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選擇權

第671章 選擇權

陶炯是個正人君子。

他並不迂腐,性情也不是非常耿介。畢竟身爲一個少年喪父的孩子,與寡母相依爲命,倘若沒有一點圓滑的性情,很容易會變得不討喜,從而遭受到周圍人的欺壓。

但他有自己做人的底線,從小從父母師長那裡受到的教育,也讓他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從來不會越過那條界線。

他也不是個死讀書的書呆子,在實務上還是頗有才能的,而且在任職縣太爺期間,意外地發現自己挺會查案子、判案子。因此,當在吏部任職的同榜友人告訴他,鎮江推官一職出缺的消息後,他立刻就接受了任命。哪怕他多等幾個月,就有可能找到一個從六品的官缺,順利升遷,他也不在意。

倒是鎮江比先前的任所繁華得多,他心裡挺高興的。他的老母親從小生活在繁華的城市,嫁人後也生活富足,從來沒受過窮,哪怕是在喪夫後,也沒吃過多少苦頭。可因爲他這個兒子出仕後去的是一個窮縣,她也二話不說跟着去了,着實受了幾年罪。如今只要母親能重新過上富足閒逸的生活,他在七品的官位上多耽擱三年有什麼要緊呢?反正他本來就年輕。

可等他到了鎮江,就發現事情跟想象中不大一樣。鎮江知府橫行霸道,行事又十分刻薄,令他十分看不慣。但他也知道,自己沒有能力與對方相抗,若是雙方鬧得太僵,他自己死了也就罷了,連累了母親與妻子還有侄女兒,他就萬萬不能接受了。所以,他採取了一種佛系對抗的態度,不去主動招惹知府,但也不願意與對方同流合污。反正他才從京城過來,深知二皇子與林家麻煩纏身,暫時顧不上鎮江知府這種小人物了。他什麼都不必做,只需暗暗留意對方的罪證,等到朝廷派天使下來清查時,把那些罪證往上一送,事情就解決了。

倘若那天使不用他幫忙,就能將鎮江知府送交法辦,他興許連這個頭都不用出。

陶炯用這種方式反抗着鎮江知府,後者自然是看他不順眼的。但鎮江知府也不是傻子,還收到了京城家人寫來的信,知道二皇子與林家正有麻煩,若是他行事不慎,招來曹家人的注意,利用他來對付林家,那無論是他家裡人,還是林家人,都不會救他的。他知道陶炯在京中有熟人,還是在吏部任職的官員,不敢輕易引起戰端,於是就這麼警惕着陶炯,卻不下手去對付。但他也不甘心就這麼放任一個不順從自己的人,所以也在私底下暗暗盤算着一些陰險手段。

等到陶炯接二連三地判了幾樁案子,還了無辜者清白,令與鎮江知府同流合污的富戶吃了虧的時候,雙方之間的關係越發緊張了。鎮江知府發現了陶炯在收集自己的罪證,也發現了他在京城有相熟的同榜,背景深厚,似乎跟曹家還有點關係,還有心護着他,於是在憤恨之餘,也不敢輕易對他家不利,只得派出手下的人去盯梢他一家人的行動,提防他哪天把那些罪證給送到京城去。

然而,陶櫻小姑娘心思慎密,覺得叔父一家的想法太過天真了。他們想要等到京中林家失勢,又或是曹家人知道了鎮江知府的事,派人來查時,後者自然就會落網,他們所面臨的危險就會完全消失。可需知狗急跳牆,真等到有人來查鎮江知府那一天,誰能擔保這人不會因爲害怕罪證泄露而殺人滅口呢?陶家就住在府衙後衙,對知府而言,不過是伸伸手的事,一把火把人燒了,再報個天乾物燥,意外失火,誰能證明這是謀殺?

陶櫻見狀也沒法多勸了,但爲了以防萬一,她寫了這封信,連同叔父收集到的鎮江知府的一半罪證,都託付給那位對陶炯感激涕零的糕餅鋪老闆。他什麼都不用做,也不必跟陶家來往頻繁,只需要做個普通的小生意人,應對一切上門來探查的官差或奴僕,等到那會說出她事先囑咐過的幾種點心的人上門來,就行了。

陶炯一家目前雖然行動無礙,但其實一家人都被盯上了,只要出了家門,就沒多少隱私。即使在家門之內,也很難說他們家還有什麼秘密是周圍的人不知道的。陶櫻在信裡說了,家中叔父的書房前後兩次遭賊,只是什麼都沒丟,連夾在書裡的銀票都沒消失,也不知是哪個眼界高的小偷光臨過。另外,家裡在鎮江前後僱了四個人,有兩個曾被收買了給人做耳目,一個太過害怕主動辭去,剩下一個雖然還算老實忠心,但家裡人反而不敢相信了,只得賞了銀子請人走路。如今陶家用的下人,都是跟了主人多年的老僕,可靠性是沒問題的。

陶櫻小姑娘可不甘心就這麼死了。她認爲自家更應該主動出擊。

陶炯知道了這個朋友的態度後,就不再作任何嘗試了。連京中官宦世家都不願意摻和,更何況是其他沒有背景的友人呢?反正眼下離年底沒幾個月了,他總會等到鎮江知府被法辦的下場。

二皇子與林家目前看來是有些涼了,但太子與曹家也沒熱乎起來。皇帝依然不喜曹皇后與太子,在罵二皇子之餘,也沒少罵太子。曹家看着不象是根可靠的大腿,那位同榜家裡正猶豫,是不是離曹家稍稍遠着些,免得曹家倒黴時,被連累着成了池魚。同榜很同情陶炯的處境,但無意主動接觸曹家人,參與曹家與林家之間的明爭暗鬥,免得被皇帝誤會了他家是曹家黨羽。

然而答案是令人失望的。

就算真有人能證明是那知府殺了人,又能如何?陶家人都已經死透了。

她已經勸過陶炯,主動給京中那位朋友去信,試探對方,是否有意治一治這鎮江知府?

目前來看,陶炯一家似乎是安全的。只要鎮江知府顧慮着陶炯在京中的同榜,就不敢輕易對他不利;而陶炯顧慮着母親妻子侄女的安危,也不會做什麼冒險的事,只等京中派人來查知府,再出面不遲,收集到的證據也都藏在安全的地方了,不怕會被找到。

他勸陶炯繼續等下去,估計今年之內,林家的下場就明瞭了。到時候不必曹家出手,也自會有人把鎮江知府拉下馬來。再怎麼說,鎮江也是個好地方呢。

陶櫻沒說希望謝家人能拿着這個錦布小包做什麼,她似乎是將選擇權交到了宋氏與謝家衆人的手裡。倘若他們決定放棄,裝作不知道此事,她也不會有怨言。陶炯那裡還有一半的知府罪證,足夠釘死他了。

宋氏看完了信,默默地把信傳給另外三個孩子看,便幽幽嘆了口氣。

謝謹之最後一個把信重新收好,擡頭看向宋氏:“祖母的決定是什麼?我們該找哪個衙門去告狀比較好?”

宋氏聽後,忽地笑了。

(本章完)

第926章 意圖第1257章 討論第698章 不妙第571章 來信第1049章 親筆信第1453章 簪子第31章 茫然第1178章 徵求第411章 涼薄第1547章 心虛第426章 嫡妹第321章 閨學第1678章 安葬第324章 喜歡第1425章 隱秘第1338章 週三第1394章 煩躁第187章 決心第201章 紛雜第1050章 退讓第25章 生怨第437章 人脈第85章 滲人第751章 過往第252章 診治第448章 告知第25章 生怨第324章 喜歡第1072章 難處第368章 不安第1438章 辯解第244章 意外第966章 聽聞第1160章 無能第1360章 佳話第502章 腹黑第795章 送行第1287章 熱鬧第1617章 苗頭第1510章 決斷第945章 現實第105章 漣漪第123章 荒唐第1030章 姻親第933章 追回第1470章 栽贓第156章 勸說第202章 搬回第514章 分道第1494章 真相第1316章 建議第617章 程儀第699章 建議第679章 騙局第1661章 失望第774章 父王第657章 報應第524章 邀請第441章 可疑第1404章 抱怨第71章 姑嫂第1264章 哭求第867章 顧慮第1377章 安頓第141章 結交第51章 感嘆第304章 調戲第1509章 請求第489章 閒言第1594章 清晨第334章 飛梭第965章 哭訴第82章 焦慮第1395章 隱憂第501章 擺脫第991章 勸說第721章 慈父第800章 追問第314章 選秀第84章 舍財第1485章 打擊第1651章 效忠第1001章 本子第960章 疑心第1479章 耳語第224章 驚慌第1482章 落網第393章 準備第1678章 安葬第1472章 反擊第1439章 波瀾第1022章 大夫第92章 遞話第340章 創新第556章 第五百五十兒章 不安第714章 圓謊第1128章 主使第1423章 吃瓜第67章 外室(推薦加更)第1624章 避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