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

“國債?!”

面前的三人異口同聲地叫道。

他們顯然並不能拿得準這個新鮮詞彙,但是從國、債兩字的拆分來看,隱約覺得,這個所謂“國債”,或許真是個不得的物事,而且多半是個偏門的玩意兒!

陸鴻見到三人驚奇、疑惑的神色,暗感好笑,故意左右瞧了瞧,賣了個關子,說道:“季權公,方纔不是說要入席?”

張鎰的臉上浮現出一抹古怪的神情,帶着沙啞的嗓音爽然一笑,說道:“不錯,先入席再說,杯酒之中定天下,方是豪傑所爲!”

他指着大兒子張仲寬,看似隨意地又添了一句:“仲寬,你也一併入席。”

說着話,便引着陸鴻向飯廳走去。

顧綜跟在後頭,與張仲寬並肩而行,看着張鎰與陸鴻的背影,心中忽然泛起一絲異樣的感覺。

這老夫子待客之時,向來是不曾邀過兒子相陪的,今日卻指名道姓地讓張仲寬入席,這其中卻不知是甚麼道理。

況且聽他話中的意思,是要邊吃酒邊談事,這又是前所未有的。

這張季權一日破了兩例,表示其心境已經有了極大的變化!

這可不得不小心在意了……

現在江南變了天,大部分氏族都在一夜之間失了方向,家家惶恐,人人自危,無奈無助之下,都以張鎰馬首是瞻!

因此張鎰的態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大部分江南氏族的意志。

顧家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顧綜一面仔細思量着前後的變化,以及幾人在這期間的一切談話;一面蹙着眉頭,小心翼翼地跟着。

陸鴻雖然對形勢瞧得通透,卻不知身後的得力助手顧綜,在轉着這般患得患失的心思。

他當然也沒空去理會顧綜的想法,而在全心全意地應付着張鎰。

這位前任南唐的宰相,正一路走一路向他打聽“三級科舉制度”,似乎顯得頗有興趣。

陸鴻是這個“三級科舉制度”的首倡者,也是推動者,因此對答如流,解釋詳盡,倒也儘可招架的住。

至於張鎰此時的想法,又和之前的“待價而沽”不同。

之前他張家並沒有表示出任何態度,所以進退之間,都有極大的騰挪餘地。

但是如今形勢完全不同,老大張仲寬已經明確表態,要響應朝廷的號召!

想到這個外表木楞,其實很不省心的兒子,說實話張鎰有些鬱悶,但是他不得不開始做點兒甚麼……

張府的本址其實是在蘇州,所以有張鎰原定在半個月前“回”蘇州的一說。

建鄴城內的這座府院,是張鎰方便上朝公事,而置辦下的一處別業,既叫“張府”,也有個別名叫做“靜棠園”。

在陸鴻的眼光看來,這座靜棠園,在花木佈置、亭榭樓閣的佈置形態上,已經初具明清江南園林的典型風格,一條本可無所阻礙的迴廊,偏偏做得曲徑通幽,反而更添幾分別緻。

張家的飯廳,其實就在客廳的正東面,二十幾步的路程,偏偏轉了三個彎兒,繞過

一堆假山石、一株老松樹,這纔到了飯廳門口。

陸鴻不禁想起李毅在青州建的都督府來,那都督府雖然造得宏大壯麗,一應景緻唯恐不高雅、生怕不貴氣,也是一座難得的好園子。

那青州都督府與這靜棠園比起來,雖然長於氣派風度,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難免失於粗獷,可謂各擅勝場!

陸鴻現在心中喝了一聲彩,才指着迴廊之外,那片十分有限的小天地中,花草樹木錯綜複雜、變幻莫測的景緻,向張鎰讚道:“江南人的心思精巧,已盡在貴府之中了!”

他一句話既恭維了靜棠園的景緻,又稱讚了江南人的性情,張鎰聽了之後,十分難得地暢懷大笑,說道:“陸經略真正過獎。請!”伸手一引,便將陸鴻帶進了飯廳。

這廳中也是極盡奇巧華麗之能事,雕樑畫棟,盡在細節之處見功夫。

尚未進門便聞見一陣酒菜香撲鼻而來,廳中未曾設塌,一張大理石圓桌之上,林林總總十幾樣精緻菜餚,三套碗筷酒杯,空氣中漂浮着淡淡的檀香味道。

張仲寬揮退了侍奉在飯廳中的僕人,自己添了一副碗筷,敬陪末座。

四人各按主客坐定,張仲寬斟齊了酒,張鎰便舉起酒杯說道:“今日且以這桌薄酒,爲陸經略接風,怠慢之處,還望海涵!”

陸鴻忙說:“季權公客氣,承情之至。”跟着四人碰杯,一飲而盡。

等到陸鴻吃了兩口菜,張仲寬才迫不及待地問道:“陸經略,敢問那個‘國債’,到底是種怎樣的營生,竟能憑空變出上千萬貫的現錢?”

見終於說到了正題,張鎰、顧綜兩人都忍不住豎起了耳朵。

其實國債這個意向,還是陸鴻臨時之間想起來的辦法,他之所以賣這麼大的一個關子,並不是爲了故弄玄虛、調動胃口,實在是他對這條路子,並沒有一個完整的設想方案……

此時張仲寬再問,他是無論如何也推脫不得, 便藉着沉吟之間,仔細斟酌了一番,這纔開口,慢條斯理地說:“國債便是舉國借債,以朝廷的名義向天下士農工商借款,定期支付利息、到期償還本金,出具憑證。”

顧綜捏着下巴考慮半晌,說道:“這個法子未嘗不可,朝廷借債,比私營錢莊更加穩當,信譽也更高一些。家中有閒錢的,恐怕倒願意兌換成國債吃利息……”

他越說越覺得自己想得沒錯,最後一拍巴掌,爽氣地道:“陸經略,這‘國債’若是發了出來,顧某人頭一個出錢!”

因爲在私田充公的事情上,他被張仲寬搶了先,後來想想真個懊悔不已,因此這國債的想法一出來,他便立定了主意表示贊成,並且願意打這個急先鋒,帶頭支持。

誰知張鎰與張仲寬父子卻同時搖頭,並且異口同聲地道:“不妥!”

顧綜的臉色有些難看,忙問:“如何不妥?”

張鎰眯着眼,仍是搖頭,卻努了一下嘴脣,示意仲寬來說。

張仲寬放下筷子,向三位拱了拱手,說道:“陸經略、敬宗兄,在下認爲此法雖可聚財,實際不妥。”

陸鴻本就是投石問路,因此也不失望,笑道:“願聞其詳!”

張仲寬道:“理由很簡單:有失大國體統!”

坐在主位上的張鎰十分滿意地點了點頭,捻着花白的鬍鬚說道:“不錯。”

他這大兒子一貫認爲他的主張過於保守,因此對他這個有“棟樑”之名的老子,居然是反對者多,認同者少,但是在這件事情上,這父子倆終究是想到了一處去!

顧綜有些急了,辯駁道:“事急從權,有何不可?”說着便將目光投向對面的陸鴻。

誰知陸鴻對張氏父子的意見,半點兒沒有反對之處,反而帶着古怪的笑容,連連點頭。

張鎰見他這番神情,猛然醒悟過來,繼而懊悔不已。

——如今這天下已經屬李武周了,所謂“大國體統”幹他何事?

張仲寬顯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不過十分泰然。他爲南唐朝廷做黃門侍郎之時,就對南唐的弊政恨之入骨,卻又無能爲力,因此去年初老父致仕之後,他也跟着辭了官。

所以他對這政權的更替,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牴觸情緒,反而隱隱帶着幾分期盼。

陸鴻將三人的表現都瞧在眼裡,當即擊掌說道:“好,這個辦法不用也罷。不過體統之失,無非是在‘借債’二字上,咱們不妨換個形式說法——開設公立錢莊,改借爲存,如何?”

還沒等張氏父子有所表示,顧綜便搶先叫道:“好!兩全其美,兩全其美!”

他閉着眼睛深思一番,又搖頭晃腦地道:“公立錢莊,這個主意再好沒有。但有州縣衙門之處,咱們皆可設置分號,又有國庫與州縣府庫支撐,不論哪一號開具之飛錢,全國通用,不論從方便和信譽來說,都比私營錢莊強過百倍。

“這個辦法不僅能夠快速聚攏資金,對商貨流通也很有意義,的是一樁好生意啊!”

他這一番見解,倒讓陸鴻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他只不過說了一個粗略的意向,這顧敬宗便一再的舉一反三,甚至連具體的做法,都提出了相當中肯的意見。

看來此人在經濟事務上,洞察之精微,反應之敏捷,確實大有可用之處。

陸鴻覺得自己差點兒,就拋棄了一個十分得用的人才……

這一次張氏父子對視一眼,沒再提出反對意見。

正像顧綜說的,這種舉措不僅僅是斂財聚財的權宜之計,對以後的商貨流通也有很大的助益。

張鎰將這個辦法在心中反反覆覆想了多遍,確定不存在無法執行的矛盾之處後,才點了點頭,說道:“此法未嘗不可一試……”

張仲寬也頷首表示認可,卻沒有再發表意見。

實際上,他的長處在行政,對經營一道,並不怎麼擅長。但是從常識和本能上來看,這個辦法確實不錯,如果有得力的人來經手,說不定,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到這裡,他便將目光轉到了顧綜身上。

四人舉杯再碰,就算將這個辦法定下來了……

(明天二更,爭取三更。)

(本章完)

第二百九十章 所謂封地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豐慶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三十章 突厥人後裔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走蕭宛第四十三章 再見高登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七十一章 積善坊花家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的問題第九十五章 回到保海縣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發難第六十章 風雪殺人第五十一章 兩大督查司第二百一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胤到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神都的詭異氣息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畝上田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的倉曹參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舉措第十章 洪成的煩惱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老闆坐牢,太忙請假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風氣第二百七十九章 連環計(五)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棟樑張鎰第一百六十九章 襲營鬧劇第一百六十九章 襲營鬧劇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第七十五章 師兄的警告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個真實的神機門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興的尷尬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四十五章 初見將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再見李密源第一百六十九章 襲營鬧劇第四十章 游擊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四十章 游擊戰第三百二十章 契丹女王的朋友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鷺城第三百五十九章 赴宴(一)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二百七十九章 連環計(五)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亂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發難第一百八十二章 好日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繳海匪(三)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五章 蹊蹺的刺殺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變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當上架感言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三百零六章 誰看了我洗澡第七十九章 武曲星鄧錦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戰(六)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與黑暗中的敵人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三百二十三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九章 陸鴻的傷勢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霧消散寫在前面的廢話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鷺城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第九十章 各自的打算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口大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農業專家第二百零八章 進入營州第二十章 終於定下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六十章 爆發的前夕第二百六十二章 立功還是捅紕漏第一百六十九章 襲營鬧劇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下)第三百零四章 所謂“軍法”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六十五章 神機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