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

看到從房間走出來的黃修遠,張雷急忙跟上來:“董事長,你還沒吃……”

“給我打包一份,我待會回來吃。”

面對雷厲風行的黃修遠,張雷伸了伸手:“額……好吧!”

三步並兩步向張培材的宿舍走去,黃修遠到了門口,立刻敲了敲門,發現開門的人是張明流。

“黃先生,怎麼有空過來?”

“張總工,張院士在嗎?”

屋內傳來一箇中氣十足的聲音:“修遠,我在,進來說吧!”

進入房間內,不僅僅張明流在,還有王勘院士和其他幾個核心技術的負責人,也在這裡。

“大家都在?”黃修遠有些詫異。

王勘院士笑了笑:“老習慣了,我們習慣發射任務完成後,開一個小會。”

“不介意加我一份吧?”黃修遠拉開椅子問道。

張培材院士笑着搖搖頭:“歡迎還來不及,怎麼會介意。”

衆人說了一會這一次發射任務的得失,爲下一次發射做好經驗總結。

長11運載火箭的近地軌道有效載荷,有14噸左右,而同步軌道也有7.5噸有效載荷,對於接下來發射的北斗衛星,是一款非常重要的運載火箭。

北斗衛星的重量在3.1噸左右,在準備妥當的情況下,長11可以一次性運載兩顆北斗衛星上同步軌道。

更加重要的事情是,長11運載火箭可以長期保存,作爲快速補星的戰略投送力量。

一般情況下,液氧液氫的加註非常緩慢,在平時的航天發射任務中,還看不出什麼大問題,最多浪費一些時間。

可一旦到了緊急時刻,液體燃料的加註需要4~24小時左右,加上其他檢查檢測時間,沒有一兩天都搞不定。

這個時間明顯太長了,其中隱含了太多變數,可能被敵對勢力找到破綻摧毀。

在應急機制下,長11的快速發射能力,存在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

討論了半天,突然張明流好像想起什麼,開口問道:“黃先生,你找張院有事情吧?”

黃修遠頓時反應過來,拍了拍自己腦袋:“差點忘了。”

他將那份草稿放在桌子上,然後攤開來。

“這是?”張培材院士拿出老花鏡,仔細觀察草稿紙的內容:“咦?這是運載火箭的草圖……”

其他幾人也圍上來,仔細看着草圖上的內容,很快他們陷入了沉思之中,王勘院士拿出了自己的鋼筆,在本子上時不時計算一下,他們在驗證着什麼。

之前他們想過納米顆粒噴流的方案,但是在測試過程中,效果非常不理想。

納米顆粒噴流方案,就是利用N20燃料的納米顆粒特點,加一個類似於渦扇的裝置,將燃料顆粒吸入燃燒室內。

問題是納米顆粒的流動性太差,就算有渦扇吸噴,仍然沒有辦法滿足短時間的大功率輸出。

另外這個系統,還存在燃料殘留問題,就是渦扇吸噴不完全,在大氣層中,還有藍星重力的加持,可以讓燃料向發動機方向下墜;而在太空微重力下,會出現一部分燃料無法被吸入的現象。

同時如果要保證納米顆粒燃料的微流動性,就不能壓縮燃料體積,必須讓燃料保持“蓬鬆狀態”。

本來體積小就是固體燃料的優點,結果這一改,竟然把這個優點給改沒了,明顯有些得不償失了。

仔細驗證後,張院士終於開口了:“修遠,你的方案是採用多級分攤,這樣會不會造成系統太過於臃腫?”

黃修遠解釋道:“我計算過了,這個系統反而可以加強安全性,您看一下這裡……”

草稿紙上,他迅速畫出各級芯體的緊急脫離狀態。

黃修遠的方案,是通過多級分攤,由於固體燃料的火箭發動機,比液體燃料發動機簡單太多,說白了就是一個大筒子。

通過多級分攤的方式,發動機的材料要求,至少會直接下降一個級別。

簡單來說,就是那一級燃料用盡,就直接扔了芯殼,啓動下一級的燃料。

一般而言,固體燃料發動機出現故障的概率,比液體燃料小非常多,固體燃料的多級分攤,不會造成控制系統太過於臃腫。

按照黃修遠的計算數據,這樣設計的火箭發動機,內部只需要幾層鎢硅層,就基本可以滿足耐熱需要了,反正是用完就扔,活脫脫的渣男行爲。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而減少了鎢硅層的層數,這些減少的重量,剛好可以用在分級系統上,甚至在發動機殼體上,材料厚度和耐熱要求可以進一步削減。

王勘院士認同這個方案,不過他還是非常謹慎:“這需要我們重新驗證,測試出一個合適的時間。”

“確實需要驗證一番。”張培材院士也是這個想法。

雖然黃修遠和他們的計算數據,在理論上可以將火箭發動機的殼體重量,壓縮到只有原來的34%左右,但是理論的東西,誰也不敢打包票。

現在他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製造一個原型機,測試出單級發動機極限,只需要在發動機使用的50~200秒內,保證發動機可以維持即可。

緊接着黃修遠又開口說道:“這個分級分攤方案,其實還可以用在精確控制上。”

他抽出其中一張草稿紙,上面是一個蜂窩結構狀態的火箭發動機,將單一的大圓柱固體燃料,變成密集的蜂窩結構固體燃料柱。

“各位請看,我們可以根據需要的動力功率,選擇點燃其中一部分燃料柱,從而實現相對精確的動力輸出,甚至可以通過蜂窩燃料柱的位置,實現一部分飛行姿勢的修改。”

張培材院士擡了擡老花鏡:“這個方案的可行性很高,不過需要注意幾個問題,蜂窩結構的密度越多,會加大整體死重。”

“這是一個取捨問題,爲了精確控制,犧牲一部分有效載荷,也不是不能接受的。”王勘院士說出自己的想法。

黃修遠笑了笑:“我們不需要太糾結,畢竟蜂窩結構發動機,肯定是用在近地軌道之後的飛行,在大氣層和近地軌道,用大圓柱就可以了。”

衆人討論了8個多小時,直到夜深人靜的時候,黃修遠才準備返回。

就在這時,航天城內部廣播系統,響起了廣播。

[長11運載火箭芯一級回收工作,於2010年6月16日3:21,圓滿完成……]

送他回去的張明流,笑了起來:“雙喜臨門呀!”

“張總工,後天回魔都嗎?”

張明流點了點頭:“是的,我這邊工作交接一下,就可以回去了。”

“我也差不多了,公司事情太多了,不能離開太久。”黃修遠無奈的說道。

倆人談了一下合作研發衛星的事情,便各自回宿舍了。

第十章 春節期間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農村(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六百三十四章 有限的愛第四百一十四章 縱橫千里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控第六百零七章 革新第三百一十五章 樹和水第一百章 陰差陽錯第四百二十九章 特產品牌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五百七十一章 42.8℃第七百三十五章 造物(二)第五十七章 城市蛻變第四百九十四章 異動第六百六十四章 應對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球(八)第五百八十一章 新農村(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貴嶼(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宣傳短片第二百五十二章 當頭一棒第五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五百四十九章 削弱中間第五百八十八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一十七章 精準打擊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卡位第一百八十七章 談判與電影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動第一百九十五章 車展第四百五十五章 宴會第一百二十六章 璃龍(二)第五十三章 優良性能第二百二十八章 意料之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貴嶼(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風廠第七百五十四章 發電技術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七百七十七章 堅冰之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見證第七百七十六章 意外和意外第二百七十五章 浪費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蘋果第五百五十一章 人間正道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四百一十一章 兩個實驗第七百零四章 雪球(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缺口疑惑第五百九十三章 月球(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主不在乎第六百五十九章 納米前沿第一百三十五章 內部整頓第九十五章 旱情(續)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退一步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幕漸開第六百五十一章 曝光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術驗證第二百九十章 合縱連橫第七百五十三章 探索與修正第八十一章 除夕年會第七百三十七章 光年之外第四百七十五章 潛規則第六百九十四章 漫遊(三)第七百六十八章 測試場第六百九十一章 應對(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參觀第二百零一章 收購整合第十五章 工業靈魂第九十二章 牧草種植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二百零二章 配套升級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度第三百七十六章 批准測試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幕漸開第二百四十九章 早茶密談第一百九十五章 車展第一百三十四章 主不在乎第二百一十八章 產業生態第一百零七章 標準與應對第六百九十三章 漫遊(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消息和目的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一百一十九章 冷鏈第三百九十六章 線的延伸第六百五十一章 曝光第四百三十三章 激光干擾第三百五十六章 連鎖反應第五十章 考察與討論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六百八十七章 隕石(二)第五十三章 優良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