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征服蒙古草原以及烏斯藏都司,需要時間,可吳宗睿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世界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雖然大吳王朝依舊處在世界的頂峰之上,東亞各國唯大吳朝廷馬首是瞻,西方國家對於大吳王朝也是試探性的接觸,葡萄牙王國以及西班牙王國的戰船編隊,在臺灣島嶼被大吳朝廷的水師徹底打敗,暫時的屈服了,不過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面,科技的迅速發展,蒸汽機的出現,導致第一次工業革命達到了巔峰,如果大吳朝廷不能夠主宰世界科技的發展,到時候依舊會落後,數百年之後的一幕還是有可能出現。
穿越的吳宗睿,最大的心願,就是讓華夏民族屹立於世界的巔峰,而且要充分利用華夏民族傳承數千年的文化影響全世界,爲華夏民族的迅猛發展鋪墊一條金光大道。
蒸汽機必須出現在大吳王朝,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也必須是大吳王朝。
歷史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起於1733年,終於1840年,一百多年時間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世界的格局,自耕農逐漸的消失,帶之的是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大吳王朝依舊是以自耕農爲主的社會,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下,南方出現了大量的商貿階層,諸多的作坊如同雨後春筍版出現,資本階級的雛形已經具備,商品經濟逐漸佔據重要的地位,在某些地方超越了農業經濟,但這遠遠不夠,而且朝廷還要預防資本階層的無限壯大,避免資本對朝政的過多幹涉。
大吳朝廷對科技的重視和引進,已經站在世界的前列,在大吳各地開辦的學堂裡面,廣泛的開始傳授數學和地理等科技知識,科舉考試雖然還存在,但考試的形式逐漸開始變化,不再完全以四書五經爲主,數學和地理等科技知識,也進入考試之中。
不少的科技成果,已經開始出現在南方的諸多作坊之中,譬如說紡織業的進步,分工又合作的形式,一條龍的生產線等等,讓人眼睛一亮。
這都是吳宗睿一力推行的結果,如果不是擁有崇高的威望,以及一大幫忠心支持的官吏,吳宗坤恐怕做不到這一點。
有些時候,吳宗睿也不得不屈服於現實,因爲朝中的絕大部分官吏,都是從小讀着四書五經長大的,想要他們完全轉變思想猶如登天,基本做不到。
各地學堂以及京城的皇家學堂必須儘快培養一大批的科技人才,朝廷急需這些有着新思想的科技人才,華夏民族的發展和壯大,需要依靠這些人才,接下來,吳宗睿還會想方設法的從世界各地引進人才,讓他們爲大吳朝廷服務。
這樣算起來,吳宗睿的時間不多。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吳宗睿在奮力推進大吳朝廷改革的同時,也要悉心培養太子吳凡丞,讓吳凡丞有着當下最爲先進的思想,能夠主導未來的大吳王朝不斷走向繁榮,且有可能的情況之下,還要悉心培養皇太孫。
謀取了大明的天下,吳宗睿沒有滿足,他的憂患意識更加的濃厚。
不管理想如何的豐滿,也不管規劃如何的詳細,都要一步步的推進,都要一步一個腳印去慢慢實現,有些事情急不得,但有些事情也拖不得。
譬如說國土的完整,國內局勢的穩定,這件事情就不能夠拖得太長。
如果內部不能夠完全穩定下來,還存在疆土分裂的情形,朝廷就難以集中精力致力於民生,致力於科技發展,致力於對外的擴張。
穩定蒙古部落、穩定大草原,就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穩定烏斯藏都司等地。
吳宗睿善待大清國皇太后布木布泰,不殺大清國的皇帝福臨,一方面是有着足夠的自信心,一方面也是爲了能夠儘快的籠絡和掌控蒙古部落。
八旗軍徹底覆滅,數萬的八旗軍軍士被編入到登萊新軍之中,這些軍士接受了講武堂的教育,牢記了登萊新軍的軍紀軍規,不管是滿人還是蒙古人,在登萊新軍之中不會遭受太多歧視,且他們的家人也得到安置。
這一招,徹底穩定了北方,少數心懷叵測的滿人權貴,絲毫沒有機會,他們無法招募人員,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被身邊的滿人舉報,最終喪命,而大量的蒙古人進入登萊新軍之中,也能夠影響到蒙古部落,促使蒙古部落儘早臣服大吳朝廷。
這一切,都還差一個契機,這個契機就是布木布泰,已經滅亡的大清國之皇太后。
文華殿。
吳宗睿放下手中的奏摺,對着曾永忠、盧發軒和廖文儒開口了。
“迎娶博特氏的事情,內閣來安排,科爾沁部落會派遣他們的多羅貝勒送親,朝廷要善待他們,給予他們積極的信號,至於說布木布泰和福臨在京城安頓的事情,今後不要提及了,朝廷沒有必要斬殺他們,我們已經基本穩定了北方的局勢,八旗軍徹底覆滅,這讓我們有了足夠的自信,此事皇家日報上面也不要刊登太多的消息,免得引發諸多不好的議論。”
“喬明俊領兵駐紮在奴兒干都司,且領兵打敗了沙俄的軍隊,迫使沙俄軍隊拿出來大量的錢糧賠償,做的很不錯,還要警告沙俄,今後若是還敢有此等的行爲,登萊新軍就要加倍的償還,只不過奴兒干都司的條件艱苦,交通不便,朝廷需要時間來徹底修好前往奴兒干都司的官道,所以對於喬明俊他們的關懷要更多,沙俄賠償的錢糧,不必運往京城,就由喬明俊做出處置,算是朝廷給予他們的獎賞。”
“劉寧率領的五萬登萊新軍將士,已經進駐蒙古大草原,原來我準備讓劉寧稍等,不急於在蒙古草原築城,現在看來不行,此事不能夠繼續拖延下去了,務必儘快在蒙古草原築城,以完成對整個蒙古草原的直接管控,此事我已經有了定奪,內閣拿出更加詳盡的方案,朝會討論之後,聖旨明發給劉寧。”
說完這些話,吳宗睿再次拿起了桌案上面的奏摺,不緊不慢的翻開了。
“朝中有人建議,左都御史應該要進入內閣,先生,路廷,文儒,你們怎麼看。。。”
大殿裡面瞬間沉默下來了。
左都御史黃宗羲,其上任本來就帶有一定的傳奇色彩,沒有吳宗睿的鼎力舉薦,僅有着舉人功名的黃宗羲,一輩子能夠做到知縣就是上天垂憐了。
黃宗羲在督察院沒有做出來太多的成績,與吳宗睿的期望有着不小的差距。
這裡面的原因,吳宗睿很清楚,歷史上的黃宗羲,爲復社的骨幹成員,提出了“天下爲主、君爲客”,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等思想,可以說,在學術以及思想方面,黃宗羲不愧爲大儒,不過在爲官和從政方面,黃宗羲沒有絲毫建樹。
說白了,黃宗羲鑽研學術很在行,從事實際的工作能力一般。
書呆子本來就不大可能做一個好官僚。
吳宗睿已經有了調整左都御史人選的想法。
督查院的權力在逐漸的增大,在抑制官吏貪腐方面,發揮出來了重要的作用,大吳朝廷徹底廢除言官之後,督查院的重要作用瞬間凸顯出來,可惜的是,黃宗羲沒有能夠很好的把握這個時機,讓督查院上下擰成一股繩,爲大吳王朝不斷前行奠定強有力的基礎,反而是抱着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試圖以教育和訓導來矯正官吏的偏差。
黃宗羲的思想裡面,還有一個最爲重要的認知,那就是欣賞言官制度。
這是吳宗睿無法容忍的,大明的言官制度,一無是處,養就了一幫誇誇其談、不做實事之人,大幅度推動了黨爭,加快了明王朝的覆滅。
打破沉默的是廖文儒。
“皇上,臣以爲,左都御史應該要進入內閣,只不過臣覺得,黃大人不適合繼續擔任督查院左都御史。。。”
廖文儒首先開口,也在吳宗睿的預料之中。
廖文儒在吳宗睿的面前,沒有什麼心事,這方面曾永忠和盧發軒都做不到,所以在很多敏感的問題上面,大都是廖文儒首先開口說的。
吳宗睿滿意的點頭,看着衆人開口了。
“文儒的這個建議不錯,太沖這些年主政督查院,做了不少的事情,不過我看他好像更加適合於學術研究,索性就讓他去主政皇家學堂,在學堂裡面去發揮重要的作用,至於說左都御史的人選,內閣三日之內提出人選,直接呈報於我。。。”
曾永忠和盧發軒離開之後,吳宗睿看着廖文儒,輕輕嘆了一口氣後開口了。
“文儒,接下來一段時間至關重要,如果朝廷的規劃能夠一步步實現,國富民強就會很快到來,萬國來朝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實現這一切,需要登萊新軍發揮出來定海神針的作用,所以你和劉寧,務必要牢牢掌控登萊新軍,沒有我的旨意,其他任何人都不得插手登萊新軍的事宜,至於說太子,可以給予一部分的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