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

剛剛被招聘過來的畢業生,或者挖牆腳過來的研究員,並沒有馬上被安排到核心實驗室,而是進行爲期三個月的特訓。

這三個月時間,主要是考察工作能力、人品、熟悉燧人系內部的規章制度,同時對自己的科研能力,進行一次整理和查漏補缺。

同時安全部,也會秘密調查所有人的背景,以及是否和外部勢力,存在勾結聯繫。

掌握衆多敏感技術的燧人公司,對於研究員的人品和背景,異常的關注,避免技術泄露,已經成爲安全部的重要任務。

近期黃偉常帶着安全部,加上秦勵章那邊的配合,成功查到了三名出賣公司機密的人員,其中一名還是納米實驗室的研究員。

幸好安全部及時發現,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對新入職的員工,特別是涉密部門的員工,都設置了一個三個月的考察期。

從魔都被招聘到的王志遠、陸啓夫等人,跟着公司的招聘小組,一起返回汕美總部。

他們此時還不知道,未來三個月的生活。

回到總部的黃修遠,和林百傑一起,在陸學東的帶領下,對於科研部的一些項目進行考察。

半導體實驗室。

在無塵室內,衆人都穿着專用的防護服和防毒頭盔。

陸學東向衆人介紹道:“修遠,老林,這臺就是特紡設備研究所的初代產品,緇衣40/60—1,可以用於生產40~60納米級別的芯片。”

緇衣40/60—1,40/60代表設備的加工精度,而1則代表是該類型設備的第一代產品。

在實驗室內,一共有7臺緇衣40/60—1,負責設計芯片電路的工程師、研究員們,以及設備的研發團隊,也派了不少工程師過來。

雙方一邊嘗試製造芯片,一邊測試設備的性能,不斷查找問題,可以現場調整的問題,就現場調整;無法現場調整的問題,則反饋回去特紡設備研究所,進行深入研究。

由於戴着頭盔,黃修遠提高一些聲音:“學東,目前緇衣初代的產能多少?”

“目前單臺的每天可以編織500~800億個晶體管。”陸學東又詳細給倆人,介紹了其中的具體情況。

緇衣40/60—1有8道,1道代表可以加工1塊芯片,8道就是可以同時加工8塊芯片。

加工簡單的專用芯片,產量絕對不小。

而生產多指令的CPU之類,比如英特爾計劃明年推出的酷睿i7,爲32納米工藝,單顆CPU就集成了11.7億個晶體管。

按照緇衣40/60—1的產能,如果要集成單顆11.7億個晶體管的芯片,一天可以編織出42.7~68.3顆。

看起來緇衣40/60—1的產量相當少,但是看一下雙方的生產線,情況恰恰相反。

光刻法需要大量設備,還是價格昂貴的精密儀器,一條最先進的生產線,整體價格在幾十億華元,而且設備很難訂購,特別對於華國企業而言,連第二等級的設備,人家都不會輕易出售到華國。

而一臺緇衣40/60—1,加上配套的激光切割燒結系統、封裝系統,整體造價才幾百萬。

再計算上知識產權,一旦大規模生產,也最多一套兩三千萬,10億就可以造40套左右,100億就是400套。

一套每天生產42顆計算,400套一天可以1.68萬顆,一年生產300天,都達到了500萬顆左右,這僅僅是最低產量。

щшш✿TTKΛN✿c o

隨着燧人公司的工藝逐步成熟,單臺設備的生產量,就會逐步提高。

而今年的CPU需求量,其實非常容易計算,通過各種電子設備的售量,基本就基本估計出CPU銷售量了,全球年需求量在幾百億顆左右。

當然頂級的CPU一般不會佔比太高,畢竟不是所有的電子設備,都需要電腦CPU的運算力。

比如現在國內非常火熱的山寨機,自然不可能去採購英特爾的酷睿之類,他們大多數採用聯發科的廉價芯片。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CPU,集成的晶體管數量,在1~3億個左右。

用緇衣40/60—1組建的生產線,如果有400套,一年生產兩三千萬顆,是綽綽有餘的事情。

黃修遠轉過頭來笑道:“龍圖騰的白龍手機,可以考慮使用我們自己設計的芯片。”

“現在的問題,不是工藝做不到,而是設計跟不上,我們採用了全新的工藝,導致光刻法芯片的很多集成電路設計,必須重新調整。”陸學東非常無奈。

黃修遠並沒有意外,芯片設計的難題,他一開始就知道:“學東,沒有必要一開始就死磕CPU芯片,一臺手機裡面,還有其他的電控芯片、音頻芯片之類,從簡單開始設計。”

“我也是這樣想的,現在芯片設計研究所分成了十幾個小組,專門攻關特定的芯片。”陸學東隨即又解釋了一下,各個特定芯片的設計小組。

一旁的林百傑,瞭解了芯片的情況後,詢問了玻璃光盤的情況:“對了,學東,玻璃光盤現在怎樣?”

“我們邊走邊說。”

陸學東帶着一行人,前往六百多米外的玻璃光盤實驗室。

來到玻璃光盤實驗室,該項目的負責人苗國忠,正在進行數據讀取的實驗。

黃修遠阻止了陸學東,讓對方完成實驗再說。

通過實驗室的內部電腦,他看到了玻璃光盤的很多具體情況,目前玻璃光盤的數據刻錄機,已經初步完成了原型機設計工作。

刻錄機通過內置的深紫外光激光器,實現了快速信息刻錄。

而信息讀取方面,則需使用低光強的紅外光照射,被照射後的玻璃光盤,其中的硅9和硅6,會反射出不同頻率的黃光和藍光。

反射出來的黃光和藍光,通過苗國忠等人設計的光信號讀取器,在0.3~0.6微秒左右,可以讀取20G左右的數據。

而經過重新的排列優化,玻璃光盤目前的儲存容量,在每平方釐米92G左右。

玻璃光盤的缺點,除了不可逆轉的刻錄信息之外,就是刻錄機、讀取機成本比較感人一些。

根據苗國忠團隊的設計方案,科研部的成本評估辦公室,給出的成本區間,在大規模生產下,是刻錄機每臺5~6萬元,讀取機每臺800~1200元。

刻錄機之所以價格比較高,是因爲深紫外光點刻,需要精細的激光器,以及非常穩定的控制元器件。

讀取機的精度要求不高,因爲是大面積紅外照射,再根據發射光的頻率讀取信息,所以設備造價相對比較低。

如果要民用玻璃光盤,必須進一步壓縮讀取機的體積,因爲目前的讀取機,大小和煙盒差不多,明顯太大了一些。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半個多小時後,苗國忠終於完成了實驗,發現董事長來了,急忙來到休息區這邊。

第五百六十六章 病情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二十七章 催化劑第四百章 意外的發現第二百五十八章 磷鉀風雲第六十八章 奶牛產業第二百五十四章 再次會面第四百一十一章 兩個實驗第四十章 請相信科學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二百四十一章 鰻魚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六百零一章 天門號第二百九十九章 油價風雲第四百九十一章 壓力素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略調整第七百七十六章 意外和意外第六百四十一章 不安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宮第九章 離岸公司第四十八章 燃料鈍化第六百三十章 漸冷的現實第一百一十章 玻璃光盤第一百五十六章 生態與樣機第二百二十四章 崩潰邊緣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一百三十二章 採購與提防第八十五章 無可奈何第四百五十五章 宴會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球(八)第六百一十七章 噩耗第四百四十八章 異化第一百三十四章 主不在乎第五百六十一章 漸變第一百五十八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農村(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爆發第一百三十章 發佈會第三百五十八章 強勢第一百七十六章 驚嚇連連第七百七十章 在金星第七百六十八章 測試場第五百六十一章 漸變第七百七十五章 探索冰世界第二百七十七章 起風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月球(四)第七百三十三章 開端(四)第一百一十章 玻璃光盤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第六百二十四章 前沿(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七百三十三章 開端(四)第一百六十章 開發和信心第二百零二章 配套升級第二百二十五章 轟然倒塌第五百二十六章 時代之船第二百五十四章 再次會面第六百七十三章 楓葉(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第五百零二章 關鍵一環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三十六章 六錐球氧第二百五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六十章 陸續抵達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二百五十五章 NLED第七百零五章 雪球(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觀點碰撞第四百七十三章 兼併第三百零五章 半導體變化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二百七十一章 反將一軍第六百八十三章 雲海(二)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與拋售第七百四十九章 危險的火星第五百四十九章 削弱中間第三百零九章 無法復現第三百八十二章 杏花樹下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五百七十六章 通信發展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崩盤第三百七十一章 思路轉變第五百五十五章 活化第十八章 達成共識第一百七十六章 驚嚇連連第一百零八章 包裝盒第六百零二章 噩耗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五百二十七章 見證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三百四十三章 隱藏彩蛋第一百二十章 國際糧商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宮第七十一章 魯省藥玻第三百零六章 五丁開山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貴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