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

11月26日。

徐聞縣西南角方向的瓊州海峽。

距離燈塔角大約17公里的海底,瓊州海峽海底隧道一期工程的施工現場,所有的施工人員,都進入了安全特種車中。

飛鵬工程的總工程師黃新明、中建的副總工程師李豐,盯着操作頁面的模擬畫面。

由於海底隧道是從兩頭向中間挖掘的,全長37公里的瓊州一號線,處於海底的部分,長度是33.6公里,兩頭的匯合點,就在16.8公里處。

經過一年多的全力施工,考慮到泥沙層容易崩塌的地質條件,在突破陸地岩層區後,施工團隊採用了頂管的施工,配合盾構機的方案。

平均每天可以推進50~60米,今天終於到了兩頭匯合的日子。

從臨高縣過來的那一段隧道,目前已經完全停工,等待徐聞縣這一段挖通最後10米的泥沙層。

“5米,臨時頂管跟上。”李豐緊張的喊道。

“收到。”

由超級材料打造的臨時頂管,在八套液壓機的作用下,緩緩跟着盾構機向全推進。

在頂管後面,是一個巨大的合金阻隔網,是爲了預防前方突然崩塌,海水帶着大量泥土衝擊施工區域。

而泥沙阻隔網後面,上百名工人正在忙碌着,他們配備了清一色的特製外骨骼,這是專門定製的潛水型外骨骼。

就算是前方突然崩塌,他們也可以在海水中存活下來,上個月臨高段就發生了一次崩塌,大量海水衝入施工區域,工人憑藉外骨骼和特製安全車,成功從中撤退出來。

瓊州海峽海底隧道的修建,爲國內應對複雜地質條件下的隧道施工,積累了衆多經驗和技術,以後修建其他地區的海底隧道,都可以用上這些經驗和技術。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盾構機、頂管緩緩推進着,工人們快速鋪設着管壁。

4米……

3米……

……

當最後幾十釐米的臨時水泥層,被盾構機削開推倒的那一刻。

佈置在臨高段那邊的監控攝像頭,清晰的將這一幕記錄下來,被同步傳輸到安全車裡面。

“成功了!”一直默不作聲的黃新明振臂高呼起來。

“太好了!”

“我們做到了!”

“哈哈……”

不少人喜極而泣,或者激動得語無倫次。

隨着最後10米泥土層被貫通,一衆工程師和工人,也從激動中清醒過來,開始做最後的收尾工作。

頂管繼續跟着盾構機向南緩緩移動,工人花費了三個多小時,將最後管道連接起來。

從安全車中走出來,李豐看着這條巨大的隧道,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一系列海底隧道中,最大最長且難度最大的海底隧道。

站在隧道底部,李豐彷彿走進巨人國度一般。

“非常震撼!”一旁的黃新明,也是讚歎不已。

由於採用套管方案,目前他們只完成了外管,而後面還有一條內管,內管不需要考慮挖掘隧道、岩土層崩塌,施工速度非常快,目前已經31公里的長度修建,只剩下最後的6公里。

李豐戴上頭盔,緩解一下胸悶:“外管完成了,內管估計兩個月左右,就可以合攏了。”

“我們要準備下一步工作了。”黃新明一邊說,一邊返回安全車。

外管成功合攏,內管也快合攏,並不代表工作的完成,他們還需要考慮通氣井的建設。

超長海底隧道的通風透氣問題,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除非不設置公路通過功能,只允許鐵路通過,將可以不考慮通風透氣的問題。

海底隧道的內部非常密閉,而瓊州海峽海底隧道的平均深度,爲海平面以下150~180米,長度又達到了37公里。

一旦大量機動車進入其中,發動機需要燃燒做功,會導致隧道內部的氧氣被大量消耗,而廢氣則迅速增加。

如果僅僅依靠自然通風,根本滿足不了隧道內部的消耗,很快就會出現缺氧的情況。

在隧道內部缺氧,除了電動車可以正常使用,燃料型的發動機都要歇菜,車上的司機和乘客都可能窒息而亡。

總不能每一輛進入隧道的車,都配備一個氧氣瓶吧!

那畫面太美,不敢想象。

要維持隧道內部正常的氣體成份,建造通氣井,成爲必不可少的工作。

安全車向北行駛,黃新明和李豐來到001號通氣井,通氣井的設計方案,並不是直接設置在外管上面的,而是先開一條水平縱管。

水平縱管的直徑12米,長度500米,同樣是內外管設計,內部設置三道閘門,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將通氣井和隧道隔開。

在水平縱管內部,有進氣管和排氣管,通過電動機進行強制換氣,進氣管和排氣管的管徑爲1.5米,一個通氣井佈置兩條進氣管和排氣管。

進氣管和排氣管,從水平縱管的一端,延伸到海面的換氣平臺上,爲了維持通氣井的平衡,在水平縱管的下方,設置了一條深度200米的平衡固定柱。

黃新明進入001號通氣井的施工現場,目前這個通氣井,已經修建得差不多了,只要中船重工的換氣平臺送過來,就可以連接起來。

瓊州海峽海底隧道,一共需要8個通氣井,其中6個在海面上,2個在陸地上。

本來4個通氣井就夠用的,但是爲了安全起見,還是設計多一倍的數量,目的就是爲了以防萬一。

雖然大地震概率比較小,但並不是沒有,而且瓊州是颱風高發地區,萬一換氣平臺出現意外,還可以通過備用的通氣井,保證隧道內部的正常通風換氣。

黃新明檢查了一遍,沒有發現什麼問題,轉過頭向李豐說道:“這邊問題不大,我們去內管施工區看看。”

“好。”李豐點了點頭,將通氣井的情況記錄在平板電腦上。

安全車繼續向北,沿途都是內管,數以百計的工人,着工作型的外骨骼,在默默地忙碌着。

內管其實就是一條超級公路。

不過由於是在海底,需要考慮的東西更加多。

比如照明系統、應急系統、救援系統、滅火系統都要考慮到。

在設計過程中,一衆工程師和設計師還是覺得內外套管不夠,也增加了水密艙的設計方案。

如果萬一其中一段管道,內外管都破裂了,還可以通過水密艙門,將其中破裂區域和正常區域隔開。

另外利用通氣井的水平縱管,設計了緊急逃生通道,可在緊急情況下,就四條換氣管道,變成人員離開的逃生通道,也可以變成救援人員的進入通道。

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將是有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都考慮進入了,確保瓊州海峽海底隧道,可以安全使用百年以上。

第一百二十七章 璃龍(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舔狗養成第四百一十二章 怪物第六百八十章 提煉工廠第四百六十八章 反應第八十一章 除夕年會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五百五十七章 備忘錄學者第四十二章 重點實驗室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四百二十二章 被掩蓋的惡第四百二十二章 被掩蓋的惡第四百九十章 273.16K第一百四十四章 席位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第五百一十四章 演講第七百一十三章 黑雪第三百零七章 種子第六百四十四章 噩夢第二百三十一章 芯片進度第一百五十六章 生態與樣機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八十七章 紡織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四百零三章 雨林中第五百九十五章 月球(六)第三十四章 轉道蓉城第二十五章 多手準備第一百四十章 談判第四百三十三章 激光干擾第六百四十八章 狠辣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一百三十四章 主不在乎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第五百八十一章 新農村(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衰敗與陽謀第三百九十七章 竣工和發展第四百二十二章 被掩蓋的惡第二百九十三章 到貨第七百六十章 陸續抵達第六十三章 新品上市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機遇第五百九十六章 月球(七)第三百零七章 種子第九十一章 二代設備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二百一十七章 精準打擊第七百五十章 戰略轉變第二百五十五章 NLED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個發現第七百三十章 開端(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一百七十三 魔改第三百九十七章 竣工和發展第五十一章 一些變化第四百九十四章 異動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一百二十九章 宣傳短片第五十章 考察與討論第六百二十七章 貿易第三百七十六章 批准測試第七百三十六章 造物(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櫻花凋零第七百零五章 雪球(二)第五百七十章 日出東方第五十七章 城市蛻變第二百二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七十五章 細胞陷阱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第六百五十四章 死結第七百七十七章 堅冰之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理念第九十七章 電視劇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部戰略第一百六十九章 崛起(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恥辱與觸手第七十九章 搶修第四百零九章 運輸成本第二百六十四章 香石竹第二百零九章 致命溫度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六百九十九章 進化(二)第一百零四章 輸水計劃第四百三十六章 金烏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貴嶼(二)第八章 重新配置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六十章 深化產業鏈第二百一十九章 波瀾微起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四百八十三章 補貼第一百三十章 發佈會第七百五十三章 探索與修正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七百二十八章 樂不思蜀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四百九十七章 筋斗雲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