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初見將軍

馬敖道:“這就是咱們沭河大營的機要司,外人來了需要先到此處備案!”

陸鴻點點頭,便跟在他的身後,上了浮橋,走進右邊的院子。

院內三間屋子,兩套耳房,東首廂房門上掛着“書記處”的木牌,大門敞開着,一個筆錄軍曹就在門邊搭案辦公。

馬敖徑直走了進去,和那軍曹低聲交談了兩句,陸鴻只聽見一句“可從權速辦……”,便瞧馬敖在門裡招招手,叫他過去。

陸鴻跟進了門裡,那軍曹站起身來,拱手道:“這位想必是陸旅帥了,既然有大帥的口令,便請在此簽字即可。”

說着從厚厚的文簿堆中隨手拈出一本訪簿,翻了幾頁攤在陸鴻面前。

陸鴻口裡說着“不敢當”,接過筆,寫了個“青州行營後軍丙旅陸鴻,年月日”。

那軍曹將筆隔到硯臺上,捧着訪簿來回吹了兩遍,將墨跡吹乾個大概,便啪地一聲合上了,隨手丟進文簿堆裡,伸手做了個“請”的姿勢,道:“可以了,相煩馬校尉明日到下官處將手續補齊,請慢走!”

馬敖點點頭,同陸鴻告辭出來。

兩人走到院外,陸鴻忍不住問道:“來訪的手續很繁瑣嗎?李督的調兵令也行不通?”

馬敖瞧瞧左右,見近處沒甚麼人,便壓低了聲音道:“李毅掛着個左路軍兵馬大總管的頭銜,其實管不到多少兵馬,他能完全掌控的只有青州行營中軍、右軍、後軍罷了……”

陸鴻吃了一驚,他沒想到一個大周左路軍背後還有這麼複雜的關係!

誰能想得到作爲左路軍最高長官,身負左路軍兵馬司的大總管要職的李毅,居然只能調動三萬兵馬?難怪他敢違抗上命,遲遲不曾進援徐州,原來他根本無兵可用……

於是李毅身上很多看起來不合常理,甚至十分愚蠢的行爲現在都有了合理的解釋:強行撤換沂州刺史,將原都督府司馬紹輝推上臺前;拿青州和保海縣、北海縣開刀,踢走老刺史管悟、將洪縣令攆下大牢,原來都是在通過一系列手段將青州都督府切實地掌握到自己手裡!

而高登作爲皇帝的親近心腹一再被冷落,最後丟到褚垓的手下打壓羞辱,或許也是李毅的一種無聲的反抗……

我們威風八面的李督,原來表面的風光背後隱藏着如許多的殘酷博弈!

自己又是不是他諸多手段中的一環呢?

陸鴻不禁悲哀地想:大人物們暗地裡龍爭虎鬥,可是誰來管顧刀刃鐵蹄下百姓的生死?

馬敖見他沉默,便道:“很多事確實比你想象的複雜,咱們的皇帝瞧起來糊塗得很,其實啊,沒人能讀懂他的心思。不過李毅快玩兒完了,到時候還得靠咱們將軍來收拾這個爛攤子!”

是的,李毅在青州的時候不多了,他所倚仗的中軍、右軍、後軍,只

有中軍還算齊整,右軍囫圇陷在了北方,楊鯤鵬當場戰死,後軍褚垓也在這節骨眼上沉痾驟發,一病不起……

“沂州刺史紹輝也是個人才,誰也沒想到李毅當時不經意間佈下的一顆棋,竟成了他最後的籌碼!”馬敖不無感慨地道。

這個陸鴻倒是知道,如今以一城之力阻擋武晏近十萬大軍的,已經不再是徐州了,而是沂州!正是因爲沂州的強韌,纔給了李毅自北方抽身、回到青州從容佈防的時間。

否則,丟了青州城,李毅只有死路一條……

或許是覺得話題太過沉重了,馬敖眼看着天光漸暗,笑道:“咱們沭河大營甚麼都好,就是太大,輕易又不準跑馬,辦個事忒累。你們青州行營就方便多了……”他彷彿在回憶着,“說起來我還在你們後軍蹭過一頓夜飯。”

陸鴻戲笑道:“是誆我們去當苦力那回罷?”

馬敖頓時有些尷尬,他不願再談那件爛事,於是伸手朝頭頂一指,道:“咱們早點上玉陽頂去罷,將軍在等你吃飯。”

陸鴻擡眼望去,只見頭頂那座最高峰下,水汽瀰漫,雲霧繚繞,高聳之處仿若天境,他內心不由得激動起來,因爲馬上就要在這個特別的地方見到那位將軍了!

上到玉陽頂要過一條“鳥道”,既彎且長,從山壁之中鑿出一條一人寬的小路,折了個“之”字型,一直延伸入雲。

“這裡是沭河大營的最後一道防線,鳥道最是易守難攻。不過敵人既然能打到這,沭河大營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了。”馬敖向陸鴻介紹着。

邊說邊走,不知不覺間已經摺過幾個彎,穿過了綿綿雲霧,來到玉陽頂上。

此峰曾叫“玉皇頂”,盧樑在沂山立寨之時,因覺此名太大,因此上表請將此峰更名爲玉陽頂,聖文先帝欣然准奏。從此便定下了這個名目。

陸鴻本以爲玉陽頂上既然是主帥住所,定然屋宇豪華,氣派不凡。誰知上了山頂平臺,卻只見松柏之間一棟木屋,只有兩個僕人在門前灑掃,更無一兵一卒守衛。

馬敖道:“這裡是將軍住所,只有幾個親近的老僕,帥帳其實還在下面北極寨裡。”

陸鴻這才明白,原來這是將軍的私人地盤。

馬敖很客氣地向那兩個老僕打招呼,然後帶着陸鴻徑直走到那木屋外,輕輕敲了兩下。遲行到了此處竟不敢再前,輕輕甩腦袋掙脫了陸鴻的手,畏畏縮縮地避到一棵松樹下臥着去了。

這時只聽屋內響起了一聲渾厚慈和的聲音:“是馬敖、小陸?進來罷!”

陸鴻心頭突地熱切起來,急不可耐地想要一見將軍的廬山真面目。

馬敖緩緩將門推開半扇,屋內燈火通明,一張長几端端正正放在踏上,左右邊各有兩隻蒲團。

木屋正中一方石造棋坪,只見一位寬袍緩帶

的中年男子,正手執黑子,支頰冥思。

陸鴻頓時心跳加速,他見那人披着一身灰白的廣袖長袍,年紀顯然已經不小,臉如冠玉,更無半絲皺紋;鬢髮梳攏一絲不苟,光潔如墨,頷下三尺長鬚,竟無一根斑白。此人氣度閒適淡雅,全然不像是殺伐決斷的一軍統帥。

此時盧樑也棄了棋子,正轉過頭來打量着他。

兩人對視一眼,陸鴻心中讚歎不已,盧樑臉上卻平靜如水,忽如一陣春風拂來,露出一絲微笑,開口道:“小陸坐罷。馬敖叫人奉食!”說着雙手輕輕拂平了衣袍上的褶皺,站起身來,踢着木屐走到那長几的左側隨意地趺座而坐。

馬敖答應一聲,轉身又去了。

陸鴻小心翼翼地褪下薄底快靴,穿着襪子踏上光亮平坦的木榻,走到盧樑的對面,躬身告罪一聲,跪坐在長几右側。

盧樑兩臂抱腹,閉目不語;陸鴻雙手垂膝,大氣難出。

不一會馬敖領着兩個老僕,三人各挎着一隻食盒進來。陸鴻這才長出了一口氣,只覺背後冷颼颼的,竟已出了一身大汗!

馬敖瞧他這般情狀,心有所感,笑道:“陸兄弟,不必拘謹,將軍是極和藹的人。”說着打開食盒,將盒中幾個小碟一一端了出來,排在長几之上。他當初頭回見到盧樑時,比陸鴻還大爲不如。

盧樑此時睜開眼來,拈了一雙象牙筷子,將一塊鵝肝夾到陸鴻的碟中,微笑道:“也不知你愛不愛吃……你在徐州一月,尚合我意,韓清都已傳了信來。今日叫一聲老師,那便是我門中人了。”

陸鴻心中思潮難平,連忙說:“愛吃的,多謝老師!”夾起來吃了一口,軟糯香滑,確是美味。盧樑淡淡地答應一聲。

陸鴻並沒有想到,原本預計十分鄭重嚴肅的拜師入門禮,竟然只是這樣簡單,兩人一人恭稱,一人答應,便定下了名分。不過也好,他倒是喜歡這種磊落交心的方式。

馬敖替二人高興,取了三隻酒杯斟滿,端在各人面前,自己也在陸鴻身側跪坐下來。

盧樑放下筷子,端起酒杯引了一口,道:“好啦,你們兄弟二人吃罷。小陸,將你的神機牌拿來。”說着伸出手。

陸鴻從貼身衣兜裡取出那塊黑黝黝的木牌,站起身雙手交了出來。盧樑三根手指拈起,只見他的手指清瘦修長,美如白玉,恰好與神機牌黑白相映。

盧樑接了木牌便起身繞過長几,口中道:“馬敖招待好小陸,我去了……明日來取便可。”後一句卻是對着陸鴻說的。

兩人連忙答應,恭送將軍出門。

馬敖等盧樑的身影消失在門外,便拉着陸鴻坐了下來,道:“咱們吃罷,將軍從來過午不食,今日已爲你破例飲了一口酒。”

門外早沒了人聲,只餘下山風呼嘯,樹葉梭梭。

(本章完)

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陣圖之地載陣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刺客?第一百一十二章 肅清內敵第二百六十章 新羅兵敗第一百七十二章 修業坊的大院第三百八十二章 歸去來第一百四十章 佃田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上架感言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鎖安東的鑰匙第三百六十九章 說客(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一百四十五章 戰事突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八十三章 喬遷酒宴(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鴻門宴第二百九十一章 再見李密源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爺的傳話第三百零一章 夙願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監軍巡察使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三百五十章 殺死王睿的真正意義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廟(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面的談話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口大戰第四十一章 請君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橋北的爭端第三百一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人的詭計第一百八十三章 喬遷酒宴(上)第一百章 錄事範翔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舉措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事發生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縣的原野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一百八十二章 好日子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第八章 藍鷂子遁走第一百七十六章 “鴻門宴”(下)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三百五十二章 進宮去第三百八十二章 歸去來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至大朝會(中二)第五章 蹊蹺的刺殺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怒之威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風雨第三百一十五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二)第七十三章 糾結的李嫣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蹺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廟(三)第一百零二章 範翔的心思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至大朝會(中二)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十五章 王正的屁股第二百四十九章 辭行第四十一章 請君第一百章 錄事範翔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廟(二)第四章 魯國公大駕第三百二十二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三百一十五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二)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風雨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的問題第三百二十章 契丹女王的朋友第一百九十三章 神秘的邀請者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問題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廚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鴻門宴”(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聖旨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驛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爺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的問題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難做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氣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上架感言第一百四十一章 監軍巡察使第七十八章 是禍躲不過第五十五章 六乘驛第六十四章 後軍副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