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送君行

安東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就像一片滿是窟窿眼兒的篩子,盛不住氣運,留不下福水。

負責將這些窟窿眼兒貼補、封堵起來的官員們,自然是需要好一陣忙活的。

事實上也是如此,安東屬官們的忙碌咱們已經不必再贅述了。

但是即便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等着處理,還有無數的遺漏缺陷等着去彌縫,也擋不住大夥兒們該有的節例休息。

臘月廿三,俗稱小年夜——至少在北方是這麼個時日。

當然了,再往南去,有臘月廿四、廿五甚至將小年排到正月去的,也總歸是不得不過這麼個節!

總得來說,小年夜的日子可以算成是“官三民四船家五”,這裡的“三”、“四”、“五”,只得就是臘月廿三、廿四、廿五。

安東都護府依照北方的習俗,將臘月廿三這一天定爲了安東地區的小年夜,所有的屬官排開必須留在衙門裡值班的,都一股腦兒放回家去過節了。

當然了,這種漢人的節日在遼東土人來說,是個十足的新鮮玩意兒。

在商家的鼓動下,許多從來沒過過這個節日的平民也自發地參與進來,跟着懂行的漢人們學,給竈王爺敬香、上糖,俗稱送竈神……

安東都護府衙門見羣情踊躍,便臨時決定,取消巖州城當夜宵禁,並於酉時末戌時初,於西門城樓上大放煙花!

至於小年夜放煙花這個事情,有沒有先例可循,那就真正說不清了……

反正圖個熱鬧,順帶收攏民心,也就是了。

這主意是孔良想出來的,溫蒲聽了沒吭聲——反正他半點兒不懂!

雖然各大古書典籍上都有送竈神的記載,溫蒲這個飽學的大家也多次讀到過,但是書上記載雖多,卻也十分雜亂,具體怎麼個搞法,他還真是沒有甚麼發言權……

陸鴻就更不懂了,他“過去”在四川過過臘月廿四的,也在南京過過正月十五的,後來到了上河村,過的是臘月廿四,但是他又聽說三河鎮隔壁的柳鎮,卻是過的臘月廿三……

反正這些神話故事裡面演變出來的傳統節日,各人的解讀不同,最後付諸實施的形式自然也就各不相同。

這也就漸漸發展出了中華大地上,絢爛多姿的地方民俗。

因此陸副都護表示出無可無不可的樣子,隨口認了老孔的意見,並且讓他自己去辦。

“好鋼用在刀刃上,錢省着點兒花!”

這就是他唯一的指示……

事實上,他對過這個節日並沒有多少興趣,反正父母也不在身邊,家裡的鍋竈都歸下人們管,自然用不着他去拜竈神!

甚至他連三官邸的廚房在哪,到現在也都沒弄明白。

不過哩,今天他也沒閒着,他得去送人——送李嫣。

經過陳森兩個多月來的辛苦努力,安東的團練兵制度初見成效,各地都組建起了一些規模可觀的團練隊伍。

而且平定遼東大戰之後,從五部武裝之中截留下來的兵員,安東境內能夠隨時機動的大軍總數已經達到六萬餘。

加上新羅方面的臣服,使得安東省去了腹背受敵的危險,因此上

整個遼東在軍事上的壓力不大。

在這種情況下,紅袖軍統領李嫣的請假也順利得到了批准。

陸鴻今天就要送她往青州去……

兩人各自騎着馬,並肩沿着坑坑窪窪的官道向西南而行。今日倒冷得可以,官道的路況雖然差強人意,但是兩邊的景緻卻着實美輪美奐!

與官道並行的鹽灘水面上霧氣蒸騰,被這凜冽的朔風裹挾着一吹,便飄飄搖搖地卷拂過鹽灘水兩岸、道路兩邊密密匝匝的、垂掛着的枯細的樹枝。

在嚴寒的條件下,這些水汽便迅速在樹枝上凝結成冰,並且一層一層地聚集起來,形成了無數條亮晶晶的霧凇!

十餘里長連綿不絕的霧凇,乍一望去,兩邊的樹枝好似雪染,帶着迷濛的清冷霜色,一眼望不到盡頭。

這一道奇景與白茫茫的天空險些兒連成了一片,卻同黑褐色的樹幹、黑黃色的路面立場分明,天地間霎時間便成了唯美的黑白二色,如夢似幻,更如仙境……

這霧凇的形成,一來因着這酷寒的天氣,二來卻得益於川流不息的鹽灘水。

後世稱鹽灘水爲渾河,渾河西峽谷也算是一道頗可遊覽的景緻。

其實頭十里的路途由於過去內部維護的好,還算是比較平坦的。但是隻要出了十里之外,那便不大讓人中意了。

陸鴻原本是打算送到十里亭便罷的,誰知道兩人說說走走,直送了十里又十里,眼看着從巖州出來,都快到西南方的桓都縣了。

“你就別送了,我又不是不認得路。”李嫣的小口之中吐出一團白霧,帶着幾分嗔怪的語氣說道。

雖然兩人已經捅破了窗戶紙,對外也基本公開了關係,但是李嫣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她一貫的爽利作風,更沒有表露出矯揉造作,又或嬌憨黏人的小女兒姿態。

她在人格與風格上依然保持着極高的獨立性,在這一點上,陸鴻是十分贊同的,也因此而對她更爲欣賞、愛慕。

他看着李嫣髮絲上凝結出來的白霜,輕輕一抖繮繩靠了過去,伸手替她拂淨了,笑道:“險些兒成了個白髮老太太。”

李嫣雙眼一瞬不瞬地凝望着他,瑩白的臉頰上飛起一抹胭紅,忽然噗嗤一聲笑着說:“我沒變成白髮老太太,你卻成了白鬍子老頭兒!”

陸鴻順着她的眼神垂眼望去,只見自己脣上新蓄起的兩撇髭鬚上,竟不知何時凝成了灰白的兩道冰叢。

他摸了摸被凍得有些麻木的上脣,揩去了鬍子上的白霜,與李嫣相視而笑。

現在安東十州的長官剛剛解決一半,其中廣平郡主推舉了兩位州司馬:白居易、張籍,分別在巖州、責州代行刺史之職。

而李毅推舉的邵輝、管悟,則出任遼州、平州刺史,再加年後便離開都護府上任的南州刺史溫蒲、箕州刺史賀高,實際上主要的六州已經各有統屬。

至於另外的幾個州,就交給邵輝和溫蒲等人兼管……

總之按照陸鴻和孔良、溫蒲等人的樂觀估計,進入新年之後,安東將迎來一個全新的面貌!

雖然官吏仍有將近六成的空缺,加上事務繁多,平均每人要做大周朝其他地區同僚們兩到三倍的工作

雖然作爲安東十州六十八縣、三百七十萬百姓的父母官,作爲安東都護府千百同僚的首腦,陸副都護的從政經驗還十分不足;

雖然還有各種各樣暫時沒能顯露出來的弊端……

但是,陸鴻似乎可以預見,也能肯定,一駕強而有力的馬車正在緩緩地乘風而起!

隔了一會兒,陸鴻忽然問道:“你父親……上次爲甚麼突然進京去給安東舉薦人選?”

李嫣抿嘴一笑,說道:“你倒是猜猜看呢?”

陸鴻聳了聳肩,說:“我哪能猜到他的心思!總不會是給他這個好女婿撐腰的罷?”

他說着自己也笑了起來。

李嫣啐了一口,翻了個白眼、嘴角噙着笑意說道:“少給自己臉上貼金了,就算是幫,那也是幫我……其實我也不明白他是甚麼用意,就好像你說的,他的心思誰能猜得到……”

她嘆了一口氣,又說:“就連外公也時常說,他老人家都瞧不明白爹的想法。有時候看他做事好像在胡鬧,最後卻往往發現,其中其實蘊含深意;有時候看起來高深莫測,其實半點兒玄機都沒有。我總覺得,他心裡一直藏着一些不爲人知的事情……”

這話陸鴻就沒法接了,他也知道李毅的背後肯定藏着事兒!

而且他雖然還不清楚,這件事或者這些事到底是甚麼,但是他已經隱隱地感覺到,它們與近兩年所發生的一切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難道他這個老丈人打算插足安東了?

跟着他便被自己這個想法逗樂了,現在安東除了他自己,誰也插不進腳來——他就是由這麼大的自信!

爲甚麼?

因爲整個安東都護府衙門此時早已經鐵板一塊,上上下下已經無人敢忤逆他的決定,瞧瞧外來強龍孔良和地頭蛇溫蒲,加上那些見了他大氣也不敢出的都護府官員們……

這是政務上,他有着絕對的話語權,在軍務上,更加無人可以撼動他的權威!

紅袖軍自不必說,那和他自己帶的兵沒甚麼兩樣;如今內部城防軍和團練兵掌握在陳森手裡、西部和北部的軍隊掌握在鄭新和吳衛手中;北部扶吐瀚在等他帶領大夥兒上草原上溜達,自然不會有二心;東部的賀高經過與新羅一戰,也是徹底地服了……

現在除非他想造反,否則安東六萬餘大軍幾乎指哪打哪,絕不含糊!

最最重要的是,整個安東的各項物資供給,都被他捏得死死的!

因爲大軍成功平定遼東,當初他與朱胤簽訂的那份“採購合同”自動生效,所以從十月初開始,直至今後的三年之內,安東所有的物資都只能從朱氏商號手中獲取。

而朱胤和他的關係,更不必說了……

所以即便安插進個把州刺史進來,也根本對他產生不了甚麼影響!

他想到這些,忽然發現,當時溫蒲爲安東所規劃的藍圖:參天大樹、不倚不靠,似乎已經現出雛形。

而且可以想見的是,甚麼“安東派”、“遼東派”的大棒也很快就要打到他的頭上了……

(今日一更,抱歉。感謝水老闆的捧場與朋友們的訂閱,元宵節快樂!)

(本章完)

第三百一十六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三)第四十九章 李小公爺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當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個種馬引發的血案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二百六十七章 陸副都護看不下去了第七十章 倒黴的湯柏(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再到積善坊花家第二百零四章 到達業態城第三百零一章 夙願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問題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誘惑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傷的溫司馬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襲營鬧劇第二百八十七章 花二爺的傳話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驛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劍客第三百零三章 再見陳州王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嫣去掃北第一百七十五章 “鴻門宴”(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監軍巡察使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問題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三十一章 斯人已逝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口大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刺客?第二百九十一章 再見李密源第三百六十九章 說客(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任平州刺史的人選第一百九十六章 陸鴻的疑惑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下桃李園第二百七十七章 連環計(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化緣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二百七十八章 連環計(四)第四十五章 初見將軍第二百九十三章 嶽婿之爭第十八章 當不當兵?第二百一十一章 到達平州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風雨來臨之前第一百四十八章 詭異的嬀州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發雌威第二百零九章 白衣山神第三百五十五章 建鄴城(一)第二十二章 新編戊旅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第四十章 游擊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建鄴城(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宿命之戰(四)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驛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觀炸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喬遷酒宴(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修業坊的大院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五)第一五十章 暴雨前夕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誘惑第三百四十八章 南國治理概論第九十八章 侯義的投名狀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辭(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宿命之戰(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連環計(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嶽婿之爭第三百零二章 宿敵第一百七十六章 “鴻門宴”(下)第三百零二章 宿敵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亂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鈺第一百零四章 牽連甚廣的貪污案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口大戰第九十九章 指揮使的賭約第二百四十九章 辭行第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之難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康的安排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六)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與黑暗中的敵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誘惑第二百五十五章 前往平壤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亂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三百七十章 說客(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豈第一百二十二章 農業專家第四十三章 再見高登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不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