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連環計(六)

臘月廿八,就在大年的前兩天,陸鴻帶着五十騎侍衛從巖州出發,向神都京城而去。

都護府長史孔良、司馬溫蒲兩人率領衆官,一直將他送到十里亭外。

三人坐在亭中各飲了一杯,便執手作別。

就在陸鴻準備上馬走人的時候,卻突然被孔良攥住了袖子,又給拉到一邊說起了悄悄話來。

“好啦老孔,我知道我知道,一準把嫂子給你送來團圓!”

陸鴻不耐煩地說着,他今天必須趕到遼州歇腳,安東的路途不比中原,這百多裡的路程,恐怕得晃晃悠悠跑到傍晚去。

孔良皺着眉揮揮手,轉頭向伸着腦袋往這邊張望的溫蒲乜了一眼,壓低了聲音責怪道:“你嚷嚷啥,不是跟你說這事!”

陸鴻奇道:“那還能有甚麼事?”

孔良咂吧了一下嘴,不知該怎麼說。

他忽然搖了搖頭,嘆了一聲說道:“不知怎麼的,我昨晚一夜沒睡好,翻來覆去總覺得有種大不妙的感覺……”

“大不妙?”陸鴻快對他無語了,“你是想嫂子想的罷,怎麼變得神神道道的?”

孔良給他急得直跺腳,忙說:“能不能別提你嫂子了,我真的有種不好的預感——或者說是別的甚麼講不清的感覺。總之有些事情可能沒那麼簡單,咱們肯定忽略了甚麼事!”

陸鴻實在是着緊這趕路,沒工夫跟他扯這些有的沒的事情,於是甩脫了他的手,笑道:“能有甚麼事,我有護衛保着,安東有你和老溫坐鎮,都出不了問題。”

“不……唉!”孔良實在是無可奈何了,即便現在讓他原原本本說清楚,他也論不明白究竟是一種甚麼樣的感覺。

對於前事的反省,還是對未來的預感?

他自己也不知道。

但是他清楚地知道,這兩天總是心神不寧的,肯定是發生了甚麼大事,或者會有大事發生!

可惜他自己也明白,陸鴻是不會理會他的,特別是今天真的得趕路。

陸鴻見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抓耳撓腮的,心中也有些起疑,只得站住了腳步,安慰他道:“老孔,你肯定是太累了。多休息休息,有事讓韋曈、元稹他們去辦,不用事必躬親。”

頓了頓他又說,“防務上你讓陳森多盯着些,團練兵不能鬆懈,都護府多發糧食補貼,反正打傉薩之後繳了好些存糧;軍器作坊要儘快立起來,叫胡立濤老老實實留在安東盯着火擊器生產,別總跳跳的要跟我走——火器在今後很可能起到改變戰場格局的作用!”

他說一句孔良便答應一句。

說來也怪,給陸鴻這麼鄭重其事地交代一番,老孔心裡的緊張和不安總算消減了不少……

路上,胡小五頗有些奇怪地問陸鴻:“鴻哥,張衝昨天回來說,並沒有查到蕭婉從渤海國借道的跡象,難道她真的是從太原出逃的?”

陸鴻聽了哂笑道:“八成便是這般了。”

胡小五更加不解了,又問:“那……神都那位皇子到底安的什麼心?”

陸鴻搖了搖頭,仔細地分析了自己的看法。

這件事並不難捉摸,其實說穿了,只要明白臨泉王想要達到的目的,他們的一切動作便容易解釋了!

而臨泉

王的目的,很好揣度,無非就是兩樣。

第一就是扳倒陸鴻這個眼中釘!

要達到這個目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從安東下手。

只要安東垮了,陸鴻作爲安東都護府的長官,那便難辭其咎!

所以他做了兩件事:利用商業打擊架空安東的商稅來源、使用軍事威脅打擊安東的安定。

第一件事當然是由龐家來做,只要辦成了,不僅剝奪了安東近三成的稅入,還能爲他後面的事情積累更多的資本。

第二件事的完成者,那邊非契丹莫屬了!

而蕭婉,正是達成這件交易的鑰匙……

這兩件事,其目的不僅僅是爲了打擊陸鴻,否則花費的代價也過於龐大了些!

“還有甚麼目的?”胡小五問道。

“進東宮,謀帝位!”陸鴻面色沉重地說,“要想達到這兩樣,錢和兵都是必不可少的。錢財用於先期打點和籠絡人才,兵力則作爲最後關頭的軍事壓迫手段……”

如今臨泉王並不得政事堂宰相們的支持,所以想要在朝廷當中安插親信,肯定會處處碰壁。

所以便走收買的捷徑!

而他在軍事壓迫上面之所以選擇契丹,而不選擇南唐或者吐蕃、回鶻,是因爲契丹有着三樣天然的優勢!

“第一,契丹的領地毗鄰安東,可以對我進行壓制;第二,契丹今年崛起之後,頗有威脅,一旦出兵外應,比積弱的回鶻更有威懾力;第三,契丹即便強大,其威脅也達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萬一日後形勢極端惡化,不受臨泉王控制的話,僅憑王睿的龍武衛也勉強能夠壓制得住——這一點上南唐並不符合條件。而吐蕃進入中原的兩條通到,一條在南唐境內,另外一條則被司馬巽死死壓制在安西……”

陸鴻說完之後嘆了口氣。

其實他也有想不明白的地方,那就是臨泉王爲何突然如此着急地想對付自己。

如果僅僅是爲了王睿與他的“個人恩怨”的話,似乎總是不太說得過去……畢竟要做如此大的一件事業,應該不會把私人的恩怨瞧得太重纔是。

他哪裡知道,其實這些事情的源頭,歸根結底,竟是在豐慶帝身上……

豐慶帝當日先後找了湯柏和王睿談話,本來打算聽聽陸鴻這個傢伙的劣跡,好下定決心改安東都護府爲都督府,讓陸鴻出任都督,給太子扶持一個得力的臂助。

其中的複雜情由前面已經全然交代過了。

但是誰知道湯柏固然半點兒針對陸鴻的壞話也沒說,就連那個看似與其勢同水火的王睿,也是三緘其口!

那王睿可是人精,一聽豐慶帝極力要把他的口風往歪路上引,當時心中便警覺起來,因此聊了半個多時辰,對於陸鴻的評價一直是不溫不火,盡是用的官面上的套話,這讓豐慶帝十分鬱悶。

改設都督府的事情也就耽擱了下來。

而王睿和臨泉王回頭就此事一商量,卻琢磨出了其中的端倪——老皇帝這是在給太子培植羽翼了!

因着這個原因,臨泉王才一反常態,醞釀數月之後突然出手。

“雖說依靠龐家使出的計策被我借力打力化解了,不過契丹人那邊,終究還是給他聯繫上了……”陸鴻不無遺憾地說。

“那七寶班又是怎麼回事?”

“掩人耳目罷了……他們知道蕭婉的事情瞞不住,所以派了個戲班,故意起名叫作七寶班,好分散……”

陸鴻說了一半忽然愣住了。

他本來想說對方是爲了分散他的注意力,可是既然蕭婉並沒有從安東走,那又何必多此一舉?

他忽然在想,蕭婉真的已經從太原經單于都護府逃走了?

不對!

陸鴻猛然勒緊了繮繩,胯下遲行唏律律的一聲,不安地嘶鳴着。

“單于都護府是韓清突騎軍的地盤,她不會從那裡走的……”

陸鴻喃喃地自語着,他感到渾身的雞皮疙瘩都豎了起來!

棋差一招……

他將兩手攥得指節發白,臉上也沒有一絲血色,他太大意了,竟然沒想到這一着!

胡小五見他面色有異,急忙問道:“怎麼了鴻哥?”

陸鴻寒聲道:“錯了……我一直以爲蕭婉若從安東走,要麼便跟着七寶班從南州轉向西北,直接進入契丹境內,要麼向東北穿過哥州進入渤海國,然後繞道回契丹。所以我分別派了你和張衝一個往西北一個往東北,分頭追捕!”

“對啊,我們只抓到七寶班,並沒有找到蕭婉的行跡,張衝那邊也一無所獲。”

陸鴻看了他一眼,痛苦地說道:“你和我一開始一樣,算漏了一點——她完全可以先跟着七寶班向南州,然後在中途獨自脫身,到了南州之後再徑直往北,從渤海國轉一道小彎,回到契丹。而七寶班則故意留下來拖住你們的腳步……”

胡小五突然明白過來,叫道:“此時恰好扶吐瀚將軍被契丹軍騷擾,不得不領兵嚴守邊境,無暇顧及南州,她便可以從容經由南州入渤海國,而不用千里迢迢從哥州繞遠了!”

“沒錯……”

陸鴻深知即便此時再派人去追,也是萬萬趕不上了。契丹的遊騎從沙頭堡消失之日,就是蕭婉迴歸契丹之時!

事實上,就在他離開巖州沒多久,一直在安東最西北角的沙頭堡外圍徘徊的契丹遊騎,終於勒馬回繮,消失在了茫茫草原之中……

陸鴻這一次真正是失算了,臨泉王和他這一番交手,可以說互有勝負。

安東她的百姓們,得了錢,佔了實惠。

但是臨泉王得到了他想要的契丹精兵——一個不論對於安東還是大周來說,都是定時*炸彈的東西!

不知怎麼的,在想通了這一連串的陰謀詭計之後,陸鴻的心中忽然之間冒起了一個神秘的身影——穆老人。

那個穆老人到底是甚麼來頭?

他看似是龐家的人,但是龐家的少東家龐冠卻叫他“穆叔”。

而且此人不管對朱胤,還是自己,都沒有表現出半分恭敬畏懼的神色,那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城府,也絕不會出現在一介商人家的走狗身上!

陸鴻帶着無數的疑問,匆匆離開了巖州,離開這片令他付出了無數心裡和熱情的土地,向遙遠的神都去了。

可是,他或許還不知道,這一次離開,卻是他與這片土地的永別!

(要開始新的征程了,因此需要爲後面部分做細綱,今日結束,感謝各位訂閱、關注,早睡。)

(本章完)

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會(中三)第一百零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神秘的邀請者第一百四十五章 戰事突變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一百六十六章 亂兵出奇將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誘惑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謠第一百七十四章 玉浮觀第三百三十二章 無我第二百七十五章 連環計(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送行第六十八章 建春門外事第五十章 尷尬的陸校尉第一百七十二章 修業坊的大院第七十五章 師兄的警告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興的尷尬第二百一十二章 孔良很困難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事發生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繳海匪(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怒斬田永年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立功還是捅紕漏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霧消散第八十八章 大演武之後第六十二章 陳石的背後第一百七十二章 修業坊的大院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敵營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一百四十四章 送行第三百零六章 誰看了我洗澡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戰(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至大朝會(中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三百三十七章 積善坊的喪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鈺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興的尷尬第二百六十五章 泉三週的煩惱第六十八章 建春門外事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泉三週的煩惱第十一章 奇怪的李嫣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三百二十章 契丹女王的朋友第二十四章 青州軍北征第三百二十一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幾件大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捷報第二百五十章 不約而同的來訪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禦使成凹鬥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至大朝會(中三)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二百五十二章 與帝說(上)第一百零九章 “李公”其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六十九章 倒黴的湯柏(上)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廚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維持現狀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農業專家第三百七十九章 求援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畝上田第一百九十九章 挖平海軍的牆角第三百零八章 唯一一次的會面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見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繳海匪(四)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六章 大周團練兵第三百章 這是個問題第一百三十章 清繳海匪(七)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見第一百七十八章 聖旨第十八章 當不當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敵營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與政事堂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二百六十五章 泉三週的煩惱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口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