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大事開小會2

第396章 大事開小會2

(限免不到一天,有從開頭看到最新章的?)

周卿是個厚道人……這是不是說的反話,在場衆人無法判斷。

君心難測,今天究竟是隻議北伐,還是北伐和救百姓都要議,幾位大臣也不清楚。

“既然周卿已經提起,那咱們就先議解救百姓的事!”

“你們……都有何想法?”

當趙延洵拋出問題後,在場衆人沒一個答話。

北伐是趙延洵想要的,所以大家可以暢所欲言,但這解救百姓是否真心……他們就摸不準了。

所以,他們乾脆都不說話。

趙延洵從王位上站起身,徐徐走向大廳中央,來到了周承平的面前。

“周卿……你既提及此事,對此有何高見?”

此刻周承平還跪着,在趙延洵問話後,他很淡定答道:“殿下,臣以爲可照舊例,王府派出軍隊四下搜索即可!”

瞅了一眼地上的周承平,趙延洵平靜道:“起來吧!”

隨即他繞着沙盤一邊走一邊說道:“誠如諸卿所言,解救百姓和北伐並不衝突!”

“本王的打算是,王府將人手分做兩部,一部往南一部往北!”

“往南者四下搜索,遇有百姓立即解救,遇有城池當即收復,一切就如……周卿所說之故例!”

往南開拓,確實是趙延洵的想法,他說的是真心話。

也正因爲往南可照故例,所以沒什麼可多說的,趙延洵才把他放在後面商議。

“往北者,也如成卿所言,可直將遼平逆賊蕩平!”

趙延洵這番表態,算是一錘定了音。

“往南往北,說起來容易,可要實施卻紛繁複雜……”

“軍隊調派,糧草轉運,賞功罰過……這些都要你們詳加商議!”

坐回王位上,趙延洵簡單整理了衣袍,隨即說道:“周卿說的對,王府之重當在百姓,今日就先議南向事宜吧!”

“臣替百姓,叩謝王爺天恩!”

言罷,剛剛起身的周承平,再度向趙延洵行五體投地大禮。

“本王膺天之命,解救百姓本屬分內之事,何足言謝……周卿請起!”

議事最容易發生矛盾的地方,便是道路和理念難以統一,眼下這一階段過去了,自然該進入具體事務的討論。

具體事務,正如趙延洵所說,是極爲紛繁複雜之事。

不管南向還是北向,都要牽涉到用兵,除了軍隊的作戰壓力,還有後勤方面的巨大壓力。

除了這兩樣,還有解救百姓的安置,收復城池的管理等問題,這些都要提前做好預案,絕不是一句照故例就能結局的。

當然了,接下來的議事主要是大臣們提意見,然後相互討論,最後由趙延洵拍板。

這個關乎隴右未來的會議,就由他們五人在一間不大的屋子裡,將所有過程逐一議定。

即使到了這一步,接下來更爲具體的安排依舊複雜,但這些趙延洵已可以當甩手掌櫃,只需要最後驗收結果。

兩樣大事,一番議論下來,時間已到了中午。

眼見衆人已是口乾舌燥,趙延洵對身側的霍安吩咐道:“霍安……再上幾盞茶來!”

“是!”

又是一杯茶下肚,衆人才覺得好受了些。

“諸位,方纔所議之事,下去之後要儘快落實,兩天之內糧食調撥啓運,五天只能大軍要開拔!”

把時間期限提出來,等於是給長史司和樞密院壓擔子。

“是!”

“好了,你們各自回去辦差吧!”

“臣等告退!”

衆人隨即退出大殿,議了一上午的事,出了大殿他們才能喘口氣兒。

出了大殿,四位大臣之間並無多言,只是急匆匆往外走去。

剛纔議事內容很多,他們得趕緊回去梳理自己的任務,然後纔好向下分配任務。

關和泰走到周承平身邊,壓低聲音道:“老周,你這脾性還真改不了了!”

似乎有默契一般,兩人腳下速度減慢了些,與成文光和陳安明拉開了距離。

按道理說,作爲王府最高級別的官員,相互之間不應該有真心話。

可對曾經的老搭檔,關和泰還是忍不住要說兩句。

周承平脾性耿直,但他並非不懂人情世故,他知道關和泰說的是什麼。

“爲民請命,爲官之職責,我只做該做的事!”

“做事也要講策略,方法……你在大殿上直言,擾亂殿下思路,未免有攜民要挾之嫌!”

周承平反問道:“此事堂堂正正,難道不該在大殿上說?”

緊接着他更是直言道:“你們不說,總得有人來說!”

關和泰一臉苦笑,隨即搖了搖頭,他覺得自己是多此一舉。

兩人之間無人再開口,當他二人走出永安門分即將分別時,卻聽周承平突然道:“關兄,多謝了!”

還是那句話,周承平懂人情世故。

“殿下有包含宇宙之懷,不會因言降罪!”

關和泰點了點頭,這一點他倒是認可。

像周承平這樣的異類,蹦噠這麼久還能身處高位,本就很能說明問題。

點了點頭,關和泰沉聲道:“你心裡有數就好!”

說到此處,關和泰突然露出笑容:“日後殿下光復大晉,你定是一代賢臣,史書上會有你的名字!”

“若真有那一天,我也當不了賢臣,無非是犯顏直諫的直臣罷了!”

“你不願當賢臣,那我來當好了!”

“你也當不了賢臣!”

“那我是什麼臣?”

“治世能臣!”周承平鄭重道。

關和泰一時愣住,若真能在史書上,留下個治世能臣的美名,那可比虛頭巴腦的賢臣好多了。

“老關,這世上離得開我這樣的直臣,卻離不開你這班能任事的能臣!”

沉默了幾秒鐘,關和泰不由嘆息道:“我一直以爲,在你眼裡我是奸邪幸佞之徒,原來是我看錯了你!”

誰知周承平答道:“瑕不掩瑜!”

關和泰不由失笑。

如此說來,自己還是奸邪之徒了,會做事的奸邪之徒。

“這話可別再讓我聽見!”

“那你也別再來教我做事!”

“一言爲定!”

兩人相顧一笑,隨即分別各自離去。

在王府議定大事,正要準備大幹一場之時,一艘客船正在灞河上行進,距離元陽碼頭已經不遠。

一名身着青袍的男子,此刻正站在船首憑欄而立。

說是男子其實並不準確,此人乃是由京城返回的太監劉德。

(本章完)

第464章 視察第823章 玉芙宮言第875章 大單于的禮物第294章 北上第757章 寧王府第530章 前線1第130章 割草第178章 圍殺第74章 雍王濫殺第584章 戰前動員第865章 平叛第120章 屍潮第753章 平叛事第383章 進展第572章 情況不容樂觀第354章 到京城第778章 城外第741章 紫金門開第210章 校場之上第246章 接觸第134章 平衡變化第208章 作坊第926章 功爵第16章 欽天監第882章 馬驚第632章 不能敗太快第134章 平衡變化第558章 識破第705章 追擊第385章 捉拿1第540章 回府第166章 作坊外第490章 三階系統第92章 戒嚴難第864章 盡忠的時候到了第635章 摧枯拉朽2第673章 奉天靖難第511章 延壽宮第543章 結業典禮第141章 論罪第155章 緊急出動第477章 移棺第921章 大慶第474章 西北的消息2第112章 開城門第622章 自作用箭第668章 合辭勸諫第795章 龍椅和刀第654章 渡河第139章 朝見第726章 渡河之人第400章 結訓1第649章 雍王是神棍?第605章 覲見第784章 雜魚第501章 承天大典2第389章 躬耕第109章 心憂糧倉第260章 檢討大會第56章 鐵匠第262章 吳家堡內第822章 矛盾第622章 自作用箭第483章 指揮使第5章 願爲父皇分憂第900章 戰前第355章 陶陽伯府第857章 鼓聲第21章 刺客第661章 可爲我大晉忠臣乎?第528章 一擼到底第939章 離元陽1第318章 面授機宜第796章 會見第574章 君子也動手第804章 聯不起名第935章 喪屍亂4第574章 君子也動手第222章 搭救第403章 老鼠肉第436章 亂起1第423章 撤第266章 喜變喪第713章 見大將軍第691章 離譜到家了第906章 悲喜不同第910章 宴會第526章 錢家莊第126章 參見王爺第821章 求情第16章 欽天監第343章 更大謀劃第87章 問話第376章 分糧第140章 揭發第192章 倖存者第367章 親臨第96章 黃天衍第189章 雍王殿下萬歲第829章 皇上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