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

神都的雪不比青州要小。

陸鴻一襲藏青色家常袍,腳踏厚底卷頭長棉靴,牽着遲行馬漫無目的地行走在東郭公平坊的吉平街上,他的身後還跟着一個十七歲出頭的小兵。

這條吉平街是專賣手工藝品及小吃食的集市街,尚未走近便能聽到一陣漫天的吆喝聲,其中夾雜着各種討價還價、大人吵娃娃鬧、牲畜鳴叫和敲鍋打扁擔的聲響。熱鬧極了。

洛陽城最早由周武王建城,始稱“洛邑”,並定九鼎,後由成王興建王城,洛邑改成“下都”,秦漢改成“洛陽”,歷經魏晉、北魏,直到隋煬帝即位,改洛陽爲東都,唐初廢,高宗復,大周高祖則天帝改稱“神都”並定都於此,遷延至今。

洛陽城千餘年來幾經興廢,自隋朝開始卻一再擴建大興,這在文帝朝更加到了一個頂峰,甚至耗費十餘年,不遺餘力地將長安大明宮整個兒搬到了神都來。

而此時的洛陽城已經超過唐故都長安,城牆四圍七十餘里,其與同時期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相比,面積是後者的七倍!

如果此時的大周不僅僅只是坐擁半壁江山,而是一統中國的話,那麼無疑又是一個巔峰盛世了……

只可惜,歷史的發展總是不如人們的意願,作爲豐慶六年南北兩場大戰中堅力量的青州行營,此時已經實際上接近撤銷番號並解散的命運,這事實上也宣告了一度大肆宣揚的南征方略即將化作泡影。

就在陸鴻從上河村回到青州行營的那天晚上,兵部尚書徐夏威便突然以督查司的名義召集各軍旅以上的軍官,宣佈了幾項重要的決議:一,青州行營功過督查案正式審查結束,相關情況已送往神都議定;二,各軍立即召回所有休假官兵,任何人必須在行營待命;三,青州行營從前軍開始,按部就班地執行府兵遣返事宜……

而本該行營全體將士移師神都接受朝廷褒獎的計劃,隨着臘月初五前軍首先就地重組、按兵籍所在軍府各自返鄉的浪潮開始而破滅,改成了以各軍、旅一級軍官組成的“代表團”,代表整個行營現存及陣亡的共五萬多將士到神都接受朝廷的封賞。

許是覺得這種小規模的封賞太過簡陋,“不足以振奮士氣、宣揚國威”,因此又臨時決定,抽調原左軍甲旅、乙旅重新集結,連同後軍新編旅、沭河大營皮休的騎兵旅共一萬兵馬齊赴神都,預備參加元旦慶功演武。

至於後軍爲甚麼搞了個新編旅,是因爲經過泗水大戰之後,負責殿後確保大軍撤退的後軍,實際上退回北岸的只剩下兩千多人,老甲旅幾乎全軍覆沒、丁旅也拼到沒有一個完整建制的團,乙旅和丙旅傷亡小些,卻也十分不容樂觀。於是一手策劃進京事宜的兵部便出了這麼個新編旅的主意……

這一連串的朝令夕改彷彿兒戲,叫青州行營一干軍官的進京行程一再推遲,除了早早便啓程的光桿司令、前軍指揮季澤,其他人幾乎等到臘月十五才真正離開青州,踏上了去往神都的路途。

而後軍實際上的指揮將軍褚垓,竟在臘月十四這一天奇蹟般地康復了……

我們的陸鴻便在爲後軍操持忙碌了小半個月之後,輕飄飄地交出了手裡的一切權力,掛了

個後軍副指揮的職位成爲了一個實際上的旁觀者。

就在今日,臘月二十六,兵部司郎中湯柏一大早便趕到左路軍臨時駐紮的洛水大營南寨,面見李毅之後,召集了司馬巽、褚垓、皮休幾個軍統帥,商量幾天以後元旦大演武的安排。

沒有陸鴻的份兒……

這幫人辦點事兒!他已經懶得腹誹了,大軍臘月十五出發,臘月二十四也就是前天晚上纔到的洛水南岸,整整走了十天的時間,可是幾天以後就該參加個甚麼勞什子的“大演武”!

連個排練的時間都不充足啊!

更何況後軍還是臨時拼湊的新編旅,倒時據說是由闊別後軍兩個月的褚垓親自指揮方陣,至於陸鴻……沒事兒幹!

到時候他的安排是坐在大校場皇帝席的右側,在最末尾的幾個座位當中,充當鼓掌叫好的看客……

當然了,當看客的不只是他一個人,陳森和鄭新都被下放到團裡臨時指揮新編旅的甲乙兩團,而像吳衛這種新晉的毛頭小子統統連指揮一隊一伍的資格都沒有,全部扔過來跟陸鴻搭夥。

因此這個所謂的大演武其實根本沒他甚麼事……

所以就在褚垓他們去李毅中軍碰頭的時候,陸鴻便被吳衛約進了城裡瞧瞧真正的神都風貌。

可是他現在已經發現自己被放了鴿子……

這個沒譜的吳衛,和他約好在東郭吉平街綠楊樓見面後,便自顧從軍營裡溜了出去。等陸鴻好不容易四處打聽到了地方,卻沒見到這小子的半分蹤影。

他如今剛剛從綠楊樓裡出來,送他出門的酒樓郝掌櫃還在背後一個勁兒地請他“慢走、再來”。

“小金子,你來沒來過神都?”陸鴻朝身邊那個小兵沒話找話地問。

那個小兵約莫是從小營養不良,長得又瘦又小,臉上也黑瘦地不見二兩肉,雖說已經十七足歲,可是瞧起來也就是個十四五的模樣。這小子是在打沛縣的時候半路收的,一直在吳衛那個團裡,上次張如鏡的事情之後才調給了陸鴻做親兵。

小金子“嘿嘿”憨笑兩聲,撓着頭拘謹地道:“沒,俺打小都沒出過村。”

陸鴻點點頭,他也知道肯定是白問,過了半晌忍不住又道:“你瞧這神都比咱們青州怎麼樣?”

小金子老老實實地道:“俺瞧不如青州。”

陸鴻也是這樣覺得,不由得在心裡又將吳衛罵了一遍:他媽的,把老子哄到這種鬼地方來,看個鳥的神都風貌?有種以後別在老子面前出現,否則見一次打一次!

這條爛街市別說和青州城北的幾條集市街相比了,就算是壩集,也比這種糟亂處齊整有序得多。

但他不知道的是,這東郭其實是在郭城東側建春門和洛水中間新建的一片外城,與其說是“城”,倒不如說是富餘外來人口的集散地。雖然依足了老城裡坊制的構建形式,但是由於此處人口龐雜,流動性極大,導致了管理方面存在着相當大的困難。

這也使得東郭城內臟亂差的問題一直難以解決。

神都洛陽不僅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同時也是大運河樞紐,這座同時期世界最大、最繁華、人口最多、擁有

最宏偉建築羣的城市,聚集着全世界的大商小販、手工藝人,流水一般的商品貨物日漸增多,郭城南、北、西三市早已不足容納蜂擁而來的商人們,這才漸漸出現了東郭這種專門爲商貨集散而設的特殊外城。

其實只要陸鴻肯擡頭瞧一瞧,便能看見皇城之內高聳入雲的超級地標——通天浮屠!事實上他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他在吉平街上沒走幾步,就突然毫無徵兆地停了下來,整個人像被利箭擊中了一般,渾身劇烈震顫。

除了小金子,身邊來來往往的人羣沒有一個對他的表現感到奇怪。因爲他們中的每個人,都在初至神都時經歷過這樣的心靈震撼。這種反應和表情每天都在神都不同的角落上演,熟知這裡的人,早已見怪不怪了。

陸鴻沒辦法用語言形容所看見的景象,這座無與倫比的龐然高塔,將整個洛陽城的光芒盡皆遮蓋,天地間所有的雄壯和威嚴彷彿在此集於一身,它彷彿就是這個波瀾壯闊的朝代的縮影,正靜靜地,安詳地俯瞰大地!

這塔雖然已不是高祖最初興建的那座,但是重新整飭再建之後,風采並不稍減。

不遠處的明堂雖說只有通天浮屠一半略高,卻也有近三十丈,同樣壯麗巍峨,氣勢宏大,陸鴻望了許久,終於長長地吁了一口氣,緩緩收回了目光。等他再找小金子時,卻見那毛頭小子正坐在地上,張大了嘴巴,也在瞧着那座驚人的高塔,眼睛裡綻放着異樣的光彩。

這時聽到前方有人大聲招呼:“老陸,你來得好早!”

陸鴻隔着熙熙攘攘的人羣放眼望去,只見一羣公子哥兒鮮衣怒馬,正從吉平街那頭呼嘯而來,一時間街肆哄亂,人人競相避讓,兩個巡街的市肆監正要出聲鎮壓,見了這等陣仗哪裡還敢囉嗦,肩並肩縮頭收腹,直挺挺地讓在路邊,堪堪從馬匹邊上擦肩而過。

這些公子哥兒中打招呼的那個,正是吳衛。

陸鴻見了他便氣不打一處來,說好了在酒樓會面,帶他瞧瞧京都風采,原來是給自己抖威風來了!當下冷笑一聲等在道旁。

吳衛帶着一羣比他還不如的毛頭小子,在陸鴻面前下了馬,向那幾個說道:“這是你們吳哥的頂頭上司,都叫大哥!”

那幾個小子果然聽話,一個個在陸鴻面前站了一排,大聲吼道:“大哥!”剛剛爬起來的小金子被這幾人的吼聲唬了一跳,腳下一軟,險些兒又給摔趴下了。

那吳衛叉着腰,十分滿意地點點頭,涎着臉衝陸鴻笑道:“老陸,我這幾個小兄弟怎麼樣?還瞧得上眼罷?”

陸鴻還沒說話,先前那兩個市肆監早已一路小跑着湊到跟前,低頭哈腰地拍馬道:“我們當是哪位少爺這樣威風,原來是吳家小侯爺,許久不見,今日怎有空來東郭啦?”

吳衛對這等小腳色自然不用放在眼裡,當即收起笑容,恢復了侯門子弟的派頭架勢,淡淡地道:“下到青州玩耍了一趟,這幾日剛回。兩位老兄回頭到綠楊樓喝酒,算在我頭上便了。”

那兩位市肆監雖然聽到“青州”兩字之後臉色不大對勁,但又聽聞賞了酒食,當即笑眯了眼,一個勁兒地拱手稱謝,接着便識趣地退了。

(本章完)

第三百六十五章 憶江南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謠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八章 藍鷂子遁走第七十五章 師兄的警告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當第七章 趙家集客棧第三百五十九章 赴宴(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縣的原野第二百二十章 雨中故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清繳海匪(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喬遷酒宴(下)第二百零八章 進入營州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老闆坐牢,太忙請假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戰(五)第四十一章 請君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的問題第八十二章 都隨它去罷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驛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陣圖之地載陣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爺第三百四十章 陸鴻的脾氣第二百二十章 雨中故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嫣去掃北第九十章 各自的打算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與政事堂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七十五章 師兄的警告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三十六章 李嫣的幫忙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五十九章 客棧大火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繳海匪(三)第二百零四章 到達業態城第八十二章 都隨它去罷第一百零二章 範翔的心思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鴻門宴”(上)第六十章 風雪殺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州王的大朝會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二十五章 㶟水第一百八十三章 喬遷酒宴(上)第五十一章 兩大督查司第二百六十七章 陸副都護看不下去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五十九章 客棧大火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興的尷尬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個種馬引發的血案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四十四章 沭河大營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鷺城第二百三十六章 局勢異常緊張第三十八章 “同鄉會”第六十九章 倒黴的湯柏(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說客(二)第六十七章 東郭綠楊樓第一百四十一章 監軍巡察使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經略揍了顧大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鴻門宴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一章 豐慶六年春第十九章 神秘的朋友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謠第三百五十七章 棟樑張鎰第一百零三章 高正實到了第三百二十章 契丹女王的朋友第三百九十章 宿命之戰(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變第十一章 奇怪的李嫣第三百二十章 契丹女王的朋友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蹺第二百零八章 進入營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爺的傳話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二百三十章 一團亂麻的局勢第三百零九章 臨泉王之死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繳海匪(三)第九十章 各自的打算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