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佛燈

李承乾跛着腳,搖搖擺擺地趕到立政殿時,魏王李泰還沒有到,長孫皇后的身邊只有李世民和年僅八歲的晉王李治作陪。

太醫署的幾位太醫圍在一起,正在商討救治長孫皇后的良方。

李承乾小跑到李世民的跟前,跪地行禮道:“兒臣見過父皇。父皇,母后她...?”

“起來吧。”李世民無力地揮手示意李承乾起來,道:“坐吧,坐在你母后的旁邊,你母后素來疼你,趁現在多陪陪她吧。”

“謝父皇。”李承乾從地上起來,挨着小李治坐下,看着躺在牀上,臉色蒼白的長孫皇后,眼淚不由得便流了出來。握着長孫皇后冰涼的手,泣聲叫道:“母后!母后!你醒醒,我是乾兒啊,母后,你睜開眼看看兒臣啊,母后!”

李世民見他哭得悲切,心中也是一片傷感,長孫氏自十三歲下嫁與他,至今已有二十三載。這期間有大半時間都是在戰亂和不安中度過。就連她生育李承乾時,他也因出戰在外而無法相陪。

對於這個結髮妻子,李世民從心裡面覺得愧疚。

李世民輕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道:“乾兒莫要如此,你母后向來剛毅,她要是知你這般痛哭流涕,心中定會不喜。你便不要再讓母后難過了...”

見慣了戰場上的生離死別,李世民對一個人的生死,已經看淡了。只是這長孫氏,讓他在心底生出萬分地不捨。

李承乾擦乾臉上的淚水,向李世民問道:“父皇,太醫們怎麼說?難道母后她真的...?”

“能不能挺過去還很難說,太醫們也正在商議對策,治病救人這方面,他們是行家,咱們就是有心,也無力可使啊。”李世民嘆了口氣,看着一臉恬靜地長孫氏,不由想起二十三年前他們初見時的情景。那時她還是一個活潑,健康,知禮的小姑娘,怎麼才轉眼的功夫,就變成這樣了呢?

“皇上,皇上!”

“父皇!”

“嗯,什麼事?”李世民被近旁的李承乾給驚醒,開聲問道。

李承乾小聲地回稟道:“父皇,太醫署王子魁有事稟告。”

“哦?”李世民連忙向立在一旁的王子魁問道:“王太醫,可是有眉目了?!”

王子魁上前一步,躬身回稟道:“回皇上,皇后氣疾之症乃是由前次風寒,引發故時舊疾,造成肺脾腎三髒陽氣虛弱,體內陰寒之邪旺盛而陽氣不足引起。再加上皇后娘娘身子向來瀛弱,不耐嚴寒,故此纔會出現久咳不下,胸悶氣短,以致現在昏撅之症狀。若是用藥,需得...”

“王卿,”李世民止住王子魁一大堆讓人聽不懂的藥理病理,直接問道:“朕現在只想知道,皇后她的病你們可能醫得?”

王子魁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叩首回答道:“回皇上,臣等無能!皇后娘娘的病症只能緩解,並無根治之方。請皇上賜罪!”

柳一條被柳二條纏得無法,只得坐起身來,道:“二條,你現在是讀書之人,過了今年也已到束髮之齡,是個大人了,凡事都要學着自己去處理。再說這詩文之事乃事你們讀書人的本分,你怎能請教我一個農作之人?這要是傳聞出去,豈不是要讓人笑話?”

“大哥,我知道了。”柳二條點頭認錯,遂即又爲自己辯解道:“不過大哥你才爍古今,博聞強記,豈是一般農戶所能比擬?就是我們私塾裡的先生也都遠不及大哥之一二。所以遇事請教大哥,二條並不覺會有什麼不妥。”

“你啊,真是的。”柳一條被柳二條一記馬屁拍得心情大好,睡意也去了大半,他坐直了身體,笑着對柳二條說道:“好了,說吧,是什麼難題?竟能難爲住我們柳家的柳二公子?”

“大哥,是這樣的。”柳二條見柳一條答應幫忙,就急着說道:“是一闕很古怪的上聯。是一個賣燈籠的奇怪老伯出的題目,內容是: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江,夏,江夏,嗯嗯,有點意思。”柳一條細品了一會,笑着向柳二條問道:“那個給你出題的老伯是什麼打扮兒,爲什麼要給你出這種難題?不會沒有理由吧?”

柳一條道:“所以我才說他奇怪,那老伯明明是一個賣燈籠的小販打扮兒,可他的燈籠卻不能用銀錢來買得。非得對出他每個燈籠下方相對應的詩,詞或是楹聯纔可求得。”

“哦?那他的燈籠一定很別緻了?竟能使得你放棄燈市的熱鬧,早早地回來侯我。”柳一條也被勾起了興趣。對賣燈籠的人好奇起來。料想那人能想出此等售燈之法,定是一文雅之士,比之杜子貴那種沽名釣譽之輩要好上很多。

“燈籠是一盞很奇特的佛燈,外表是一個盤膝而坐的佛爺,雙手持禮,而帶微笑,看上去很詳和。娘要是見了定會喜歡。”柳二條說起燈籠的時候雙眼放光,看得出他很想把那隻燈籠拿回家來。

“你倒是有心了,玩的時候還知道爲孃親着想。”柳一條寬慰地笑了笑,柳賀氏信佛,禮佛,敬佛。柳二條若是送她一盞別緻的佛燈,她定會心中歡喜。

同時柳一條也在佛燈的寓意上想到了賣燈老伯的下聯。

佛乃三教之一,居於儒下,位於道上。在唐僧回來之前,儒居第一。

柳一條在心中思量了一下,便笑着對柳二條道:“我已想到下聯,你去拿筆墨來,將之記下,去換燈吧。”

“哎,我就知道這種事難不倒大哥!”柳二條應了一聲,連蹦帶跳地衝出門去。

待他把紙筆拿來,柳一條也不客氣,提筆在紙上寫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豈敢在前,豈敢在後。”

在溼潤的墨跡上吹了兩下,柳一條把紙張遞給柳二條,道:“諾,拿去吧。事完了,就別來煩我睡覺了。”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豈敢在前,豈敢在後。”柳二條上下唸了一遍,恍然,誠心大讚道:“好!妙!大哥,你好棒!我崇拜你!”

第517章 誆第521章 行刺第688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605章 竟然是他第848章 公孫賀蘭的劫難第13章 二到縣衙前第96章 所謂的書法難題第683章 終相見第235章 有了第640章 柳一條,回來了第426章 演戲第185章 植茶種樹第335章 有心,無意第124章 入住立政殿第236章 確診第821章 謀劃第660章 真兇(3)第671章 請教第42章 娶媳婦兒?第56章 佛燈第758章 去熱第81章 魏王李泰第209章 駱阿瞞的字第540章 塌陷(1)第406章 伊犁馬第478章 掃地出門第622章 白狐第539章 我是柳一條(3)第744章 猜疑第821章 謀劃第796章 李世績回來了(2)第749章 喜歡攢錢的王爺第848章 公孫賀蘭的劫難第52章 燈市第618章 求曲第13章 二到縣衙前第323章 第一批煤炭商第852章 李恪的打算第673章 少來煩我第139章 你們是不可能的第181章 水車的作用第703章 虛無之命第801章 各有心思第789章 護送第122章 孫思邈第307章 提親第530章 速成的方法第764章 再收徒第59章 對弈第438章 拜會第480章 西席第259章 擔憂第1章 回到大唐初期第31章 換第851章 薛仁貴出山第346章 心思第170章 卸骨接骨第160章 教你兩招第777章 事了第822章 初見成效第560章 醜女,方可無敵第466章 賀壽(1)第826章 撤第753章 真正的目標第516章 諸事於心第503章 兩塊吊墜兒第733章 夜談第548章 草帽兒(2)第841章 李世民的態度第753章 真正的目標第43章 有女楚楚第114章 邂逅第366章 意外相遇第786章 劫財第418章 主考第531章 召見第30章 拜師禮第772章 威嚇第854章 抵達高昌第633章 馴馬第798章 隨行督軍第169章 三百佃農第373章 紀和?李紀和?第21章 獸醫柳一條第365章 厚賜第497章 交情,是打出來的(1)第111章 欲避而不得第81章 魏王李泰第129章 我本爲商賈第323章 第一批煤炭商第833章 夫妻夜話第716章 交換第636章 來自長安的旨意第275章 人在對面不相識第655章 楊家的牧場第195章 故人第619章 有喜第121章 哮喘病第419章 受傷第630章 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