕上。

衆人一項一項的討論,討論其中可以應用在商業化的技術,特別是新材料上面,其實有很多技術,是可以商業化的。

比如,爲了實現宇航服輕量化,研發的各種新材料,這些材料中,一部分生產成本比較低的,完全可以應用到民衆的日常服裝中。

發展了三代的宇航服,配備了維生系統後,整體重量爲23.47千克,這是艙外服的重量。

比起老式艙外宇航服,不僅僅重量輕了,成本也便宜了非常多,一套造價大概在12萬左右。

目前雄鷹航天生產了50套艙外服,航天科工也生產了80套。

減少重量和壓低生產成本,那僅僅是新式艙外宇航服的一部分優勢,真正的優勢,是各種輔助設備的輕量化、小體積化。

比如艙外宇航服最重要的內部氣體系統,就應用了氧海綿技術,和二氧化碳—氧、碳循環技術。

還有微型的熱電溫控系統、微型核電池系統,這些技術都被集成在這一套宇航服上。

新型的氧海綿罐,大小隻相當於普通熱水瓶,卻可以儲存5公斤純氧,對一些需要攜帶氧氣瓶的行業,這是一個好的技術。

而且氧海綿罐還有另一個特性,那就是不需要高壓儲存,也不需要低溫儲存,也不容易出現失控揮發。

衆人討論了半天,才初步確定了15個技術,準備將這些技術,逐步民用化。

第六百零五章 反應第五十一章 一些變化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三百章 隱藏的殺機第一百五十三章 邀請函第二十八章 如期而至第五十五章 雲檢上線(加更)第二百五十八章 磷鉀風雲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五十一章 一些變化第六百九十四章 漫遊(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五百七十章 日出東方第四百一十七章 轉變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三百零八章 不同的命運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七百五十一章 浮空模塊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五百九十三章 月球(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邀請函第三百零二章 順路考察第十章 春節期間第三十一章 材料革命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三百五十九章 打包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第七百七十五章 探索冰世界第六百三十四章 有限的愛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貴嶼(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許多問題第七百六十章 陸續抵達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二百七十七章 起風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農村(三)第七百章 暗流與不解第五百一十九章 廉租房第五十六章 廣告招標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三百四十四章 致命第四百一十五章 優勢與策略第六百八十章 提煉工廠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話第一百七十六章 驚嚇連連第四百七十章 無可奈何第五百七十七章 虛實貨幣第四百六十九章 當頭一棒第六十七章 在人間第一百四十五章 德州芯片第三百六十四章 專利與代工第二百九十九章 油價風雲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二百九十九章 油價風雲第二百零五章 扶持第五十一章 一些變化第六百四十五章 瑞克•卡恩第七百二十九章 波瀾(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時代之船第二百三十二章 問題多多第八十七章 紡織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六百三十三章 1.5代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五百三十章 發佈會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生第六百一十九章 月球救援第七百零九章 雪球(六)第五百一十九章 廉租房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無聲第二百三十章 大而不倒第五百零九章 清理開始第六百零六章 新牧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遠東冬雷第三百零七章 種子第九十七章 電視劇第二百一十八章 產業生態第七十章 意外的發現第三百零四章 路管內部第六百二十七章 貿易第五百七十九章 擴大基數第四百五十章 瑪爾斯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四百四十五章 發言第三百九十七章 竣工和發展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第二百四十四章 奮鬥與追星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五百二十三章 蛀蟲第五百六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七百一十七章 角力第五百三十五章 根除者第一百七十一章 忌憚第七百八十章 遠征第二百五十四章 再次會面第五百九十一章 月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