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招工

再捐?而且還是全軍所有着裝更替?

看着李元昌,李世民一陣無語,這種餿主意他也能想得出來?難道他就沒有想過,若是朝廷真如他所說的一般,強‘逼’柳一條再捐出價值過百萬貫甚至更多的棉製套裝用於軍中軍需配置,會造一個什麼樣的後果嗎?

兩百萬貫錢,三十萬擔米糧的捐贈,已然讓柳氏的名聲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柳一條也由此而成爲大唐境內大半富商的表率與旗幟。

有柳一條牽頭,短短半月的功夫,除卻朝中的那些官員,戶部就已陸續從各地商戶或平民手中籌集到錢三百餘萬貫,糧五十餘萬擔,着實讓李世民鬆了口氣,並且有了攻打高昌和此次雪地賑災的底氣。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若不是柳一條最先提出這種捐贈的概念,並大手筆地一下捐出兩百萬貫的鉅款資助,還有後期的大肆宣傳配合,朝廷根本不可能能在短短半月的功夫得來眼前這般豐厚的供給。

若不是有了這些外援,朝廷別說是想攻打高昌,就是眼前的這場雪災都足以讓李世民愁上一陣。

所以,對於柳一條還有柳氏商業協會,李世民內心裡多少總是有着那麼一絲感‘激’,如果可能的話,李世民也希望柳氏能夠一直保持這種商業頭領的現狀,引導着大唐經濟更一步地走向繁榮富強。

有很多事情,李世民雖然都沒有親眼看到,可是他卻沒少從大司農蘇炳仁與戶部尚書狄知遜的口中聽聞,這兩年,因爲柳一條的崛起,因爲柳氏商業協會的發展,大唐境內的農業、商業都已經有了很是明顯的變化。

商業上互通有無,加速貿易和上繳給朝廷的鉅額稅收就不提了,但就是柳一條所帶來的大唐農業變化,就已讓李世民欣喜不已。

曲轅犁,水井,水車,‘肥’料,鐵鍬等等等等這些農業上器具的發明和應用,還有三原柳氏特殊的耕作模式,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農業農物的耕作,提高了農戶抵抗天災時的防預能力。旱澇保收,經過這兩年天災的考驗與應用,已經不再是一個美好的傳說。

前兩年之所以沒能取得一個好的收成,除了是天災肆虐之外,更重要的是柳一條所製出的那些器具並沒有來得及在整個境內推廣應用,只保得了長安還有三原附近多數農戶的莊稼收成。

若是柳氏莊園的耕作模式和應用器具能夠在全境推廣,李世民毫不懷疑,在未來的兩年裡,大唐的農業生產,必會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本,農富則國強,對於一個人口超過萬萬之數的超過級大國來說,有了足夠的糧食,也就等於擁有了一切。

更何況,除了糧食之外,經過這兩年‘三原茶’及‘白疊子’棉製衣物的‘誘’‘惑’與刺‘激’,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嘗試種植茶樹和白疊子這樣的經濟作物,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大唐之前極爲單調的種植結構,大唐農業亦開始向多元化發展起來。

所以,在李世民的眼中,柳一條除了是個神醫是個有錢的財主之外,他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寶貝,一個足以改變大唐現狀並造福於天下百姓的寶貝。

可是現在,卻有人跑到自己這裡提議,想讓自己這個皇帝,對柳一條還有柳氏商業協會‘逼’迫的再狠一點,在柳氏捐出了兩百萬貫鉅款之後,還想讓人再捐出另外一個兩百萬貫來。

是,想讓柳一條屈服,容易,只要一道聖旨,或是一個口諭,柳一條便是心有不忿,也都會乖乖地將東西捐贈出來,可是之後呢?除了些這批物資,朝廷還能再得到些什麼?

柳一條的怨恨,天下富商的唾棄,還有,大唐百姓及羣臣的寒心。

“別以爲朕不知道你安的是什麼心思,”李世民很糾結,所以也就沒有給李元昌什麼好的臉‘色’,靜心聽完老七的提議,直接冷眼沉面,斥聲說道:“你跟大子在工部做的那點事兒朕早就已經看在眼裡,以次充好,公款入‘私’囊,你以爲就沒人看得出來?”

“現在,有正當的商賈以超過原來麻衣百倍棉裝替代,你們不思藉機退出悔改也就罷了,竟還敢再次攜‘私’報復?”

“趕緊給朕滾出去”一腳踢在李元昌的屁股上,李世民憤聲警告道:“以後別讓朕再看到或聽到你們與柳一條或是柳氏不利的舉動,不然,國法不容”

就這樣,李元昌捂着屁股很是狼狽和膽戰心驚地被李世民給罵出了皇宮,心裡面對柳一條雖是更爲憤恨,可是卻再也提不起去尋柳氏麻煩的膽氣。

“孤就知道會是這樣一個結果,”與此同時,聽到李清對此事的稟報,李承乾躺在榻上輕聲長嘆:“柳一條已經利用他的錢財優勢,給他自己還有他們柳氏商業協會,佈下了一道誰都難以攻克的防線,想要找他們的麻煩,最起碼在眼下,已是再無可能。”

說到這裡,李承乾也算是徹底死了去尋柳一條晦氣的心思,至少在自己從高昌回來之前,甚至於在自己取代了父皇成爲了大唐新一代君主之前,他是再沒有什麼機會了。

個人的名聲他可以不在乎,朝臣的心思他也可以不在乎,甚至於大唐百姓的民心也亦可以不在乎,但是,在順利登上皇位之前,李世民的心意與看法,李承乾卻不得不去關注去迎合。

所以,在達到這個目標之前,對柳一條的仇怨,還是暫且放下吧。

李承乾在心裡這樣勸慰自己,正如母后所言,既然柳一條沒有投靠老三還有其他幾位皇弟的意圖,而且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會對自己構成什麼大的威脅,所以,還是暫且放下吧,身爲太子,自己的眼光應該看得更遠一點,不能被眼前的一點點仇怨給‘蒙’了自己的眼睛。

“殿下,”聽李承乾的意思像是已經決定要放棄對付柳一條的心思,李清小心地在一旁提醒到:“那柳一條與李震還有公孫賀蘭走得很近,而這兩個人,一個是李績的長子,一個是其現在最爲看重的愛將,小的擔心,李績是不是已經根柳一條……”

“你可是在擔心孤同李績一同遠征高昌之時,會被李績限制或是謀害?”扭頭看了李清一眼,李承乾不以爲意地輕搖了搖頭,道:“李績他沒有那麼大的膽子,而且,孤也不認爲柳一條會有那麼大的魅力,能夠請得動李績來對付孤王。”

“可是凡事都有萬一,要是……”李清有些‘欲’言又止,在爲他們太子爺的安危擔憂之時,也在爲他自己的處境和前途憂慮。

李承乾隨軍出兵高昌,作爲李承乾最爲信認的內‘侍’總管,李清十有八九也要隨行照顧,若是在軍中李績稍有不軌之心,那他們一行哪還能落得半點好去?

“沒有萬一”李承乾擺手打斷李清的話語,道:“孤奉皇命隨軍督戰,作爲全軍元帥,李績反而會是最爲擔心孤王安全之人。只要李績不起異心,像是李震、公孫賀蘭他們這些跳樑小醜,不足爲懼。”

隨軍督戰,對於自己的人身安全,李承乾卻是從來沒有擔心過,身爲東宮太子,又是隨行監軍,說白了,就是一個白撿功勞的職位,李績身爲一軍主帥,可能會心有不滿,但是卻也只會把自己放在全軍最爲安全的位置。

李承乾知道,對於自己這個督軍的安全問題,李績他,傷不起。

三原縣,因爲李震與公孫賀蘭送來的一紙定單,柳氏在三原全縣境展開了一次很是熱鬧而且規模宏大的招工活動。

畢竟,半個月二十幾萬的生產量,已經遠遠超出了棉坊那幾百人的產出極限,爲了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即定的任務,柳一條唯一能做的,就是擴大生產規模,廣招閒散勞工。

好在的是現在正值嚴冬,而且又遭逢大雪天氣,不管是縣城還是鄉村之中,所有的村民全都處在無事可做的閒散狀態,想要出來打些零工,賺些銀過以備年關的勞力大有人在,所以招起工來也比往常其他時候都要容易上許多。

“少爺,”招工現場,柳成隨在柳一條身側,看着衆多前來應聘的勞工輕聲說道:“這合同上每件五文的工錢是不是忒多了些?”

“少爺您算算看,”柳成掰着手指一點點地盤算道:“尋常一個農‘婦’,每天最少也能做出二十件甚至是三十件的份額,以每件五文錢計,二十件那就是一百文,三十件那就是一百五十文,一百五十文啊少爺,都快趕得上成以前一個月的例錢了。”

一天一百五,那半個月下來豈不是每人都能得到至少兩貫的銀錢?這也忒好賺了點兒,柳成心裡極度失衡,同時也是心疼得厲害,每人兩貫,一百人那就是兩百貫,五百人那就是一千貫,一千人那就是兩千貫,兩千貫啊,那得要賣出多少件棉衣才能賺得回來啊?

而且像是這種計件付錢的方式,好像以前也都從未聽人提起過,柳成實在瞧不出似是這種冤大頭式的計費方式,爲何會讓他們家少爺這般青睞?

感覺到柳成惜財的‘毛’病又開始上竄,柳一條有些好笑地回頭看了一眼,了聲詢問:“那依你的意思,該當如何?”

“回少爺話,”對於這個問題顯是已經思慮多時,所以聽到他們家少爺問起,柳成直接開聲回道:“每人每天五十,不不不,每天四十文,再以每日二十件爲底線,嗯嗯,二十件,四十文,已經不少了,想來定然會有許多人搶着過來。”

“每天四十文?二十件?”沒有反駁柳成的意見,柳一條接聲向下問道:“若是這樣的話,半個月的時間,一千人怕是不足以製出二十七萬套的衣物吧?”

一套分爲四件,二十七萬套也就是一百零八萬小件,一千人,再加上棉坊原有的五百人,若是以每人二十件計算的話,半個月時間,怕是也不足以能夠趕製得出吧?

“一千人不夠,那就再多招一些嘛,”柳成再接掰着指頭開始算到:“反正就只有四十文的工錢,就算以兩千人算,一人一天四十文,兩千人那就是八十貫,半個月,半個月那就是,咦?”

怎麼回事?最後算出的結果讓柳成覺着有些難以接受,怎麼好像並沒有少上多少?若是再算上兩千人的吃喝總額,細算下來,豈不是要比計件付費時還要高上許多?

“是不是感覺比計件時所需的‘花’費還要高上許多?”見柳成將話語打住,眉頭一陣緊縮,柳一條毫不意外地輕笑了笑,並出聲向其問道。

“是四十文時要多上一些,不過,”終於想起好像是算漏了點什麼,柳成擡頭向他們東家看來:“兩千人都不定能夠做到的事情,少爺招的這一千人難道就能按時完成?”

若是以每人二十件算,兩千五百人都還有些勉強,少爺招的這一千人,能夠用嗎?柳成對此表示懷疑。

“這個問題,你剛纔也已經說過了,”看着外面熙攘的人羣,柳一條淡笑着開聲說道:“尋常農‘婦’,正常情況下,每日可製出二十甚至是三十件。”

“你想想看,”說到這,柳一條扭頭看了柳成一眼,道:“若是你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只要心裡想着多做一件,就能多拿五文,多做十件那就能多拿五十文,若是這樣的話,你會不會每天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努力去多做出一些,多拿到一些銀錢?”

“嗯嗯”柳成狠狠地點了點腦袋,到了現在,他總算是有些明白他們家少爺爲什麼會施行這種計費方式了。

爲了能夠得到更多的銀錢,那些勞工還不得拼了命地去努力趕製?原本每天只能做二十個的,極有可能就一下能夠做到三十個甚至是更多。柳成一點也不懷疑這種可能‘性’,因爲若是他的話,他也一定會這麼拼命。

看似最爲費錢和冤大頭的付費方式,細算下來,卻切切實實地節省了更多,嗯嗯,很神奇,真不知他們家少爺是怎麼想出來的?

白天有點事,趕得有些晚了,大家見諒....

第43章 有女楚楚第293章 疫病之方第76章 相牛第35章 過大年(1)第161章 柳家家主第489章 柳氏茶坊(2)第732章 納妾之事第532章 豐產第172章 風水福地第495章 提醒第713章 轉贈第212章 柳氏肥坊第769章 課外授業第203章 往江南第525章 憫農(1)第130章 拼第626章 長孫渙的心思第643章 承認第396章 狼愛上羊第210章 重型傷患第724章 狀告公孫第87章 被耍了第512章 解惑第36章 過大年(2)第373章 紀和?李紀和?第274章 兩個小朋友第625章 明日歌第312章 高昌國王第765章 應試第三天第612章 朕很看好你(2)第750章 壽宴(1)第632章 楊叔的心意第687章 怨念啊怨念第356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2)第687章 怨念啊怨念第356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2)第181章 水車的作用第77章 百里驢第794章 人不過邊第694章 李淳風到訪第746章 赴宴東宮第154章 有錢了第7章 柳二條的課後作業第544章 敲山震虎第433章 相會,離別第31章 換第616章 長孫渙第187章 收攏第499章 升官第54章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第428章 水調歌頭第431章 故人第298章 安葬第112章 欲避而不得(2)第400章 三原買馬(2)第717章 白疊子帶來的益處第246章 夜話第392章 聽曲兒第193章 管家柳無塵第49章 萬事俱備第213章 辭行而去第88章 百里毛驢兒柳無痕第473章 生了第277章 梁祝笛曲第640章 柳一條,回來了第825章 氣球滿天飛第433章 相會,離別第573章 救第29章 教導第56章 佛燈第205章 往江南(3)第230章 善後第816章 候君集購馬第709章 殺心起第226章 謀官第96章 所謂的書法難題第619章 有喜第858章 聯姻第788章 故事中的陰謀第771章 誰更囂張第860章 歸隱第674章 相見第518章 事起第390章 求教第190章 婚禮前一夜第57章 柳氏書法第377章 牧場第755章 太子不能死第362章 品酒第71章 散祭先祖第836章 退款第255章 侯君集,來了第654章 這不是巧合第573章 救第45章 意外第408章 遊夔門第208章 收徒華德觀第612章 朕很看好你(2)第546章 回家第25章 祭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