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術驗證

達爾文附近的海域。

一艘秦瓊級的同級艦—程咬金號,正默默地潛伏在三百多米的海底,而且是直接貼在海牀上。

該潛艇貼在海牀上,表面並沒有任何動靜,但在潛艇和海牀接觸的部位,有一臺鑽孔設備,正默默地工作着。

爲了避免產生噪音,傳統的鑽井技術,肯定是不能使用的,幸好之前的五丁計劃中,研發了化學腐蝕法,可以通過化學腐蝕的方式,實現快速鑽井。

這項鑽井技術,已經多次在海底、地面鑽探中,獲得了豐富的技術驗證,目前技術相對成熟。

而且該技術在挖掘大口徑的鑽井上,具備很大的優勢,至少傳統鑽孔技術,在面對管徑1米以上的鑽孔時,會顯得非常吃力和緩慢。

楚軒和幾名研究員,則在海面上的工程船內,通過光纖線和潛艇直接通信。

“徐博士!你們預計多久可以挖通?”

文質彬彬的徐博士,笑着回道:“這條地下暗河,在該區域的岩層厚度是385米,化學腐蝕法一天可以挖掘50~80米深度,大概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挖通。”

“這個速度不錯。”楚軒點了點頭。

潛艇隱藏在海底,如果一動不動,加上新型的吸音和消音技術,很難被聲吶探測到,就算探測到,由於海底障礙物的干擾,十有八九會以爲是一塊礁石之類。

對於核潛艇而言,在海底停泊一個星期,不過是小兒科。

在挖掘鑽孔的同時,中船重工也在改造潛航器,讓其更加適應地下暗河的環境。

由於地下暗河是天然形成的,必然存在大小不一的不規則地形,可能存在一部分區域非常開闊,一部分區域非常狹窄。

因此必須做好這方面的準備,比如可以快速腐蝕周圍巖壁的化合物,在必要的時候,將狹窄的暗河變寬,保證潛航器可以安全通過。

另外,就是光纖線也必須採用特製的表層包材,保證強度的同時,要確保耐腐蝕、耐磨、耐高溫。

因爲一部分地下暗河的水溫可能高達幾百攝氏度,因爲地下有岩漿層滲透上來的熱量。

研究員們在做計劃的時候,都會充分考慮到這些情況,能避開地下高溫地熱區,就儘量避開,如果不能,只能採用耐高溫材料了。

七天後,潛艇的鑽孔系統,成功打通了海底下的地下暗河。

不過打通了地下暗河,卻不代表可以馬上進行潛航器測試,還需要做鑽井封閉改造。

如果不做改造,可能會導致海水倒灌,衝入地下暗河中,破壞地下暗河的生態。

工作人員利用開採頁岩氣的技術,一層層套下管壁,然後在管壁和井壁之間,一點點注入造巖劑,形成堅硬的人造巖。

這項工作持續了三天時間,一個半徑0.7米的海底深井,出現在這裡。

最後工作人員,在井口、井中、下井口布置了機械式的閘門,又在井口布置了一個可機械滑動的人造珊瑚礁,作爲井口的掩蓋。 ωwш .ttka n .C○

時間來到半個月後。

三臺改造後的潛航器,和特製光纖線,終於被空運到達爾文。

實驗緊鑼密鼓的展開。

潛航器一號被送入海底深井中,潛艇內的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潛航器,操控人員一共有三名,一名看聲吶探測數據、一名駕駛員、一名負責光纖投放。

這個潛航器的重量只有2.3噸,同樣是核衰變電池動力,最多可以攜帶500千克光纖。

特製光纖的重量,是0.5千克每公里,500千克就是1000公里長度。

不過考慮到暗河的地形不規則,肯定沒有辦法達到直線距離1000公里。

而且這其中,還需要考慮到返航、備用線、中繼接口之類,估計可以延伸200~300公里的直線距離。

暗河中,潛航器的探照燈,彷彿黑夜中的啓明星,在潛艇上方的工程船內,楚軒和徐博士也靜靜地觀看着。

儘管是暗無天日的地下暗河,但這裡面,仍然擁有生物,比如大小不一的盲魚,這些小魚通常都體型不大,通體呈現半透明。

潛航器的探照燈燈光,似乎驚擾了這片世外桃源,盲魚們紛紛逃離光源周圍。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潛航器的速度並不快,每小時不到5公里的航速,和常人步行速度差不多。

光纖線也一點點被投放下去,直到12個小時後,光纖線終於被投放了50公里長度,這也意味着潛航器行進了50公里。

按照聲吶探測到的地表地形來看,潛航器剛好在達爾文城的地下附近。

就在此時,工作人員操作潛航器,光纖線上出現了一個特製的光纖插接器,特製的小型機械臂,將光纖插接器釘在暗河的底部。

然後繼續向前,光纖插接器的作用,一是爲了方便維修,二是爲了方便潛航器返航、三是可以鋪設支線。

用了三天時間,潛航器前進了327公里,地面直線距離則是前進了186公里左右。

期間還測試了岩層腐蝕開道、接口插入換線、支線鋪設之類的測試。

拿到測試報告的楚軒,不由自主的露出一絲喜意,顯然在達爾文地下測試的暗河光纖、潛航器航行、地下空間探測,都獲得了大量的經驗。

這證明該方案,具備很大的可行性,暗河光纖系統配合順風耳系統,可以將聲吶監聽佈置在對方眼皮底下,這絕對是一個獲得情報的利器。

如果剛好基地附近有地下暗河經過,那都可以貼着臉監控了。

關鍵這種方式,還很難被對方發現,雖然地下基地內,往往都有地下震動感應器,問題是這種震動感應器,是專門針對挖掘地道的入侵,根本防不住這種天然的地下暗河。

楚軒又翻了翻所羅門數據中心的北美地下水系報告,上面有北美西海岸、南海岸附近的地下水系情況。

可以下手的位置實在是太多了,單單是墨西哥灣帶海底,就有十幾條大暗河存在,這些暗河連接了北美南部平原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還有不少地下暗湖、溶洞存在。

比如在墨西哥北部的落基山脈中,就存在一條隱藏在地下1200~1500米左右的天然溶洞,這條地下溶洞向北延伸,進入了加利福尼亞州的落基山脈中。

如果修整一下,甚至可以變成一條地下通道,從墨西哥直接通過地下溶洞,進入加利福尼亞州的腹地。

不過這種事情,僅僅是一個設想,楚軒現在關注的事情,是如何利用北美暗河,佈置順風耳聲吶器。

他組建了一個專門的工作組,負責分析哪些位置適合佈置順風耳聲吶器,可以確保最大限度,獲得諾亞會的詳細情報。

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第二百六十章 此起彼伏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部戰略第二百九十章 合縱連橫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五十三章 優良性能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六百一十一章 東遊記(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五百一十八章 結果第四十三章 鵬城來客第六十四章 固發測試第三百二十六章 影響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論與選擇第一百六十章 開發和信心第十五章 工業靈魂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四百八十一章 保守第二百五十章 臘八晚宴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五百零六章 威懾失衡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五十五章 雲檢上線(加更)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七百四十六章 異常第五百五十七章 備忘錄學者第二百七十四章 降解第五百一十四章 演講第三百三十三章 無聲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風廠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動第二十一章 平凡的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第五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一百五十八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零四章 熱土第三百八十四章 效果和採訪第二百五十九章 撕裂鏈條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第六十四章 固發測試第七百七十三章 外層探索第二百七十七章 起風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遠東冬雷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六十七章 在人間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典第二百八十一章 利刃第一百零四章 輸水計劃第二百八十章 殺瘋了第七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二百四十八章 穩定軍心第五百四十四章 奔月(一)第六十章 深化產業鏈第三十二章 北上冰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六百九十九章 進化(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九十一章 二代設備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二章 超憶困境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四百七十二章 超越未來第一百九十六章 試駕駛第六百七十一章 楓葉第六百八十九章 應對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農村(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奔月(三)第二百零三章 電力問題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四十五章 無心栽柳第二百五十八章 磷鉀風雲第一百六十五章 餘波與整合第一百九十六章 試駕駛第二百七十章 減排3%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一百一十八章 兩個家庭第一百一十五章 降價第五百六十八章 困難重重第五百五十五章 活化第五百四十九章 削弱中間第一百零八章 包裝盒第七百八十章 遠征第二百一十七章 精準打擊第三百四十七章 遠東冬雷第三十七章 偉大的事業第一百四十五章 德州芯片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七百一十二章 黃石畸變第一百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一十九章 完善方案第六百零五章 反應第一百一十五章 降價第三百八十四章 效果和採訪第一百七十九章 智能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