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常朝

第869章 常朝

五月二十二,這已經是靖安動亂的第四天。

也正是在今天,趙延洵召集了常朝,參加朝會的官員正往崇政殿趕去。

按大晉組織,每逢初一和十五舉行大朝會,除此逢雙數舉行常朝。

只不過,這條規矩從未嚴格執行過,包括定下這條規矩太宗趙洪章。

勤勉一些的皇帝,每月常朝缺個兩三次,憊懶一些的甚至連大朝會都想省略。

在大晉已有的十一位皇帝中,趙延洵的勤勉程度排在中等。

大朝會他基本照常舉行,而常朝差不多有一半的時間罷朝,這也引得御史諫言不斷,只不過趙延洵魏加理會。

從五月十五的大朝會之後,趙延洵已罷了三次常朝,在此期間發生了靖安動亂。

具體情況朝廷上下都有了解,但對此事皇帝並無明確說法,這讓官員既好奇又着急。

今日召開的朝會,讓他們猜測肯定是爲了這事兒。

不管怎麼說,江西郡發生的事,朝廷必須給出官方定性。

既然是常朝,規模自然會小許多,只有各部堂主要官員參會,人數不超過四十個人。

這也意味着,能參與常朝的官員,都算得上是朝廷高官。

衆人陸續進入大殿,此刻御座上還空着,衆大臣便各自排班站立。

雖然好奇江西郡的事,但這些人進了大殿,就沒有再去想這這些事,畢竟他們各自手裡的活兒也不少。

如果一會兒皇帝問起,他們回答應對失措,那可就是自尋苦吃。

衆臣在大殿了站了十幾分鍾,才聽見後方傳來了腳步聲,於是一個個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如今這世道,做官的都很憋屈,以前受氣可以撂挑子不敢,現在則是受了氣也得忍着,繼續想盡辦法把差事辦好。

撂挑子不幹,等於把家族置於險境。

趙延洵執政後情況充分表明,只要手裡的刀子夠硬,什麼清流濁流都得好好幹活兒。

官員們屏氣凝神之際,趙延洵已在宦官簇擁下,緩緩出現在衆人面前。

只見他頭戴烏紗翼善冠,身着十二章紋袞服,行走之間盡顯帝王威儀。

“臣等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

衆臣隨即起身,而後恭敬站立,等待着皇帝開啓話題。

事實上,常朝也有一些定例,只不過趙延洵繼位後,這些規矩全都被棄用了。

“諸位愛卿,匈奴左賢王禺山,昨日已到了天御關,與羅倫進行了第一次談判!”

趙延洵一開口,談的卻是胡人的事,讓到場官員們深感意外。

“他們正與西蠻子交戰,糧食武器全都缺乏,他們如今苦不堪言吶!”

在場衆臣都認真聽着,相比於江西郡的騷亂,關外的敵人無疑更難纏,此刻擺上朝會貌似也很重要。

“想必你們都知道,匈奴人的左賢王,等於是他們的太子,匈奴單于把他派了過來,足可見情勢危機!”

聽到這話,在場衆人盡皆點頭,這番論證乃是實情。

“這種情況下,匈奴人向咱們求援,你們說該不該幫?”

這個問題,趙延洵可以一言而決,但他還是拿到了朝會上說。

一方面,這是對朝臣的尊重,另一方面他也確實想聽聽意見。

“如今國內凋敝,動兵消耗極大,若能驅狼吞虎,倒也不失爲一件好事!”

第一個發言的是陸朝文。

作爲內閣實際上的“首輔”,他的消息渠道非常廣泛,所以對關外的局面有一定認知。

既然匈奴人願意和西蠻子死磕,那麼大晉躲在後方坐收漁利,又有什麼不好的呢?

所以,陸朝文第一個表示支持。

這時成文光開口道:“皇上,臣雖附陸閣老之議,但心中卻有疑慮!”

“愛卿可直言!”趙延洵平靜道。

“無論匈奴人有多大的誠意,可若他們拿了東西而背約,那咱們卻是毫無辦法!”

點了點頭,趙延洵又看向在場其他大臣,說道:“諸位有什麼話,都可暢所欲言,說錯了也不怪罪!”

其實說穿了,這件事也沒啥可說的,畢竟就這麼兩個選擇。

“皇上,臣也認可陸閣老的意思,至於成閣老的擔憂,臣以爲不難處置!”

說這話的,是兵部尚書曾長鬆,如今戰亂兵部的話語權極大。

“如何處置?”趙延洵問道。

“只要把握好給出糧食的數量,讓匈奴人剛好能撐住,就不怕他們反噬!”

“我大晉掌握着糧食,等同於把住他們命脈,他們就只能乖乖聽命了!”

曾長鬆的想法,與趙延洵不謀而合。

如果通過糧食,間接控制匈奴人,讓他們替晉廷隔絕邊患,對大晉來說好處無法估量。

相較而言,給匈奴人十萬柄馬刀,三萬張弓外加三十萬支箭,以及每個月支付其十萬石糧,這些代價都是可以承受的。

當然了,這是匈奴人開出的條件,趙延洵當然不可能全盤接受,所以這件事還得繼續商議。

“曾卿所言有理,朕也是這個意思!”

“這件事還得細細的談,匈奴人漫天要價,咱們坐地還錢也就是了!”

說到這裡,趙延洵話鋒一轉,又說到:“這次加徵平虜餉,江西郡卻出了事,有人居然起兵造反,起因竟是四十畝地!”

“四十畝地……就讓那些反賊連命都不要了,你們信不信?”

談起江西郡這件事,在場衆人都不陌生,畢竟私下裡都在議論。

趙延洵提出的問題,他們心裡其實明鏡一般,士紳們造反肯定不是因爲四十畝地。

“不管你們信不信,朕反正是不信的!”

“你們當中每一個,都是耕讀傳家,各自家族在鄉里也算大族,與造反那些人也算心意相通……”

這話還真沒說錯,本質上士紳官員利益一致,自然能對南方士紳的“遭遇”感同身受。

但這裡面的關竅,都只能藏在細裡,哪能拿到明面上來說呢?

可偏偏,趙延洵將其擺到了明面,展現了什麼叫做橫行無忌。

“你們不說,那就朕來說!”趙延洵站起身來。

只見他走下寶座,來到了朝臣之間。

隨着他的靠近,大臣們顯得越發恭敬。

“幾次加徵賦稅,對士紳們來說,等於割他們的肉!”

“但朝廷清查土地,卻等於要他們的命,你們說對不對?”

趙延洵停下腳步,此刻他已站在了大殿中央,而大臣們的頭也壓得更低。

“割肉可以忍着,但要他們的命,他們可就忍不了了!”

“那四十畝土地的歸屬,還牽涉扯到他們所隱瞞土地的歸屬,所以他們要拼命!”

“你們說,朕說得對不對?”

對不對不重要,關鍵是事情已經發生了,後續該如何收場,天下人可都等着一個說法。

走到大殿門口,趙延洵背對衆人說道:“事到如今,造逆者已經下獄,如何處置自有國法,但那四十畝地的案子,如今卻懸而未決……”

“既然這件案子,引出了一場動亂,那就更該秉公審判……”

轉過身來,趙延洵沉聲道:“你們說……然否?”

正如趙延洵所說,這四十畝地的案子,牽扯着被隱瞞的四十萬畝,乃至更多的土地……

如果判那劉權勝了,老百姓必然有樣學樣,去官府“申領”士紳隱瞞的土地。

見衆臣不說話,趙延洵突然笑了起來,說道:“怎麼?審這件案子,也會要了你們的命?”

趙延洵說出這句話,衆臣那敢繼續沉默,除非真的嫌命長了。

“皇上所言極是,此案確該秉公審判……”

“臣附議……”

“臣附議……”

(本章完)

第402章 想家第490章 三階系統第210章 校場之上第923章 大決戰1第913章 北上第244章 桐昌縣城第108章 清理第180章 陣法第353章 三箭第680章 撤第329章 陳家第85章 王府閒言第363章 查起第335章 求助第765章 黃昏嘆第413章 頭破血流第558章 識破第323章 除夕夜3第703章 血色黎明第490章 三階系統第70章 鬆泛許多第473章 西北的消息1第358章 太孫府第34章 議侍衛事第543章 結業典禮第890章 繼任單于第292章 大軍雲集蘇家莊第803章 年號之爭第545章 問對第772章 無法接受的條件第318章 面授機宜第908章 矛盾第262章 吳家堡內第145章 喝酒第797章 宣詔第376章 分糧第81章 軟禁他第172章 王妃請罪第823章 玉芙宮言第842章 輿論第705章 追擊第784章 雜魚第670章 誅逆賊 靖國難第200章 情況彙報第174章 虎大嶺第179章 兵車的最後測試第646章 入城第716章 十八衛第361章 飛雨軒內第464章 視察第825章 月缺第242章 揚帆第209章 安頓下來第709章 大牢內第500章 承天大典1第465章 藍天白雲第820章 射箭第33章 和泰月下留承平第505章 探照燈第898章 內外第873章 無可奈何第171章 嫁錯郎第401章 結訓2第707章 潰兵們的敬佩第532章 城樓上第272章 暗流第222章 搭救第398章 疫情第145章 喝酒第304章 不必擔心第595章 殿議第684章 月黑第829章 皇上聖明第80章 瘋子第496章 道賀第548章 祈福第228章 重逢第744章 王者歸來第493章 名額之爭第857章 鼓聲第9章 末世降臨第718章 金山書院第205章 樞密院第678章 首功第660章 五體投地第560章 屍王第14章 探尋第280章 戰兵第320章 馬金入王府第791章 廷議第34章 議侍衛事第891章 靜觀其變第841章 時不我待第760章 閨蜜第263章 分歧第933章 喪屍亂2第134章 平衡變化第456章 戴孝第379章 村之急第680章 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