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唐賽花

婁長憶生怕兩方起了爭執,他們兄妹夾在中間難處,琢磨着說些什麼,圓圓場面,可是不等他開口。

旁邊的幾株古樹後卻轉出幾位老者來,當先那位身着深青的錦緞長衫,白髮白鬚,臉色略微有些不愉。後面三位則笑眯了眼,滿臉興味。

婁長憶兄妹一見之下,連忙起身行禮,“晚輩見過司馬莊主,見過衆位前輩。”

大禹和濤兒對視一眼,也隨後行禮問好。

幾位老者進了亭子,坐在大禹等人讓出的座位上,其中一位紅臉膛的老者上下掃視大禹片刻說道,“平日還不覺得,今日一見這些小輩兒們才知,咱們這些老傢伙是該讓位了,你看這小夥子,是不是就如那些酸儒們說的那樣,翩翩公子,溫潤如玉。這品貌氣度,武藝才智,不出三年,定會揚名江湖,早晚要蓋過我們這些老傢伙的風頭。”

“祝老哥說的不錯,這小子我看着也喜歡。”另一個清瘦老者也接話笑道。

司馬淵狠狠瞪了自己孫子一眼,雖然他平日也知孫兒武藝還有待磨練,可也沒想到他如此拙劣,連個無名小子都贏不過。

本來他引着幾位老友來此小坐,正遇孫兒與人比劍,他還想着機緣正好,也讓幾位老友見見他的子孫多出息,沒成想,這臉沒露成,反倒丟了許多。

此時再聽幾位老友誇讚大禹,他這心裡就越發難過了,但是臉上卻還是笑着隨衆人稱讚,“不錯,不錯,這孩子比我那被寵壞了的孫子要強多了,溫玉公子這名號,名副其實。”

大禹上前行禮,道謝,“謝幾位前輩謬讚,晚輩不敢當。天色不早,晚輩們就不打擾前輩們賞景小敘了。”

婁長憶等人也上前行禮告辭,然後連同羞愧的滿臉通紅的司馬睿一起出了亭子。

拐過山彎,待看不見幾位老者之後,司馬睿立刻氣哼哼的瞪了大禹一眼,甩袖離開。

大禹衝着婁長憶無奈聳肩,然後各自回了院子不提。

到得十月初六這日,整個山莊已經住了不下二百人,花園裡四處可見或坐或站,高聲談笑的江湖人,大禹約束着幸兒,只允許她在院子門口站站,卻不許她跑到人羣裡去看熱鬧。江湖人性子乖戾,一個不痛快就要打打殺殺,完全不計後果,萬一幸兒惹得誰惱怒,被傷到就不好了。

這一日,歐陽和木艾也終於趕到了入雲峰,萬劍山莊外排了長長隊伍,形形色色的江湖人讓木艾覺得萬般新奇,掩在帷帽下的眼睛滴溜溜轉着,一會兒盯着人家盤在脖子上的青蛇咧嘴,一會兒又感慨這麼熱的天,還有人穿毛皮來赴會。

歐陽難得見她如此孩子氣,也不阻攔,只牽了她的手到得門前,報了個幾年前曾用過的,也算小有名氣的江湖名號,玄刀客景琨。

這名號黃普德倒也聽過,一邊客套着,一邊不着痕跡的細看了他幾眼,畢竟當年揚名江湖的玄刀客很是神秘,整個江湖也未曾有幾人見過他的樣子,沒想到這次武林大會居然能引得他來參加。

有青衣小廝上前客氣的躬身引着他們夫妻進了大門,然後穿廊過戶進了後園,把他們安排在右手邊一座叫夏宣堂的院子,裡面早住了十幾人,他們夫妻佔了西廂房的最後一間。

歐陽掏了小塊碎銀賞給小廝,小廝笑嘻嘻殷勤的囑咐兩句衣食之類的事才告退出門。

木艾摘了幃帽,攏了攏頭髮,笑着摟上歐陽的脖子,說道,“夫君,咱們這趟真是來對了,你看那些江湖人,這麼熱的天還穿毛皮,最奇怪是那把蛇當圍脖的,他不覺得害怕嗎…”

歐陽見她眼眸深處閃着晶亮的光彩,眼角眉梢都是興奮之色,就像那第一次進城的孩子一般,忍不住好笑,攬了她坐在桌前,“等後日大會開起來了,來的人會更多。”

木艾隨手從空間裡拿了一盤荔枝,一邊剝了喂歐陽一邊問道,“咱們用不用出去找找孩子們?這裡江湖人多,我總惦記他們調皮,惹了什麼麻煩。”

歐陽指指那圍了妃色紗簾的幃帽,“我倒擔心你惹麻煩。”

木艾吐吐舌頭,前日她纏磨着歐陽一定要在一家酒樓的大堂用飯,結果一個酒鬼色膽包天,居然上前來拉她的手,被歐陽生生扭斷了胳膊,然後立刻拉她去繡莊買了五六頂各色幃帽,監督着她日日戴好,才肯帶她出門。

夫妻兩人說着閒話,吃着水果。

此時,山莊前面又來了三男一女,正是唐門那師兄妹幾人,這一次那癆病鬼一般的二師兄也赫然在列,黃普德聽得他們唐門的名號,立刻熱情了三分。

唐門可是唐賽花的孃家,雖說當年有些爭執,多年未曾聯繫,但是以唐門那代代相傳,極端護短的脾氣,如果慢待了他們幾個小輩兒,唐賽花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黃普德親自引了他們進後園,手上的一本冊子翻來翻去,各個院子都已經住滿了人,就算有空閒的也是幾位江湖老一輩人物的院子,是斷斷不能安排這些小輩兒進去的,看來看去就只有夏宣堂的正房還有兩間空着,於是就送了他們過去安頓,然後又使人去永春堂向唐賽花報信,雖然他這位嫂子平日不大理會莊裡事務,對武林大會更是沒什麼興趣,不過,畢竟是人家孃家來人了,於情於理都要說上一聲。

果然,青衣小廝去了半晌就又領了一個伶俐美貌的大丫頭回來,笑言,“夫人請小姐前去永春堂敘話。”

黃普德笑着囑咐了那負責伺候的小廝幾句,才趕去前院繼續迎客。

唐門小師妹,閨名唐鳳,又因爲同輩師兄弟裡排第七,所以,親朋們都喜歡叫她鳳七,她在出行之前也是得過父親囑咐的,知道這位嫁在萬劍山莊的姑姑,當年因爲與家族有些恩怨,多年不來往,此次他們上門,最好是能化解一二。

於是,鳳七欣然應允,換了套新衣裙,重新梳了發,就隨那丫鬟出門,結果尚未走出幾步,就見西廂房的雕花門吱嘎一響,前後走出一男一女來,男子身材魁梧,面色冷酷,玄色衣袍,長刀在手,只一眼,她就認出這人就是那夜暗探曾經傷過她的男子,不必猜,那後面戴着幃帽的必定是引誘了師兄的狐狸精。

鳳七放慢腳步,一直望着歐陽夫妻走出院門,才低聲喚了那青衣小廝,問道,“剛纔出去那對兒夫婦,可知道是什麼名號?”

那小廝仔細想了想,回道,“回小姐的話,那是玄刀客景琨和他的妻子木氏,一個時辰前剛剛住進來。”

鳳七恨得把牙齒咬得咯咯響,心裡暗罵,這狐狸精真是陰魂不散,居然都追到萬劍山莊來了,大師兄這兩日對她剛剛好起來,萬一再知道是與這狐狸住一個院子,豈不是又要舊態復發。說不得,要想個辦法搬去別處,或者把他們夫妻攆走。

她一路盤算着,一路跟隨那綠衣丫鬟穿過景緻優美的花園,三繞兩繞,來到一座大院兒的門前,早有兩個小廝等在門前,一見她們過來,連忙推開院門躬身請了鳳七進去。

鳳七打疊起精神,低垂眉眼,隨着丫鬟進了大廳,悄悄掃了四周一眼,上面正中央是一張楠木雕花羅漢牀,漆成棕紅的顏色,左右放着織錦靠墊,中間則是一隻小矮几。

下面兩列分別放了四張高背椅,雲錦繡了海棠花的坐墊兒,左側牆壁掛了一張傲雪寒梅圖,右側則是一座四扇大屏風,水墨繪了山河。

窗上攏了煙霞紗的帷幕,爲這稍顯冷清剛硬的廳堂,勉強添了三分柔色。

綠衣丫鬟請她做了左側上首,然後出門轉入旁邊的內室,半晌,隨着一陣環佩叮噹聲,門外就走來一位中年美婦,一雙丹鳳眼,開闔間,眸色生輝,口如含珠,膚如凝脂,三千青絲挽了驚鴻歸雲髻,髮髻後左右各插兩支碧色胡蝶簪,襯得烏黑的髮髻似要溢出水來。

上身一件對襟錦緞羅衫,繡了纏枝海棠的紋樣,緋紅花朵碧綠枝葉,以素色緞子掐了邊兒,下身則是一條櫻草色的逶迤拖地水仙散花裙,隨着走動時而散開,時而收攏,說不出悱惻儀態。

鳳七連忙起身,低眉行禮,說道,“鳳兒,給姑姑行禮問好。”

那唐賽花當年因爲堵了一口氣,自從出嫁就再沒與孃家衆人走動過,隨着年紀漸長,心裡那股鬱氣也消散許多,越發惦記孃家,可惜,孃家人被她折了幾回顏面,就再也沒有上門。所以剛纔她乍一聽聞侄女來了,立刻就派了貼身大丫鬟去請。

此時看見自己的小侄女亭亭玉立站在那裡,石榴紅的衣裙,高盤的鬢髮,面容豔麗無比,一雙鳳眼媚意天成,倒與自己年輕時一般無二,心裡立刻就生了三分喜愛之意。

上前親自扶了她,也不讓她坐在客位,直接拉她坐在羅漢牀上,又細細打量半晌,微微嘆氣說道,“當年我出嫁時,你還沒出生,沒想到一別多年,你都長成大姑娘了。你父親母親身體可好?”

第497章 夫妻小賭第50章 往事抱歉第139章 打秋風(二)第289章 夜劫第505章 圖謀第178章 郭嬸送禮第72章 “府試”第188章 遊園第494章 白露城第246章 修路(一)第190章 綠蕊金菊第252章 母慈子孝第475章 反將一軍第500章 置產第440章 大戰草上飛第280章 嫁妝第289章 夜劫第153章 惡言第144章 聖旨到(二)第7章 賣米(三)第四百八十九章第277章 商議第94章 禍起第504章 孺暮第112章 子夜來客第386章 阻礙第124章 快樂好生活第55章 閒話家常第395章 團圓月餅第326章 宅大是非多第135章 安頓第357章 小安進宮第402章 南平坳第36章 賺了第161章 開工第387章 誆騙?第63章 傳說中的李生一家(三)第252章 母慈子孝第293章 心傷第292章 探門第107章 年前瑣事第471章 勾舊恨第456章 夜聚第294章 託付第487章 海邊小居第45章 風寒之症第177章 送吃食(二)隱世的小山村第274章 意外條件第268章 媒婆上門第27章 異姓兄妹抱歉第490章 進村第233章 技術小問題第162章 小蝌蚪找媽媽第210章 冰激凌第241章 趙老先生第506章 亂起第279章 相請第339章 裂痕第462章 唐門第155章 醫館第245章 阿大兄弟成了文化人兒第219章 神山之行(三)第313章 故人第159 教子第182章 三餐有靠第268章 媒婆上門第79章 壯大隊伍第131章 報仇第324章 拜訪孫府第487章 海邊小居第120章 破廟之行第326章 宅大是非多第59章 產量問題第135章 安頓第148章 甜藥汁兒第391章 冰火之疾第221章 下山第234章 答案第257章 逝第375章 籠中鳥第18章 罵上門來的老頭兒第254章 如願以償第134章 王母第381章 至情至義第177章 送吃食(二)第174章 傷第241章 趙老先生第61章 傳說中的李生一家(一)第12章 雨天閒話第180章 義字令第140章 靜夜第340章 捧殺第218章 神山之行(二)第227章 婚約第76章 喜上加喜第481章 高谷第369章 詩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