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廚子

說起太子前兩次昏厥的事情,杜預便有些異樣的神色。

他兩手向兩邊一揮,湯柏與劉禎同時會意,一左一右退了出去。

這種宮闈辛秘之事,畢竟還是與聞者衆不如鮮爲人知的好。

陸鴻看着兩人消失的背影,心情愈發沉重起來,對於杜預要說的話,也愈發顯得忐忑擔憂……

杜預見湯、劉兩位同僚走出門去,便向陸鴻點了點頭,說道:“陸帥,這件事原本下官也是不知,不過崔相料到您要打聽,特地將宮裡流傳的一些閒言碎語,說給了下官知道。”他頓了頓,確認陸鴻聽清楚了之後,便鄭重地道:“下官可以原封不動地轉述給您聽,至於其中含着哪些意思,全靠您自己理解……”

他說完話,便垂下眼瞼,等待陸鴻的迴應。

陸鴻自然知道,他這般謹小慎微的原因:這種事情涉及皇家秘聞,而且很可能是醜聞,所以知者不如不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罷了。

他便說道:“你只管轉述便是。”

杜預點點頭,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才小心翼翼地開口道:“崔相說:宮裡曾經傳出一個說法——就在那年聖君與太子同時昏厥之前,聖君曾經照例給東宮賜膳。正好前幾日輪值的尚食局司膳家中老母去世,在監督完最後那頓晚膳之後,便請了丁憂……”

到了這裡,他便停了下來,住口不說。這個意思是等陸鴻仔細消化、理解透了之後,這才繼續。

陸鴻摸着下巴,琢磨了一會兒,向他點了點頭,示意全然明白。

至於明白了甚麼,他沒有說,杜預也不敢聽。

隨後杜預便接着往下講:“崔相說:你知道的,這丁憂總是需要三年,而且即便丁憂期滿,爲了安全起見,作爲管理宮廷飲食的要官,一旦出宮,便絕不準再回宮做事。這是武帝朝便傳下來的規矩!而且即便特別開恩,能夠准許回來的,也不會再管尚食局的差事……”

此時杜預又閉口不言了。

但是陸鴻仔細聽了過來,只是敘述一些朝中的慣例,並沒有發現這段話中有什麼值得推敲的地方啊?

那就只有一個原因,真正的要緊的話,馬上就要到了。所以杜預可以停了一停,好讓他做足準備!

陸鴻表示自己明白了,示意他接着向下說。

杜預點點頭,接着便放緩了語速,說道:“崔相說:但是,根據後來的查證,此人只丁憂不足半年,便投到了臨泉王的門下!”

陸鴻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雖然此人每一開口,必然強調是“崔相說”,但是話中的意思再明白不過。

無非就是,有人在皇帝和太子的飯菜裡做了手腳,而這位提供了“方便”的尚食局司膳,正是臨泉王的人……

但是臨泉王已經死了啊,現在再說這些,又有甚麼意義?

難不成還要將臨泉王挖出來鞭屍?

杜預對他的想法感到有些幾分好笑,便露出了一絲笑容,搖頭道:“陸帥稍安勿躁,且聽下官說完。那個司膳在臨泉王府中並沒有做多久,因爲去年臨泉王便不幸死在了亂軍之中。後來更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此人離開臨泉王之後,馬上便投奔了陳

州王!”

他說着,神神秘秘地一笑,顯出幾分詭異的神色來。

這次他沒有再借崔相的名頭,因爲後面的消息事關重大,陳州王又有接任大寶的可能,因此杜預畢竟還是要自己扛上一些,不能一股腦兒全都甩到了崔相的頭上——這也是共同擔責,將自己牢牢綁到崔相這條戰船上的意味。

陸鴻也覺得此事果然越來越有意思了,而且牽涉到的人也越來越多,他不禁饒有興趣地問道:“那個司膳老兄,到底是個甚麼來頭?”

杜預撫掌笑道:“陸帥正問到了要害!這個司膳雖然沒有甚麼名頭,但頗有幾分家世。若不是廣平郡主想到了這一點,並且派人去查過,說不定此人就這麼永遠消隱下去了。”

陸鴻奇道:“怎麼,是廣平查到的?”

杜預點頭道:“正是,也就是郡主,旁人如何有這般本事?”

陸鴻聽他的語氣,顯然對廣平郡主分外推崇,再聯想到外公曹梓的態度,心中不禁泛起異樣的感覺……

杜預接着說道:“那位司膳,是豐慶二年進的宮,起初看冰窖,後來不知有甚麼樣的際遇,短短几年之間,便調到尚食局,並且升任司膳。要說起來,這人在當時竟然並非大周人,而是江南句容人氏!”

陸鴻這一驚可非同小可,看來此人所牽涉到的勢力,要遠遠比表面上錯綜複雜得多……

“怎麼會是句容人,他是如何過審的?”陸鴻問道。

杜預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笑容,說道:“這個嘛,倒也不難。此人祖籍陳州,只需將戶籍改回到陳州,也算是認祖歸宗。”

其實杜預所說的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因爲南唐北周本是一家,因此兩朝分家之後,便留下了許多“歷史遺留問題”。比如家中本來在北方的,因爲生意或者做官,而舉族遷到了南方。

可隨着戰事一起,再想回到北方便由不得他們了,只好頂着故鄉的氏族名頭,在客地紮下了根。

像句容謝家莊的謝氏,便是如此。

這一支謝氏,全稱就叫“陳郡謝氏”,這裡的“陳郡”,指的就是李安的封地,陳州!

正在陸鴻聯想的時候,卻聽杜預說道:“那位司膳,姓謝,就出身與句容的謝家莊!”

儘管陸鴻對此早有準備,但是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還是感到一陣晴天霹靂。

這麼一來,這一樁原本很單純的皇子弒兄弒父、謀朝篡位的老劇本,突然間便風雲突變,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懸疑大戲!它的詭譎之處,叫人根本意想不到,更加分辨不清!

這一件事接連牽扯到皇帝、太子、臨泉王、陳州王,再加上那司膳陳郡謝氏的身份,憑藉謝皇后與李嗣原的淵源,誰又能保證此事與李嗣原無關?

至少一定與南唐有關!

“不對啊!”陸鴻疑惑地叫道,他忽然從這件事情當中,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破綻:“既然聖君與太子都吃過了那頓飯,怎麼聖君昏厥一次,而太子則接連昏厥三次,甚至性命不保?”

杜預頓時有些愁眉苦臉,深深思索着道:“這就是整件事最難以解釋的地方——據說聖君昏厥之後,臨泉王當即進貢了一盅安

西蜜棗湯。”

這盅湯,聖君自然是喝了的,正因爲他對自己的兒子深信不疑,所以才因爲這蜜棗湯解了毒性?

那麼謝司膳既然投奔了臨泉王,自然與他有着密切的關係。此人毒害皇帝,臨泉王自然也逃不了干係。

可是這臨泉王爲甚麼一邊要殺父、殺兄,另一方面,卻又要解救豐慶帝呢?

這果然十分難以解釋……

他們的談話一直到日頭偏西,說罷了宮闈之事,便又請了劉禎與湯柏進來。按照流程,將江南兩道的情況,對三位按察使作了詳細的彙報。

期間顧綜這個大管家也被傳訊趕到,並且代替陸鴻回答了好幾個比較切實詳盡的數據。

同時陸鴻也從顧綜那裡瞭解到:在芙蓉娘娘廟內哭喊冤情的謝家婦女們,已經被顧綜的一堂公審給解決了……

談罷了“正事”,經略署的人送來張鎰的請帖,說要邀請洪成以及三位按察使,一併到張府接風會宴。

陸鴻對此事自然是無可無不可,先替杜預等人答應了下來。

隨後無事,杜預等人通通在顧綜的指引下,前往張府參加了棟樑張鎰的接風宴,陸鴻則與李嫣,在經略署的後院,整理起了他們隨身的包裹物件。

兩人忙了半晌,不約而同地聽了手中的活計,便在屋外迴廊的美人靠上,坐下來歇歇氣兒,氣氛一時便陷入了沉默。

李嫣忽然問道:“今天按察使說了太子的事,你有沒有問,外公是甚麼態度?”

陸鴻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說道:“問了,老杜說外公沒有表態。”

其實當今局勢雖亂,有許多問題都找不到答案,但是最讓人值得琢磨的,就是曹梓的態度。

在他這樣的位置上,對於東宮太子的廢立,不可能沒有自己的看法,也不允許他三緘其口、明哲保身。

但是曹梓偏偏就沒有態度!

“那外公到底是甚麼意思?”李嫣眨巴着眼睛,有些不解地問道。

陸鴻笑了笑,聳聳肩膀,說道:“假如太子安然無恙,那麼最後皇位會傳給誰?”

李嫣不假思索地道:“當然是太子了!”

陸鴻問道:“自然是太子,但是外公不會在這上面發表任何意見,對不對?”

李嫣還是不大明白,說道:“外公當然不會發表意見,別人也不會——因爲這是順理成章的啊,何必多此一舉,再發議論?”

陸鴻一拍手掌,說道:“照啊,順理成章的事情,本來就不需要多此一舉!外公之所以不表態,是因爲他覺得毫無必要——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照常例來選,總是不會錯的!”

李嫣彷彿明白了一些,卻又不全然明白,她問:“那麼按照常例,到底應該選誰呢?”

陸鴻道:“父死子繼啊,太子若是遭遇不幸,自然是太子的兒子來做皇太孫!咱們的太子沒有兒子,但是他有女兒……”

李嫣但覺得他這通歪理似乎不怎麼有說服力,但是一時之間,竟不知如何反駁。

就在她想擡出陳州王的時候,卻聽陸鴻又道:“至於陳州王嘛,哼,我不同意他進東宮!”

(本章完)

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人鐵漢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面的談話第五十一章 兩大督查司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郡主的僞裝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兇險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清繳海匪(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爺的傳話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二百九十章 所謂封地寫在前面的廢話第四章 魯國公大駕第五十三章 軍醫營之亂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九十八章 侯義的投名狀第一百四十六章 塞上行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動靜!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兇險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殤第一百零九章 “李公”其人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一百三十五章 聖意難猜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事發生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觀炸了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三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報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衛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萬貫的商機第二百零一章 洪成來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修業坊的大院第四十三章 再見高登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三百二十八章 怒斬田永年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陳三流的相好第六十九章 倒黴的湯柏(上)第三百六十章 赴宴(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胤到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二百零二章 安東是個大難題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勢的轉機第二百一十八章 老師的信第五十六章 大名鼎鼎的陳石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二百六十七章 陸副都護看不下去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廚子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七十一章 積善坊花家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風雨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風雨第一百一十一章 哨樓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三)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繳海匪(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農業專家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下桃李園第二百四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三)第四章 魯國公大駕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五十三章 軍醫營之亂第五十四章 錯綜複雜的青州第四十八章 戰後的青州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禦使成凹鬥第四十章 游擊戰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二百三十三章 昌黎驛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兇險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敵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氣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芙蓉娘娘廟(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問題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戰(五)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刺客?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二十五章 㶟水第五十一章 兩大督查司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羅王與樸仲憂第四十章 游擊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至大朝會(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