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回府

沐瑄把崔尚州安排在白家,好在跟前有個阿峰服侍。又留了塊碎銀子給白勝春,讓幫忙照顧幾天。

白勝春覺得那銀子燙手,有些不敢接。

榮箏卻使眼色讓白勝春收下,多了兩個人,就多了兩張嘴要吃的。白家又不是什麼富貴人家,講那清高做什麼,再說他們和沐家、崔家又不熟,該要錢就得要。自己不能吃虧。

沐瑄和榮箏一道走的,不過一個騎馬,一個坐的馬車,兩人之間根本沒說上幾句話。從蘆塘到棲霞山莊得往西走,而榮箏要進城得往南走。兩人根本不在同一個方向。

但沐瑄卻並沒說自己要回棲霞山莊,而是說要回普慈寺,兩人倒同行了一段路。直到普慈寺,沐瑄騎着馬緩緩的走到榮箏的馬車旁,隔着簾子和榮箏道:“榮三小姐,普慈寺到了。我這廂就告辭了,今天的事還請小姐多擔待,不要對旁人提起。”

榮箏坐在車內聽見了這些話還有些鬱悶,你將來要出家當和尚的,怎麼就有那麼多要她保密的事啊,她隔着簾子回道:“我知道了。”

沐瑄有了榮箏這句話還是有些不放心,崔尚州的舉止已經有些打草驚蛇了,要是再出個什麼事,他更是舉步維艱。敵人在暗他們在明,許多事不得不謹慎。

“此事幹系重大,弄不好崔七會惹禍上身,所以還請榮三小姐擔待。”

榮箏不知道沐瑄他們遇到了什麼事,如今又把崔尚州寄養在白勝春家,莫非真的出了什麼大事?不過都是他們沐家或是崔家的事,她也不方便問,微微的撩起了簾子一角,說道:“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又不是長舌賤嘴之人,你要是信不過我,不妨派個人把我盯着。”

沐瑄見她把話都說到這裡了,實在不好再繼續說什麼。單手作禮,便回了普慈寺。

這邊端惠郡主等了許久也不見沐瑄回去,派去的唐令倒回來了。

“郡主,據說崔七爺摔了腿。在蘆塘養傷。大爺去瞧過他後就回普慈寺去了。”

端惠不由得納悶,怎麼就回普慈寺去呢?不是說好明一早到回王府的嗎?這裡又忙讓個小廝跑一趟,去問沐瑄明天的事。

端惠又念及不管是她還是崔家在蘆塘都沒田莊,怎麼跑到哪裡養傷去了,不由得問唐令:“爲什麼君華不把他帶回山莊來?”

唐令說:“小的不大清楚。不過聽說是大爺的安排。”

“崔七的腿是怎麼摔傷的?”

唐令道:“聽說是從馬背上摔下來的。”

端惠便沒有往別處想,只讓唐令去查這些日子來崔尚州到底在幫沐瑄什麼事。

第二日,辰正的時候沐瑄依舊來棲霞山莊,姐弟倆一起坐車回了豫王府。

卻說豫王府這邊毫無防備,哪曾想這姐弟倆一道回來了。沐瑄走在他姐姐身後,目不斜視,亦步亦趨的跟着來到了嚴太妃的院子。

當時廊下的丫鬟見了這姐弟倆,特別是看見了沐瑄後都有些詫異,有些人甚至連沐瑄也不認得,知曉的跑去給嚴太妃通傳。

嚴太妃正和王妃商量家務事。聽說郡主和沐瑄來了,兩人都吃了一驚。不過太妃臉上倒還算平靜,和王妃說:“看來大郎他總算是想明白了,願意回來見我們。”

烏氏進府做了王妃來,這些年她和沐瑄加起來還沒說上十句話。當初要不是她的堅持,只怕自己的兒子還做不成世子,因此對沐瑄十分的冷漠和生疏。

姐弟倆一前一後的到了正廳房,嚴太妃卻不在此處,而是在隔間的宴息室裡。不過早有個穿比甲的丫鬟替他們高高揭起了大紅銷金的軟簾。

端惠進到屋內,瞥見王妃也在。面色平靜的與二人行了禮。沐瑄只作了一揖。

王妃不屑的目光十分的明顯,坐在這裡橫豎不自在,便起身道:“太妃,我那裡還有事。就先告辭了。”

嚴太妃含笑着點點頭和王妃說:“把孩子們叫來見見他們的大哥大姐。”

王妃應着是,嚴太妃又說:“說給廚房,收拾兩桌好菜。對了,大郎是吃素的,記得再做一桌子的齋菜。”

王妃滿口應承。

嚴太妃見了這姐弟倆,笑容可掬的說道:“一路上回來身子骨也乏了吧。快快坐。別站着。”

端惠便在下首的一張紫檀木填漆雕花椅上坐下,沐瑄挨着他姐姐坐在旁邊。丫鬟們忙捧了茶果來。

嚴太妃做祖母的,見了孫子孫女自然喜歡,和他們閒話起了家常。

“山莊那邊到了冬天只怕冷,不如我讓人把屋子收拾一下,郡主搬回來住,如何?”

端惠現在身份尷尬,雖然是有封號的郡主,可畢竟是喪夫大歸之人,再說她和家裡的姐妹們並不十分的親厚,又和王妃之間有芥蒂,早已經習慣一個人住了,也不多想便回了嚴太妃的話。

“我還是不回來給大家添麻煩了,山莊那邊也不算太冷。再說遇着下雪天我又不出門的,不礙事。”

嚴太妃又看了一眼沐瑄,點頭笑說:“大郎也不勸勸你姐姐。”

沐瑄卻說:“姐姐愛怎麼着是她的自由,我沒什麼話好說。”

嚴太妃倒有些尷尬,心道這姐弟倆不愧是一母同胞,一樣的臭脾氣,實在不可愛。

過了沒多久,寶絹、寶紋、寶綠姐妹們來了,沐瑢跟在姐妹們後面也來了。不過世子卻不在府裡。

端惠看着弟弟妹妹們,眼中有些疏離,和弟弟妹妹們卻是說不上幾句話的。

倒是沐瑢一臉笑容的和沐瑄寒暄着,這個家也就沐瑢能和沐瑄能說上幾句話。

“早知道大哥和郡主大姐要回來的話,我就去城門外候着了。”

嚴太妃聽見了這句笑道:“三郎又說胡話了,你一早就不知道跑到哪裡鬼混去了,這會兒偏還要說去城門外候着。要是有人真把你這話當了真,只怕是要在城門那裡等你半天。”

太妃的話把三個妹妹逗樂了,沐瑢也不惱,陪着笑臉說:“能討太妃和姐妹們一聲笑,我也值得了。”

“這個猴兒倒是會說。”

屋裡氣氛不錯,除了一對姐弟。其餘的人都是笑吟吟的。

世子妃聽見了笑聲,還沒進門就高聲問了句:“說什麼呢,這些熱鬧?”

她手裡牽着剛會走路的女兒走了進來。

嚴太妃見着了重孫女,一顆心都軟了。招手叫到跟前,將她抱在懷裡,又伸手抓了一把攢盒裡的洋糖給她。

世子妃道:“太妃別慣着她,大夫說不能吃太多甜的,不然以後要長蟲牙。”

旁人聽見這話倒罷了。倒是寶綠打了個冷噤,她牙疼纔好。

端惠見嚴太妃百般寵愛跟前這個小姑娘,她看了一眼沐瑄,心道沐璟比沐瑄要小好幾歲,要是早些年成了親,兒女都好幾歲了。

“對了,你們父王冬至前要回京,到時候郡主也一道去吧?”

“我?”端惠看了看姐妹們,確定嚴太妃說的是自己的時候,還有些詫異。

“是啊。你從福建回來後,還沒進宮去給太后、皇后請安。她們都很惦記你,趁此你也好消散消散,大可以過了年再回來。”

端惠如今寡居,倒不像以前還未出閣的時候愛熱鬧了,她看了沐瑄一眼,低頭道:“冬至還早着呢,再說吧。”

嚴太妃的意思是希望太后做主,能重新給端惠許門親事,好不容易王爺也答應了。給端惠的未來有個交代。端惠和她不是那麼的親近,有些話她不好給端惠說,又看了看跟前的人。寶絹如今是待嫁之人,兩人年紀隔得遠。當初端惠還在家的時候寶絹還只是個小姑娘,也沒什麼往來。再看了眼世子妃,心道要不要讓世子妃去勸勸?世子這幾天外面的事讓世子妃操碎了心,也不好再叫她管這事,看來看去,倘或端惠要聽誰的話吧。或許只好讓沐瑄出面了。

雖說沐瑄向來冷清,不大和府裡來往,也不問這些俗事,可畢竟是一母同胞的姐弟,沐瑄肯定也希望他姐姐將來能過得好。

嚴太妃想畢,便笑道:“我有幾句話要和大郎說,你們都散了吧。請郡主去世子妃房裡坐坐。”

衆人只得起身告退。

正好沐瑄也有許多話要請教太妃,因此倒一臉的鎮定。

嚴太妃斜靠在羅漢牀上,叫個丫鬟給自己捶腿,看似漫不經心的和沐瑄寒暄道:“大郎最近在忙些什麼?”

沐瑄沉吟了下才道:“沒忙什麼事。”

“崔家小七來找過你呢?”

沐瑄有些詫異的看了眼嚴太妃,才道:“我和他來往本來就多。”

嚴太妃笑道:“這崔家孩子和你投緣,我也清楚,所以才讓他來勸你。看來他是個來事的。前陣子他娘來我這裡坐了坐,我說給那孩子說門親事。他娘倒很喜歡。”

沐瑄聽着雲山霧罩的,崔尚州沒有和他說過什麼比較奇怪的話啊。

嚴太妃又道:“你放心,我把事情交給你母妃去辦了。她是個妥當的人,不用操心的。”

沐瑄嘴脣翕翕,心道太妃留他下來就是要和他說這些的?

“你可知道我爲何要讓你姐姐跟着進京?”

“孫子不知。”

嚴太妃嘆息道:“緗丫頭才二十六啊,這麼年輕就守了寡,難道就這樣過一輩子?要是還留下個骨血,將來把子女撫養長大也算是一件事了,偏偏她膝下淒涼。當初紀家說要過繼一個孩子到你姐姐名下,你父王又不答應。回來住着,我和王妃都是沒有什麼話說的,可是總不能這樣一輩子。”

嚴太妃的話充滿了憐惜,而此事也同樣是沐瑄捨棄不了的牽掛。姐姐是他最親的人,他不能看着姐姐冷清的過一輩子。

嚴太妃又道:“所以我纔想讓你父王帶着郡主去宮裡給太后、皇后請個安。別說是郡主了,就是公主再醮的也不少,我們皇家沒有讓一直守着的道理。讓太后或是皇后再給郡主說門親事,也對她是個交代。你認爲呢?”

沐瑄沉吟了片刻才說:“太妃說得在理。”

嚴太妃見沐瑄不反駁,笑道:“所以還得你當弟弟去勸說她幾句,你們姐弟手足情深,我們都是知道的,旁人說的她不見得能聽進去。”

“我知道了。”

嚴太妃見沐瑄回答得這樣乾脆,倒也意外。

“成,剩下的事我就交給你,可別讓我失望啊。”

嚴太妃閉上了眼睛,想要休息一會兒,便示意沐瑄下去了。沐瑄當然也是會察言觀色之人,不過此刻卻坐着未動。

“大郎可還有什麼事?”

沐瑄喝了口茶,放下了茶盞,目光落在了地上鋪着的波斯地毯上,言語清冷的問着:“太妃,我母妃當年走的時候到底是個什麼情況?還有我聽說當初負責煎藥的小雀上吊死了,又是怎樣一回事?綠檀和綠翹都是我母妃身邊極親近之人,怎麼都趕呢?”

嚴太妃瞪大了眼睛再也睡不着,她胸口微喘,緩緩坐了起來,瞪直了眼睛看向了沐瑄。

“好好的,怎麼問起當年的事呢?那時候你也記事了吧,再說這些年也聽人提起過,怎麼又問起了這些?”嚴太妃的話聽着很平靜,卻帶着一股無形的急促感。

沐瑄說:“我只是好奇罷了,聽說小丫頭的死,回想當年的事卻怎麼也記不起來,問旁邊的人,旁邊的也不知道。當時姐姐和父王又去了京裡給皇后賀壽,太妃在當着家,目前只能來請教太妃了。”

嚴太妃面白如紙,額上的青筋暴跳,她十分刻意的在隱藏着一種情緒,待自己冷靜些才說:“小雀做事不盡心,我打罵了她幾句。她一時想不通就上吊死了。你母妃走後,身邊的人大都出去了,並沒留下來多少。又不光是隻有兩個綠字的丫頭。難道你這會子是來嗔怪我當年沒有盡心的緣故?”

沐瑄忙起身說:“孫子不敢。”

嚴太妃仔仔細細的打量起沐瑄,這個孫子不是她跟前長大的,在廟裡養了那麼多年,不可能和她親近。今天突然問起當年這些事來,顯然是已經起了疑心了。(。)

第152章 春痕第11章 偶遇第51章 侍疾第115章 緊張第125章 定下第92章 年酒第158章 賀禮第170章 質問第80章 蹊蹺第158章 賀禮第69章 拒親第24章 遊船第87章 愚蠢第137章 伺候第147章 離別第61章 回稟第69章 拒親第123章 允婚第42章 失蹤第149章 病重第151章 賞花時第77章 調任第10章 拜見第19章 說親第26章 驚夢第147章 離別第75章 求準第108章 堅持第159章 圈套第54章 差遣第59章 困窘第85章 回府第24章 遊船第138章 竟然是他第72章 餞行第163章 請求第92章 年酒第55章 相中第9章 大相國寺第130章 認親第70章 相見第156章 掂量第62章 家人第140章 警示第95章 準備第62章 家人第123章 允婚第182章 選擇第48章 春宴第170章 質問第43章 回來第179章 告別第31章 莊子第38章 前嫌第22章 籌謀第135章 告訴第20章 殷勤第110章 出遊第86章 主母第97章 二舅母第77章 調任第105章 捉拿第146章 佳節第118章 坐不住第129章 大婚第36章 琴師第37章 齊府第5章 疏離第180章 新家第41章 觀音誕第167章 無解第166章 守志第62章 家人第48章 春宴楔子第6章 試探第104章 作罷第153章 把柄第83章 鬥琴第110章 出遊第123章 允婚第126章 棋子第67章 奔走第152章 春痕第153章 把柄第34章 尋人第67章 奔走第149章 病重第113章 疑惑第99章 出事第86章 主母第132章 琴瑟第21章 口風第119章 雅事第177章 辜負第105章 捉拿第150章 詫異第35章 姐弟第174章 出氣第159章 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