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國之大才

李信看周顯臉露疑惑,耐心解釋道:“開封位於豫中平原,是南北交匯,東西貫通之地。車舟相通,水路兩便,城中街市如雲,不可計數,繁華程度絲毫不遜於兩京。它的繁榮和周邊環境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一、城中的大部分居民都並非農夫,他們中的一些或許擁有無數耕田,但並非是他們自己耕種。他們多是一些具有不少家產的鄉紳或者商人。二、開封周邊四通八達,水源充足,幾十裡外就是黃河,而城內又有蔡河、五丈河、汴河三河相互溝通。周小兄弟,我說的這些,你大概能明白什麼意思吧!”

周顯沉思片刻,點頭道:“流賊之所以肆虐天下,是因爲大部分很多災民活不下去了,而選擇從賊。開封城的百姓都有一定的家產的,他們沒有從賊的必要。而充足的水源又決定開封周邊的農田都可以得到灌溉,它們受旱災的影響很小,周邊的百姓遠比其他地方的百姓更爲富足,他們中的大部分也沒有從賊的必要。”

李信擊掌讚歎道:“周小兄弟果然聰慧,一點就透。旱災也許會持續很久,但開封周邊能受到的影響極其有限。城中的百姓更是心向朝廷,這讓流賊們攻取開封的難度無疑會更大。至少數年之內,我推測他們都無攻取開封的能力。至於數年之後,他們的實力能擴展到什麼程度,這就要看整個天時的變化和朝廷如何應對。”

李信停頓了一下,像是在沉思。“如果等到將來的某一天,流賊真的開始進攻開封,那這大明天下可就真的危險了。在以前,我也認爲這些流賊只是一羣烏合之衆,絕難成大事。但這次,他們攻下中都鳳陽,我才認識到朝廷實在是太輕視他們了。”

周顯點了點頭,說道:“朝廷以流賊稱呼那些反抗的百姓,但自他們攻取中都鳳陽之後,他們便不再是賊,將來也很有可能發展爲一支與朝廷分庭抗禮的大軍。天下大勢,終究會朝着不可預料的方向發展。”

李信道:“周小兄弟所說的,和我的想法基本上一致。開封爲河南省府,我認爲這兵災遲早有一天會擴展到這裡,因而就提前做了一些準備。”

周顯擡頭望了一下李信,臉色微變道:“李兄是朝廷官員嗎?”

李信淡淡一笑道:“現在不是,但將來就說不準了。而且就算將來仍有可能不是,但也不影響提前做一些準備,是否是朝廷官吏和是否提前做一些準備沒有什麼直接關聯。畢竟一個人只有腹有良策,在猝然用到之時纔不會慌亂。”

周顯聽李信說的隱晦,不太明白他到底是什麼意思,疑惑的摸了摸後腦勺。

李信震了震衣袖,眼睛直視前方,臉上帶着一股淺笑道:“周小兄弟,你可知道我這兩個月來,都做了什麼事情嗎?”

還未等周顯回答,李信便自顧說道:“我在流賊攻破中都之後,便從家中離開,遊歷了開封周邊諸縣。就是想看一下如若未來流賊進攻開封,將會如何進攻,這便是我做的準備。如果將來爲官,自可以用到。如果不爲官,作爲開封府人士,也可以到時候向有些大人獻策。這也算是爲鄉梓做一些貢獻。”

周顯不由得伸了伸舌頭。如果李信他所說的爲真的,那麼以他的這份遠慮,如果給予時日,將來的前途肯定不可限量。但爲何在原有的歷史中,卻沒有聽過這號人物。他再一想,也便釋然了。在那個亂世,並非所有人都有機會和時間發揮自己才能的。不知多少人還未成年就死在兵亂之中,如流星般劃過天際,什麼都沒留下。

相對於他這個人的不凡,周顯更好奇他到底探究到了什麼。“李兄,那你有沒有推測出流賊將來會如何進攻開封?”

李信淡淡一笑,開口道:“流賊因爲層次不同,很難預料到他們會如何進攻。但如若流賊之中有一些有識之士,必會充分利用開封的劣勢,進行進攻。”

周顯點了點頭,問道:“依李兄看來,開封有哪些匪寇可以利用的劣勢?”

李信道:“我以爲大致有三條。一、開封地處平原,周圍無山河之固,相比洛陽、長安等地,更容易遭受進攻。二、開封人口衆多,糧草都是從外部供應,一旦失去了漕運供給,城池遲早陷入絕境。三、開封毗鄰黃河,從古至今,以水代兵之法從來都不奇怪。”

李信停了一下,繼續說道:“如若我是領軍之將,在進攻開封之時,必做四條準備。一、先攻河洛,蕩除豫地的抵抗力量。二、斷其漕運,切斷開封城的糧草供給。三、圍而不攻,以重兵打擊從各處而來的官軍援兵。四、緊守黃河天險,防備官軍從北而來。適當時機,掘開黃河,以水代兵,逼迫城中百姓投降。”

周顯沉思了片刻道:“李兄,你這似乎本就沒打算強攻開封?”

李信淡淡一笑道:“直接強攻,付出巨大犧牲而又未必就能湊效。我的想法是在拿下洛陽之後,以其爲根本。掃蕩四周,以徹底清除開封周圍的官軍,讓它淪爲一座孤城。然後斷其漕運,圍而不攻,以震懾四周,逼迫朝廷派出援兵。然後敗其援兵,以墜城中守軍士氣。如此三番之後,城中百姓就算不因爲缺糧而主動投降,士氣也必然降到最低。這之後,再強攻之,至少有八成把握可以拿下開封。而以水代兵之法,不到最後時刻,我絕不會採用。畢竟水火無情。一旦到達那個時候,開封也就真的成了一座死城了。”

周顯一臉啞然,從原有的歷史上看,後來的發展與李信所預測的基本相同。闖王李自成在攻破洛陽之後,纔開始三圍開封。第一次偷襲,第二次強攻,第三次採用的就是李信所說的圍而不攻。

先是截斷其糧道,讓開封城處於饑荒之中。再於朱仙鎮大破朝廷十三萬大軍,自此之後再無大股援兵可以援助開封。這之後,就是徹底的圍困。要不是最後有人掘開黃河,開封淪陷是遲早之事。令人驚悚的是,開封近百萬人口,最後存活者只有數萬,一小部分死於抵抗之中,大部分死於後面的饑荒和水災。

周顯默默的嘆了一口氣,心中對於李信的印象得到了一個徹底的昇華,可以說是佩服到了極點。他是一個大才,所謀所劃,皆是國策。

第四十七章 單騎第四百四十八章 士商出海第十二章 得加錢第七百八十九章 奪利2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防線2第九百零六章 黃宗羲第六百四十章 李邦華的提議第三十六章 設伏第三百三十章 回京聽宣3第四百一十四章 殿內和談2第五百八十一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1第二百二十八章 威脅第四十一章 御兵之術第959章 出兵2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條建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離京第六百七十五章 誘導第二百三十九章 崇禎召見第八百九十三章 激烈廝殺3第六百三十七章 葬歌第九百五十二章 陳名夏3第六百三十四章 鑄錢第九百二十章 襲營2第九百六十四章 調山東兵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業入朝第四百九十三章 李率泰的抉擇第一百九十章 撤離第四百七十三章 分兵出海第八百五十三章 沂城攻防第二百六十五章 李自成的思量第六百零七章 松山之戰13第一百一十四章 松山之戰20第八章 山東之局8第五百二十三章 隔河相對第九百四十八章 劉玉尺第二百零五章 佈防第三十八章 交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立帥第二百三十二章 洛陽西安之爭第九百八十一章 收復臨清第954章 變革3第四百零六章 勝利在望第四百四十六章 攻遼三途3第六十八章 京師3第九百五十六章 三層體系第一百二十八章 智將薩哈廉第二十八章 挑士第五百零八章 何人爲將?第七十五章 城盟之約第五百二十四章 撤離第四百五十一章 於七的眼光第二百四十三章 海事專家沈廷揚第五章 山東之局5第八十二章 李自成入京第四十五章 機關第七百七十七章 離間之計4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嗣昌的困局第二百二十七章 立帥2第四百三十八章 祖大壽2第957章 李自成的選擇2第四百三十九章 謝遷歸服第九百六十章 雜事3第二百四十五章 東江黃蜚第二十一章 協議第一百一十二章 歸家第八百六十章 沂州攻防8第三百三十章 回京聽宣3第四十一章 御兵之術第三十一章 生意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遼三途第九百三十五章 勸說第十八章 買酥第七十五章 離京3第二百三十二章 文華殿廷對第九百二十二章 第一軍第二十七章 利誘第二十二章 謠言來源第七百七十六章 離間之計3第九百二十一章 迎孟倒孔第四百五十章 顧炎武討銀子第二百五十五章 營中毆鬥第九百零九章 德之島第二十八章 挑士第五百四十八章 侯方域2第七百七十九章 高奇第三十四章 攻入滕縣2第三章 志向第二十二章 謠言來源第二百零二章 斥候出發第五百零七章 孟越心事第十八章 買酥第九百九十八章 南陽之戰8第一百零五章 李信李巖第四百九十九章 逃竄第五百四十六章 城外來客3第二章 山東之局2第一百三十章 形勢驚變第九百三十九章 隆武建朝第一百一十四章 衰落的蒙古第三十四章 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