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山東之局4

俞百易掌管全軍輜重,不到三萬士卒的軍備,隨便湊湊也就夠了。上次招募,即使條件要求的十分苛刻,亦在一個月內完成了兩萬餘士卒的招募。這次雖說人數比上次稍多了一點,但這一兩個月內有近二十萬流民擁入濟南府。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生計沒有着落的貧民,只要稍微運作一點,應該就可以招募到大量兵卒。之後再從其他各府隨便招募一些,隨隨便便也就有三萬人了。

因而,俞百易稍作沉思,便直接答應了。

周顯看此事已了,便笑着說道:“那第二件事,我們也算達成共識了。接着再來討論第三件,這也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在我軍新佔據的東昌、兗州二府,朝廷一直沒有派出對應的知府人選。平時倒是沒有什麼,但戰時若是不能統一管轄,各州縣彼此孤立,難免沒有辦法形成抵禦外敵的凝聚力。因而,我準備奏請聖上,晉升青州同知顧鹹正爲東昌知府,泰安知州夏允彝爲兗州知府。高撫臺,你看這樣可好?”

高名衡眉頭微蹙,沉默了片刻道:“顧鹹正從濰縣縣令晉升爲青州同知,且在吳知府到達青州之前主持青州政務數月之久,政績斐然。他晉升爲東昌知府,我是沒有意見的。但夏知州在泰安知州的位子上還不滿一年,如果現在提升爲兗州知府,難免不能服衆。我並不是懷疑夏知州的能力,只是這升遷要遵守一定的規制。”

夏允彝也站出來道:“多謝督帥看重下官,但高撫臺說的十分有理。下官在鄉致仕數年,對很多政務都不熟悉。目前擔任泰安知州已是手忙腳亂,再行升遷實在難以承受,還望督帥見諒。”

高名衡微微點頭,對夏允彝的表態十分滿意。東昌、兗州二府,不可能都讓周顯親信的人擔任,這是他的底線。

周顯倒也沒有堅持,“那高撫臺認爲,何人比較合適?兗州知府的位子總不能一直空着。”

高名衡立即道:“我手下有一通判,名曰彭士奇,薄有才能。如果督帥願意,會後我攜他來拜見督帥。如果到時候督帥覺得他能夠勝任,不妨給他一次機會。反之,再挑選其他人選也不遲。”

周顯問道:“是那個提議減輕農賦,增加商稅,充盈府庫,招募忠勇以滅賊的彭士奇嗎?”

高名衡臉色有點尷尬,“是他。只不過他當時是酒後的一時狂言,現在的他,行事要謹慎認真的多了。”

周顯搖了搖頭道:“他的提議並沒有錯,也是我一直想要施行的。既然高撫臺舉薦他,那就他吧!請高撫臺與我一起上書,向聖上表明此事。”周顯最初本就對顧鹹正、夏允彝二人同時升任知府沒有抱太大希望,現在有一人成功,已經算是達成了他的目標。況且彭士奇此人,周顯早有耳聞。雖說是高名衡的親信,但的確也算有能力的人。由他擔任兗州知府,也算是一個好的結果。

高名衡心中大喜,但表面平靜道:“那就依督帥所言。”

周顯接着說道:“另外,兗州、東昌治下各州府知州、縣令也需要立即補充完成。如果在座的諸位有合適的人選,都可直接舉薦,到時候再擇優錄用。大亂之世,更需要不拘一格重用人才。而山東能否穩固,並不在於一二將領,而在於在座的諸位是否齊心一致?以才錄用,才高者居高位,這是基本的原則。”

王章突然插嘴道:“這個才的標準是什麼?由誰來評定他們是否有才?”

周顯笑道:“這個才嗎?每個人心中的標準都不一樣。有的人文章寫的好,有的人擅於治理百姓,有的人會生財聚財。沒有什麼最好,只看合不合適。不如這樣吧!我派出兩人,高撫臺也派出兩人,然後王知府和吳知府各派出一人,組成一個六人小組。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蒐集諸位舉薦官員的各項具體情況,並對他們進行考覈,然後把考覈的情況寫成文字回報上來。最後由我和高撫臺根據這些情況來共同決定任命哪些人。你們看這樣可好?”

王章最擔心的是周顯獨攬任命地方官員的權力,現在他與高名衡共同商議決定,可以說是十分公平。他心中十分佩服周顯的大度,拱了拱手,“屬下支持督帥的決議。”

看王章這個刺頭都已經表態,其他人更沒什麼意見,紛紛出言表示支持。

又議了一會,周顯突然有一些陰冷的感覺,他擡頭向外望去,淡淡笑道:“不知不覺,天已經快要黑了。韓暢,去告訴廚房,讓他們將做好的晚膳端過來,先讓諸位吃飽肚子。也趁這段時間休息一會,稍後我們再議。”說完,他站起身子,晃了晃身子,笑道:“沒想到議個事還這麼累。諸位也可出去活動活動,但不要走遠。”

周顯離開大堂,在蕭冷的引領下走進一間偏房。

房內共有三人,其中一個三十一二歲,古銅色臉龐,神色間有些許疲憊。另外兩個都二十出頭,面相有七分相似。看到周顯,三人連忙起身。年長的上前一步,恭恭敬敬的向周顯屈身拜道:“罪將楊衍拜見大帥。”

周顯輕輕的擺了擺手,淡淡笑道:“緒之不必多禮,快快請坐。這兩位是?”

楊衍坐下,“這兩位是罪將的從弟,楊彩和楊珍。”

蕭冷彎下身子,低聲向周顯道:“他們兩位都是楊總兵的公子。”

周顯看了兩人一眼,笑道:“將門虎子,果然不凡,兩位公子也請坐吧!”

兩人向周顯抱拳施禮,然後在側位坐下。

在明末,楊家算是臨沂第一大家族。元初明末,戰亂不止,山東十室九空。朱元璋下令,遷山西之民入山東,楊家便是在此時遷入山東的衆多百姓之一。萬曆年間,楊肇基由武舉人世襲指揮使,從此開啓了他的爲將生涯。歷任防倭三鎮總兵,沂州衛正指揮使,大同總兵,都督僉事兼任右都督。後又升任爲左都督,大將軍,在軍中去世之後還被崇禎帝追授爲太傅太師。威望之盛,堪稱崇禎初年第一人。其子楊御蔭和楊御蕃都在軍中擔任總兵,楊衍不到三十歲便擔任副將,並被誥封爲驃騎將軍。說楊家爲將門,一定也不誇張。

楊御蔭早逝,楊御蕃中人之姿,在楊肇基逝去之後,楊家威勢便不如往昔。後來孫可望成功偷襲揚州,楊御蕃奉命集結臨沂周邊衛所兵南下增援,在淮安與賊軍對峙。但不久之後,劉澤清反叛,盡取山東西三府之地。

衛所兵戰力本就不強,紀律散漫,且鄉土觀念特重。聽聞家鄉被賊軍所攻的消息後,還未等楊御蕃下令後撤,便直接逃散了大半。李定國趁勢猛攻,大敗楊御蕃,並將他手下的數千殘軍圍困在宿遷城中。

楊御蕃在內沒有足夠的糧草,在外沒有一個援兵的情況下,舉旗投降。李定國率部北上,遇到抵抗,就令楊御蕃陣前勸降。其父楊肇基威名震天下,而楊御蕃所統帥的大軍是在淮南的最後一支官軍。看到他來勸降,紛紛獻城。李定國兵不血刃收復睢寧,邳州等地,最後連徐州也收入了囊中。

當楊御蕃的所作所爲傳到京師的時候,羣情激奮,彈劾如雲。崇禎帝念及楊肇基以往的功績,並沒有追究他的家人,但將楊御蕃和楊衍兩人列入罪臣名單,賞銀一千兩取其頭顱。

楊家爲地方大族,雖然楊肇基之妻楊老太太直接宣稱將楊御蕃和楊衍逐出家族,但一般人仍視他們爲罪臣之家。特別是那些隨楊御蕃出征而戰死的將士們的家屬,每日都要在楊家門前鬧上幾次。

在周顯率部到達臨沂的時候,楊家已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楊老太太卻在臨沂被圍的時候,拿出半數家產襄助守城。並開辦粥場,救濟災民。

周顯得知了楊老太太的壯舉之後,深感敬佩。便親自去拜訪了住持楊家事務的楊老太太,並祭拜了楊肇基。這之後,在周顯的主持下,楊家拿出一些銀子給予那些戰死將士的家屬。同時,周顯嚴令達成一致後,不得再騷擾楊家。

這件事也算是解決了,當時周顯算是無心之舉,但後來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隆武建朝,爲了限制孫可望的權勢,啓用了不少以前歸屬於朝廷的將領,楊御蕃便是其中的一個。他得以重新掌管軍隊,雖說人數不多,只有三四千弱卒,但有了一定的獨立性。他派人到山東聯繫周顯,提出願意重歸朝廷。

周顯對此當然十分樂意,他派人告訴他讓他尋機北歸,自己會派出軍隊接應。但不久前,隆武帝下令調楊御蕃前去揚州。楊衍藉機與楊御蕃大鬧一番,率親信數百逃離駐地,最終逃回臨沂,被當地守將解送到濟南。

第二百二十五章 襄陽斬刑第六十六章 縣衙被破第七百九十八章 黃蜚的擔憂第七百九十六章 議事4第五百二十五章 渡河第二百三十三章 李巖出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襄陽斬刑第五百四十五章 城外來客2第一百九十五章 仁心第一百零八章 送別第五百九十八章 松山之戰4第二百三十五章 回家第二百九十七章 設立陵祠2第二百五十二章 巨匪謝遷2第八百五十六章 沂州攻防4第五十四章 兵起12第八百六十六章 借錢借糧第四百零二章 組建五營第四百八十三章 對戰第八百一十七章 震遼陽13第二百五十三章 到達萊州第四百五十三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2第953章 變革2第七十九章 出京7第四百九十一章 奪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崇禎召見第一百零五章 李信李巖第四百八十章 夜襲第六百二十四章 漱玉館題字第三百二十八章 回京聽宣第一百五十二章 送酒壯行第二十九章 設計第四百八十七章 對戰5第九百九十二章 南陽大戰3第四百四十四章 中原風起第二百八十一章 謝遷返青第一百六十五章 兩黨之爭第九百六十四章 調山東兵第二百四十章 挾蒙出兵第九百八十五章 海上遭遇2第六百四十九章 詐言3第九百九十八章 南陽之戰8第五百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十二章 勞軍第九百八十八章 崔鳴吉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去澳門第八百一十九章 震遼陽15第二百零八章 突圍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去澳門第四章 山東之局4第二百四十五章 東江黃蜚第九百九十七章 南陽大戰7第八百七十九章 平抑物價第九百四十章 新幣鑄造第一百九十八章 張獻忠的決策第一百六十四章 崇禎的勸言第九十八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城王家第六百二十三章 濟南遊逛第四百九十三章 李率泰的抉擇第八百二十六章 震遼陽22第八百九十四章 濟南城亂第九百二十一章 迎孟倒孔第八百四十章 酒後醉話第一百一十四章 衰落的蒙古第二百七十三章 整裝軍備第九百三十章 夏完淳第三十三章 分贓第七百八十七章 送別3第七百八十章 天下態勢2第四百一十三章 殿內和談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城王家第七百八十一章 天下態勢3第一百六十一章 側擊太子第六百零七章 松山之戰13第八百一十章 震遼陽6第六百三十章 見袁樞第三百一十六章 火器成型第四百二十三章 盧象升前往寧遠第九十六章 杞縣李信第五百三十五章 決戰皇城島2第二百九十五章 巨財第九百六十四章 調山東兵第二百三十九章 崇禎召見第八百六十五章 分田第六百六十四章 變故2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航到達第948章 議和3第九百六十六章 京畿形勢第九百八十七章 形勢第三百三十一章 回京聽宣4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立錢莊第五百九十六章 逃離松山2第八十章 城外激戰2第六十七章 狠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議和條件第十七章 少年性2第九百四十四章 克服濟寧第二百八十一章 謝遷返青第一百二十七章 誘敵之士