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豫章來了

長安皇城,早朝過後,李世民特意將戶部尚書狄知遜與大司農卿蘇炳仁留下,並親自在弘文殿中接見。

得了旨意,蘇炳仁與狄知遜這一老一‘少’就在弘文殿的外殿候着,不時交淡,猜測着皇上此次將他們特別留下的原因所在。

一個是已經年邁且少有上朝的大司農卿,一個是剛剛上任不足半年的戶部尚書,皇上單獨把他們留下,其目的並不難猜,無非是想要詢問一下現下大唐的經濟與農產狀況,聯想起前陣子的高昌事件,蘇炳仁與狄知遜不由都面露苦色。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這糧草的出處,也無外乎就是錢、農兩處,提起錢財跟農事,自然也就離不開戶部與司農。只是,想想現在朝中各種資源的庫存,及這兩年來境內農事的狀況,兩人不由都是一陣搖頭。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蘇炳仁做了一輩子的司農,天天都在與農事打着交道,倒是不怎麼明顯。但是狄知遜,以前一直在奉節任職,剛到長安不足一年,接手戶部更只有半年的光景,對於戶部的情況,他亦是有口難言。

他從來沒有想過,經過幾年安穩的發展,國勢明顯增強的大唐國庫,所存下的金錢與物質卻是少得可憐,平時,沒有戰事還就罷了,各項開支免強還能維持。但是,狄知遜很難想像,若是皇上欲再起兵爭,就國庫裡的那點兒東西,怕是難以支撐太久。

所以,不管是出於農事,還是限於資源,蘇炳仁與狄知遜都不希望皇上在這種情況下再起兵事,要知道戰事一起,百姓們安穩的生活就不說了,朝廷內外的狀況也有些堪憂啊。

“兩位大人,皇上有請”李然從裡面走出,彎身與二人行了一禮,恭聲道:“請兩位大人隨小人進去。”

“有勞李總管了”衝着李然拱了拱手,之後便由李然帶路,蘇炳仁在前,狄知遜於後,三人先後步入殿中。

大殿裡,李世民安然在座,座位下首,一左一右擺放着兩副桌椅,桌面上各有新茶一碗,除此之外,再沒有閒雜之人在側,縱是帶他們進來的李然,也在跟皇上稟報了一聲之後就自行退下。

“兩位愛卿入座吧。”見過禮後,李世民示意兩人在下首的桌前坐下。

“謝皇上”齊應了一聲,兩人分左右落座,蘇炳仁居左,狄知遜居右。

“知道兩位愛卿都喜吃茶,這不,朕便讓他們特別泡上了一壺上品三原,”待兩人坐下,李世民溫聲說道:“兩位愛卿試試看,看這茶味道如何?”

“謝皇上”見皇上不提政事,兩人也樂得裝着糊塗,對視一眼之後,便同時端起桌上的茶碗兒品起銘來。

上品三原,一年所產不足三十斤,其八進貢宮中,其二流於市面兒,極少有人能夠買到,便是蘇炳仁與狄知遜全都身居要職,地位尊高,卻也是少有能夠嚐到,現在能有機會在宮中與皇上共品,兩人自是不會錯過。

“提起這三原茶,朕不由便想起了三原這兩年的諸多變化,”與兩人在茶道上品評了一番之後,李世民將手中的茶碗放下,嘆聲說道:“百姓生活富足,府衙稅貢充盈,再不復兩年前那種時常都需朝廷撥款救濟才能勉強維持的貧敗景象。”

說罷,李世民低頭看了座下的兩人一眼,感聲說道:“要是我大唐能有一半縣郡能像三原這般,我大唐也就無憂,朕也就無憂了。”

說是這麼說,不過李世民也明白,三原縣之所以會有現在翻天覆地的變化,絕大部分都是因爲三原出了柳一條這個商家巨賈,辦作坊,招人手,引四方商戶入駐三原,直接或是間接地爲三原帶去了大量的商機與客源。

所以,李世民清楚,三原的情況只是屬於特例,其他縣郡,可效仿,但絕不能複製,要想讓所有的縣郡都變成像是三原那樣富足,最起碼,他們短時間內還不能做到。

“是臣等無能,讓皇上失望了”知道皇上終於說到了正題,蘇、狄兩人同時將茶碗放下,拱手向李世民請罪。

“這與兩位愛卿無關,”李世民擺了擺手,搖頭道:“兩位愛卿忠於職守,克己奉公,並無半點過錯。要怪,就只能怪這老天爺,這兩年不是洪水,就是旱災,累得我大唐百姓苦不堪言,這期間,若不是有兩位愛卿忙裡忙外,統籌安排,情況只怕會更遭。”

“本來,”語氣一變,李世民沉聲說道:“因爲這兩年的天災不斷,咱們大唐好不易才攢了幾年的家底兒已經消耗所剩無幾,朕不該在這個時候再起紛爭。”

“不過高昌這兩年的舉動兩位愛卿當也知曉,勤練兵,廣聚糧,且多次在邊關挑起事端,再加上這一次的朝貢之事,不臣之心已然是暴露無遺”

“若是這一次,朕對他們的作爲熟視無睹,忍氣吞聲地沒有一點反應,來年他會更加猖狂不說,”李世民決聲說道:“那些圍在邊上看笑話的,還有我大唐其他幾個屬國也必會認爲我大唐軟弱好欺而紛紛效仿。到時候我大唐再面對的,可就不僅僅只是一個高昌國了。”

“皇上高瞻遠矚,臣等佩服”李世民的一番話,讓兩人先前還有些厭戰的心理頓時收斂了許多。雖然兩人不是將領,不懂兵事,但是對這國與國之間的各種糾葛多少也都明瞭一些,皇上說得在理,對於這種已露不臣之心的屬國,確是應當殺一儆百,以絕後患。

只是,蘇炳仁與狄知遜同時在心底長嘆了口氣,想起國庫還有現在的農事狀況,兩人始終都硬氣不起。仗,確是該打,但是這糧草和軍餉,又該如何去籌?

“這次叫你們過來,”李世民低頭看了兩人一眼,接聲道:“就是想要聽一聽兩位愛卿對此戰的看法,看看戶部能備出多少糧草。還有,來年我大唐境內莊稼的收成大致如何?”

“致於明年的收成,皇上大可放心。”見狄知遜沒有答言,蘇炳仁便率先開口回道:“現在各地都已借鑑了三原柳氏的耕作模式,澇可排出,旱可灌溉,只要不是情況太過惡劣,皆可保證當年的收成。只要能捱過來年秋收前的這段時間,不管是國庫,還是百姓家的糧倉,都不會再缺米糧。”

這倒是一個不錯的消息,李世民的心情好轉了一些,繼而又扭頭向狄知遜這裡看來。

“回皇上話,”狄知遜知趣兒地站起身來,拱手回道:“若是現在就要用的話,微臣最多隻能籌集到糧五十萬擔,錢,八十萬貫。若是春耕之後,還能再多上一些,不過糧也不會過七十萬擔,錢不過百萬貫。”

戰事一起,諸多方面都得考慮周詳,糧草與軍餉也就算了,畢竟不打仗時這些東西也是必不可少,都在不停地消耗,朝廷還負擔得起。

但是,打仗就意味着會死人,而死了人也就意味着要發費上一筆不小的撫卹,糧草,軍餉,再加上這些未知而龐大的撫卹費用,依着大唐現在的財政狀況,還真是有些難度。

“這麼少?而且還要等到春耕之後?”李世民的眉頭不由凝起,詢聲向狄知遜道:“若是向下徵調,狄愛卿以爲能徵來多少?”

“皇上不可”不等狄知遜回話,一旁的蘇老頭兒有些耐之不住,急聲插言叫道:“連年災患,境內大半莊稼都幾是顆粒無收,百姓手中存糧本就不多,還有很多地界至今都還要靠着朝廷的賑濟才能過活,現在實是不宜再向百姓徵調,請皇上三思”

“蘇大人說得不錯,若是現在向百姓徵調,徵上的糧草不多不說,也必會引民憤民怨,”狄知遜接過蘇炳仁的話頭,躬身說道:“請皇上三思”

“不到萬不得以,朕亦不會行此下策,兩位愛卿不必憂心。”李世民輕點了點頭,與民借糧的難處與壞處,李世民又怎會不知,所以正如他所說,此爲下策,如非不得以,絕不施行。

“行了,今天就到這吧。”覺得有些頭疼,李世民出聲打發兩人下去,同時向狄知遜吩咐,即刻開始籌集錢糧,務必在年關前備足五萬精兵半年的口糧。當然,也沒忘了交待兩人對相關事宜嚴加保密,萬莫露泄。

“皇上”蘇、狄兩人退出不久,李然帶着一份摺子走進殿內,彎身衝李世民一禮,恭聲向上稟道:“李績將軍再次上疏,肯求皇上召見。”

“嗯。”輕嗯了一聲,示意李然將摺子放於桌案,李世民疲憊地伸手揉了揉眉間,看都不看地沉聲說道:“還是那句話,跟他說朕現在政務繁忙,無暇接見,讓他再靜心等待兩日。”

“是,皇上”應了一聲,李然小心地退身出殿,回身去向李績傳話。

“這種精減的棉襖、棉褲還有棉鞋、棉帽已經備下了多少?”柳氏棉坊裡,看着倉庫裡堆放着的成品棉衣棉褲,柳一條神色淡然地輕聲向管家柳無塵詢問。

“因爲都是統一樣式,且這種簡單的小襖製作起來要比棉袍簡便許多,只要稍懂些女紅的女子都能輕易做出,所以縫製起來亦很快捷。”

見他們東家問起這種只做而不售的棉製衣物,柳無塵輕聲回道:“而且,因少爺這是急用,其中又不涉及作坊機密,所以無塵就做主僱傭了附近村落的許多村民參予製作,三天裡已經備齊了近三千套,現全都庫存在此處。”

“三千套?”一天差不多有一千套的產出,柳一條滿意地輕點了點頭,道:“再多招些人手,連夜趕製,必要的時候多加些工錢也是無妨,務必要在年關前做出足夠多的數量。”

“少爺可是想在年前,將這些衣物全套上市?”柳無塵眼前一亮,輕聲向他們家少爺詢問。

“嗯,”柳一條輕點了點頭,沒有多作解釋,接聲向柳無塵吩咐道:“現在作坊中的一切以這種套裝爲重,若是源料不足,可先將棉被棉袍之類的製作放在一邊,等柳冰那邊有新白疊子運回再重新恢復。”

“是,少爺”

“說起原料,”柳一條聲音一頓,開聲向柳一條問及道:“柳冰他們那邊可是已有白疊子在運回的路上?大概多久回抵達三原?”

“回少爺,”一直都對這件事情密切關注的柳無塵接聲道:“第一批白疊子三天前上的路,估計再有半月就能回來。聽說這次柳管事的收穫頗豐,每次從高昌那邊收來的貨量,都是以千萬斤計,足夠咱們棉坊一兩年的用量了。”

“那是自然,”柳一條倒是沒有太多的意外,淡聲說道:“高昌一國多年的存貨,自是不是小數,只是過了今年,再想收到這麼充足的原料,怕就有些難了。”

“少爺無須過於擔憂,”柳無塵道:“白疊子雖是高昌特產,但是在我大唐亦是能夠播種,咱們府裡不是已經備了足夠多的棉種用以試種嗎?只要一處試種功成,無須兩三年,白疊子亦可在境內隨處可見,不愁無貨可收。”

“兩三年……”柳一條輕輕地喃喃了兩句,兩三年是不長,只是,不知他還有沒有兩三年的時間去等待。

“告訴柳冰,”神色清醒,柳一條正色向柳無塵說道:“眼看兩國戰事將起,邊界不是久留之地,讓他收完白疊子後,儘快回返,莫要在邊界多作停留。”

“知道了,少爺。”應了一聲,柳無塵將他們家少爺的話語記下。

“少爺,少爺”這時,見柳成大呼小叫地從遠處跑來,及到近前,不顧得跟他們家少爺見禮,喘着氣急聲說道:“少爺,豫章公主來了,現就在府中前廳,少夫人讓小人來叫少爺回去。”

“豫章公主?”柳一條一愣,她怎麼來了?

第839章 送人,送禮第251章 栽贓第290章 房塌了第639章 威嚇第514章 出手第463章 長孫府(2)第658章 真兇(1)第488章 柳氏茶坊(1)第161章 柳家家主第59章 對弈第66章 預付工資第515章 態度第119章 我相信他!第165章 趙府家事第669章 哪個敗家子兒?第848章 公孫賀蘭的劫難第408章 遊夔門第708章 見特使第187章 收攏第843章 夾擊第812章 借錢第548章 草帽兒(2)第828章 割肉第166章 求治第312章 高昌國王第694章 李淳風到訪第332章 屈伸之道第263章 閒散的日子第647章 秦府行醫(3)第399章 三原買馬第95章 貌似找茬兒第780章 私屯米糧?第525章 憫農(1)第770章 鬧事第208章 收徒華德觀第499章 升官第128章 切磋第286章 搶收粟谷第802章 吃喝玩樂打砸搶第603章 遷居第267章 登門道歉第835章 剛愎自用第414章 白帝城第327章 這事兒,不急第442章 錯過第88章 百里毛驢兒柳無痕第424章 拒絕第80章 劫後餘生第427章 再試第723章 再提婚事第60章 造訪公孫第599章 麻煩(1)第757章 應對第422章 喜事第192章 嬌妻楚楚第550章 皇長孫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240章 避第188章 長安李恪第151章 青蛙落水令第150章 大地主柳一條第90章 四個月第857章 神奇口哨第491章 柳氏茶坊(4)第69章 張楚楚的身世第618章 求曲第630章 大人物第257章 吳醉劍,死了第252章 助陣第729章 再見第334章 兄弟談心第768章 殺柳一條的理由第516章 諸事於心第134章 氣功療病第713章 轉贈第392章 聽曲兒第528章 書法小成第460章 壽誕(1)第94章 公孫武達的怒火第576章 訴冤第859章 戰事落幕第542章 善後第687章 怨念啊怨念第769章 課外授業第542章 善後第817章 錢糧捐贈第一批第169章 三百佃農第715章 準備第705章 制棉第104章 杜家家主第828章 割肉第577章 相脅第529章 施肥第427章 再試第36章 過大年(2)第675章 齊王,瘋了?第92章 耕作獎勵第611章 朕很看好你(1)第746章 赴宴東宮第295章 疫病之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