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出門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給的

李鬼傲慢地高踞馬上,喝道:

“某乃山東來的統制,入京公幹,聽聞有奸賊膽敢行刺陛下,特來立功!”

“那大逆不道之輩必定不是臨時起意,只怕早有預謀,暗中查探了不知多久的情報,斷然不可能是孤身一人,背後說不得便有人指使。”

“這種人物,只怕身份不凡,在城中不知有多少窩點,斷不可能藏在民宅之內。”

“爾等不妨挑那大戶人家去查,豈不勝過在這民居之中亂撞?”

李鬼敢這麼明目張膽的招搖撞騙,冒充官人,其實是有原因的。

自古以來,國人的籍貫管理就非常嚴格,出行便需要有“身份證件”,什麼虎符、兔符、魚符、龜符、龍符、麟府、牙牌、腰牌……應有盡有。

最嚴格的便是秦朝商鞅發明的“照身貼”,是一塊打磨光滑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人的頭像及籍貫信息,由官府發放,秦國每個人都有。

在當時,住宿是必須向房東出示“照身帖”的,否則沒有人敢收留,以免犯下包庇連坐之罪。

後來作法自斃,秦孝公死後,商鞅被秦惠文王迫害,出逃時因爲沒有“照身帖”,房東無人敢留宿,無奈起兵造反,失敗被殺。

但是呢,後來這種情況就發生了變化,變得寬鬆了,或者說技術退後了。

隨着文科當家後,漸漸的,能夠畫出清晰準確頭像的畫工越來越少了,畫家都跑去畫寫意圖了,越來越有藝術感。

而衆所周知,藝術講究的是感覺,不能精準,否則就顯得匠氣。

便是那唐伯虎的春宮圖,在不懂欣賞的人眼中,看起來也不過是一羣醜鬼。

從李鬼在沂水縣的通緝令上的圖像,便可見一斑。

於是“照身帖”就被廢除了,改換成了各種牌子。

虎符還好說,兩塊往起一對,能夠吻合便是真的,只要妥善保管不泄露給外人看到,便可防僞。

但是其他的什麼魚符啊、腰牌啊之類的,幾乎都沒有防僞的作用,很容易就被假冒。

爲了防僞,唐朝的時候,給官員發放魚符之外,還發放魚袋,兩個是配套的,勉強能起到些與虎符原理差不多的防僞作用。

不過到了宋朝就有了些變化。

宋朝商貿發達,太過嚴苛的戶籍制度不利於商賈出行,於是管控就鬆懈了下來。

宋朝把魚符給廢了,只保留了魚袋,但是幾經調整之後,這魚袋就變成了文官專用的身份象徵,武將是沒資格佩魚袋的。

那武將用什麼來證明身份呢?

那就是腰牌了。

一個牌子,上面寫着官職、姓名等信息,就完了。

請注意,這上面是沒有人身形體貌之類的描述的,所以基本沒什麼大用,只能當一個通行證來用。

官員的腰牌,由官府成對製作,一個留檔用來驗證身份,另一個交給官員攜帶,免職或致仕後收回,調任後更換。

普通商人的腰牌則往往是由行會製作,也有地方官府發放的,看各自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換句話說,如果拿一個假腰牌冒充武官,是很容易的,除非到兵部那邊勘驗腰牌真假,否則別人認不出來。

何況,李鬼的腰牌還是真貨。

他在沂水,殺了不知多少個武將,挑了一個姓李的統制官,搖身一變,便成了李大官人。

你看看,變成武官有多容易,還犯得着招安嗎?

那唐僧的假爹做了那麼多年的縣官,都沒被人識破,李鬼這又算個什麼?

所以說,出門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給的,人有多大膽,官就有多大。

他之所以形勢隨心,肆無忌憚,到處胡亂搞事,便知因爲吃定了這年月沒人能夠精準的識別出他的身份來。

別說只是刺殺皇帝,便真的把那昏君給弄死了,他也有信心,朝廷一定抓不到他!

說是滿城大索,但在這沒有攝像頭、沒有朝陽羣衆的封建年代裡面,想要準確地抓到一個賊人,那跟大海撈針也沒什麼太大區別。

別的不說,單單一個執行力問題,便能難死當官的。

這年頭的差役、禁軍,基本上都是沒讀過書的,頂天也就認識幾個字,再好的規章制度,到了他們手裡,能夠落實一兩成,那都得是祖宗開恩!

影視劇裡面,動輒主角明察秋毫,三兩下破獲了案件之後,便可以一道命令下去,將賊人捉拿歸案。

這種事情僅限於鄉下人流量小的偏僻地方,若是像汴梁這種每日人來人往,數萬人進出的大型城市,最大的可能就是,你費了兩三天時間終於破了案,然後發現賊人早就跑出了東京城。

這也是爲什麼宋徽宗遇刺之後,第一時間便要封閉四門,不許人自由進出的重要原因。

而且只是不許人“自由”進出,也就是說檢查之後還是可以進出的,否則這城市裡面每日用糧、用水都是個天文數字,實在是拖延不得。

即便是如此,這封鎖城池時間也不可能太長了,否則那些商賈都要瘋了,對城市的商業影響實在太大。

所以只需要封城的前幾天沒有抓到賊人,朝中的大臣們便會催促皇帝放開城門。

至於皇帝願不願意,大不了把開封府的知府丟出去,給皇帝打罵免官出出氣就是了。

李鬼也不需要一直頂着這冒牌的身份做事,只需要打一個時間差,把二叔救出來就閃人。

果然,那些搜查的禁軍只在李鬼等人身上看了幾眼,便信了他的話。

沒辦法,這戰馬在大宋實在是稀罕物,基本都是武將專屬了,還得是有來頭的武將,普通的武將都沒有。

買不起,也養不起。

再加上那對巨大的板斧,說服力滿滿。

領隊的一個隊將過來躬身施禮。

“將軍若想立功,不妨去兵部報道,由兵部安排。”

“我等受命在此挨家挨戶搜查,卻不敢隨便往哪裡去。”

李鬼笑道:

“某若去了兵部,只怕便被打發了出京,哪裡還有立功的機會?”

“也罷!”

“你等只管自查自的,不需理會某家。”

“我等幾人自跟在爾等後面,若有強人行兇,只管喚我,某自前來相助。”

那隊將謝過李鬼後,便不理會,繞過幾人後,繼續進行探查。

李鬼帶着幾人,笑嘻嘻地騎馬跟在他們後面,一路遇關過關,遇卡過卡,無人來阻。

每次見到新人,李鬼便笑嘻嘻地過去,把那腰牌給人家看,說上幾句閒話,混個臉熟。

眼見他如此堂皇做派,其他人更加不會疑他,更無人知曉,他便是要被捉拿的刺客。

若有那膽敢對禁軍炸刺,想要反抗或者逃走的,李鬼便拍馬趕上去,一斧一個,乾脆利索。

有了李鬼這麼一個“熱心助人”的武將跟隨,普通禁軍當然安全感滿滿,不由得對李鬼都客氣了幾分。

李鬼便這麼跟在禁軍的屁股後面,在城市裡面胡亂晃悠了一天,一面熟悉京中的街道,一面跟不少領隊搜查的禁軍小軍官都混熟了。

到了飯時,他又慷慨解囊,叫了酒席,讓人把熱飯熱菜給剛認識的朋友們都送去。

只不過一天光景,山東好漢李統制仗義疏財的大名,便已經在禁軍之中傳遍了。

最明顯的特徵便是一雙車輪大小的板斧,全員騎馬。

更有那擅長人事的有心人,下值了之後,專程來找他飲酒,結交個朋友,以爲官場助力。

李鬼來者不拒,幾杯酒下去之後,跟所有人都勾肩搭背,稱兄道弟,打得火熱。

自這以後,所謂的搜查在李鬼這裡便出現了巨大的盲區,怎麼掃蕩也抓不到那行刺的賊人。

到了第二天,李鬼再上街時,見到陌生的禁軍領隊,也能被人親熱地喚一聲“李大官人”了。

李鬼又拿了金銀給智清禪師,假稱是家中送來的,讓他從中牽線,請高太尉來此相見。

智清禪師見了銀子,立即動力十足,開始琢磨如何安排了。

第31章 世間自有英雄,唯某李鬼不是!第78章 跟東京打個招呼第60章 將計就計第44章 翻船了第22章 這就降了?第38章 擒賊先擒王第77章 死誰手裡不一樣?第23章 正面對陣第18章 借刀殺人第1章 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第26章 縣內動態第87章 連鎖反應第3章 騙刀第11章 人心隔肚皮第59章 遇伏第66章 鳩佔鵲巢第15章 冤家路窄第28章 先下手爲強第32章 誤會第34章 士紳就得滅門第98章 用完就扔(賠罪章節1)第100章 替天行道第54章 戰雲再起第4章 地獄無門自來投第1章 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第46章 朝廷欲招安第26章 縣內動態第68章 地飛星和地走星第38章 擒賊先擒王第11章 人心隔肚皮第29章 入營刺探第74章 爺爺也不把你們當人!第4章 地獄無門自來投第85章 割草無雙第81章 比銀子更有說服力的,只有金子第57章 丁知縣的大禮第34章 士紳就得滅門第94章 順藤摸瓜第13章 練兵第12章 殺人滅口第63章 歪打正着第72章 不是一路人第58章 雙管齊下第8章 投名狀第20章 立戰功,發婆娘第19章 吞併宿山寨第58章 雙管齊下第2章 殺人放火受招安第45章 這一點也不符合歷史第94章 順藤摸瓜第85章 割草無雙第24章 一統沂水第90章 何爲大事?何爲小事?第57章 丁知縣的大禮第99章 沒有買賣,就沒有買賣(賠罪章節2)第70章 謀劃梁山第36章 立規矩第45章 這一點也不符合歷史第27章 衙門做得,某做不得?第3章 騙刀第61章 丁知縣絕對是友軍第73章 畫蛇添足三江及上架感言第26章 縣內動態第75章 青色氣運第83章 若殺個皇帝,能得多少氣運?第9章 定計第103章 發難第42章 滅親第14章 官府來剿三江及上架感言第103章 發難第95章 打地鼠第6章 見利忘義者,殺第22章 這就降了?第13章 練兵第85章 割草無雙第17章 禍水東引第53章 得知真相第99章 沒有買賣,就沒有買賣(賠罪章節2)第108章 生不逢時的掛逼第74章 爺爺也不把你們當人!第79章 再起衝突第12章 殺人滅口第57章 丁知縣的大禮第42章 滅親第61章 丁知縣絕對是友軍第17章 禍水東引第5章 這顆鳥頭可值貫?第54章 戰雲再起第99章 沒有買賣,就沒有買賣(賠罪章節2)第109章 脫身第30章 屠殺第108章 生不逢時的掛逼第56章 功勞再大,大得過狄青否?第7章 山寨落草第17章 禍水東引第29章 入營刺探第3章 騙刀第72章 不是一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