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宿敵

姜炎用的是劍。

他用了十一年的佩劍——或者說將軍劍——在半個時辰之前壽終正寢。

斬斷這柄劍的,是闢水刀。

他是南唐軍神,也是此次南唐大軍北征的唯一統帥。

他在遠隔千里之外,用了一個小小的算計便打敗了那位“天下兵道居其半”的北周軍神裴徵,甚至都不用他自己出手。

而今天,他卻用兩個時辰的時間目送着那位年輕宿敵的從容離去。

是的,那個人是他的天生宿敵。

在這一點上,他早便有了覺悟。

如果說,在豐慶六年的青州城下,眼看着那個年輕人帶着不知從哪裡拼湊來的兩千兵馬,便將他挫敗司馬巽的計劃攪黃的時候,他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的話。

那麼在泗水南岸的那一戰,便讓他真正將那個名字刻在了心裡。

陸鴻!

這兩年來,他聽說了很多關於這位對手的事蹟,比如整治平海軍、剿滅海匪、掃北、平遼東、降新羅,他開始越來越覺得,這個人正是他的命中宿敵。

即便是那個不可一世的突厥人韓清,和那位曾經讓他引起過注意的司馬巽,到最後都沒能在他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也一一被他從敵手的名單之中劃除。

但是這個年輕人,卻讓他每每望着空無一物的名單而感到興奮,感到顫抖——因興奮而顫抖。

不過,他始終猶豫着要不要將這個名字寫到自己的名單上來。

因爲在他以爲,這個年輕人雖然已經表現得十分出色,但是那些敗在這個年輕人手下的貨色都還不足以爲其作證。

那些傢伙都太弱小,沒有資格證明這個叫陸鴻的人能當自己的對手!

可是現在,他覺得自己的這個名單是該增加一些東西了。

這讓他重新感到興奮,他舔了舔因爲興奮而有些乾燥的嘴脣,深邃的目光望着北周軍隊遠去的方向,忽然向身邊冷冷地說道:“傳下去,分兵攻打懷州和太原!”

身邊的一名參將還在爲敵軍的成功撤離而懊惱,聞言明顯怔忪了一下,隨後便急忙勸道:“姜帥,如今打太原,是不是操之過急了?懷州更加沒有必要啊!咱們只需要咬着陳州王李安,然後將周帝堵死在洛陽城外不就行了?”

是的,這位參將的顧慮很有道理——他們的目標是周帝,他們只要守住了周帝的退路,與左路軍合兵,沒有洛陽堅城保護的周帝總歸逃脫不出他們的手掌心。

周人看似強大的大軍也好像並沒有傳說中那般令人膽寒的戰鬥力,這在他們一路勢如破竹的四個多月之中已經多次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分兵打懷州似乎根本沒有必要,只會無謂地分散兵力;打太原更加困難,因爲太原更遠,城池更堅固,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分出的兵力將更多!

而且,以太原鐵騎的威名,沒人保證他們分出去的這些兵馬能夠全勝而歸。

更何況,在太原以北,還有一個支人聞風喪膽的突騎軍……

但是隻要捉住或者殺死了周帝,這一切都不再重要,周人再有多少精兵強將,如果沒了皇帝,又何懼哉?

“況且,這次周帝和兩個皇子都洛陽,如今他們的陳州王也趕了過去,咱們集中兵力一網

打盡豈不是更好?”

這名參將的話好像越來越有道理了,就連左近那些絲毫不敢違抗姜帥命令的將軍們,都在暗暗點頭。

所以以姜炎的獨斷,也不得不好好考慮了一下,然後更改了他的命令:“那就不打懷州了,打澤州!”

他沒再理會底下的一片驚愕與譁然,拋下手中的斷劍便從人羣當中走了出去。

鏖戰半日,他該休息了。

先前那名參將張大了嘴巴,不可思議地望着姜帥的背影,然後轉過頭來與自己的同袍們面面相覷,四顧無言。

懷州在洛陽的東北,是前往太原的必經之路。

如果說先前姜帥分兵打懷州的話,還可以說是做萬一的打算,在周帝退往太原的路上多設一道關卡。

但是如今突然又改主意去打澤州,這是個甚麼道理?

要知道,假如周帝真的能夠從洛陽突圍,然後穿過懷州的話,便有兩條路可選,一條倒確實是要進河東道走澤州,然後經潞州到達太原府南,但是還有一條,便是從懷州進入河北道衛州,經相州、銘州、邢州、趙州到達太原府東。

後一條看上去經過的州府更多、路途更遠,其實不然,大周河北道由於長期抵抗兩胡的緣由,各州府兵和團練都分外剽悍,無論組織能力和戰鬥力都要強過別處。

比如楊智奉命增援安東的時候,帶的便是五百相州兵。也正是這五百相州兵,首先攻破當日安東都護府衙門所在平州的大門,並且頭一個趕到仁貴坊阻截成凹鬥……

換句話說,如果打澤州,只會將敵軍逼向更安全的一條道路上去——假如敵軍能夠成功從洛陽突圍的話。

姜炎自顧自地靜坐在他的帥帳之內,閉目調息。

他當然知道自己麾下的那些蠢材們會質疑他的決斷,因爲他的這個決斷看起來確實沒有任何的道理可言。

但是以他的冷傲,是絕對不屑於對這些蠢材解釋的!

蠢材畢竟是蠢材,就和武晏那老匹夫一水的貨色!

這些人如何能夠看懂他的用心?

在他看來,整個南唐,能夠入他法眼的將軍只有一個,就是那個曾經的獨眼王鄒震!

可惜那傢伙死得早——在前年的那場北征之中便死了,死在那場看起來毫無破綻的叢林伏擊當中。

當時鄒震伏擊的對象,就是那個陸鴻……

或許在那個時候,他就該在徐州把這個姓陸的小子捏死!

可惜當時他的心思,全在司馬巽和武晏的身上。

因爲當時那個號稱騎戰天才的司馬巽,還在他的對手名單之上。

而武晏那個老匹夫的統帥水準,也讓他完全不敢恭維,因此無時無刻不在琢磨着取而代之……

如果不是因爲這兩個人,他又怎麼可能在徐州如此心不在焉,又怎麼可能好幾次都讓那個姓陸的小子從他的手心之中溜走?

今天的風有點兒冷,儘管已是盛夏。

他看着帳幕之上那隨風飄動的輿圖,目光則落在了澤州和太原兩個紅圈之上。

此刻只有他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心思,如果困死了洛陽,或者打下懷州而斷絕了周帝北上太原的路途,那麼以陸鴻的手段,他會怎麼做?

他會虛晃一

槍帶着周帝直接往北,然後轉西,去安西。

安西有那個司馬巽!

是的,他把自己想成了陸鴻,並且站在了敵人的角度在考慮着問題。

雖然司馬巽早已經不在他的對手名單之中,他根本不用懼怕,但是自己手下那些庸才又有人能與這位騎戰天才相抗衡的嗎?

如果陸鴻得了司馬巽這個臂助,他們還能打得過周人嗎?

姜炎首次對自己產生了疑問。

不,他對南唐產生了疑問!

他不禁在想,如果他生在北周的話,如果他有這麼多強悍的夥伴,這個天下還會有南唐嗎?

可惜沒有如果,而且如果他真的生在了北周,又上哪裡去找這麼多有趣的對手?

想到這裡,姜炎便再一次露出了微笑,一股所向無敵的自信再度爬滿了他線條輪廓如岩石般鋒利的臉龐,睥睨天下的狂傲之氣再次填滿了他的全身!

陸鴻又如何!

司馬巽又如何!

即便再加上那個不通教化的突厥蠻子又如何!

天下來戰,我亦不懼!

他毫不猶豫地將那個所謂的對手名單在心中撕了個粉碎。

——沒有人配做我的對手!

……

……

陸鴻坐在臨時搭建的帥帳之中,望着那幅已經被他看過無數遍的輿圖,甚至只要閉上眼,黑暗之中改變會浮現出那輿圖的重重疊影。

每一個線條,每一個標註,幾乎都已經爛透於心!

事實上,他確實已經不需要這份畫在羊皮紙面上的地圖了,但是他還是盯着那些代表着州縣城池的圓圈兒發呆。

軍帳之中只有他一個人,其他人都去拜見陳州王了。

就在白日裡那合兵前的最後一戰之後,他的四萬大軍與陳州王的六萬兵馬正式合爲一軍,十萬人浩浩蕩蕩地離開戰場,離開陳州,在許昌駐紮。

剛剛安頓下來,原先跟着他的那些軍官們便迫不及待地去拜見陳州王了。

甚至在合兵前夕的那一戰當中,便有人迫不及待地離開自己的崗位,跑到陳州王的王駕之前獻殷勤,一度讓他的排兵佈陣露出破綻,甚至差一點兒便被姜炎捕捉到了!

在那一刻,他可以很明顯地察覺到,敵軍的鋒芒瞬間便改變了方向,準確地指向了己方露出破綻的那一處——那是田永年應該坐鎮的大陣一角……

所以他當機立斷地派出陳三流下場,取代了田永年的位置。

很明顯的是,陳三流的表現要比田永年好得多,原先的破綻在隨後看來,反倒更像是一種故意爲之的誘餌,並且爲戰局的天平向他們這一方偏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想到這裡,他的眼神之中露出了幾分笑意。那幾個一直跟着他的夥伴,如今也在不知不覺當中成長出了能夠獨當一面的傢伙哩!

不過,他還是死死地盯着輿圖,而且總感覺自己先前的安排似乎還隱藏着極大的漏洞……

就在這時,帳外響起了一個恭敬的聲音:“陸帥有空嗎?我家王爺請您一見……”

(本來打算更兩章的,但是爲了查個東西回看前面的章節,竟不知不覺看了兩個小時……原諒我,明天寫三章補償。感謝大家的訂閱。)

(本章完)

第一百四十章 佃田第一百八十三章 喬遷酒宴(上)第八十二章 都隨它去罷第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於安東的治理設想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豈第三百一十四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一)第三百八十章 政事堂的棋局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嫣去掃北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三)寫在前面的廢話第二百一十八章 老師的信第二百一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見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二百零五章 步步皆是兇險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人的詭計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戰過後第一百四十七章 遭遇戰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駝隊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三百零四章 所謂“軍法”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三十八章 “同鄉會”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良的覺悟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二百三十六章 局勢異常緊張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決定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中)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陣圖之地載陣第九章 陸鴻的傷勢第二百八十一章 再回神都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動靜!第七十三章 糾結的李嫣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六)第六十四章 後軍副指揮第三章 壩集二月二第十九章 神秘的朋友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下)第三百一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七十章 倒黴的湯柏(下)第九十六章 平海軍副使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廚子第一百零三章 高正實到了第六十八章 建春門外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三百一十五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府的詭異氣氛(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南部基層的問題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陳三流的相好第八十章 戰江東大麴第二十五章 㶟水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聖旨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畝上田第一百零四章 牽連甚廣的貪污案第二百三十八章 仁貴坊中惡鬥第一百六十九章 襲營鬧劇第十章 洪成的煩惱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戰(六)第一百九十六章 陸鴻的疑惑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中)第四十二章 離開徐州第三百五十九章 赴宴(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掃北的尾聲第一百七十一章 掃北的尾聲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秀還是李世民?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三百一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煩惱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第八十九章 冷清的皇城第十七章 軍醫張承啓第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老闆坐牢,太忙請假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監軍巡察使第一百四十五章 戰事突變第七十三章 糾結的李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