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維持現狀

武孝宜的心中,此時哪裡還有甚麼七分八分把握的可笑念想,唯有千般悔意,萬種驚懼。

他武氏諸王今日也算是沒落了,當年從高祖則天帝到豐慶帝之初,武家人在這大周萬里河山之內,尊榮之高,更勝李氏百倍!

誰知僅僅八年時間,便淪落到了這步田地。

豐慶帝因爲是從武家人手中接管的江山,因此對一直以來對武氏諸王都是禮敬有加,每歲兩大朝會,都會邀請留守長安的武氏宗族,來到神都同祭李武宗廟。

而且不論何等犒賞也是武氏優先,長安的錢糧供給更是從來不曾短缺。

可是,這種優渥的待遇,以及高人一等的禮遇,在今年突然便發生了一個劇烈的轉變!

武孝宜之所以會二次求見陸鴻、會在今日坐於陸府暖閣內的蒲團之上、會如此戰戰兢兢,正是因爲武氏諸王的尊貴、權勢、便宜,全都岌岌可危,搖搖欲墜了……

“是孝宜唐突,請陸帥贖罪!”武孝宜心中百般念頭閃過,便果斷放棄了狡辯,直承自身之過。

陸鴻飲了一口茶,淡淡地道:“郡王何罪之有?”

武孝宜當他故意折辱,心中微感憤慨,卻也只能打碎了牙齒往肚裡咽。畢竟他肩負着長輩諸王們的殷切期望,假若今日不能請了陸帥的金口回去,那麼不等幾日之後,今晚他便可以在長輩們面前自盡以謝了!

他黯然答道:“陸帥正當急勁之時,乃是天下通達人物;在下及本族已不復其勢,乃是落魄惶恐之輩——妄以落魄而度通達,原是不自量力、背反命道之罪……”

武孝宜的用辭語調已經極具謙卑,卻掩不住其中的敷衍與慪氣意味。

他跪坐在蒲團上,腰身也彎得更低了幾分。這種姿態已經全然不似一位堂堂皇族,反倒惶惶然若喪家之犬了。

陸鴻見此人姿態放得過低,不是英雄本色,心中原本對他的好感便降低了幾分,說道:“諸王何故如此悲觀,咱們大周盡復天下,指日可待。這天下是李武兩族的共同基業,你武氏應該高興纔是。”

他這是明知故問了,甚至可以說得上是明人偏說暗話,這看起來並不是他的風格,但是這一次他得這麼做。

“陸帥心知肚明,又何必說這種話來消遣在下。”武孝宜口氣艱澀地道。

他不明白陸鴻今天的表現,爲甚麼與他平日裡所理解的那個,平易近人、做事很願意給人留有餘地的陸帥並不相同。

甚至今日相見的一切細節,他都已經在到來之前便全面考慮清楚了。

其中成敗得失已經全然分析透徹,所以纔有那七成、八成的論斷。

但是,從他與陸鴻開口對話的那一刻起,他所有的預判都已經全部失靈……

武孝宜平日自覺有縱橫之才,誰知今日與面前這位年輕的大人物一接觸,便接連敗退。而且在他自己看來,他在這陸府之中是屢次遭受羞辱、恥笑,實在是有些難堪忍受!

他崇尚的是君子以禮相交,而不是

面對這種明譏暗諷的說話。

陸鴻見他面色有異,心中冷笑:老子在積善坊被長輩們擺佈也就罷了,你這破落戶也來傲氣?

他不想再彎彎繞,說道:“郡王,你可知你所犯最大的錯誤是哪件?”

武孝宜根本沒去考慮,便道:“在下不知。”

陸鴻指着胡小五說道:“打你一進門時,胡校尉便請你‘說說看’,你爲甚麼不說說看?”

武孝宜正要張口,卻被陸鴻伸手攔了下來,並且說道:“你是以爲我定然知曉其事,便不必再說,是不是?”

武孝宜只好老實地承認下來,道:“不錯,在下以爲……”

“你不用以爲,你可知你能站在這裡跟我說話,都是我瞧在胡校尉的面子上,是他一再求的我。他叫你說說看,你點了點頭,卻既不答應,也不拒絕,你以爲你很盡禮數,很有風度?”

陸鴻冷笑道:“現在我請你‘說說看’,到底找我甚麼事,要我幫甚麼忙,說完你就可以走了,其他的我自會考慮。”

武孝宜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他自幼熟讀聖賢書,學習《周禮》、《龍興禮》,自以爲自己是個很懂禮、很講風度的人,可是如今卻被陸鴻批了個一錢不值……

他當然不甘於就此離去,但是對方已經下了逐客令,並且已經給了他“說說看”的機會,那便只能遵命。

武孝宜說道:“陳州王代聖君下旨,冬月廿四,也就是冬至大朝會之後,武氏全宗盡在太廟祭祖。”

陸鴻點頭道:“這個我知道。你們想讓我做甚麼?”

武孝宜微顯艱難之色,低頭說道:“陳州王想那種人神共憤之事,武氏所願,只教他做不成功,也便是了……”

他直點了“陳州王”,已然是下定了極大的決心了。此時他說完便打算轉身離開,卻聽陸鴻問了一句:“你們武氏諸王,所謀者究竟爲何?”

武孝宜身子微微一頓,忽然低眉順眼地道:“所求者,不過自保爾。”

陸鴻點了點頭,便不再說話,低着腦袋慢慢地品茶。

武孝宜這人最大的優點便是知趣,見了這般情況,自然便心知肚明地退了出來。

臨出門時,還不忘對胡小五深深做了一揖,誠懇地說道:“在下前番失禮,胡校尉莫怪。”

胡小五乾笑兩聲,便目送着他出門去了。

等到武孝宜身形消失在了暖閣之外,胡小五便轉過了頭來看着陸鴻,問道:“鴻哥,我也問你一個問題。”

陸鴻從恍惚之中回過神來,便放下了茶盞,說道:“你問。”

胡小五道:“你問武氏謀的甚麼,那你自己又謀的甚麼?”

誰知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倒將陸鴻給問住了……

陸鴻認真地想了想,有些茫然地搖搖頭,說道:“我萬事只求對得起——我不在乎誰做皇帝,因爲誰做都一樣,這些人表現的再好,也不過在小農之中謀求一斗一斛的進步,不過如此罷了。”

小五有些不明白,便問道:“不追求這些收成的進步,還能追求甚麼?”

在他的思想裡,提高收成,百姓便會富裕。百姓富裕,這便是作爲一個皇帝最大的政績。

這種想法還很普及,在許多人的思想之中,便逃脫不了這種固有的形式。

包括皇帝本人,亦是如此。

陸鴻搖頭道:“咱們青州的百姓,算是生活很好的,一人一年也只得六石又七八斗。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即便這個數字再翻一番,百姓富裕過三年五年,再遇上個昏庸的皇帝,又怎麼辦?”

胡小五若有所思,捏着下巴想了良久,才說道:“那還是一朝付諸東流了……這個沒辦法,畢竟皇帝一政一令都影響着所有的人。”

陸鴻冷笑道:“所以,他們誰當皇帝都一樣,誰也不可能保證往後都是明君,百姓永遠都面臨着一朝窮破的風險……”

胡小五奇道:“這個自古以來便是如此,又有甚麼辦法了?而且這件事與武孝宜所說的事情又有甚麼關係?”

陸鴻道:“自古以來卻未必、沒有辦法也未必……我說這個,就是想告訴你,武氏諸王再表現得如何低調認慫,我也不會相信那種‘只求自保’的鬼話!如果能夠天下安定的話,我不介意看着武氏統統去死。”他說這話語氣中並沒有帶着半分寒意,身上也未曾散發出一點兒殺意。

“我知道了,你想改變這種皇帝左右天下氣運的規則?”胡小五忽然叫道。

陸鴻苦笑道:“你倒是我的知己,不過我改變不了,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萬事只需對得起!”

“那你真的不打算管這件事了?”胡小五問。

陸鴻搖頭道;“我不憚武氏盡死,那也只是建立在能換得天下太平的條件下。可是這些人的死甚麼也換不到,相反,他們在活着的時候還能爲這個天下做一些事情……”

這麼一說胡小五便明白了!

皇帝誰愛當誰當,我不管;但是你們要亂殺人,我就要管管。

胡小五覺得,這種言論太消極,也太過悲觀了。

於是他說道:“所以我得拉一拉陳州王。”

武氏諸王的決心和目標究竟是甚麼,暫時無從知曉。

而陳州王的目的是甚麼,卻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往往好像猜到他的用意了,但是隨後,李安的行動便會告訴所有人:你猜錯了!

陳州王從起兵到現在,一件一件地達成了許多階段性的手腕,每當那些手段達到要求的時候,別人總是都以爲陳州王終於達成了目標,可是到最後才發現,這種完成的“小目標”,其實都在爲他最後的一擊做着準……

至於他最終的目標是甚麼,沒有人能猜到。

陸鴻雖然能夠隱隱約約察覺到了一丁點兒苗頭,但是並不能得窺全貌,因此暫時來說,他比較傾向於維持現狀。

——既不能讓陳州王全滅武氏,也不能讓武氏鹹魚翻身!

這便是維持現狀。

(本章完)

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七十章 倒黴的湯柏(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十章 洪成的煩惱第四十一章 請君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畝上田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五十四章 錯綜複雜的青州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陣圖之地載陣第一百九十八章 陳三流的相好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圍!第一百零八章 “審問”第三百四十一章 維持現狀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一百二十章 小陳莊的約會第二百四十九章 辭行第四十六章 青州城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玉浮觀第八十四章 正旦大朝會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傳奇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繳海匪(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不分兵?第九十六章 平海軍副使第十七章 軍醫張承啓第三百五十二章 進宮去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怒之威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第三百四十章 陸鴻的脾氣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七十五章 師兄的警告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戰過後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一百八十六章 天街之殤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至大朝會(中二)第十二章 北國劇變第一百五十一章 廣邊軍大寨第一百章 錄事範翔第三章 壩集二月二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興的尷尬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勢的轉機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問題第十七章 軍醫張承啓第一百五十一章 廣邊軍大寨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三百二十六章 傳話兒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下桃李園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觀炸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媒人難做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誘惑第八十章 戰江東大麴第二百八十五章 再到積善坊花家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將軍第五十三章 軍醫營之亂第二百零一章 洪成來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連環計(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誘惑第三百二十六章 傳話兒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二百零八章 進入營州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八十一章 倔強的金容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事發生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口大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繳海匪(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走蕭宛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聖旨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會(中三)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十五章 王正的屁股第三百五十章 殺死王睿的真正意義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二百五十二章 與帝說(上)第七十章 倒黴的湯柏(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二百九十七章 將軍第三百零七章 一些談話與安排第四十五章 初見將軍第二百四十五章 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