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章 入冬
連山,時已入冬,一羣人在山林中跋涉,但遠遠的,就能看到那遠處山腰處,傳來的火光。
漫長的趕路,已經讓馮石很疲憊,但看到那如同火炬一般的火光後,他就像是打雞血一般,對於未來的憧憬,立時就壓下了身體和精神的雙重疲勞。
馮石是地地道道的山民,祖上因爲避禍而遷入了山林中,勉強在山中紮下根來,剛入山的時候,馮姓的人加起來,足有百多數,但如今,攀親帶故之下,也不過寥寥十多人了。
他所在的寨子,名叫青木寨,名字是因寨子中央的一株長了近千年的青木而得名。
在許久之前青木寨也曾輝煌,就如連雲寨一般,是大型的寨子,每年,亦或是隔着一兩年,就會有外面的行商,不遠萬里的前來和寨子交易。
但後面,時間流逝,天災人禍青木寨因此而衰敗,到了後面,行商因爲利少,也不再來了。
等到了馮石這一代,整個寨子,也就兩百多人,且還是以老人居多,青壯和孩子,較少。
這裡面,最少的是孩子,作爲山民,一對夫妻,二十年間生下十來個孩子並不出奇,但山中環境惡劣,孩子的夭折率極高,往往十來個孩子,最後能成功長到十多歲,可以開始勞作的,不過三到五個。
而其中,又特別以女童,更容易夭折。
這倒不是山民會虐待女兒,而是在惡劣的環境下,男童的體質天生就要強大一些,更容易活下來。
事實上,在山裡,女兒是很精貴的,寨子之間,一般是相互通婚的,也就是這個寨子嫁一個女兒出去,另一個寨子,也得嫁一個女兒過來。
這樣的規則,雖然落後而殘忍,甚至可以說,赤裸裸的將人當做物品,但這也是寨子的生存之道。
但也唯有如此,可以讓寨子延續。
而要是自家寨子裡沒有女兒可以和其他寨子交換,寨子想要不滅亡,唯一的辦法,就是花大價錢,從行商手中,買媳婦。
至於要是既沒有女兒,也沒有足夠的錢貨,時間久了,寨子也就自然而然的滅亡了。
連山百寨,漫長的歲月以來,已經形成了一種脆弱而又穩定的生態,將適者生存的法則,展現的淋漓盡致。
那些娶不到媳婦的青壯,只有兩條路,要麼就自此滅亡,要麼就跟着行商從山裡走出去。
至於說,嘯聚山林,化爲匪類,劫掠其他寨子,這卻是會引得百寨共擊之!
青木寨,如今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寨子裡的女娃越來越少,青壯根本娶不到媳婦,而行商帶來的人又太貴。
至於走出去,也是一場豪賭。
哪怕外面是太平盛世,一個沒有戶籍的山民,想要在外面生存下來,都是哪怕拼盡全力,也是未必能成。
亂世裡,更是如此。
是以,當應天大將軍的傳說,在連山百寨裡逐漸傳播開來,那些大型的寨子也就罷了,那些已經在滅亡邊緣寨子裡的青壯,卻是一個個興奮的不得了。
山民這個羣體,並不乏生存智慧,有着獨屬於山民的精明,但在另外一些地方,他們的想法也很簡單。
那就是,外面的世界是陌生的,但應天大將軍不同,當各種傳說故事傳開,成爲茶餘飯後的談資,時間稍長一些,自然就不再陌生了。
特別是知道應天軍在招軍的時候,許多娶不上媳婦的青壯,都動了心思。
只是寨子和寨子之間路途遙遠,山路難行,外加募兵的時候,募兵的人,還得記錄青壯的家裡情況,募兵也只招募本寨子的人,這纔打消了許多山民,直接去投軍的想法。
而難以得到的東西,無疑更容易讓人朝思暮想,寨子的青壯們,在這種暫時求而不得的情況下,於幻想裡,也會不斷的腦補,自己投軍後的輝煌未來。
馮石便是如此,他這個人,生而就有幾分勇武,十二歲的時候,就獨自開始狩獵,一開始只是佈置一些小陷阱,到後面卻是學會了自制粗糙的弓箭,箭術也逐漸磨練了出來。
就如今,二十步之內,少有他無法射中的目標。
更重要的是他雖然不會寫字,但卻有一點文化,在他七八歲的時候,寨子裡來個一個道人,道人在寨子裡住了一段時間,他很討道人喜歡,所以道人給他講了不少的故事,還教會了他,如何通過環境,來判斷一些東西。
這使得,他後續不管是種地還是狩獵,都遠比一般的山民要厲害。
如今他才十六歲,再給他十年,到時候,攢夠買媳婦的錢並不難。
在應天大將軍出現之前,攢錢娶媳婦,就是他的人生目標了。
但如今,他的想法卻是完全不一樣了。
伴隨着應天大將軍的傳說故事一起的,還有外面的精彩世界,江山如畫,拜相封侯,錦衣玉食,如花美眷……
這是許多山民放着安穩的日子不過,選擇參軍的原因。
誰都知道兵戰兇險,一個不慎就有可能丟掉性命,但當知道外面的世界後,心中的渴望,便再也難以遏制。
馮石便是如此。
他自認爲,自己不輸給任何的山民,不管是辛勤還是勇武亦或是品格、能力,自己是樣樣不差的,只要自己參軍,以自己的本事,一定可以很快的嶄露頭角。
除此之外,應天大將軍的傳說故事,也給了他強烈的信心。
那可是天神降世,就連赤帝和白帝,兩位皇者,也是認同對方,甚至有些寨子,他們的祖先,爲了後代的前程,不惜觸怒鬼神,讓自己在死後都不得安寧,也要警示子孫,讓其抓住機會。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應天大將軍,的確展現出了非凡的神異。
原來,這大將軍困於山中,之前缺少軍糧,便有山神驅使野獸被應天軍獵殺,最後獸肉多到根本吃不完,直接堆積成山。
後面,大將軍燒荒種地,上天亦是賜下天露,讓一畝地產出的糧食,直接翻了十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