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夾擊

一晃眼,半個月已然過去。 ~

柳一條與晉王李治之間的賀禮事件也隨着柳一條下面的毫無動作而開始一天天地變得淡薄,不管是越王李貞,長孫皇后,還是剛剛歸來不久的吳王李恪,也都不再去刻意關注,在意。

雖然古語有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可是面對着才僅十一歲的小李治,李貞,李恪,還有遠在西北的李承乾,都不會去太過敵視和防備,縱使柳一條真個投靠了他又能如何?是,柳一條是有些本事,這一點沒有人去否認,可是年齡上的差距卻不是幾句訓話,幾許教導就能輕易彌補的。

人,都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像是李治這般,沒有個三五年的功夫,還不足以對他們這些兄長構成什麼實質上的威脅。而三五年後,縱是李治有所成長,可是他們這些作兄長的難道就會原地踏步,乖乖地等着老九過來超越嗎?

所以,對於柳一條跟李治之間的關係,不管是投靠也好,正常的師生往來也罷,因爲李治年齡幼小的關係,雖然會有人因此有些不快或是猜疑,但也在大部分人所能接受的範圍之內,尚不至於對什麼人的利益造成過大的衝擊和不利,所以,現在的一切倒也顯得相安和諧,沒有什麼過激之事。

這一點,長孫皇后看得最爲明白,而且心下也已是全然接受。現在不去說他,若是三五年後,太子真的不足以壓制稚奴,換句話說就是,比稚奴大上十歲的李承乾甚至還不如後來成長起來的老九的話,那他也就沒有必要再在東宮這個位置上霸佔着了。

國之大器,有才有德者居,長孫皇后對李承乾這個大兒子雖然疼愛,可是相比於李唐的江山來,她也是更希望繼李世民之後,大唐能有一個更好的皇上去打理,去繼承。 ~更何況,李治也是她的親生骨血,皇位不管是落在乾兒還是稚奴手裡,都是一樣。

不知不覺之間,長孫皇后心中一慣的堅持,也開始發生了些許的轉變,而這些轉變,卻是柳一條一直以來最希望看到的。

事實上,當初柳一條之所以會選擇李治當自己的徒弟,除了是因爲李貞的刺激與對李治這小子由衷的喜愛之外,也不乏是因爲小李治與長孫皇后之間的母子關係。

兩個都是親生,兩個都深得長孫皇后喜愛,柳一條這麼做,多少也有一些想要逼迫長孫皇后做出選擇的意思,是幫太子,還是幫晉王,又或者是,兩不相幫。

選太子的話,柳一條若想報仇,怕是會千難萬難,對於長孫皇后這個一國之母,柳一條心中一直都有所忌憚,若不是身爲女子,柳一條一點也不懷疑這位國母能夠做到將相之位,有才能,有計謀,而且不管是在皇上還是朝臣之中,都有着一些不小的影響力,她若選擇幫助李承乾的話,李治這小子怕是不會有半點機會。

所以,柳一條也是在賭,賭長孫皇后會選李治,或是念及骨肉之情兩不相幫,不然的話,待李承乾得勢上位,他們柳氏一門,怕是也就要走到盡頭,得要趁早另謀出路了。

西北的戰事依舊,候君集就像是一塊狗皮膏藥一樣,死死地貼在玉門關外,三萬鐵騎,十萬常規步兵,死死地盯看着玉門關內的一舉一動,每日叫陣喊罵不止,只要李績稍有異動,他們就會一涌而上,不死不休。

做爲西北戰事的主帥,李績沒有想到候君集竟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在高昌集結到十三萬兵卒,更沒有想到這些兵卒的戰力亦是個個彪悍,比之候君集當初在大唐所領虎豹營亦是毫不遜色。 ~

兵力相當,戰力相左,戰事剛起雙方就進入了粘灼之態,算得上是李績這十幾年來所遭遇到的最爲吃力的戰事,是以李績每日都會枯坐在帥帳直至深夜,苦思對敵之策。

至於李承乾,自到玉門關後,一直都在悉心修養,對於雙方戰事似也頗有自知之明,從不插手軍務,不干涉的李績的任何決策,每日除了照例到營中點卯露上一面之外,整日都呆在自己的營帳之中,至於他在帳中做些什麼,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太子不幹軍事,不在軍中指手劃腳,做爲主帥,李績自然是最爲滿意,對待李承乾依舊是恭敬有禮,每每新有對策,也必會率先向李承乾知會一聲,好讓這位太子殿下心中有些打算,免得日後回朝皇上問起,他這個隨行督軍會一問三不知,平白辜負了長孫皇后的一片心思。

對於李承乾不顧重傷隨軍而來的意圖,不用明說,李績心中也是明白通透,更何況臨行的時候長孫皇后還曾派人傳過話來,李績自是不敢怠慢,在確保這位太子爺安全的同時,也少不了要往他的頭上按放上些許的功勞。

再怎麼說這也是國家未來的君主,將來的頂頭上局,李績便是心有不憤,卻是也不敢有分毫的無禮與怠慢。

“太子殿下今日可曾來過?”聽到城門外的叫囂,知道又是候君集在命人叫戰,李績不以爲意地輕搖了搖頭,環視了下營中諸將,輕聲向副將高悅詢問。

“回大帥,”高悅躬身拱手回道:“太子殿下已經來過,不過身上的舊患未愈,現又回營中休養了。”

“太子有傷在身,來不來都無所謂,現在要緊之事是讓關外那些高昌番子閉嘴每日這般聒噪,着實讓人心煩”李震輕撇了撇嘴,出列拱手向李績稟道:“大帥,末將請命出戰”

“候君集,一匹夫耳”公孫賀蘭也戰出身來,拱手高聲向李績稟道:“大帥,末將請命出戰誓取候君集人頭”

因爲柳一條的關係,公孫賀蘭對候君集亦是看不過眼,心中早就憋着一股狠勁兒,想要去尋尋候君集的晦氣,跟這個據說天生神力的老傢伙過過手,就是打不過,怎麼也要狠狠地噁心他一下,對於自己現在的身手,公孫賀蘭還是頗有些把握的。

“末將請命”“末將請命”

有李震與公孫賀蘭帶頭,大帳中的諸將也都紛紛出列,爭先恐後地拱手向李績請戰,好似這個時候不出來表態,就不夠忠心,是爲貪生怕死一般。

“胡鬧”李績雙目一瞪,桌子一拍,頓時將帳中亂嗡嗡的請戰之聲壓下,李績環目四掃,厲聲道:“什麼時候出戰,本帥心中自有定論,由不得你們在此起鬨”

說完,李績又狠狠地瞪了李震與公孫賀蘭這兩個帶頭起鬨的小子一眼,一揮手將帳中的諸將喝退,各自回守防務,以防候君集趁機攻城不備。

“爹”待諸將退去,營中只剩李績,李震與公孫賀蘭三人時,李震頗有些憤慨地直接開口向李績詢問:“這是爲什麼?別人都打到門口來了,您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這都快半個月了,除了開始時的防護對戰,咱們一直都是堅守不出,您一直說讓等等等等,到底還要再等到什麼時候?”

“是啊,李叔,”公孫賀蘭也在一邊摻和着,接過李震的話頭兒,道:“每天聽着城外的叫戰,下面的兵卒心都有點亂了,也有些人在一邊說東道西地對李叔非議不已,要是再這麼僵持下去,戰局怕是不利啊。”

“算算時間,他們當是也快到了,現在告訴你們已是無妨。”面對兩個小傢伙的質問,李績不以爲意地搖頭輕笑,掐指默算了一下之後,開聲向李震與公孫賀蘭二人說道:“知道十日之前,候君集率衆攻城不克之後,老夫曾着人帶着一份密令秘密出城之事嗎?”

“不是說那是送給皇上的奏報嗎?”李震兩人對視一眼,輕點了點頭,這事兒就是經的他們的手,自然都還記得,只是不知道李績這個時候問出這件事情是什麼意思。

“奏報只是個幌子。”李績微微搖頭,淡聲說道:“老夫的真正目的是肅、甘、涼三州駐守的數萬兵馬。”

“李叔是想要讓他們繞道夾擊?”靈光一閃,公孫賀蘭出聲接言。

“不錯”滿意地看了公孫賀蘭一眼,李績點頭道:“若非是怕調動本城兵馬候君集會有所警覺,早在三五日前,咱們就能憑此給候君集致命一擊。”

隱忍了這麼多日,眼見着成功在即,李績不免有些意氣風發,開聲向眼前的兩個小子說道:“明日就是約定之期,明日入夜時分,老夫會以城頭兒明火爲號,與三州守軍同時出擊,你們兩個不是想要上場殺敵嗎?明晚就讓你們殺個痛快”

“是,大帥”李震與公孫賀蘭俱是兩眼放光,顯是對明晚的節目很是期待。

“行了,下去準備吧”李績揮了揮手,隨聲說道:“晚一會兒老夫還要去向太子殿下知會一聲,免得到時沒有準備而亂了手腳。”

“是,大帥”齊應了一聲,李震二人轉身退出營帳,而李績,在帳中稍微思量了一下也隨後出得帳門,向太子李承乾所在的帳門走去。

第810章 我不要!第614章 工程圖學第596章 擔心第801章 各有心思第190章 婚禮前一夜第715章 準備第365章 厚賜第170章 卸骨接骨第575章 救(3)第834章 開戰第742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3)第353章 得一醉第132章 歸期不遠第150章 大地主柳一條第635章 三原茶地影響第840章 柳一條的心思第127章 那是一個圈套第186章 陌農令第415章 成長第361章 賣出第809章 豫章來了第192章 嬌妻楚楚第774章 相互利用第582章 善後(1)第563章 賀禮第801章 各有心思第108章 欲行下長安(2)第853章 勇武薛仁貴第390章 求教第858章 聯姻第726章 不予第17章 以身犯險(2)第744章 猜疑第213章 辭行而去第322章 公孫賀蘭的武藝第687章 怨念啊怨念第405章 趕出去第328章 疼痛,可以使人進步第365章 厚賜第52章 燈市第350章 狄府的教書先生第273章 喜宴第75章 牛市第11章 唐伯虎的學生第699章 曲寶寶?麴寶寶?第526章 憫農(2)第62章 比鬥第346章 心思第388章 狄府的家宴(2)第46章 我也有一題第322章 公孫賀蘭的武藝第62章 比鬥第754章 倒黴的蔣王殿下第420章 探望第76章 相牛第243章 入新宅第349章 隱第175章 習書欲拜師第749章 喜歡攢錢的王爺第433章 相會,離別第468章 老八李貞第276章 歡賞歌舞第775章 公孫賀蘭的失心瘋第351章 狄府的教書先生(2)第490章 柳氏茶坊(3)第472章 回家第354章 王彩翼第367章 意外相遇(2)第622章 出兵第404章 來自夔州的奏報第518章 事起第612章 朕很看好你(2)第56章 佛燈第570章 陰妃第784章 籌謀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851章 薛仁貴出山第646章 秦府行醫(2)第132章 歸期不遠第555章 羅通的猜疑第818章 李績升職第9章 牛,是要穿鼻子的第707章 謀策第405章 趕出去第145章 重回公孫府第623章 往西北第535章 出手(1)第93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113章 欲避而不得(3)第315章 侯選太子妃?(2)第95章 貌似找茬兒第857章 神奇口哨第67章 信箋第435章 及到長安第827章 民心第293章 疫病之方第327章 這事兒,不急第582章 善後(1)第379章 金縷衣第796章 李世績回來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